分享

沉默之柔,硬于一切 (评论: 房间里的大象)

 yangkemin 2011-08-08
这是一本讲沉默的小书,是认知社会学领域声望卓著的伊维塔•泽鲁巴维尔教授又一部让人饱受冲击的作品。这书的内容并不长,通篇读下来一蹴而就,就像一枚枚成熟的葡萄,被剥好皮送到公众的手中。开卷时它是一部深刻而发人深省的社会文化著作,掩卷时它则是一个短暂而意味深长的思考。
  沉默是一个微妙的课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喧嚣的话语圈静止的背景。沉默是一种私人化的态度,却在某些时刻成为一种卑劣的纵容。
  “房间里的大象”本是英国谚语,用来形容一个明明存在的问题,却被人刻意的回避及无视的情形。如同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小说《沉默》中的描述,十七世纪,由于日本政府强烈反对天主教,所有的基督徒皆隐藏自己的身份,不敢公然披露,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隐藏的基督徒”(hidden Christians) 的时代。这些基督徒就是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
  泽鲁巴维尔揭开了房间里的大象的神秘面纱,披露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事实: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仅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因为好人的可怕沉默。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但有时候,开口比沉默更珍贵。每一位曾在生活的大城小事中保持过沉默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或许会对保持沉默有更深的感触。
  伊丽莎白•诺尔-纽曼曾经在The Spiral of Silence : Public Opinion--Our Social Skin中说到,社会舆论形成“沉默的螺旋”,即人们的观点如果是少数意见,就会保持沉默,如果是多数意见,就会勇敢表达。而媒体的关注会倾向于多数派,于是弱则越弱,强则越强,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泽鲁巴维尔提出了新的概念——“合谋性沉默”,即人们在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
  沉默被泽鲁巴维尔分析得支离破碎,他解读了关于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
  生活经历给了泽鲁巴维尔一种罕见的真诚和犀利,他曾在1950年代的特拉维夫生活,亲眼目睹了那里的人们试图抗拒一种集体性的强制噤声时饱受创痛。他理解乱伦和强奸受害人的痛苦,却反对他们沉默。他说,对不当行径保持沉默相当于帮它正名,相当于鼓励这些潜在的罪人放宽他们的底线。他用笔打破藩篱,旨在唤起一种共识,“只有当我们不再商量好了去忽略这种所谓的大象,才能最终把它赶出房间”。
  《房间里的大象》是一本好书,泽鲁巴维尔做出了一种无畏的探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译者胡缠有相当的文学功底,使得本书的文字呈现出一种译著难得的流畅和圆满,让内容增色不少。
   ——刊于《江南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