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米红色元素硒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08-10

 纳米红色元素硒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影响是鱼类必需的微量。硒的主要生理功 能是抗氧化功能,对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硒是含硒蛋白的一个组份,有维持酶蛋白催化功能的 作用。它可作为甲状腺素合成的抗氧剂和催化剂;为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可对抗病毒繁 殖、为精子活动所必需;可以降低流产的危险性;硒缺乏可导致免疫能力下降,硒可抑制氧化和炎症 反应,鱼类缺硒会导致贫血、肌肉营养不良甚至死亡(Poston Bell et a1.1986)。 et al,1976;Cowey et ai,1989; 硒的免疫调节功效是其重要的生物活性之一。寻找能灵敏提高生物体免疫功效的硒形式,对其发 挥生物功效同时减少硒毒性很有意义。目前,对于红色元素硒生物活性的认识尚不清楚。1985年, Nuttal在提;“友体状态红色元素晒具有或至少是在特定环境下具有生物活性的假说。纳米红色元素硒为 奥邦饲料公司研制的纳米状态的硒,这种纳米粒子为红色,粒径在20--60nm之间,本研究通过对纳米 红色元素硒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观察,发现较高剂量的纳米红色元素硒能明显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 速度,纳米红色元素硒有较低的毒性。这些结果拓宽了人们对纳米粒子形式的元素硒生物功效的认 识,为寻找低毒高效硒形式的开辟了新途径。 l材料与方法 1.i实验饵料的准备 基础配方参照Iovell(1989)配制。配方及营养成分实测值见表l。 表l饲料组成及其粗成分分析 l。1.1鱼油与猪油以l:l混合使用 1.1.2维生素配方(Iovell,1984):A:3000IU,D3:l 5001U,E:50IU.K3:10mg/kg,BI:10 B!?HCI:20 mg/kg, mg/kg, mg/kg,烟酰胺:50 mg&g,泛酸钙:40 mg/kg。C:200 mg/kg.B6?HCl:10 m‖kg,B12:0.02 mg/kg 叶酸:5 mg/kg,生物素:l mg/kg,肌醇:400 m‖kg,氯化胆碱:2000 I.1.3无机盐组成(%;Iovell,1989):KAI(S04)’:0.159,CaC03:18.10l,Ca(H,PO.|)2:44.60I,CoCl2 :0.07,MgS04:5.216.MnS04‘H20:0.07,KCI:16.553,KI:0.014, l ZnC03:O.192,NaH2P04: 3.605,CuSO。?5H,O:0.075,柠檬酸铁?5H,O:1.338 228 <第八屉全困饲料添加剂学术暨新技术、新产乩交流会>论文集 实验饵料的配制:见表2,分为4大组,分别添加入Na2Se0,(Sigrna公司)、蛋氨酸硒(Met.Se, Sigma公司)、纳米红色元素硒(Nano-Se,奥邦饲料公司提供)或不添加任何硒。添加量分别为O.1、 0.5、2.5mg/kg干饲料。用逐级扩大混合的方法加入不同形态的硒,混匀后。用小型绞肉机制成直径 3mm左右的颗粒饲料,晾干后密封使之与空气隔绝,置.20℃冰箱保存备用。 表2实验饵料中硒含量(me,/l唱干饲料) 1.2试验鱼及养殖条件 试验用奥尼罗菲鱼由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鱼场提供,实验鱼运回后,放入2个400×150×100cm的 水池中,用基础饲料驯养2周。 将驯养后的鱼随机放入装有封闭循环系统的70×50cm圆形水族箱中,平均初始体重为14.68± 1.1 49,每箱l O尾。水温控制在25℃±l oc,24h充气增氧。实验期间,水的pH值为6.9.7.2,溶氧值7.5mg mg/L,氨氮含量不超过0.25mg/L,亚硝酸盐氮含量不超过0.2 mg/L。每天吸污、换水,换水 /L-9.5 量为l/4。实验期间光周期控制为:白天:黑夜=16h:8h。 正式实验开始后,每组3个重复投喂相同的饵料,日投饵量按体重的3%投喂,上午8:00和下午 4:00各投饵一次,根据鱼吃食物情况,每星期调整投喂量,饲养期为45天。 1.3样品分析 在最后1次投喂后24h,将鱼用MS一222麻醉后称重。 奥尼罗非鱼存活率、体长(重)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存活率(%)=(实验终奥尼罗非鱼数/实验初奥尼罗非鱼数)×100% 体重相对增长率(%)=((实验鱼平均体重.实验初始奥尼罗非鱼平均体重)/奥尼罗非鱼初始平 均体重)×100% 饵料系数=(总投饵量.总残饵量)/(实验终奥尼罗非鱼体重+实验过程中死亡的奥尼罗非鱼体 重一实验初奥尼罗非鱼体重)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份测定:按GB6432.6439.86测定 1.4不同形式的硒对奥尼罗非鱼的急性毒性 试验用鱼为饲养实验的间一批奥尼罗非鱼,在实验室1人J驯养l周后用于试验。放入盛有180L水的 100×50×50cm酐J装有封闭循环系统的玻璃水族箱中,每缸放鱼10尾。试验用水为经1周以上自然曝气 的自来水(硬度为20.Img/L),实验pH为7.1 5。溶解氧6.4mg/L,实验水温恒定为25土l℃。 用亚硒酸钠、蛋氨酸硒和纳米硒用灭菌后的去离子水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用微量注射器按奥 尼罗非鱼体重通过胸鳍分别将含硒量不同的溶液注射到其胸腔内,对照组注射去离子水,每个浓度设2 个平行组,每天观察记录死鱼数量,连续观察3天.计算每个水箱的鱼的存活率(存活率=(实验初奥 尼罗非鱼数量-实验后奥尼罗非鱼数量)/实验初奥尼罗非鱼数量×100%),取其平均结果,实验数据 用直线回归法汁算LD50值。 1.5数据统汁 229 <第八届全I玉I饲料添加剂学术暨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Duncan。S新复极差检验来进行方差分析(试验各指标数据的数理统 计采用SPSS l 0.0软件),P<0.05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不同形式的硒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经过45天的实验,不同形式的硒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影响结果见表I。从表l可看出奥尼罗非鱼的存 活率为100%。不管硒的形式如何,饲料中低浓度的硒(0.1mg/kg)对奥尼罗非鱼都有一定的促生长效 果,但效果不显著(P>0.05,Duncan’s检验)。饲料中中等浓度的硒(0.5mg/kg)对奥尼罗非鱼都有显 著的促生长效果,奥尼罗非鱼重量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Duncan’S检验),虽然蛋氨 酸硒组的奥尼罗非鱼增重率高于亚硒酸钠组和纳米硒组,但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uncan’S检 验)。饲料中高浓度的硒(2.5mg/kg)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影响,不同的硒源差异较大。高浓度的亚硒 酸钠组对奥尼罗非鱼增重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uncan’S检验);而高浓度蛋氨酸硒组 奥尼罗非鱼增重率虽然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也不明显;高浓度的纳米硒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有强烈的促 进作用,奥尼罗非鱼增重率达到86.25±4.72%,高于对照组51.92±4.76%,也高于中等浓度的硒奥尼罗 非鱼的增加重率,差异显著(P<0.05,Duncan’S检验)。饵料系数各实验组无明显差异。 表3不同的硒源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表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Duncan’s检验) 2.3不同形式的硒对奥尼罗非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不同形式的硒对奥尼罗非鱼血液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见表3,酶活力定义如 下: . 肝脏组织中GSH.PX活力定义:每毫克蛋白质,在28℃每分钟扣除非酶反应的作用,使反应体系中 GSH浓度降低l¨mol/L为一个酶活单位。血液中GSH-PX活力定义:每4斗I全血在28。C反应5min,扣除 非酶促反应的作用,使反应体系中GSH浓度降低I¨mol/L为一个酶活单位。 由表可见,饲料中硒添加量为0.1 rng/kg时,亚硒酸钠组中全血GSH-Pxl:l巴对照组稍增加,但无显著 差异(P>0.05,Duncan。S检验),而蛋氨酸硒和纳米硒可使奥尼罗非鱼全m中GSH—PX含量与对照组比 较显著上升(P<0.05,Duncan’s检验)。饲料中硒添加量为0.5mg/kg时,可使奥尼罗非鱼全血中GSH—PX 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Duncan‘S检验),其中蛋氨酸硒组和纳米硒组GSH—PX含量显著 高于亚硒酸钠组。饲料中硒添加量为2。5mg/kg时,可使奥尼罗非鱼全JfIL中GSH—PX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极 显著增加(P<0.01,Duncan’s检验),蛋氨酸硒组、纳米硒组和亚硒酸钠组之间GSH.PX含量无显著差 异(P>0.05,Duncan’s检验),但与饲料中硒添加量为0.5mg/kg时,高浓度哑硒酸钠组GSH-PX含量增加 显著(P<0.05,Duncan’s检验),而蛋氨酸硒组和纳米硒组GSH—PX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Duncan’S 检验)。 230 (第八届全圜饲料添加荆学术暨新技术、新产晶交流会>论文集 表5不同形式的硒对奥尼罗非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表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Duncan’s检验) 饲料中硒添加量为0.1 mg/kg时,亚硒酸钠组中肝脏GSH?Pxl:15对照组稍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 O.05,Duncan’S检验),而蛋氨酸硒和纳米硒可使奥尼罗非鱼肝脏中GSH—PX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 升(P<0.05,Duncan’s检验)。饲料中硒添加量为0.5mg/kg时,可使奥尼罗非鱼肝脏中GSH.PX含量与对 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Duncan。S检验),蛋氨酸硒组、纳米硒组和亚硒酸钠组之间GSH.PX含量 无显著差异(P>0.05,Duncan’滟验)。饲料中硒添加量为2.5mg/kg时,可使奥尼罗非鱼肝脏中GSH.PX 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极显著增加(P<0.01,Duncan’s检验);但与饲料中硒添加量为0.5mg/kg时,亚硒酸 钠组、蛋氨酸硒组和纳米硒组GSH.PX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Duncan’S检验)。 2.2硒对奥尼罗非鱼的急性毒性 表6是注射硒制剂后奥尼罗非鱼在96h的存活率,按Smyth H F法计算出奥尼罗非鱼注射纳米硒的急 mg/kg 性毒性以硒汁LD50=16.63mg/kg BW,95%的可信限l 2.86—21.92mg/kg BW,安全浓度为1.49 BW;亚硒酸钠的急性毒性LD50=2.09rag/kg BW,95%的可信限1.53-2.82mg/kg BW,安全浓度为0. I 88 mg/kg BW;蛋氨酸硒的急性毒性LD50=4.19mg/kg BW,95%的可信限3.27.5.48rag/kg BW,安全 mg/kg 浓度为0.377 倍。 BW。亚硒酸钠的急性毒性约为纳米硒的8倍,蛋氨酸硒的急性毒性约为纳米硒的4 奥尼罗非鱼注射死亡剂量(注射后奥尼罗非鱼死亡率为100%)的硒后,在水箱中急速游动,0.5. 6hlq,其肠道1人j容物大量排出.并很快死亡,解剖发现鱼1人J脏有出血点。注射中等剂量的硒后,部分 鱼症状与注射高剂量硒相同并很快死亡,剩下的鱼出现停止摄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游动缓慢等 症状,5.7天可恢复正常。实验中还发现,奥尼罗非鱼死亡一般发生在注射硒制剂后48h1勾,存活下来的 鱼通过2个月的饲养观察,未见死亡。 表6注射不同形式的硒后奥尼罗非鱼的96h存活率(%) 剂垲(mg/kg BW) 25 6 0 O 5 0 对照组 弧硒酸钠 蛋氨酸硒 纳米硒 25 一 一 一 5筋 二二二二∞ 一o加踮∞叩四一 23l 一O历∞;2∞加加一 册诣踮m啪一 一 (第八届全凼饲料舔加剂学术‘挠新技术、新产M交流会)论文集 有机微量元素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程学慧詹志春苏纯阳 (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公司,武汉430070) 摘要:有机微量元素以其稳定性好、吸收利用率高等特点,在食品工业和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 景。本文综述了有机微量元素的概念、功能特性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一简要 探讨。 关键词:有机微量元素;动物营养 3讨论 从结果可看出,饲料中硒含量为0.5mg/kg时,亚硒酸钠、蛋氨酸硒及纳米硒都可有效的促进奥尼罗 非鱼生长,但3种不同形式的硒对奥尼罗非鱼的促生长效果无显著差异。而饲料中硒含量为3mg/kg时, 亚硒酸钠和蛋氨酸硒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无促进效果,而纳米硒可极显著的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人工饲料,而一般鱼类饲料中均富含脂质,这些 脂质会在制造过程中因高温产生氧化现象,形成各种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经鱼类肠道吸收进体 内,由JfJ【液输送至各组织形成02’或OH’等具有强氧化力的游离基化合物,这类含游离基的化合物会攻击 细胞膜上脂质双层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使其产生脂肪酸的过氧化,使组织遭受过氧化损伤。但此 种反应所产生的游离基在十动物体内可由GSH—Px〕JU以分解。当饲料中缺乏硒时,会降低虹鳟肝脏及血 浆中CSH-Px活性,因此推测硒在鱼体1人j也担当着GSH.Px活性中,C,fl:J作用。Cowey认为鱼体在硒存在时 可加快分解体1人J的游离基化合物,产生不具反应活性的代谢产物,从而降低其危害程度。 因此饲料中添加适宜剂量的硒可促进奥尼岁非鱼的生长。但过量的硒对鱼类有毒害作用,高剂量的 硒对鱼类有一定的毒副作用,Richardson等(1 984)将晒作为饲料添加剂,含有0.6,6.6和11.8mg/kg白r,J 晒,他得出的结沦是剂量II.4mg/kg,连续喂16个星期,则虹鳟在温度15℃时,身体重量减轻,死t_= 率增加。血球容量、血浆钙、血糖和蛋白质变化不大。90%的虹蹲发生钙质沉着,鱼肾的钙含量明显 增高,肝、肾的镁含量也明显增加.从显微观察看硒主要是引起肾损伤。 。 过量的硒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可能的机制是攻击特定的脱氧酶系统,尤其是琥珀酸脱氢酶;高浓度 的硒化合物可产生活性氧自由基进而损伤生物组织(Seko,et al,l 988)。 当饲料中添加较高浓度的亚硒酸钠雨j蛋氨酸硒时,硒化合物会对鱼产生毒害作用,阻碍鱼的生长;而 添加较高浓度的纳米硒时,因纳米硒对奥尼罗非鱼的毒性较小,是亚硒酸钠的l 2.5%,蛋氨酸硒的 25%,所以能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 纳米硒是以蛋白质为分散剂的元素硒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有不同于宏观和微观物质的特性。纳 米硒中的硒原子比灰色元素硒和黑色元素硒中的硒原子有更活泼的化学性质。纳米硒易溶于水,饲料 中添加纳米硒后,鱼体硒含量、GSH—PX活性及鱼体生化组成(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其变化 规律与添加亚硒酸钠和蛋氨酸硒基本相同。这也证实了纳米硒可以被奥尼罗非鱼利用。纳米硒的急性 毒性很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纳米硒与生物体1人J GSH反应率低进而自由基产生量低。纳米硒粒子所具有 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特性都会使其表现出特殊的生物特性(Ball 1994)。 et al,1992;张立得等, (参考文献略) 232 纳米红色元素硒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作者: 作者单位: 邓岳松, 陈权军 广州市博仕奥生化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广州510095 相似文献(7条) 1.期刊论文 王琳.梁旭方.陈晓艳.李光照.刘秀霞.胡永乐.姚煜.WANG Lin.LIANG Xu-fang.CHEN Xiao-yan.LI Guang-zhao.LIU Xiu-xia.HU Yong-le.YAO Yu 饲料添加剂硒和谷胱甘肽对微囊藻毒素胁迫下罗非鱼肝脏去毒相关 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0,31(1) 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饲料添加剂硒(Se)和谷胱甘肽(GSH)对淡水养殖鱼类肝脏微囊藻毒素胁迫下去毒分子机理的影响,实验杂交罗非鱼一组喂食含0.15 mg/kg Se的富硒酵母粉饲料,一组喂食含普通酵母粉的饲料,喂食一个月以上;实验尼罗罗非鱼一组喂食含1 g/kg GSH的饲料,一组喂食普通饲料,两组均饱 食10 d. 所有实验组再均分两组,一组腹腔注射磷酸缓冲液(PBS),一组按体质量注射腹腔注射50 μg/kg微囊藻毒素-LR(MC-LR),24 h后分离肝脏组织. 以 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Se和GSH分别对罗非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诱导改变. 结果表明,未喂食Se的实验组,杂交罗 非鱼肝脏alp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腹腔注射50 μg/kg MC-LR 24 h后,均较PBS组有诱导 趋势;Se+MC-LR组sGSTA和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较Se+PBS组略低,可能与添加剂的低剂量添加相关.喂食GSH的实验组,尼罗罗非鱼腹腔注射MC-LR组,肝 脏sGSTA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PBS组有诱导趋势;Se+MC-LR组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Se+PBS组有升高趋势,而sGSTA和r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sGST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则轻微降低.本实验首次从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研究了Se和GSH对罗非鱼微囊藻毒素压力情况下,肝脏去毒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变化 ,为Se和GSH饲料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的合理添加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2.期刊论文 惠天朝.施明华.朱荫湄.HUI Tian-chao.SHI Ming-hua.ZHU Yin-mei 硒对罗非鱼慢性镉中毒肝抗氧化 酶及转氨酶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2000,20(3) 研究了罗非鱼在含镉(5.6 mg/L)和镉加硒( Cd 5.6 mg/L+Se 0.01 mg/L)的水环境中, 肝脏抗氧化酶SOD、Ct 以及转氨酶 ALT 和 AST 的变化. 结果 表明, 镉可使这4 种酶的活性明显降低, 加硒可显著防止SOD、ALT 和AST 活性的下降,并对Ct 初期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可见,硒通过预防SOD、Ct等抗 氧化酶的活性下降,对镉所致鱼的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学位论文 柏世军 水环境镉对罗非鱼的毒性作用和机理探讨 2006 重金属镉已成为世界各地水域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并通过食物链损害人类健康。鱼类与哺乳动物(包括人)生 理构造相似,大多数污染物对鱼类和人类机体产生类似影响。因此,深入研究Cd<'2+>对鱼类的毒害作用以及机理对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 康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世界广泛养殖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水环境Cd<'2+>胁迫作用下罗非鱼内分泌、血浆渗透压 和离子组成调节能力、能量代谢、GSH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对Cd<'2+>内分泌干扰作用以及ROS诱导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罗非鱼对水环境Cd<'2+>的敏感性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观察罗非鱼中毒症状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发现高浓度组 鱼首先出现异常行为:游动急促,上下窜动;随后身体失去平衡,游动缓慢,反应迟钝,最后呈螺旋式运动,逐渐丧失运动能力而静止在底部,直至死 亡。低浓度组出现中毒症状需要时间较长,但一旦中毒症状相同。解剖显示:血液暗红色;肝脏颜色加深,质地松软;腹腔内充满黄色胶胨状物质;鱼 鳃水肿,呈紫红色。计算结果显示,水环境Cd<'2+>对罗非鱼鱼种24h、48h、72h和96h LC<,50>分别为27.73mg/L,16.87mg/L,12.43mg/L和 9.11mg/L,安全试验浓度为0.91mg/L。 2 罗非鱼对水环境Cd<'2+>的蓄积和排放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将罗非鱼在不同浓度Cd<'2+>(0.5mg/L和1.0mg/L)溶液中暴露60d后再转移到清洁水体排 放30d。结果表明,罗非鱼对水环境Cd<'2+>蓄积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蓄积速度因组织而异:鳃、肝、肾Cd<'2+>浓度迅速增加,肌肉中增加缓慢。 60d后Cd<'2+>蓄积量为肾>肝>鳃>肌肉。排放期间,鳃和肌肉Cd<'2+>迅速降低,肝Cd<'2+>含量几乎维持不变,肾Cd<'2+>含量略有增加。排放30d后,肌 肉Cd<'2+>排出率59.37%(0.5mg/L)和80.44%(1.0mg/L)。表明受Cd<'2+>污染罗非鱼经清洁水排放后有望达到食用标准。 3 水环境Cd<'2+>对罗非鱼渗透压和血浆离子组成的影响将罗非鱼分别暴露在0.5和1.5mg/LCd<'2+>溶液中,分别在5,10和120d后对血浆渗透压、离 子组成及调节系统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0.5mg/LCd<'2+>暴露5d后鳃扁平上皮细胞(PC)微脊数量增加,泌氯细胞(CC)和ATPase无明显变化,促肾上腺 度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和3,5-环化腺苷酸(cAMP)含量以及头肾腺苷酸化酶(AC)活性显著升高(p<0.05);10d后,PC微脊增多并呈不规则排列 ,CC表面积增加,但数量无明显变化,ATPasee活性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恢复正常;20d后,CC数量增加.颗粒物排列密度降低,部分CC表面积 增加,呈丘状突出;ATPase、ACTH、Cor和cAMP含量以及AC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20d暴露期内渗透压和离子组成无显著变化(p>0.05)。 1.5mg/LCd<'2+>20d暴露期内PC细胞个体清晰可辨,微脊明显增多:CC数量和ATPase活性在暴露5d后呈增加趋势(p>0.05),ACTH、Cor和cAMP含量以及 AC酶被显著诱导(p<0.05),血浆心浓度显著升高,Na<'+>和Cl浓度显著下降(p<0.05),Ca<'2+>浓度和渗透压正常:10d后CC数量明显增加,颗粒物排列 密度明显降低,ATPase显著升高(p<0.05),其余检测指标正常;20d后CC数量、Ca<'2+>-ATPase、渗透压、Ca<'2+>、Nd<'+>和Cl浓度显著降低 (p<0.05),K<'+>、ACT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Cor水平正常。20d暴露期内,所有处理组MDA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高浓度Cd<'2+>长时间 胁迫干扰ACTH信号传递,影响Cor合成和释放,损害了鱼体修复能力,从而诱发血浆渗透压和离子组成不可逆紊乱。因此,内分泌信号传递干扰作用可能 是Cd<'2+>毒性机理之一。 4 水环境Cd<'2+>对罗非鱼鳃能量代谢的影响将罗非鱼分别暴露在0mg/L、0.5mg/L和2.5mg/LCd<'2+>水中7d,观察鳃线粒体超微结构并对线粒体琥珀 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鳃磷酸果糖激酶(PFK)、乳酸(LD)、游离氨基酸(FAA)、总蛋白 、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血糖、血清FAA和能量负荷(EC)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0.5mg/LCd<'2+>胁 迫作用下,SOD、SDH和CCO活性在前5d暴露时间内被持续诱导,7d后恢复正常;血糖仅仅在暴露后的第3d和第5d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余检测指标无 显著变化。2.5mg/L处理组7d后可见部分线粒体肿胀、空泡化、膜结构破损,线粒体计分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被逐渐诱导,3d后达最高,但从第 5d起开始下降,7d后显著降低(p<0.05)。PFK、SDH和CCO活性逐渐增加,5d后活性最大,比对照分别高58.33%、37.00%和59.62%,同时FAA、GOT、 GPT和PEPCK也显著高于对照(p<0.05);7d后,除PEPCK恢复正常外,其余酶活指标均显著降低而LD显著增加(p<0.05);血糖持续升高,7d后浓度达到 0.97mg/L,比对照提高67.24%(p<0.005):FAA在暴露后的第5d和第7d比对照显著高30.91%和60.31%,浓度分别为0.72和0.75mg/mL。EC仅仅在暴露 7d后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低浓度Cd<'2+>暴露导致罗非鱼蛋白质周转代谢和糖氧化分解加强;高浓度Cd<'2+>短时间胁迫作用下罗非鱼不但加 强糖氧化分解满足能量需求和加快蛋白质周转代谢合成各种应激分子,还分解部分蛋白氧化供能。但高浓度Cd<'2+>胁迫长时间胁迫,将抑制线粒体 SOD酶活性,导致线粒体氧化损伤,同时抑制PFK,引发鱼鳃能量供应障碍。因此,Cd<'2+>引发鱼鳃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Cd<'2+>毒性机理之一。 5 水环境Cd<'2+>胁迫作用下罗非鱼肝脏GSH代谢的变化和活性氧(ROS)的诱导机理将罗非鱼鱼种在3.0mg/LCd<'2+>暴露1、5、10、20和40d后,对还 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谷胱甘肽循环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GSSG-GSH比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GSH含量逐渐降低 ,GSSG-GSH比率逐渐升高;硒依赖谷胱甘肽过氧化酶(Se-G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活性和GSSG含量在前20d暴露 期内逐渐升高,40d后显著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γ-谷胺酰二酰基半胱胺酸合成酶(γ-GCS)活性在试验期间变化不 明显,GR仅仅在40d后显著降低,暴露20d后γ-GCS短暂升高。40d后线粒体计分显著增加。结果表明Cd<'2+>亚慢性胁迫作用初期肝脏通过加强GSH合成和 周转代谢抵御Cd<'2+>的毒害作用,但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这种反应逐渐丧失。结果提示:Cd<'2+>在初期诱导ROS生成增加并非通过损伤线粒体完成,但 GSH耗竭将导致线粒体损伤而将加速ROS形成。 4.期刊论文 曹艳林.柯浩.刘振兴.张建騑.林敏.CAO Yanlin.KE Hao.LIU Zhenxing.ZHANG Jianfei.LIN Min 罗非 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南方水产2010,06(3)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1(glutathione peroxidase1,GPx1)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complete coding sequence,CDS).GPx1基因全长984 bp,5′UTR 56 bp,CDS 576 bp,3′UTR 352 bp,PolyA 20 bp;第791~885位碱基(位于3′UTR)形成1个硒半胱氨酸插入序列(selenocysteine insertion sequence,SECIS),协助174~176位密码子 TGA(UGA)编码1个硒半胱氨酸(Sec).GPx1包含191个氨基酸,分子量21.8 kDa,等电点8.04,无信号肽和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蛋白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 蛋白为非跨膜蛋白.序列比对显示,GPx1单体具有Sec、Trp、Gln和Asn构成的催化四联体.罗非鱼GPx1与其他脊椎动物GPx1相比较,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 43.2%~58.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8.1%~80.6%.进化分析显示,处在分类学上不同纲的脊椎动物GPx1分别占据了不同分支.利用Swiss-Model预测了罗非 鱼GPx1的3D结构,序列分析显示,GPx1可以形成1个同源四聚体. 5.期刊论文 朱钦龙 罗非鱼维生素E需要量与油脂含量的关系 -江西水产科技1999(2) 鱼类的维生素E需要量与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和硒(Se)含量密切相关.为了探讨罗非鱼维生素E需要量与油脂含量的关系,日本佐藤秀一等人进行了2次 饲养试验. 6.会议论文 朱雅珠.杨国华 团头鲂鱼种对微量元素需要的研究 1996 以小规格团头鲂鱼种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常规饲料源,配制成蛋白质含量为30℅的基础饲料,应用L16(4〈’5〉)正交表,对铁、铜、锌 、锰、碘的添加量进行研究,钴、硒则采用梯度法。经95天饲养,以群体增重率作为评定指标,结果显示碘含量的变化对饲养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 锌、锰、铜、铁。每公斤饲料中各元素的适宜添加量(毫克)分别为铁100、锌20、铜5、碘0.6、锰20-50、钴1.0、硒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