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州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

 七品裁缝 2011-08-10

宣州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

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经济开发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宣州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东向发展中迎难而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举全区之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目前,以经济开发区(东区、北区)为龙头,水阳、狸桥、水东、古泉、寒亭、杨柳、金坝、西林、鳌峰、敬亭山、周王等11个乡镇分区和粮食产业特色园、孙埠木材加工特色园为补充的 “一区多园”已逐步成为承载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07年宣州区实现区属生产总值73.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8.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5亿元,财政收入6.02亿元。宣州区和宣州经济开发区分别被评为安徽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区)”和“十佳开发区”。

一、 “一区多园”发展势头良好

宣州经济开发区前身宣州工业园区,于2002年7月在双桥街道乌泥埠开园建设东区,2006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又在敬亭山以北建设北区。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和全省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创业基地。

宣州经济开发区东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约1.5平方公里;北区规划范围为27.5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开发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现东区已有52户企业入园,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财政收入3000万元,吸纳就业2000多人;北区完成投入2亿元,29户企业落户。水阳已有4家企业入园开工建设,在谈项目6个;水东落户企业3家;古泉入园企业4家,在谈项目10多个。粮食产业等特色园和水阳等乡镇分园正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入园6家企业,木竹深加工特色园已洽谈项目5家。

2008年,宣州经济开发区东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财政收入4000万元以上;北区一期建设规模达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0户以上,投产企业20户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税收1500万元以上;乡镇特色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入园企业超过5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亿元。力争“十一五”期间,东区建成 “精品园区”;北区争取入园企业达90家,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各乡镇分区确保有20家以上企业入园。

二、“一区多园”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几年来,经济开发区东区利用10万元启动资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已投资近亿元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路网正逐渐形成,迎宾大道等主干道已经实现硬化、美化和亮化,日供水2万吨的自来水厂和35KV的变电所相继配套,供水管网、高压电管已基本覆盖,同时实现了电话、网络通达,基本达到“五通一平”(水、电、路、通讯、网络通达,工地平整)。拆迁安置区已高标准建成住宅房25000多平方米。

宣州区实施“工业新区建设大会战”等举措着力加快北区建设步伐,筹资5400万元,完成区域环境评价、水系专项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完成起步区2877亩林地转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10宗438亩的用地报批工作;完成9条道路11个标段的设计。征用土地10812亩;迁移各种供电、通讯线缆12公里。“二纵一横”4.5公里主干道已全面竣工,“五纵三横”道路网已渐成形。开工场地平整4700亩,完成4255亩。建设自来水厂一期日供水2万吨;采用BOT模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式启动;养贤110KV变电所至北区10KV双回专用线路正式供电。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并将实现绿化、亮化。

 水阳分区现已征地500余亩,起步区“五通一平”已到位,规划了占地60亩,建造10幢、面积达2.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3幢标准化厂房即将竣工。水东分区完成一期征地540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余万元。杨柳镇、古泉镇与省敬亭山茶场合作建设的宣州区经济开发区杨柳分区和古泉分区已正式启动,其中古泉分区规划面积3500亩,平整土地100多亩,建设自来水厂日供水1万吨,完成4KV供电线路改造。寒亭分区全面完成了首期500亩的土地征用工作,长650米宽22米的兴业路主干道正在建设,日供水2万吨的自来水厂已开工,专用供电线路方案已定。金坝分区和鳌峰、西林、敬亭山、周王等4个乡镇分区均为“园中园”,分别位于宣城市经济开发区和宣州区经济开发区内,因受土地等限制,建设进度相对缓慢。

 位于孙埠镇境内的木竹深加工特色园,已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宣州粮食产业园区也已初审通过省“861”行动计划。粮食产业园区完成征地825亩,农民三费补偿全部到位,全长1357米,宽40米的佟公大道工程现已完成600米的路床基础,入园6家企业都进行了详规,现正在建设中。木竹深加工特色园现已征地540亩,农民三费补偿全部到位,佟公大道工程8月底前全面完工。

三、 “一区多园”大发展局面基本形成

宣州区积极发挥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平台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形成“块状”、“带状”经济。一是实施集约化招商。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项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环境等资源的利用效益。鼓励已引进的企业增资扩产,拓展招商引资增长内涵。二是实施产业化招商。科学规划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带动一批上下游项目和关联项目的招商。积极围绕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电子元件、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配套项目招商,注重引进更多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项目,以现有龙头项目为基础,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三是实施人本化招商。实行两月大调度、每周小调度制度,及时兑现《宣州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上海、温州、苏州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常年派驻招商小分队。利用乡情、亲情、友情资源,加大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力度。成立区乡两级投资者服务中心,实行“保姆式”全程代理服务。做到服务体系系统化,服务效率快捷化,服务方式规范化,努力为外商营造一个投资效益好、投资成本低、服务质量好的投资环境。目前, “一区多园”共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亿多元,其中东区已引进企业52家,协议总投资近1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近6亿元,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个(道盈服饰总投资1.33亿元年产150万件出口服装生产基地)、外商独资企业2家、中外合资企业1家。北区已引进企业31家,协议总投资8.4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个(中外合资亨元化工总投资4.74亿元年产7.7万吨氟化工系列产品生产基地、金宏化工二硫化碳项目总投资1.16亿元正在办理开工手续)。2007年,全区共招商引资152个项目17亿元。

四、“一区多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作为宣州区工业经济的载体,经济开发区发挥窗口和平台作用日见显现。但随着开发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新老问题制约了经济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

1、规划问题。第一,宣州开发区东区因土地性质,无法预留发展空间,项目用地难以保障。第二,宣州经济开发区北区用地总体规划仍未修编,签约企业用地无法报批,企业在北区投资的信心受影响。

2、要素问题。(1)土地:一是省政府批准的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已满足不了宣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扩区。二是新的土地政策地域间最低价定价不合理,宣州区最低价高于周边大部分县(市),丧失了招商引资的地价优势。三是目前宣城市工业用地招拍挂仍按照商业用地程序操作,时间长、费用高。四是用地指标严重不足。2007年,宣州区总用地指标仅150亩,而在建项目有152个,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同时,“一园多区”已征用大量土地,但无用地指标,政策风险较大。五是杨柳、古泉分区由于敬亭山茶场隶属省农垦集团公司管理方式改变,合作协议难以签订。六是2006年初鳌峰街道办事处在宣城经济开发区创办鳌峰创业园(宣州经济开发区鳌峰分区),与4家外商达成1个月内开工建设的协议,并先后向市开发区支付土地出让金567万元,目前急待市开发区提供建设用地。(2)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缺乏。(3)人才:企业实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匮乏,人力资源优势已经不明显。

3、政策体制问题。目前,各级尚未出台支持开发区发展的系统、具体的政策措施。开发区管委会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增多,行政管理型的特征比较明显,管理模式有待创新。同时,宣州经济开发北区虽由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但尚未得到省发改委批准。

4、环境问题。(1)硬环境。由于我区财力有限,开发区的投入不足,供电、供水、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交、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如用电:北区用电负荷预计到2008年8月达18000KVA,启动北区11万变电所建设是当务之急。然而,根据安徽省电力公司2008年度电网工作计划,北区110KV变电所于2010年4月才投入使用,这将会大大影响北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对外通道:作为城市规划区的宣州经济开发区北区,昭亭北路是连接城区和北区的唯一通道,其北端距北区4公里路面等级较低、形象较差。而北区现有已签约落户企业33家,司尔特、粮食储备库、石油储备库、巷口桥货运站、海棠湾码头都座落在此,其全部物流仅靠昭亭北路,难以为继。杆线:宣州粮食产业园区和木竹深加工特色园内有高压、联通、移动、电信、安广、长信、军用光缆等主干线,迁移涉及的部门多,工作协调难度大。(2)软环境。由于宣州区部分职能弱化,导致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还有待优化。

五、对策建议

1、争取规划及时出台。建议市区两级进一步争取省发改委支持,迅速调整宣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尽快批准宣州经济开发区北区建设项目。建议市政府批准各乡镇分区建设,并将其一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应保证规划的指导性、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为投资商提供可预见、低风险的投资环境。

2、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一是土地方面: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调整工业用地最低价,以利于宣州经济开发区公平参与竞争。建议市国土部门改革现行的工业用地招拍挂程序,力求程序从简,费用从低,优化投资环境。同时,市区两级积极协调省国土局、省农垦集团公司,尽快取得杨柳和古泉分区项目用地;及时解决鳌峰创业园用地问题。二是资金方面:建议通过强化土地等资产运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产功能和资源效益,做到以地生财,积累资金;通过发展实绩,努力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通过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提高园区项目建设的融资能力;探索新型合作方式,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三是人才方面:赋予开发区灵活的用人权。支持开发区通过聘用等方式,在宣州区内外广揽贤才,借鉴外地做法,对各类紧缺人才按“政府雇员”实行高薪。强招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骨干队伍。坚持以环境聚人才、靠事业留人才、用制度促人才,创优创业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3、加快理顺政策体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将相关部门的管理权、审批权下放、授权和委托给开发区,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及与市直乃至省直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建议市区两级建立“支持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遇重大问题则随即召开联席会议,切实研究解决开发区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宣州区强化开发区管委会在引导产业发展、组织招商引资、提供指导和服务、协调各方关系、组织实施监督等方面的职能。

4、努力优化发展环境。(1)加快硬环境建设。从开发区大局出发,大投入改善投资硬环境。高标准配套建设供电、供水、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交、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为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和辐射创造基础和条件。为此,一是建议市供电部门加大对宣州经济开发区、乡镇分区和特色园的用电倾斜力度,尽快建设宣州经济开发区北区110KV变电所。二是建议市政府结合宣南铜出口道建设,加快昭亭北路至宣州经济开发区北区间的道路升级改造,实现北区同城区道路的同等建设,无缝衔接;打通北区麒麟大道至芜屯公路,解决北区人流、物流分道问题。三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将宣州粮食产业园区和木竹深加工特色园内所有杆线迁移,以保证建设速度。(2)深化软环境建设。建议市区两级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优势。牢固树立“只设路标、不设路障”的服务理念,真正建立 “一站式”、“一条龙” 服务体系。全方位实施“保姆式”服务,切实营造 “亲商、重商、护商、富商”的良好发展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