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理砖混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措施

 御_风_而_行 2011-08-09
治理砖混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措施
文章发表于:2011-7-27 20:10:48  

治理砖混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措施

 

 1.  墙体裂缝

墙体裂缝多发生在底层、顶层墙体,外凸阳台栏板墙与纵墙交接处,尤其窗台下墙体裂缝较为普遍。为此,可在底层、顶层外墙窗台处设置通长钢筋混凝土圈梁,底层、顶层砖砌体采用配筋砖砌体,每隔三皮砖设一道中4冷拔钢丝网。为防止顶层砖砌体温度裂缝,还应提高顶层砖砌体砂浆标号,使用不低于M7.5的混合砂浆。作好屋面保温层的施工工作,使其真正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改变先施工外纵墙后砌外凸阳台栏板墙的习惯作法,同时施工外纵墙、阳台栏板墙;遇到构造柱时,先预埋好拉结筋、阳台压顶钢筋,再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

2  房间几何尺寸不方正

形成房间几何尺寸不方正的原因多种多样,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居民购房后发现引起投诉。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在一个房间的顶板施工完毕后,应立即对该房间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检查,并把检查尺寸标注在墙体表面,发现过大偏差应及时返工处理。装饰施工阶段在一个房间抹灰完毕后,应再进行一次房间几何尺寸检查,并绘制出全楼房间的几何尺寸图c房屋竣工交付使用时,把房间几何尺寸图交给居民,由居民对照检查,经检查无误后即可入住。经过主体、装饰两个阶段检查把关,基本上可避免出现这类问题的质量投诉。

3  外墙渗漏

外墙脚手架眼堵塞不密实是其渗漏的主要原因。安排专人清理干净脚手架眼内的浮灰,洒水湿润,用膨胀细石混凝土堵塞密实,并由建设监理单位现场人员办理检查验收签证。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外墙渗漏。

4  外窗框与墙体交接处渗漏

这种渗漏主要是由于先安装窗框后抹灰的施工方法使框内外侧抹灰厚度一样,以及由于施工偏差出现的窗台外高内低的现象所致。这种安装方法还会导致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填嵌不密实,而引发渗漏。为防治这种渗漏,可采用窗安装企口后塞法,即先将窗洞口抹灰成企口形式,窗框内侧抹灰比外侧抹灰厚lcm,起到挡水台的作用;窗框外侧洞口尺寸比窗框外径尺寸每侧大5mm,然后用膨胀螺栓将窗框安装固定,框与墙间的5mm缝隙用发泡层填嵌密实,最后在框与墙交接处的内外侧打满密封胶。经过密封胶和企口两道防水把关,可彻底消除外窗框与墙体交接处的渗漏现象。

5  屋面渗漏,厨房、卫生间地面渗漏的防治

(1)选择具备相应防水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和质量过硬的防水材料。

(2)注意防排结合,按设计要求做好排水坡度,保证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

(3)按设计要求做好转角处、女儿墙根部、水落口周围及管道根部等的细部防水,处理好防水层收头,保证防水层收头不翘起开裂。在厨房、卫生间穿楼板管道根部做挡水台。

(4)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层施工,保证基层强度、平整度。厨房、卫生间现浇板施工时应预留上下水管道洞口,安装好管道后用膨胀细石混凝土将缝隙浇捣密实,禁止在现浇板上后凿洞口。

(5)屋面及厨房、卫生间地面施工完毕后应做蓄水试验检查,蓄满水持续24h无渗漏现象即为合格。若发现有渗漏部位,及时返工处理,直到不渗漏为止。实践证明,采取以上各项措施后,可基本上避免出现屋面及厨房、卫生间地面渗漏的现象。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0条

1、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1.1现浇楼(屋)面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厕浴等不宜小于90mm。 

1.2楼板配筋宜选用小直径、小间距配筋方式。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板角处上部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3楼板内敷设电线管宜避免交叉,必须交叉时宜采用接线盒形式。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管线处增设钢丝网等加强措施。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1.4严格控制骨料含泥量和砂的粒径,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骨料拌制混凝土。 

1.5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保证混凝土密实,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按规定留置施工缝处,要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集密结合。振捣混凝土应避免过振,混凝土初凝前宜用抹子搓平2~3遍。 

1.6楼(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处于潮湿和相对密闭状态。 

1.7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载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堆放材料超过模板设计荷载和施工荷载对楼面板产生较大的撞击作用。应避免过早拆除模板。 

2、非承重墙体裂缝 

2.1砌筑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的龄期不得少于28d。 

2.2提倡选用专用的砌块砌筑砂浆。 

2.3 墙体砌筑方法 

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 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非承重砌体顶部应预留空隙,再将其补砌顶紧。墙高小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d后补砌;墙高大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7d后补砌。 

2.4非承重墙体与混凝土交接处灰缝砂浆要饱满密实,钢筋网片设置要到位。 

2.5加强墙体抹灰前“甩浆”的养护工作。 

3、外墙开裂、渗漏 

3.1 填充墙与梁、柱交接处应按要求挂防裂金属网。金属网与各类基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3.2 抹灰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挂网等防裂防空鼓的加强措施。 

3.3 架眼、支模孔的嵌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设计无要求时应铺灰砌砖,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将砖其余三面分层嵌严,或用细石混凝土分层捣实。 

3.4 混凝土结构在抹灰施工前应凿毛或甩浆。 

3.5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在抹灰施工前应充分淋水湿润。 

4、屋面渗漏 

4.1 防水工程设计必须有明确的节点细部构造做法。 

4.2防水工程应严格按图施工,施工前应通过图纸会审,掌握施工图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应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应具备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4.3防水材料进场后,应经抽检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4.4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应进行蓄水试验,并形成记录。 

4.5卷材防水屋面工程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4.6卷材防水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阴阳角等部位,应增加防水附加层。附加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大面防水层施工。 

4.7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塞入预留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mm,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 

5、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玻璃

5.1设计单位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标明安全玻璃的品种和规格。 

5.2 安全玻璃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复印件必须加盖生产企业公章,作为质量控制资料存档。 

5.3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玻璃必须有强制性认证标志。 

5.4 必须使用安全玻璃的部位: 

5.4.1 七层及七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 

5.4.2 面积大于1.5m2的窗玻璃和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0.5m的落地窗; 

5.4.3 玻璃幕墙; 

5.4.4 天窗、采光顶、吊顶、雨棚; 

5.4.5 室内隔断、浴室围护和屏风; 

5.4.6 楼梯、阳台、平台、走廊的栏杆和内天井栏杆; 

5.4.7 易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它部位。 

5.5 安装在易于受到人体或物体碰撞部位的建筑玻璃,如落地窗、玻璃隔断等,应采取保护措施。对碰撞后可能发生高处人体或玻璃坠落情况的,必须采用可靠的护栏。 

6、防护栏杆、扶手设置不符合要求  

6.1 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应≥1.05m, 临空高度在24m及以上时, 栏杆高度应≥1.10m。 

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0.22m, 且高度≤0.45m的可踏部位, 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6.2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 其高度≥1.05m。 

6.3 窗台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当窗台高度≤0.45m时, 从窗台面起计算,当窗台高度>0.45m时,从楼地面面层起计算, 其高度不应低于窗台高度。 

6.4 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 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设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 采用垂直杆件作为栏杆时, 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7、无障碍设施设置不当

7.1设计单位必须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无障碍设施的具体做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取消。 

7.2 住宅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应按规定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 

7.3设有电梯的居住建筑, 入口与室外有高差处和入口通往电梯的通道有高差时, 均应设坡道。 

7.4 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1:12。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7.5 出入口内外应有1.50×1.50m的轮椅回转面积。且不应有影响轮椅通行的坎台。 

7.6坡道的两侧应设连续扶手,扶手单层设置时高度为0.80~0.85m, 扶手双层设置时高度分别为0.65 m和0.90m。扶手的起点与终点应向坡道外延伸≥0.3m。 

8、外墙保温面层开裂 

8.1外墙保温体系应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禁止采用外墙内保温方法。 

8.2保温板与粘结胶、锚固膨胀螺栓、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和界面剂等辅助材料不得分开采购,保温材料应进行热工指标检测。 

8.3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必须依照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文件。确需变更的,建设单位应重新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后,方可施工。 

8.4对于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板有网体系,保温板内斜插腹丝伸入混凝土墙面长度不得小于30mm,板面附加锚固固定件须进行防锈处理,锚入墙面长度不得小于100mm。 

8.5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体系,与保温板接触面应设砂浆垫块,混凝土一次浇注高度不宜大于1m,严禁正对聚苯板下料,振捣棒不得接触聚苯板。 

8.6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 粘帖聚苯板时,基层平整度应控制在3mm内,涂胶粘剂面积不得小于40%。聚苯板应按顺砌方式粘帖,竖缝应逐行错缝,墙角处聚苯板缝应交错互锁。门窗洞口四角处聚苯板应采用整块板切割成形,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 

8.7网格布应铺设在抗裂砂浆中靠近外饰面一侧,以见纹不见色为宜;窗角、阴阳角等部位应设加强网格布,网格布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边缘严禁干搭接。 

8.8门窗口四周与框接触处、管道或其他构件穿越保温板处、墙体顶部收口处等应采用密封胶封闭严密,不得有渗漏现象。 

9、门窗渗漏 

9.1外窗安装应采用企口后塞法施工工艺。窗洞口抹灰采取企口(里高外低)形式, 抹灰时应一次成活, 洞口几何尺度必须准确。洞口上弦及窗台应做滴水线和流水坡,内外高差应大于15mm。 

9.2门窗框安装前,监理(建设)及施工单位应对抹灰成型的门窗洞口几何尺寸进行测量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安装。 

9.3门窗与墙体应连接牢固, 且满足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的要求。每条门窗框与墙体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2处, 采用不小于5×70mm镀锌胀管螺栓固定门窗边框, 间距≤0.6m。边框端部第一固定点距端部≤0.20m, 螺栓必须粘胶后紧固,并粘帖密封盖。 

9.4建筑物外门窗与墙体的缝隙,用发泡填充剂填嵌饱满,表面用有弹性且粘结性能好的密封胶密封、无裂缝。 

9.5推拉门窗扇应设防止脱落装置。 

9.6门窗的配件应与门窗主体相匹配,并应符合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 

10、模板接缝、拆模不符合规定 

10.1对于周转使用的模板应进行整修,保证其棱角顺直、平整。接缝处应使用双面海绵胶带等材料嵌塞严实。 

10.2混凝土柱、墙、梯板及梁柱节点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清扫口,浇注前清理垃圾、杂物后再进行封孔。 

10.3模板拆除应符合下列要求: 

10.3.1拆模顺序应为非承重部分先拆,承重部分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 

10.3.2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10.3.3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列规定后,方可拆除。 

(1)板的结构跨度≤2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50%;2m<板的结构跨度≤8 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75%;板的结构跨度>8 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100%。 

(2)梁的结构跨度≤8 m,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75%;梁的结构跨度>8 m,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100%。 

(3)悬臂构件的结构跨度≤2m,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75%;悬臂构件的结构跨度>2m,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100%。 

11、钢筋间距、保护层控制不当

11.1受力钢筋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25mm。梁的双排钢筋应使用 ¢25筋作为垫筋。 

11.2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应达到要求,砂浆垫块不应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40mm,间距为1m左右。 

11.3板的上层钢筋应使用马櫈或钢筋架作支架,马櫈及钢筋架的直径均不小于¢10。 

11.4钢筋绑扎成型后,应采取架空通道通行的办法,严禁踩踏变形。 

12、混凝土施工缝、板厚不符合规定 

12.1混凝土的施工缝应符合以下规定: 

12.1.1混凝土的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2.1.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12.1.3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的三分之一范围内。 

12.1.4楼梯的施工缝应留在梯段板的1/3处,通常留置在上三步或下三步的范围。 

12.1.5柱子的施工缝应留在梁下50mm;梁留在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12.1.6单向板的施工缝可以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12.1.7墙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的1/3区段。当采用大模板时宜留在纵横墙的交界处,墙应留垂直缝。 

12.2 混凝土楼板施工前应在模板四周侧模上设置板厚控制线(弹墨线等),同时,在板中间每1-1.5m2的范围内设置控制点,使用钢筋或其他材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板的浇注位置,随浇注而变动,控制板面的水平。 

12.3冬季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材料的选用、加热、搅拌、运输、养护等提出具体措施。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应低于5℃。混凝土养护应采用塑料薄膜加保温“被毯”等覆盖材料,将混凝土表面裸露的部分全部严密覆盖。 

13、灌注桩施工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3.1泥浆护壁钻孔桩当钻孔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时,应对桩端持力层的石渣进行分析确认,且保证有足够的入岩深度。当钻孔深度虽达到设计要求,但桩底沉渣较厚或桩端混凝土离析时,应在灌注混凝土前,二次清孔,测定泥浆的含砂量,调整泥浆比重。 

13.2当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不连续,上拔导管泥浆进入管内形成断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灌注的连续性。当导管连接处密封不好,漏水形成断桩时,应在灌注前,检查导管的密封性。 

13.3 当土层中有强透水层或泥浆的比重和浓度不足而使护壁坍塌导致桩身缩径时,应调整适宜的泥浆比重。当孔深较浅且泥浆比重较大时,桩上部混凝土产生局部夹泥现象,应用吊车等设备增加混凝土灌注的高度。 

13.4人工挖孔灌注桩当有地下水渗流严重的土层或流砂层时,应减少每节护壁的高度,将附近无流砂的桩孔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当护壁材料选用不当时,应在护壁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或采用钢护筒、预制混凝土沉井等作为护壁。 

13.5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底未达到设计持力层时,应挖至桩端持力层,通知建设、设计、监理、勘察等单位对孔底岩石性状进行鉴定。 

13.6孔底水不易抽干或未抽干浇筑混凝土,使桩端混凝土稀释,应及时消除孔底残渣、浮土、杂物和积水,迅速采取封底措施。 

13.7遇有流砂层时,孔壁周围形成空洞,应在桩灌注完且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桩周围的空洞进行回填,夯实。 

14、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偏差 

14.1六层及以上建筑,主体施工阶段,每隔三层应从底层控制点通过预留孔向上投测出楼面控制点,测量主体结构垂直度,控制点的最大间距不得大于30m,控制点连成的矩形应闭合。 

14.2每层楼面应弹出轴线,测一次水平,并据此进行上层楼面施工,严格控制上层混凝土楼面的标高。 

14.3砌体施工时,必须设皮数杆控制标高,砌筑前每层楼面应测一次水平,存在高差,应用砂桨或细石混凝土找平。 

14.4严格按照设计墙、柱轴线位置及几何尺寸立模,墙、柱模板的立模应优先采用焊接钢件的方法限位,即在伸出楼面的墙、柱纵筋外侧,按弹线位置,点焊钢筋头,以控制墙、柱立模的几何尺寸。 

14.5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做好灰饼、标筋和护角,抹灰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4.6按检验批进行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等的测量,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按每检验批10%的房间且不少于5间进行抽查,认真填写测量记录。 

15、散热器不热 

15.1管道的管径和散热器的片数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5.2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随时封堵管道甩口,防止杂物和焊渣进入管道。 

15.3管道坡度符合规范要求。 

15.4在系统高点设置自动放气阀。 

15.5管道未设置温控阀和平衡阀。 

15.6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冲洗和调试。 

15.7供回水管道接错。 

16、管道渗漏 

16.1根据工作压力、水温等合理选择管材、管件,同时有相应的合格证明文件,管材与管件相匹配,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抽检。 

16.2采用丝接方式连接的管道,套丝时不能出现断丝、缺丝、乱丝,连接后,外漏2~3扣丝。 

16.3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的管道,不能存在缺焊、砂眼、夹渣等缺陷,壁厚超过4毫米应进行坡口。 

16.4采用热熔方式连接的管道,不同管径管道接口加热的时间和深度应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 

16.5采用粘接方式连接的管道,应先清除管端的油污和水渍。 

16.6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水压试验、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 

17、通风、空调风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17.1在选购风机、风阀时,注意选择质量和信誉较好厂家的产品。 

17.2土建风道内壁应抹灰,保证风道内壁严密、平整、光滑。 

17.3空调新风系统、全空气系统、送、排风系统的风口应有风量调节阀。 

17.4按照规范要求对通风、空调系统进行风量平衡调试。 

18、等电位连接不当 

18.1每个电源进线处都需做各自的总等电位联结,所有总等电位联结系统之间应就近互相连通,使整个建筑物电气装置处于同一电位水平上。 

18.2要安装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做等电位联接(标准同浴室)。 

18.3浴室的局部等电位联结:如果浴室内原无PE线,浴室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不得与浴室外的PE线相连;如果浴室内有PE线,浴室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必须与该PE线相连。 

19、电气接地(含跨接)不可靠 

19.1非镀锌电缆桥架、线槽间连接板和螺纹连接的金属导管接头的两端跨接接地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铜芯导线,其中导管、线槽应采用的跨接地线应为铜芯软导线。 

19.2接地(含跨接)连接点防松装置齐全、可靠;连接面的涂层应先局部清除,确保接触良好。 

19.3金属导管、线槽(母线槽)、桥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其中母线槽和桥架的支架也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19.4桥架、金属导管、配电箱等不同金属材料之间连接处,应做可靠的接地跨接。 

19.5配电箱箱壳的接地必须从接地排上直接接出。 

20、新型电气金属 导管机械联结不良

20.1套接紧定式金属套管所选配的导管及接头、紧定螺钉、爪型螺母等连接件应符合《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20)的要求。 

20.2导管与接头连接时,管端应插到止位环处,紧定螺钉应紧固并拧断钉头。 

20.3导管与箱(盒)连接时,爪型螺母的爪应压紧并刺入箱(盒)壁外墙涂料施工方法

外墙涂料施工方法

     

建筑外墙涂料对建筑物具有装饰和保护作用,与传统的外墙饰面材料如外墙面砖、马赛克等相比,具有节能、环保、色彩丰富、易于更新等特点,所以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许多省市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文件,限制或淘汰使用外墙面砖等。推广建筑外墙涂料,这对建筑涂料行业无疑是个好消息。前几年进口乳胶漆在冲击了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拉动了消费,促进了国内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随着建筑外墙涂料的迅速发展,也让一些劣质产品进入了市场,出现外墙涂装质量问题。如不杜绝这类问题的产生必将极大地限制外墙涂料的发展。呼吁建设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加强质量控制,生产企业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施工企业也应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涂装质量。 

建筑外墙涂料施工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的专门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只是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的行业标准(JGJ.73-91)中,对外墙涂装工程提出了规范和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没有贯彻实施。随着建筑涂料生产与应用技术的发展,规范中的部分内容也已不适应当前的要求。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区相继修订了地方标准价墙涂料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管理及工程验收中未能严格执行,因此很难保证施工质量。发达国家的建筑涂装是作为一个专门的行业,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必须持上岗证书,同时对施工质量和安全都有严格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验收标准。为了使建筑外墙涂料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加强对建筑外墙涂料施工的科学管理刻不容缓。     

2、建筑外墙涂装的底层要求及处理      

2.1 足够的养护期 

新的水泥砂浆混凝土表面必须经过合理的养护时间,让其“吐碱”,并充分干燥,要求其含水率小于10%,PH 值小于10后方可施工。但墙体表面含水率和pH的测定并不方便。理论上讲,在温度25 度,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水泥砂浆墙面须干燥21d以上,而在不同的季节,根据经验,夏天通常需2周以上,冬天通常需4周以上。

目前一些高层建筑在外墙粉刷完工后,常常先拆除脚手架养护两个月以上,再用吊篮进行外墙涂装施工,这样不仅降低了含水率和pH值,而且如果墙面有收缩开裂等缺陷,也可及时处理,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外墙涂装的质量;但是一些多层建筑由于工期原因、脚手架等问题,常常不能保证足够的养护期,为外墙涂装留下隐患。      

2.2 底层处理要合格 

底层表面应干燥、坚实、牢固,不应有起砂、裂缝。疏松等缺陷。外墙涂装的底层根据对涂装的要求分为普通、中级、高级抹灰底层或混凝土底层。建筑外墙涂料施工前必须对抹灰和混凝土底层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墙面不能进行涂装施工,如墙面有起砂、裂缝、疏松等现象应要求土建单位进行处理,要铲除疏松层,修补裂缝、缺棱掉角等缺陷,待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2.3 底层表面清洁 

底层表面必须清洁,无泥土、白霜、油污及脱模剂等污染物附着。如发现有上述附着物,应用铲刀、钢丝刷、砂纸。洗涤剂等除去,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方可进行涂装。墙面经处理后应尽快进行施工,以免重新污染。      

2.4 外墙面的分格条 

外墙面涂装直做分格线处理,分格条有多种形式,过去常在抹面砂浆中预埋木条,待涂装施工后,先去除本条,再用深色涂料勾缝;近几年来,开始大量使用塑料分格条,形式多样,效果不错,但要注意涂料施工时,应对其进行保护,不能让涂料污染分格条。无论木质或塑料分格条都要求材质坚硬挺拔,不易变形。      

2.5 对抹灰层的处理 

外墙涂装不宜大面积批刮腻子,建议对抹灰层进行细拉毛,然后涂刷底漆、面漆即可。如确需批刮腻子,建议使用聚合物水泥腻子,切不可使用普通低强度的内墙腻子,包括 107胶加水泥类腻于,且腻子层不宜太厚。要求墙面底层不可太粗糙,太粗糙会影响装饰质量,但也不能太光滑,太光滑会降低涂料附着力。      

3 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3.1 薄层外墙涂料的施工 

包括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和溶剂型外墙涂料。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乳胶漆)有高、中、低档产品,适应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溶剂型外墙涂料属中高档外墙涂料,用于较高要求的涂装工程。 

薄层外墙涂料尤其适合细拉毛墙面。如需批刮腻子,应选用聚合物水泥腻子,且不宜太厚。        

一般采用一遍底涂、二遍面涂施工。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可以适当增加面涂遍数。    

◆底漆的作用:封闭墙面的碱性,提高面涂料与墙面的附着力,避免因墙体过于干燥而大量吸收涂料,并保证吸料量相当,增加底层材料的强度。但底漆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虽使用了底漆,底层的pH和含水率也必须待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施工方法:可以采用辊涂、刷涂、有气喷涂和无气喷涂。       

◆颜色的选择:外墙涂料的褪色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优质外墙涂料褪色较慢并不意味着永远不褪色,所以一般建议外墙涂料选用较深或较暗的颜色,一方面使得建筑物显得沉稳大方,另一方面较暗的颜色一般是无机颜料配制的,而无机颜料的耐候性较有机颜料为好,所以褪色也较慢。另外,同一建筑物应选用同批次的涂料,以确保颜色一致。       

◆建筑物的涂装施工应该自上而下进行,每一度涂刷应以分隔线、墙面阴阳角交接处或落水管为界。        

◆施工间隙(重涂时间)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涂料开桶后应充分搅拌均匀,如轴度太大,可根据说明书加稀释剂(乳胶漆~般是加水)来调整施工性能,注意根据要求,尤其是乳胶漆不可加入过量的水,否则水会使干燥后的涂层成膜困难及降低涂层的光泽度、耐久性和遮盖力等性能。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涂料说明书中~般都规定了进行涂装施工的最低温度。其中乳胶漆对施工温度的要求最高,如果低于一定温度施工,就会导致不能很好的成膜。在这里还有个误区:有些用户认为高档的乳胶漆在进行施工时的温度可以低一些,其实正好相反,由于中高档乳胶漆一般是选用玻璃化温度较高的乳液配制的,且乳液所占的比例较高,所以即使加入大量的成膜助剂,还需要较高的成膜温度,即施工温度。       

另外,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湿度也常常影响施工的质量,尤其对溶剂型外墙涂料,一般湿度大于85%的情况下不宜施工,因为湿度过高的情况下,涂膜干燥很慢,这样不仅影响涂层对墙面的附着力,而且易使墙面发花。因此在空气湿度处于饱和状态时,如大雾天气时不能进行涂装施工,而在大雨过后,要待墙面干燥后方可施工。      

3.2 复层涂料的施工 

复层外墙涂料也称凹凸花纹涂料或浮雕喷塑涂料,这里有个观念需要转变:以往强调复层涂料施工时,颗粒要大,凹凸感要强,但由于当前环境污染较大等原因,现在往往流行颗粒小而均匀,稍有凹凸感的外墙涂料,也称桔皮状外墙涂料。        

◆复层涂料不要求底层非常平整,对于粗拉毛墙面选用复层涂料较为合理。对于缺棱掉角等有明显缺陷的应用聚合物水泥腻子修补后方能进行涂装。

◆需涂刷底涂,因为底层涂料不仅可以封闭墙面的碱性,调整底层的渗透性,而且可以增加主涂层的附着力,所以不可漏刷或不刷。        

◆主涂层的施工:主涂层也称骨料。如果属于反应固化型的应随配随用,不可久存,且配料要由专人负责,保证配料准确。主涂层涂料施工时一般采用机械喷涂,所以施工前应进行试喷,同时对涂料劲度、喷枪种类、枪嘴直径、枪口气压、喷枪与墙面的距离和角度等都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应先喷涂样板,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阴阳角分隔线处应加以遮挡,喷枪的行走路线可上下或左右进行,不均匀处可补喷,以保证均匀。主涂层喷涂完毕后根据要求可以用塑料辊或橡皮辊蘸煤油等溶剂进行滚压,每辊交接处不要出现明显接痕。        

◆桔皮状外墙涂料工程也有采用诸如厚质触变型乳胶漆施工方法来施工的,类似装饰砂浆。选用不同花样的辊筒,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这类涂料在施工中的手法很关键,如每次蘸料的多少、用力的大小等都会影响花纹的造型,因此施工人员要反复的试辊,在掌握要领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罩面涂层:在主涂层表面一般罩2道面涂,面涂可选用溶剂型外墙涂料或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乳胶漆)。罩面涂层的施工和薄层外墙涂料的施工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