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毒植物与促癌花草

 陈跃进的图书馆 2011-08-11
      (前言) 对花草植物的认识是在2年前宽中蔡美览老师给我讲解有毒及致癌植物开始,从互联网阅读了有关促癌花木的新闻后,便积极的开始收集这一方面的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除了到各处收集拍照外,也一一核对各类植物华文科名与英文学名,参考了我国理大与加拿大大学互联网有毒植物资料,并获得台湾郑元春先生提供大部份的资料及部份照片,因而成功收集了71种有毒植物与130张有毒植物照片。 
       这几年来,我国华裔盛行赏花种药,一般人都认为,有毒植物应该都不在我们周边,平常也不太容易碰到,而且大家经常接触的谷物,蔬菜,草药及漂亮的花草,应该只对人体有益,不可能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与威胁,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有毒植物其实就生长在我们自宅庭园,水沟边,高速公路旁,抑或是公园海边,到处都有其踪迹。
阅读了此CD,开始认识了有毒植物,读者们是否真把自宅庭园或校内有毒植物全部砍除,其实不然,部份有毒植物也是药用植物,有些还是校园及公园常见的观赏植物,我们只需好好认识它,巧妙的避其害而取其利,何况有毒植物不会主动攻击我们,对它们多一层了解,就对我们多一层保障。
         以下几点面是我们对有毒植物应有的态度:
学习爱护它,尊重它,不任意攀折它。
保持适当距离,欣赏美丽的花草时,不要任意玩弄抚摸。
不随意折取花草树木的支叶果实含在口中。
认识它,了解它,对不认识的花果,不可以采食。
尊重有毒植物的生存权及平衡权,不可以全面砍除。
植物是我们的远房亲戚,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上,植物一直是我们的亲密夥伴,我们的祖先灵长类就住在树上,靠植物为生。数百万年后,它们的子孙,用植物建立了文明。
 
报章公布后,数不清的电话与短讯蜂拥而来,虽然干扰了我的生活,不过,从拍花,写花让我更了解植物,同时也从电话与短讯中结交了不少的爱植物的朋友,今后,我仍将秉持我对自然的爱好,为植物说话,为写更多的植物而努力,直到提不起笔为止。
最后,奉劝爱种花木草药的人士,有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很难区分,因此在使用各种草药来治理病症时,一定要经过医师指示或鉴定才可服用。
 
致癌花木惊现京城人家 专家列举52种促癌植物
 
种了几十年花的贺大爷不久前患上了鼻咽癌。专家说,最常见的刺儿梅、变叶木、金果榄都能致癌,一些公园裏常见的观赏性花木均含有促癌物质。
-家中养出“隐形杀手”
贺大爷是种了几十年花儿的老“花农”,家裏不到60平方米的地方大大小小摆了十几盆花草。可这位老“花农”近日却被诊断为患上了鼻咽癌。原来,一直被他当做“空气过滤器”的花草中,竟有几种是含有致癌病毒的“隐形杀手”。
日前,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曾毅院士对植物所含物质的促癌作用进行了研究,从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中共检出18个科中的52种植物含有促癌物质。这些植物多属大戟科和瑞香科,其中铁海棠、变叶木、乌柏、红背桂花、油桐、金果榄等一些市民家中及公园裏常见的观赏性花木均含有促癌物质。
-致癌植物遍布花市
在“莱太花卉”、“亮马花卉”、“海淀大自然花卉”等花卉市场中,记者看到不少摊点都摆有铁海棠(俗称刺儿梅)、变叶木、金果榄等致癌植物。其中以变叶木居多,几乎每个经营观赏植物的摊点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一位摊主告诉记者,由於变叶木的颜色比较鲜亮,价格又不算太贵,因此很多家庭都有一两盆。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这些植物可以致癌时,摊主们无一例外地露出了不屑的神色。“花儿是产氧气的,怎麼可能致癌呢?我们天天和它们打交道,要毒还不先毒我们自己呀?”
-“清理门户”事不宜迟
实验表明,这些致癌植物中所含有的“Epsteln-Barr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物”,可以诱导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并能促进由肿瘤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肿瘤生长。目前,致癌植物诱发鼻咽癌和食管癌的实验已得到证实,它们不仅浑身上下都带“毒”,而且种过此类植物的土壤中都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病毒和化学致癌物的激活物质。
曾毅院士表示,如果居室中种有此类植物,人们有可能由於长期吸入花粉、尘土颗粒等原因引发癌症。因此,建议爱养花草的市民应及早“清理门户”,尽量不要在家中种植致癌植物。
晨报资料:
52种致癌植物包括:石粟、变叶木、细叶变叶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猫眼草、泽漆、甘遂、续随子、高山积雪、铁海棠、千根草、红背桂花、鸡尾木、多裂麻疯树、红雀珊瑚、园叶乌、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结香、狼毒、黄芫花、了哥王、土沈香、细轴芫花、苏木、广金钱草、红芽大戟、猪殃殃、黄毛豆付柴、假连翘、射干、鸢尾、银粉背蕨、黄花铁线莲、金果榄、曼陀罗、三梭、红凤仙花、剪刀股、坚荚树、阔叶猕猴桃、海南蒌、苦杏仁、怀牛膝.
 
 
 

 
 
 
有毒植物
~有毒植物简介~
有毒植物并非专有名词,它是指能对人或动物造成伤害的植物。所有有毒植物的总数,不仅因人的认定而有不同,也会因科学知识的发展而有所增减。有毒植物合理的定义应该是:具有中毒实例,或经由实验证明可能因饮食、接触或其他方式而造成人类、家畜的死亡,或某些组织、器官等暂时性至长期性伤害的植物。
植物界包含了细菌、藻类、地衣、真菌、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许多细菌会产生毒素,少数藻类在密集繁殖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剧毒物质,这两类低等植物一般都不在「有毒植物」的讨论之列。而本网页所讨论的范围,只於维管束植物,即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
全世界的高等植物约有30万种,科学家估计其中的数千种是有毒的,但详细数字仍无人能做出统计。美国的Gadd,L·先生在1980年曾统计了世界各地的有毒植物计有118科,866属,1938种,但此数据仍然只是粗估的所得而已。
~有毒植物成份~
有毒植物何以在人畜碰触或误食之后产生毒害作用,是由於其内有毒成分所造成的结果。但有毒成分究竟为何物,可大致归纳为下述11类:
a.植物碱
b.配醣体
c.氢氰酸
d.毒蛋白
e.酚类化合物
f.苦味素及酮类化合物
g.皂配醣体
h.辛辣味物质
i.草酸及蚁酸等酸性物质
j.挥发性油
l.脂类化合物
~有毒成份的变化~
有毒植物体内的各种含毒物质,浓度也会因下列因素而改变:
(1)生长
如曼陀罗的有毒生开花时达到最高量;多种木本有毒植物的有毒物质以细胞活力旺盛的部份浓度最高;罂粟、虞美人等的吗啡毒质,在开花至幼果期时含量最大;高粱茎叶的氢氰酸毒质,因生长季节、土壤因素等而有不同;但毛茛属、茄属等植物,其毒质则与植物体之成熟度成正比。
(2)产地
同一种有毒植物常因产地不同而有相异的毒性,例如产在欧洲的罂粟,其鸦片碱的含量很低;但是生长在小亚细亚、埃及和中国的个体,鸦片碱含量就高很多。生长在印度一带的大麻,其毒性甚强,而产於其他地方者,则毒性较弱。
(3)栽植
野生的乌头属植物,其根部毒性甚强,但加以栽培,则毒性将逐渐减弱;某些有毒的豆类,野生的毒性最强,栽种后毒性则大为降低;但烟草其有毒生物碱含量却不会因栽培而有所改变。
(4)日照
某些茄科植物有多种有毒生物碱和配醣体,须在充足的日照下,才会累积成大量;相对的,某些兰科植物的有毒成分,却必须在荫蔽的环境下,才能大量形成。
(5)植物体各部位
有毒成分在植物体各部位中的含量并不一定相同,如鸡母珠茎叶几乎无毒,但种子的毒性却极强;毛地黄和烟草的叶部毒性甚大,但其他部位则甚小。
~有毒植物的中毒原因~
我国本土及引进至归化的有毒植物种类繁多,民间有采集野生植物入药的习惯,因此「毒从口入」的中毒情况很常见。另外,因接触有毒部位而造成皮肤中毒的实例,亦屡见不鲜。
毒植物的中毒途径归纳如下:
(1)食用或药用而中毒
带有小毒的植物如人参,肉桂、杏仁、银杏等,若食用过量,也会中毒。利用乌头、藜芦、毛地黄、博落回、雷公藤、牵牛子、商陆、山豆根、使君子、曼陀罗等入药者,若因求愈心切,自行大量服用。也很容易中毒。
(2)误食而中毒
幼儿好奇心强又极好动好玩,误食大戟类植物乳汁、有毒室内植物等机率不小。成人也可能将红花八角果实当成食用八角,商陆根视为人参,大花曼陀罗视为百合花,造成冤枉的中毒现象。
(3)间接食用而中毒
蜜蜂吸食有毒植物的花蜜后,所酿成的蜂蜜,人食之即可能中毒;用马桩木做砧板切菜切肉,用夹竹桃小枝当筷子吃饭,或以其他有毒植物的枝叶当柴火烤肉,都可能中毒。
(4)吸入而中毒
某些植物的花粉经人畜吸入后常造成呼吸道的感染或不适,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大麻、曼陀罗、吗啡、鸦片等植物的茎叶或植物的炼制品,在点燃吸食其气体后,也会引起中毒现象。
(5)接触而中毒
大戟科、漆树科、天南星科、荨麻科、菊科等家族的成员,其汁液碰触到人畜的皮肤后,往往造成红肿、发痒甚至溃烂等现象。而商陆、马桑、鱼藤、鸡母珠等在外用、加工或其他状况下,也会因接触而中毒。
~植物中毒的种类~
有毒植物可引起多种中毒效应。一般而言,有毒植物中有毒性作用的物质可归纳为神经系统毒物和细胞毒物,。
植物中毒的类型大略分为下述几类:
(1)神经系统中毒
多数有毒植物的有毒物质都有一定的神经系统作用,尤其是急性中毒的剧毒植物,其毒性作用的部位为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毒的症状不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思维功能的障碍或丧失,也会导致呼吸功能与心脏功能的障碍,常因病情严重而造成死亡。
在神经系统中毒的病例裏,还可细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a.肌肉僵直、痉挛等。
b.肌肉麻木、皮肤青紫、肢端麻痹等:此为感觉神经麻痹性中毒。
c.肌肉松弛,四肢麻痹、昏迷等:此为运动神经麻痹性中毒。
d.安定、镇静、嗜睡、昏迷等:此为中枢神经抑制性中毒。
e.心跳缓慢、血压下降、昏迷等:此为心脏中毒。
某些剧毒植物除了会造成中枢神经抑制性的中毒症状外,还会让受害者兼有呼吸受到抑制及血压下降等严重中毒后果。
(2)呼吸系统中毒
不少有毒植物会危害人畜的呼吸系统,常见的情况是抑制呼吸,会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而造成死亡。这种情况通常是由於脑部的呼吸中枢中毒而引起,不过也有因其他因素造成呼吸中毒者,例如某些植物的花粉或种子,会释放胺类等有毒物质,引起支气管痉挛、哮喘、呼吸困杂等症状,甚至死亡。
(3)免疫系统中毒
一些有毒植物其毒素会暂时或长久地干扰或破坏免疫系统,造成种种过敏性反应,常见的症状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炎等。
(4)精神性中毒
某些有毒植物会产生氨基酸、植物碱、配醣体等多种化合物,人畜误食后,会造成精神错乱、狂躁、兴奋、思维困难、视觉迷幻、听觉迷幻等症状。代表的祸首植物有曼陀罗、大麻等。
大麻,其有毒成分是四氢大麻酚,它能与血浆及细胞蛋白质结合,在脑部积蓄,对脑中的组织造成无法回复的损伤,因此对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5)皮肤、黏膜的刺激性中毒
具刺激性的有毒植物,会在中毒动物的皮肤、口腔、胃肠和泌尿系统上造成毒害作用,常见症状有皮肤红肿、发炎、溃烂、呕吐、腹泻、黏膜刺激疼痛、血尿等。天南星科的多种植物即具有此类毒素,其所含的大量草酸钙及蛋白质水解酵素,会造成人畜皮肤的红肿和发炎。
上述刺激性毒素大多为强脂溶性、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很容易跟接触部位的细胞产生化学反应,和细胞核中的DNA结合,使细胞发生无法回复的损伤。
(6)器官损伤性中毒
某些有毒植物所产生的毒素,会使动物细胞溶解或坏死。如鸡母珠和蓖麻种子都含有高分子量的毒蛋白,该含糖蛋白由两条鍊所组成,第一条鍊会抑制动物细胞蛋白质的合成;第二条鍊则与动物细胞表面的醣残基相结合,造成普遍性的器官损伤如肝肾坏死、肠胃出血及心肌纤维病变等。
长春花碱、秋水仙碱、鬼臼毒素会造成细胞有丝分裂的终止和异常;黄野百合及菊科植物会引起肝肾的损伤,使肝细胞坏死、水肿。有种肝中毒现象是肝脏代谢作用被破坏,造成胆汁的淤积和黄疸症或使胆囊麻痹、肾小管坏死,肾脏衰竭而死亡,马缨丹是这类植物的代表。
(7)致癌、致突变,致使畸胎等中毒
某些有毒植物所含的毒素能与动物细胞的DNA相互作用,使DNA紊乱,造成细胞突变。秋水仙碱、长春花碱、烟碱、茄碱等会使动物的生殖细胞产生永久性改变,造成遗传性的损害,这种损害虽不致影响受害个体本身,但却会影响下一代,畸形儿即因此而来。
 
 
 
 





 
     
 
互联网有关中国与香港报章报导:
 
 
促癌花草黑名单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中草药: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可近日,来自《环球时报》的一条消息,让广大爱花者们犯了怵。据报道,有专家发现,在众多花木中其实隐藏了很多“隐形杀手”,它们看起来色彩鲜艳、枝繁叶茂,但竟然是癌症的“帮凶”!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众人疑惑的目光。哪些花木有这麼大的毒性?为什麼它们会促使人类患上癌症?难道我们最亲近的花木也不能再养了吗?带著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报记者专程走访了发表此说的李泽琳教授。偶然发现广西苍梧地区生长的“油桐树”,竟然是鼻咽癌的“帮凶”。

“其实,发现花木中含有促癌物是很偶然的。”提起发现的最初情况,李泽琳教授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期间,曾毅院士在广东省做鼻咽癌的普查工作时曾遇到过的一件事。
众所周知,鼻咽癌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市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广东、广西更是高发区,而且患者90%以上都是青壮年人。所以,研究鼻咽癌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成为曾老师一直力求攻克的难题。据介绍,从1978年起,曾老师和一些科研人员在广西苍梧县和梧州市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鼻咽癌医学调查,他们组成的医疗小分队深入群众,开展血清普查工作,主动寻找病人。在广泛的地区调查中,曾老师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广西苍梧和梧州市的普查中,当地船民的抗体阳性率和鼻咽癌发生率都明显高于陆上居民。经过观察,他发现这些地区的野外还有很多“油桐树”。他不禁联想到∶“这些外界环境中,是否存在能够激活病毒的物质呢?鼻咽癌和油桐树之间是否会有某种特殊的联系?”
在一系列追问下,曾老师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当地普遍栽种的油桐树确实是鼻咽癌的“帮凶”,每逢春季,南方雨水较多,这些油桐树的花瓣连同树叶被打落在地,经过和土壤的混合,等天气干燥后,这些混合物就从土壤里飞扬起来,散发在空气当中,而人们就从空气中将这些“促癌物质”吸进体内。
在得到如此确凿的实验证明后,曾老师随后选取了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共发现18个科中的52种植物含有促癌物质。
“真实的情况,可能比52这个数字会更多。”说到这儿,李教授脸上流露出了几分担忧的神情。实验原理花木中提取物和TPA反应后,将大大促进肿瘤生长。
在医学界,大部分人都知道,有一种叫TPA的化学物质,它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只要它碰上另外一种叫丁酸的物质,细胞就会迅速发生癌变。曾老师的实验就是将这种叫丁酸的物质去掉,换成了那些花木中的提取物,而测试的结果就是细胞也发生了癌变,这就说明,花木中的提取物是有促癌作用的。
此外,人的鼻咽部有大量厌氧杆菌,它的代谢物中含有丁酸,丁酸也有激活EB病毒的作用。曾毅院士从鼻咽癌病人和鼻咽部疾病患者中都分离到厌氧杆菌。实验证明,厌氧杆菌产生的丁酸能与TPA协同,大大促进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并能促进由肿瘤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肿瘤生长。

李教授说,诱发癌症的因素很多。就鼻咽癌来说,第一是遗传因素;曾毅院士做过一项调查,他们检查了23例发生两例以上鼻咽癌病人的家庭。其中,70%的家庭中,鼻咽癌患者的HLA抗原完全相同,即有与鼻咽癌发生有关的易感基因。有这种基因的人,他患鼻咽癌的几率高达21倍。第二个是EB病毒,它在鼻咽癌发生中起病因作用,但不是惟一因素;第三个就是外界环境因素,这其中就包括某些有促癌物质的花木,它们所包含的EB病毒诱导物、促癌物会起到协同作用。
“对于不清楚自己是否有鼻咽癌遗传基因的市民来说,最好不要在家里养这些植物,以免引发疾病。”李教授告诉记者。再次实验生泔水的促癌作用比醋制后的泔水加强66倍!
花木中存在的这种促癌物究竟是什麼?植物中到底是花粉还是叶子中含有它?如果能把这些关键问题搞清楚,那将对医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且也能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就是在这样前提下,李泽琳教授选取了中草药中常见的泔水做实验材料,开始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泔水是一种泻下药物,一般来说,医生给病人开的泔水是经过醋制过的。考虑到中药的泡制过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所以李教授选择比较“生泔水”和“醋制泔水”,两者在促癌作用上是否有变化?
实验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在促癌作用上,生泔水比醋制后的泔水要强66倍!也就是说,醋制后的泔水比生泔水的促癌作用要小得多。

针对这麼强的促癌作用,李教授马上找到搞化学的专家合作,她想通过乙醇、乙醚来提取出这种促癌物质,然而实验进行得并不像想象中那麼顺利,没过3天,所有参与提取工作的人员都出现了严重的过敏现象,他们的脸全都浮肿,实验也就此搁浅了。“这项工作后来就再也没人继续了,其实也挺可惜的。”直到现在,李教授对此事仍耿耿于怀。

为了身体健康,市民尽量勿在家中种植“黑名单”中花木。

在公布的这52种花木中,大多数为园林和中草药苗圃中的植物。其中,最有可能出现在老百姓家中的植物有铁海棠(俗称,刺儿梅)、变叶木、鸢尾、乌 、红凤仙、油桐、金果榄等。 .
随后,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几家大型花卉市场,在市场内很快就找到了铁海棠、变叶木、金果榄等植物。记者注意到,由于它们造型别致、颜色鲜亮、价格适中,购买的人也很多。
李教授说,如果居室中种有这些植物,人们会因为长期吸入花粉、根部尘土颗粒等原因引发鼻咽癌。她建议,爱养花草的市民尽量不要在家中种植这些“黑名单”中的花木。
李教授建议,园林部门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栽种这些有害花木,从源头上堵住促癌物质的扩散。他们也会尽快将这些有害植物的图片和资料收集成册,向广大市民普及相关知识。

特别提醒
52种促癌花木
这52种促癌植物分别是∶石粟、变叶木、细叶变叶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猫眼草、泽漆、甘遂、续随子、高山积雪、铁海棠、千根草、红背桂花、鸡尾木、多裂麻风树、红雀珊瑚、山乌 、乌 、圆叶乌 、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结香、狼毒、黄芫花、了哥王、土沉香、细轴芫花、苏木、广金钱草、红芽大戟、猪殃殃、黄毛豆腐柴、假连翘、射干、鸢尾、银粉背蕨、黄花铁线莲、金果榄、曼陀罗、三梭、红凤仙花、剪刀股、坚荚树、阔叶猕猴桃、海南蒌、苦杏仁、怀牛膝。
这52种植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常用的传统中草药,比如苦杏仁、泔水、金钱草、射干、狼毒、曼佗罗、怀牛膝、三稜、猪殃殃、乌 、巴豆等等。
"促癌"不同于"致癌"
专家解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致癌物质可以直接诱发细胞癌变,而促癌物质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细胞癌变,但能够促进致癌物质或致癌病毒诱发细胞癌变,也就是说只是个“帮凶”,这在国内外的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但细胞癌变有其非常复杂的原因,不是说有促癌物质就一定会“致癌”。

专家简介
李泽琳,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病毒药理室主任,曾在中国CDC病毒病控制所工作。
 
养花会致癌吗?
 
2002年7月6日,《北京晨报》一篇报道《致癌花木惊现京城人家》在网上广为传播,各媒体纷纷转载—— “致癌花木”引起轩然大波
  7月6日《北京晨报》发表《致癌花木惊现京城人家》的报道说,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曾毅院士对植物所含物质的促癌作用进行了研究,从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中共检出18个科中的52种植物含有促癌物质。这些植物多属大戟科和瑞香科,其中一些观赏性品种在市民家中及公园里很常见。
曾毅院士表示,如果居室中种有此类植物,人们有可能由于长期吸入花粉、尘土颗粒等原因引发癌症。因此,建议爱养花草的市民应及早“清理门户”,尽量不要在家中种植致癌植物。
曾院士指出的52种促癌植物包括:石粟、变叶木、细叶变叶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猫眼草、泽漆、甘遂、续随子、高山积雪、铁海棠、千根草、红背桂花、鸡尾木、多裂麻疯树、红雀珊瑚、山乌□、乌□、圆叶乌□、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结香、狼毒、黄芫花、了哥王、土沈香、细轴芫花、苏木、广金钱草、红芽大戟、猪殃殃、黄毛豆付柴、假连翘、射干、鸢尾、银粉背蕨、黄花铁线莲、金果榄、曼陀罗、三梭、红凤仙花、剪刀股、坚荚树、阔叶猕猴桃、海南蒌、苦杏仁、怀牛膝。
  三位专家提出质疑
7月7日记者就“花木致癌”一事采访了中科院北京植物园主任景海明、北大医学院天然药物学系教授陈虎彪、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戴思兰。
    中科院北京植物园主任景海明说:迄今没有“致癌”的研究结论。专家们已经研究了几十年植物,目前一些植物中含有毒素是专家们公认的事实,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没有科学家得出研究结论认为家中种植观赏植物会导致癌症。从大戟科和瑞香科的两大类植物来说,不仅这些植物在国内被广泛种植,在国外也是重要的观赏类植物品种,如果有很明显的致癌性,应该说这些植物就不会到今天还在普遍种植了。
    北大医学院天然药物学系教授陈虎彪说:很难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体。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大戟类植物的皮下乳浆确实含有毒素,但是只要不是去吃这些植物,其毒性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为这些毒性无法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有些挥发性较大的植物可能会使一些毒素被吸入人体,但大戟类的绝大部分品种挥发性不强。另外即使植物中含有毒素,也不一定就会致癌。植物的毒性多种多样,能致癌的只是少部分,有些毒素只能导致人皮肤过敏。所以说,从植物的传播途径来说,不太可能让人轻易得上癌症。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戴思兰说:导致癌变要有前提条件。现有常见观赏植物的致癌可能性应当是微乎其微:首先是刺儿梅、铁海棠、变叶木这些观赏植物都是“大路货”,是长期种植的花木,从以往历史看,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些花对人体产生了危害。其次是长期接触这些花的人,比如园林工人等都没有鼻咽癌等发病率高的报告。三是从实验数据来说,现在还没有一个人提供出详细的数据,表明这些植物或花散发出的物质到底是哪些物质,量有多大,能对人体产生怎样的作用。四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观赏植物会使人致癌?比如植物在衰老的时候都会释放出乙烯,这些散布到空气中的乙烯是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但如果把这些乙烯收集起来,放到密闭的塑料里,就足以使一把香蕉很快腐烂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上述三位专家一致承认,目前人类对观赏植物的毒性研究还很不够。国内还很少有人在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对人的害处,相反有很多人在研究观赏植物对人的种种好处,因此今后专家对植物副作用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但不论怎样,时下观赏植物的害处还不至于使人弃花而去。
花卉市场众说纷纭
    7月7日《北京晨报》就花木致癌一事进行连续报道。报道说,前天,许多市民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致癌花木”问题。记者暗访发现“致癌花木”真撤了不少。
前天下午,《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北京莱太花卉、亮马花卉等花卉市场,看到被标明有致癌物的铁海棠□俗称刺梅□、变叶木、金果榄等“致癌植物”已有所减少。就在前几天,许多摊位都有变叶木,但现在仅发现有四五家在卖,而铁海棠□俗称刺梅□都被搬到了屋外,金果榄干脆不见了踪迹。当记者问一位还在卖变叶木的摊主是否知道变叶木有致癌物时,摊主眯著眼一笑,很在行地说:“知道!但不是我卖的这种。变叶木分两种,细叶的变叶木没毒,宽叶的有毒。我这是细叶的。如果有毒我们早就不卖了,我们是从产地进的花,哪种花有毒,产地是最早知道的,有毒花木到不了我们这儿。”
当记者将刊登有“致癌花木”的文章让另一位正在卖变叶木的摊主看时,他不以为然地说:“哪有那么多花有毒呀?现在总说这瓷砖有致癌物、那瓷砖有致癌物,那咱们吃饭的碗还是瓷的呢。”
管理人员说:致癌诱因很多。记者来到莱太花卉招商办公室,问起“致癌花木”的事来。一位女士说:“我也是早晨刚从报上看到的,以前从没听说过,我们家还种著好多呢!”这位女同志快人快语,“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诱发癌的因素多了,不一定全是花引起的,我从来没听说谁是因为养花得了癌。关于致癌花木的事,等我们领导来了再说吧。”
    买花市民说:可不敢再买了。记者在花卉市场询问了几位正在“淘”花儿的市民,他们大都表示刚刚听说养花也能得癌症,“可不敢再买了,家里的也得赶紧处理掉。”一位姓孟的大妈拉著记者问了半天,“我家种的虎刺梅是不是就是铁海棠啊?我才种了没两个月,应该不会就得上癌症吧?现在扔了还来得及吗?”
曾毅院士再次表态
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曾毅院士昨天上午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致癌和促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促癌物质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人们不必太紧张。3年前,北京晚报记者就专门采访过曾毅院士。
    促癌与致癌是两回事。曾毅院士说,致癌物质进入人体细胞后,可直接改变细胞遗传性能,从而诱发癌变。而促癌物质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癌变,它的作用就像是个帮手,能够帮助侵入细胞的致癌物质或致癌病毒发生癌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昨天下午再次说明,花木致癌确有证据。此项追踪研究他进行了十年。昨天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又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的采访,就他所研究的52种致癌植物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目前,广东和广西两省都是鼻咽癌的高发区,而这52种植物中的铁海棠、芫花等39到40种植物都分布在这两个地区,有些地区甚至连大街上都种有此类植物。”曾院士告诉记者,他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与鼻咽癌的关系,并曾与病毒所的科研人员一起在鼻咽癌的高发现场——梧州市和苍梧县进行了EB病毒的血清学普查和长达10年的追踪观察。
    EB病毒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因为具有EB病毒的基因组,可以产生各种相关抗原,促使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突变。
    经对大鼠的细胞感染实验表明,这52种植物中均含有可诱导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物质,其中,变叶木、细叶变叶木、铁海棠等34种植物中所含的物质激活正常细胞转为癌症细胞的突变率为强阳性,即较易诱发疾病。同时,研究发现种植致癌植物较多的土壤中也含有致癌物。经对部分鼻咽癌高发区的调查显示,西江流域水上居民的发病率较陆地居民高2到3倍,与居民长期接触含泥量较高的江水有关。
    不过,曾院士表示,尽管致癌植物的花粉、种植的土壤中都可能带有EB病毒诱导物及促癌物,但诱发癌症的原因有很多。以鼻咽癌来说,遗传因素是基础,环境中的促癌物和致癌物只起协同作用。对于不清楚自己是否有鼻咽癌遗传基因的市民来说,还是最好不要再种植此类植物,以免因此引发疾病。
 
 
国病毒专家称五二种盆栽含致癌物但受存疑
中央社记者林於国香港五日电自红火蚁事件后,广东不少盆栽植物又发现新问题,一位中国大陆疾病预防专家发布研究指在五十二种植物检出含有致癌物质,其中诱发鼻咽癌和食道癌的实验已得到证实,但不少中国陆和香港专家对这项研究结果存疑。
香港「明报」报导,在五十二种含致癌物质的植物中,有些品种是港人返大陆时喜欢购买的热门花卉,如凤仙花、变叶木、曼陀罗等。
报导说,根据中国预防医科院院士曾毅所做报告,从一千六百九十三种中草药和植物中共检出十八个科目五十二种植物含有致癌物质,包括变叶木、凤仙花、红背桂花、油桐及金果榄等在市民家中及公园裏常见的盆栽花卉。
实验结果显示,这些致癌植物中含有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物,可以诱导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并促进肿瘤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肿瘤生长。
不过,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陈日远对这项报告表示,植物确实会挥发出一些物质,在一定空间一定浓度及空气杂质中可能对某些体质人士产生影响,但是否致病、在什麼情况下才致病,目前没有严格实验结果作为结论。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陈竟明表示,植物一般含有病毒,不排除其他种类病毒入侵植物的可能性。但他指出,动物与植物属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病毒入侵植物要透过细胞壁,进入动物则透过血管,即使植物含有病毒,在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可能将病毒传给人类,不过,若病毒可附在花粉上,透过空气传播,则又另作别论。
香港医学会会长蔡坚表示,未听过植物含有化学物质,可诱导EB病毒促进癌病变。他指出,EB是常见的病毒,可存在於人体内,然后透过接吻以唾液方法传送,引致鼻咽癌或淋巴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