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者’为师”五自探究自学法的跋涉之路

 MouseHappy 2011-08-11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学者’为师”五自探究自学法的跋涉之路


06年读于丹《论语心得》,听到了孔子与弟子们的这么一段对话。
弟子:老师您再多说几句行不行。您总是那么三言两语的,我们怎么作课堂笔记呀?
孔子:我本来就什么都不想说。
弟子:老师,您要是什么都不说,我们记什么呀?
视频看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想知道孔子怎么回答。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你看,苍天在上,亘古已然,它说话吗?它不说话,不是照样春夏秋冬四季照样风调雨顺吗?大地上不是万物生长吗?你去看天说话。”
孔子的话,让我总觉得和我心中所追求的某个教育理想所切合,只是太高深了,一时间难以吃透,更别说能践行到日常教学中去了。
后来,我在《老子》中看到这句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瞬间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实,孔子也不是完全像天一样一句话都不说,而是告诉我们教者应该以身示范。然后,让教者的以身示范让学生去自学、自悟、自教、自辩、自评。最终达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教而学生也能通过探究自学解决疑惑”的目的。
再后来,读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名言,更是激情澎湃、展转难眠。
就像武侠小说中谈到的武术的最高境界一样:以无招胜有招,以无法胜有法!在我看来,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可是,现在社会中大多数的老师总是抱怨太辛苦,抱怨事太多太杂。有某首歌唱道: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也有某首名家颂扬老师的诗歌写道:每当星星还在天空眨眼,鸟儿还未出巢,您就把一天的工作细细思考……;还有一首形容教师的打油诗写道:“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晚,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待亲骨肉更亲,老得比阿斗更早……”。
我们常常在扮演着“一厢情愿”“苦口婆心”的角色,在扮演着“横眉冷对学生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角色,在扮演着“我来说,你来记,你来背”最后却又总是“恨铁不成刚”的角色。
所以,社会上也提出了“教育需要革命,教学需要变革”的号召,而我与zhanghao老师在feng教授的引领下,在qiu主任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法—— “‘学者’为师”五自探究自学法。
“‘学者’为师”五自探究自学法,就是在求学的学生集体中,营造一种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氛围,倡导学生自学、自悟、自教、自辩、自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使所有学生成为“学者”型的学生。

 

为了在教学实际中践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真谛,我和zhanghao老师开始在五4班和六11班进行实验。
我们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营建各自的小组文化,比如“悬梁刺股,囊荧映雪”是五4班“映雪队”的文化内涵;“如蚂蚁众志成城,从小处学做真人”是六11班“蚂蚁队”的文化内涵。
对于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号召学生先提前自主学习,合作备课并写好教案。上课前由老师从各小组提交的教案中选出最佳设计奖并重点辅导和模拟课堂。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执教,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而老师只是组织、引导者。
刚开始,班上的部分同学不理解,有学生公开反对我:像这样上课不行,因为老师不讲,很多知识点都会漏掉,这样考试起来不是会丢很多分吗?
孩子的话很真实!的确,刚开始让学生做老师,肯定会丢分的,这是一个现实,但学生学习难道就是为了少丢分吗?我却依然没有放弃。
接着,有家长也到学校来投诉了:“老师都不教学生了,这老师也太不负责任了吧?我的孩子送到学校是想受到名师的教诲,可像这样让学生上课,行得通吗?”
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的质疑。有领导找我谈话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对比成绩、随堂听课、检查作业等等。也有领导提醒我:“邱老师,这样的方式可存在很多争议哦……”
在困境面前,我没有放弃,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一件新的事物诞生之时,总要经过无数的质疑和考验,有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有了伽利略在斜塔做试验的契机,有了诺贝尔亲人被炸死的噩耗,有了哥白尼被烧起的悲剧……然而,无数人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决心,以及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和探索,换来了世界文明的革命和转变,换来了今天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既然我的方向没有错误,无论经受多少挑战和考验,我都要义无返顾地坚定地走下去。
半学期过去了,在期中测验中,我们的“‘学者’为师”五自探究自学法践行的班级忽然走出了烟雨迷蒙的小巷。在这次测验中,我们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均由原来的年级中下冲到了年级前列甚至是榜首,更令人可喜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令众人瞠目结舌。
学生越来越喜欢由他们自己做主的课堂了。在这样的课堂里,不用总是面对同一个老师;不是老师强迫学生学习;不是总接受一种风格一种模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看到每一个同学走上讲台做老师;可以感受到同学交流时思维火花碰撞的神奇力量,可以让人人都能有自主探究的学习舞台。
家长之所以理解了,是因为他们发现后来一回家就抱着电脑玩游戏的孩子现在竟是在电脑上查阅资料了;原本不敢开口说话的孩子现在竟然侃侃而谈主动汇报学习经历了;原本父子存在代沟的家庭现在孩子竟拉着他们要进行“家庭模拟课堂”了。
学校之所以理解了,是因为“学者为师”所在的班级学生口才好、胆子大,成绩好,敢说话,敢上台,各方面的素质都提高了。老师们信服了,是因为他们发现原来教师可是不是一个婆婆妈妈喋喋不休地唠叨的角色,可以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以在学生眼中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高人。

 

大家的认同和理解让我感动,但这仅仅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该怎样才能把“学者为师”的道路走得更远更顺畅?该怎样才能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做得更好,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深深地思考。
我想到了端坐杏坛的孔子,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学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诚然,孔圣人端坐圣坛,轻易不言,言而必启人心智,是以他“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我想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学者’为师”五自探究自学法就是要改变“教师汗流浃背,学生谈笑自如,问题攻而难灭”的教育现状。就要是解放教师,儒雅教师,潇洒老师,智慧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或轻松弈棋,或谈笑鸿儒,或赏茶品画,或杯酒小酌,而也就在此时,学生在丛林跋涉,自主探究,将各个重点难点突破,让“强虏灰飞烟灭”。
我想到了钱学森老先生临终前提出中国大学缺乏创新精神,他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当学生掌握并实践了学习的方法使之成为生命本真的需求和习惯,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成为学习的最大受益者。在五自探究自学的氛围中,学生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做高分的奴隶,他们敢为人先,敢为人师,将来,他们定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践行这一教育真谛的道路上,无论风吹雨打,我们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
(导师:feng博士 qiu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