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儿童获得作文的自由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1-08-11
2010年10月10日
让儿童获得作文的自由
——基于组块的作文教学策略
薛法根
事实上,我们缺的不是作文教学的思想与理念,少的是破解作文教学困难的不懂的题目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好的教育是用50个办法教育1个孩子;坏的教育是用1个办法教育50个孩子。”同样的,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积极有用地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不懂的题目。否则,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陷入“黔驴技穷”的厄境。而所有的策略,都应该成立在对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体式格局、儿童生长需要的根蒂根基上。任何违离或离开儿童的作文教学,都是一种精神伤害。
1.命题拿获
五班级期终考试,一位教员在监考巡视中发现一位学生根蒂根基题全是空白,问他:“你怎么没有做?”孩子瓮声瓮气地说:“不会!”再问:“看读音写词和词组会吗?”仍然是瓮声瓮气地回答:“不会!”翻过试卷,却发现作文题却写得满满的。只管错别字连篇,但依稀可以看出所写的大意:其实,我不想念书。我从一班级开始就读不出,课文违不出,词和词组默不出,数学算不出,考试也考不出。此刻读五班级了,在黉舍里,教员骂,在家里,妈妈骂,爸爸打,连隔邻读二班级的小朋友都看不起我,说我笨翘辫子了。其实我不笨,就是读不出。我时常受罚,罚站(墙)角,罚做值日(卫生),罚抄,罚没饭吃。这样的日子真的狗彘不若,我受够了!其实,我真的不想念书了。……一个连词和词组都默不出的孩子,怎么会写出这么一大段充满愤慨与无如的作文呢?秘密在于这次考试的作文题《其实,我不想……》,触动了孩子内心郁积多年的委屈与愤慨,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下,没有什么章法,没有什么技巧,纯粹是一种内表情感的自然宣泄!一个平时连话都不说一句的孩子,却在考场上用笔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期望,字字句句都浸透着孩子内心的心酸与苦闷,读来让人摇撼!假如没有这样一个作文题,或许,这个孩子就干坐在那儿,一个字都不会写,就会说:“我不会!”其实,不是他不会,而是孩子不想写,不肯写。
一直以来,我们总以为学生的生活很单调、很雷同,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因为缺乏生活积累。然而,从这个孩子身上,我们却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不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也不是学生的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的作文标题不懂的题目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触及学生内心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积淀。如:观察一幅剪纸,写一篇作文。学生对教科书上的剪纸压根就不感兴趣,缺乏审美的眼光和想象的欲望,又怎么能激情澎湃地表达呢?于是,要么胡编乱造、虚情假意,要么七拼八凑、敷衍了事。这样的作文标题不懂的题目,没有出到学生的心里去,自然就感觉“难教、难写”了。再者,我们所命的作文题,往往过于笼统、过于平淡,学生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丝毫没有作文的激情。如写一段假期生活履历,三班级写,四班级写,到了六班级一学期开始,还要写,云云这般,学生已经产生了“审题疲劳”,厌倦了这样的作文标题不懂的题目,又怎么会有新鲜的作文呢?如果改为《暑假偷着乐》,学生一下子就精神起来:趁着怙恃出行,偷偷地玩了个利落索性,居然没有穿帮!呵呵,偷着乐!抑或,作了一个小小的开玩笑,看着别人出洋相,居然没有人怀疑!呵呵,偷着乐!……瞧,这样一改,不怕学生没有话写,不怕学生昏昏欲睡。好的作文题,犹如一个导火索,你点燃了这一头,就很快会烧到学生的心里,炸学期开始生记忆的“火药桶”,不吐不快!与其绞尽脑汁研究怎么教、怎么写,不比先琢磨一下写什么、怎么命题、命什么题吧。或许,一个好的作文标题不懂的题目可以让作文教学事半功倍呢!要想命个好的作文题,你非得成为孩子肚子里的“蛲虫”不可!不了解孩子,不熟悉孩子,不摸透孩子,就很难会蹦出让孩子一看就有话可写的作文题来!
2.贴近现场
一位六班级的学生清晨抄袭同窗的回家功课,被教员逮了个正着,教员责令该生写一份深刻的检讨。磨蹭了半天,这位学生终于把400多字的检讨书交了上来。只见通篇都是“我以为……我以为……我以为……”,不是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全然是一副辩解的仪态。你看这段:“我以为早上来得早,同窗们都尚无来的时辰,可以把昨天的回家功课补做完,以是就向**同窗借了个功讲义看看。我以为看看没什么的,平时做功课也时常看同窗的,没想到今日被教员看见了。我以为教员会攻讦我没有完成回家功课的……”你能从中读到对自己抄袭行为的深刻认识和反省吗?或许学生没有履历过写检讨书这样的作文训练,不懂得写什么、怎么写;也或许学生时常写这样似是而非的检讨书,教员却从不当真看,只是看成一种处罚的手段而已。学生在黉舍里犯错是时常的,也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学生到了六班级还不懂得什么是检讨,该怎么检讨。没有严格的文字表达检讨训练是有可能的,但不有可能没有口头的检讨吧?不懂的题目的症结就在于,学生的文字表达检讨、口头检讨都没有与表达训练结合起来,没有把这些检讨看成作文教学的内部实质意义和机会。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作文是讲堂内的事,犯错检讨是生活中的事,两者没有什么接洽关系。于是,作文教学就成了学生“象牙塔”内的“高雅游戏”,而没有成为学生现实生活的一部门。作文的功能在于交际,作文只有在交际过程中才体现出它的价值与意义。学生学习作文,不是为了得个分数、评个品级,不该该成为摆设,而应该为他们的生活服务,为了他们能更好地生活。学生犯了错,他能运用作文写一个深刻的检讨,既解析自己纰缪的思想根源,又明晰自己努力的标的目的,履历了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得到了教员的谅解,可以更好地继续学习。如果他不会运用作文(文字表达的、口头的)进行检讨,那就会遇到大麻烦,或许会被教员找去进行长时间的谈话,甚至会遭抵家长的处罚。可见,一旦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必备品”,就会产生无限的学习热情。需要的,才是重要的;重要的,才会去主动学习。
再翻翻那一些优异作文选,看到的学生作文大部分是文采飞扬,写得很美,文学味很浓。而看看我们自己班级学生的作文,绝大部门都是文通句顺的作文,没有美妙的修辞,也没有灵巧高明的构思。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些,有时也很让人欣慰了。固然,总有几个文采好的学生,但那往往不是我们教出来的。可是,我们却常常以这几个不需要教的学生为目标,试图教出一个个有文采的学生来。“具体、生动、形象”是我们的口头禅、作文经,几乎天天念,似乎要把每一个学生都教成未来的作家、诗人。其实,谁都懂得这是不切实际的,却偏偏都在这样教学生作文。过于注重作文的文学化,必然拔高了对学生的作文学习要求,也必然会切断作文与生活的自然接洽,变得不自然,不亲切,不可及。一旦作文成为一种高不可及的东西,就会成为学习的承担。摆脱作文的文学化倾向,让作文更贴近生活的现场,才不至于异化作文的本来面目。因为,学生学习作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
3.虚实相生
一次,我给学生上《爱之链》。读着读着,一位学生冷不防地提了个不懂的题目:“如果乔伊之前从没有人帮助过他,那么,当他看到那位老太婆的时辰,还会主动地帮助她修车,而且还不要她的报酬吗?”简直,文中的乔伊之前在坚苦的时辰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以是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坚苦的人是一件不移至理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学生的假设和疑难不无道理,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其缘由,这种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极为可贵的。但不懂的题目是,这是一篇小说,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是作家决心安排的,其一环接着一环的爱的传递故事,以及意外的了局,都是小说精巧构思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有这样巧而又巧的事情。一旦你把小说看成真人真事来阅读和理解,那么就会产生无数个无法解释回答的不懂的题目,完全可以让你堵得发慌,无法进入真正的文学阅读与欣赏。好的文学作品,你明明懂得是假的,是作家创编的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但你仍然会信以为真,感动得无法自拔、潸然泪下。好作品假得往往比真的还要真,这才称之为“艺术”。
虚与实,一直是文学创编中的两极之美,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走向了两个极端。在低班级,我们把学生虚构的故事、人物看成“珍宝”,那是学生可贵的丰富想象力的体现;在高班级,我们把学生虚构的事件、虚拟的场景看成“假花”,认为那是学生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的行为,斥之为“说谎言、空话、套话、谎话”。因为学生拙劣的虚构、幼稚的想象,一眼就能够看穿,于是,假的就是假的,假得缺席真的那样子的情境。不能否认,学作文,学做人,造就学生说真话、写真实是作文教学的品质。但同样不能否认,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能力,缺乏想象与遐想,就事记事,就人写人,是很难“入门”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笔如实地写下来。同样的真实事件,因为每小我私人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偏差,概念的相左,所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不乏小我私人的见解,甚至掺入了小我私人的想象与虚构。可是,只要么违违学生自己的意愿,是发自他内心真实的声音,同样是贵重的。虚构事实,是人品不懂的题目;而虚构故事,则是创编不懂的题目。在我们倡导写真实生活的同时,我们且不可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思想力。我们不能将作文的写虚与做人的真实等量齐观。因为,作文就是作文,虚实相生,才有两极之美。
4.指导具体
我们的作文指导几乎是一个套路:笼而统之。指导记事,写清起因、颠末、结果;颠末部门是重点,要写得具体些,怎么具体呢?就是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志、心理变化写出来。指导写人,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先写外貌特点,再写性格品质特点;重点要选择典型的可作例子的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怎么写具体?就是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志、心理变化写出来。从三班级到六班级,一遇到写人记事,差不离都是这样几点似是而非、指导了也没多大效用的要点,说的基本上是正确的“废话”。而针对一篇具体的作文,西席鲜有针对性的切实指导,没有就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具体不懂的题目作令人顿开茅塞的分析讲解、修改示范,没有相机传授简明而实用的写作技巧或原理。学生听与不听没有什么差别,也已经习以为常,你说你的,我写我的。曾有一个六班级的学生拿着自己四班级时写的同题作文“交差”,语文教员居然在班上作为范文朗读。这四班级的作文指导和六班级的作文指导有什么差异?学生的作文程度有什么质的提高?几乎是一笔糊涂账。
根源在于我们语文西席缺乏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尚未明晰写作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关于观察、选材、谋篇布局及描写、抒怀、相比较、衬托、照应等好些个具体的写作方法、策略。对写作的技术技巧胸有成竹才能在教学时点铁成金、游刃有余,而胸无点墨必然会旧调重弹、捉襟见肘,甚至黔驴技穷。因此,改变我们自己,才能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好的语文西席,常经常使用50种办法来指导1个孩子,而不是用1种办法来指导50个孩子。
有位教员说,作文指导难在每个孩子所写的内部实质意义不一样。同样记事,每个孩子记的事件不同,你的作文指导怎么能切中每个孩子的作文不懂的题目,满足每个孩子的作文需要呢?这看似一道儿困难的不懂的题目。但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坚苦多!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莫泊桑认师》,福楼拜让莫泊桑站在自家门跟前观察途经的马车,并记录下来。连续看了三天,莫泊桑一无所获,感觉没什么好写的,再次就教福楼拜。福楼拜说:“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的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扮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骄阳炎炎下的马车是如何走的?暴风暴雨中的马车是如何走的?马车上坡时,马如何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如何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一个接着一个的不懂的题目,让莫泊桑恍然大悟,颠末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材料,笔下自然写出了很有文采的文字。其实,我们何不像福楼拜那样子,针对每个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懂的题目,用提出不懂的题目的体式格局,一个接着一个地追问,让学生沿着教员提出的不懂的题目逐层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具体体式格局、方法。学生在这么多不懂的题目的引领下,就会逐渐养成和教员一样的观察、思考体式格局和习气,就会像教员那样子地去看、去想、去写。“不懂的题目指导”,将作文的具体方法、策略融化在这一系列的不懂的题目串中,学生回答不懂的题目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的过程,就是完成从写欠好到写得好、从不会写莅会写的成长过程。
我曾经借用这个不懂的题目指导法,教导过一个不会写作的学生,连着提了22个不懂的题目。那位学生按照我的不懂的题目,回答了22句话,而连起来的22句话,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当学生看到自己完成的作文,感到很是非常奇妙。我告诉她:“作文,其实很简单,就像回答不懂的题目一样!”从此,这位学生来就有对自己不断地提出不懂的题目,作文越写越好。“不懂的题目指导”,实际上教给学生的是正确的作文思维路径,思维的改变必然带来作文的奔腾。而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不断地提出需要思考与修改的不懂的题目,我们每个西席都可以做得到。与其把时间花在圈画学生的错别字和病句上,不比将精力集中在对学生作文思维路径的指点上。一个孩子,只要履历那么频频具体的“不懂的题目指导”,他就能从中悟到作文的一些窍门。这比那一些作文指导的“花架子”要有益得多!更有可能的是,我们将犯有同样不懂的题目的学生归类指导,就能通过研究一小我私人,把握一类人,从而指导一批人。指导,只有为学生所需要,才产生真正的教学意义。
5.读写结合
有人说,学好语文的独一秘诀是“多读多写”,仅此而已!此话指出了语文的读写能力是在读写实践当中形成和成长起来的,但也遮蔽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独特的地方,与生活中的“读与写”的好些个不同。闻名书写艺术家启功师长教师说:我的书写艺术好,是我在文革中写大字报写多了的缘故。那是启功师长教师自谦的讲法,切不可看成练习书写艺术的独一秘诀。因为真正要练书写艺术,还得要学习书写艺术课程,学习间架布局、落款章法等书写艺术专业知识,切不能依葫芦画瓢般暗自探索。只管多练也能找到一些书写艺术的诀窍,也能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来,但那纯粹靠自己的悟性,所花的时间就很漫长,而靠专业的指导、训练就能快速地入门。假如我们一味地让学生多读,而不讲念书的方法、要诀,那么学生很有可能读了很多书,但傲然只会注意那一些紧张的情节,不会去深入思考更有价值的不懂的题目;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那么学生姑且有是天天写,也未必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一个三班级的孩子被要求写日记,只写了三天,他就感觉没什么好写的,也不懂得如何去写,以是天天就写早上起来贵干;前晌上了什么课,下午上了什么课;回家吃饭、功课和困觉。天天写的几乎是同样的话,成了流水帐。既掉去了日记的意义,又掉去了孩子对日记的兴趣、对作文的好感。可见,没有了“法”,多读、多写只具学习的形式,而无实质的意义。
那么,读与写的“法”究竟在哪里?就在那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里,尤其是关乎怎么写的不懂的题目,都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存眷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存眷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云云,就将阅读的目光会聚在“写”上了。参悟到了文章那点点滴滴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纪律,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迁移、学会运用。比如学习了《月光曲》,笔者用独特的遐想将琴声的美妙描绘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遐想法可以将无形的物质写得有形,将静止的场景写得有声有色。而学生作文中出现至多的弊端是不具体、不形象、不生动,选取一两篇典型的不懂的题目作文,让学生借鉴文中遐想法进行修改,从中加深春遐想的体会与运用,提高自己的作文程度。
阅读中的“写”,具备现场感:一是就文章中的核心内部实质意义展开深入的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想。如对文章中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针对文章中的概念发表自己的看法,沿着文章的事件续写……由文章的思想内部实质意义触发学生更多、更有个性的理解,这是造就学生产生文章思想内部实质意义的能力,解决学生写什么的不懂的题目。二是迁移文章中的独特写法,进行片断练笔。有简单的直接仿照,也有运用多种写法的综合运用。这样的写作练习,因为有具体的范文和清晰的写法,学生仿照起来比力方便,可以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但不能仅仅逗留在一课一得,要注重综合、内化,制止落入套路而走向模式化。这是成长学生怎么写的能力不懂的题目。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读”就是“接收”,“写”就是“倾吐”,其实,“读”与“写”是一个整体,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是一种最自然的读写状况。读中的写,更有方法、更有目标,故而夯实的是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写中的读,更有目的性,故而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没有阅读的作文课与没有作文的阅读课一样,都是不完整的语文课。
6.及时反馈
游戏总让游戏者乐此不疲,为什么呢?其中的一个秘密就是及时反馈。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遭遇到掉败,会马上得到掉败缘故原由的反馈,懂得哪个处所有陷坑,哪个环节要加快速率,哪个机会要及时出击等。于是,他就能在第二次游戏时及时规避,改变战术,从而通关晋级。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会在反馈上严重滞后。周二作文课,学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一篇自以为还不错的作文,交给了教员;第二天,学生心中充满着期望,心想教员会怎么评价我的作文呢?我会得个什么分数呢?可是教员只字不讲,因为教员尚无开始批改呢;第三天,学生巴望着教员讲评他的作文,教员还是没有讲,因为教员尚无批完呢;第四天,教员仍然没有讲,因为一个班级有几十篇作文,怎么有可能一天就批完呢?第5、第六天,学生渡过了一个愉快或不太愉快的周末,过了第七天,学生已经把上次作文的事忘得差不离了。俄然,教员说“今日我们讲评上周的作文……”,这时学生已经丝毫没有什么激情了,草草看一眼分数或品级,有的连教员辛辛苦苦写的评语都没有当真看一眼,更不消教说员所指出的不懂的题目和修改建议了。因为阿谁时辰,学生作文的“火炉”已经熄火了,冰镇冰镇的了。于是,教员又重新开始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开始了再度的作文征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物质都有一个期待期,过了期待期就掉去了发自内心的好奇与向往,变得熟视无睹、漫不经心。学生刚写完作文,老是最想懂得自己的作文成绩,最想懂得教员的评价。这个时辰,如果不及时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期望,就会降低学生的作文热情。
事实上,我们常常以最快的速率在赶批作文,把作文本带回家批改是语文西席的常事。可是一个班级4、半百篇作文,甚至更多,没有3、四天时间是批不完的,因为我们还要完成其它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一个比力轻便的反馈体式格局,让学生始终连结对作文的期待与兴趣。学生完成作文的第二天,我顺手挑一篇作文,在语文课上念上一段写得精彩的语句,作几句点评,然后让学生猜这是谁写的优秀的作品。学生纷纷推测,最后教员念出阿谁学生的名字,全班鼓掌庆祝一分钟。那位学生有云云履历,何愁没有作文的热情?其它学生期待着下节课教员念到他的作文,以是整个一天都处在期待之中。第三天,我还是念一两篇,还是让学生猜一猜;第四天,还是云云。云云这般,学生一直期待下一次的蘧然,以是对这次作文始终保有一种强烈的期待。等到讲评的时辰,就分外当真,对教员的评价读得非分特别仔细。因为,他们都在相互比力,暗自较劲呢!改变一下评价的体式格局,连结学生对作文的“适当温度”,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情感支持。时常“生炉子”,学生对作文的热情乍寒乍热,终极会让作文远离孩子期待的视野。
7.西席下水
一个潜泳教练,如果他自己都不会潜泳,那么他无论怎么教,都难以教出高程度的潜泳健将来。只有自己亲自去潜泳了,才懂得要领与技巧,才会教到点子上。同样的,语文西席如果自己不念书、不写作,就很难准确把握写作的秘密,很难真切体会写作的甘甜苦乐,更难理解作文坚苦学生的特殊心境。有人说,有钱人很难体会穷人的苦衷,伶俐人很难体会笨人的难处。一个从来不写作的人,又怎么能体会得到写作的种种难处与苦衷呢?只有你自己去写了,才懂得个中的滋味,才会对学生有一种源自内心的理解和同情。固然,你只有自己去写了,才懂得写作的门径,才会有写作时的种种灵感,才会有笔下、口中的精妙语句。在对学生的作文作即兴点评时,你才会敏锐地发现其中精彩美妙的语句、辞汇,也可以或许敏锐地发现需要修改的处所,并能及时作出正好象其分的修改。这样的功夫没有长期的坚持写作和倾听,是很难练成的。
一次,学生练习人物素描:观察一小我私人的外貌,用准确的语句描述下来。一位学生这样描写我:“我们的语文教员瘦高个、小脑壳、大板牙、长脖子,违有点儿驼,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像半百多岁了。”我问他:“你喜欢薛教员吗?”他说:“喜欢。”我说:“你用叠词写教员的特点,看有什么不同?”在我的即兴点拨下,阿谁孩子这样改:“我们的语文教员个子高高的,身段瘦瘦的;小小的脑壳,智慧多多;一笑就露出两颗大板牙,痴呆的样子;长长的脖子,自以为像天鹅那样子高雅;违有点儿驼,自嘲是一匹橐驼。我看也像,工作的辛勤刻在了他的脸上、压在了他的违上,看起来有点老。但不老的是那颗永远的童心。”其中的两个比喻,一个相比较,都是我的RAND开导。试想,如果我没有下水写过自己的外貌,没有酌量过叠词所传达的特别情意,没有写作时的那种灵感,又怎么能指导学生平中出奇、化丑为美呢?
我坚持阅读、写作,并且将自己发表的文章时常拿给学生看,这不是夸耀,而是一种激励!不知不觉中,我的威信就比其它任课西席高了。学生上课时更加凝思静听,尤其是在作文指导时,我所作的指点、所写的评语,学生会重复地看、重复地想,一副崇拜的模样。我们反对迷信权威、盲目崇拜,可是作为语文西席,以自身的写作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进而把学生引上热爱写作的平坦大路,实在是一种教学的智慧。这种智慧的名字就叫“影响”!
8.限时作文
大常人都有惰性,不是火烧眉毛的事,往往会一拖再拖,不到最后一刻钟似乎永远都做不完。学生作文,不严格训练,也容易养成拖拖拉拉的习气。我们在作文课上,讲的时间多,学生独立写作的时间少。加上有的学生课前没有作好充分的材料筹办,到了下笔的时辰,才临时抱佛脚冥思苦想,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犹如挤牙膏一样。这样作文又怎么能体会到其中的欢愉呢?
写作心理学表明,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集中全部心智,迸拍发最大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写作状况。而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一松一紧的策略,将学生调整到最佳的作文状况。在筹办阶段,我和学生在轻松、诙谐的对话情景中,或欣赏、评论教员念的范文,或讨论写好这次作文的要领、诀窍,或交流各自的素材、标题不懂的题目……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发言,西席及时发现、必定学生新颖的想法、灵巧高明的构思,通过恰当的点评,进一步提炼作文的正题思想、谋篇布局、表达方法等。而到了动笔写作的时辰,我往往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作文。一开始,学生磨磨蹭蹭,我就用相比较激励法:“快的同窗已经写了三行,慢的同窗刚写了个标题不懂的题目!”学生马上动笔作文;写到半途,有些学生又开始打愣,我就及时作提醒:“写不出的字,写欠好的过渡,你就跳已往,写自己心里想写的话!”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对有坚苦的学生作具体的教导,有时甚至可以为学生作点睛之笔;临近竣事,要提醒那一些已经写好的同窗,及时默读修改,提醒尚未完成的学生抓紧写作。学生履历这样的限时作文,常常会惊讶自己居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这么长的作文来!紧张的作文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切地获得一种“高峰体验”。而作文的内涵动力,就源自学生这种积极的写作体验。限时作文,不但让学生习得一种作文的良好习气,而且获得一种作文的内涵动力。
筹办越充分,动笔时就更顺畅。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筹办作文素材,我学期初就向学生公布这学期的作文题,并作具体的材料筹办提醒。学生可以提前写自己喜欢的作文题,可以就难写的作文题就教别人。云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就被拿获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心里装着作文题,就养成了任什么时候间观察、任什么时候间发现、任什么时候间记录的好习气,有些本以难为写或感觉没什么好写的作文题,会因特别的事件、特殊的履历得以迎刃而解。解除了一课写一文的束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无限的热情。课外的丰富,成就了讲堂的精彩,学生在作文课上自然就能下笔成文,不再苦涩了。
9.抱有但愿
工作室的一位同事兴致精神旺盛地向各人宣布:“今日下学后我请各人吃饭!”何喜?原来她本科自学考试最后一门功课正好考了60分,顺利毕业了!简直,完成学业令人高兴可贺。但若我们的学生作文考了个60分,说他也要请客,你会向他贺喜吗?在我们眼里,学生考了60分,几乎等同于“差生”。我们评价学生的规范已经不是60分的及格线,而是90分甚至更高的优异档。“六十分万岁”是消极颓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标识,以是,在学生的字典里,60分几乎就是一种掉败与耻辱;而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60分却成了幸运、有资历的代表名称的词。
其实,对于某些孩子来说,能写一篇60分的及格作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多元智能定见告诉我们,人的语言表达有天生的差异,语感反映痴钝,或言语智能弱势的孩子,要写同样一篇及格的作文,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景象下,60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古迹!而对于言语智能占优势的孩子来说,或许写篇90分的优异作文都不是一件难事。我们要看到孩子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消一个尺度要求每个孩子,也不消同样的规范评价每个孩子。我们要坚信:不是孩子不会写,而是孩子缺乏足够的时间练习写。借使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他也能达到及格。这犹如我们学开汽车,运动技术强的人三天就会开车了,而运动技术弱的人要学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勉强会开。可是,无论如何,只要这小我私人身体、智力正常,只要有足够的训练,就一定能达到及格的程度。学生学习作文,也是云云,只要我们耐烦地等待,迟开的花一样艳丽!对学生,我们要永远抱有但愿。
作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不胜列举,我们不要太高的希望能用一种或几种策略就能解决全部不懂的题目,也不要太高的希望穷尽所有的方法与策略,因为任何方法与策略是伴随新的教学不懂的题目而产生的。无论哪一条策略,我们都要符合孩子的作文心理,让孩子自若地用自己的话语体式格局进行更规范地表达,而不是要孩子“邯郸学步”,得“掉语症”。让孩子成为孩子,这应是作文教学策略中的策略!
走向有用的作文讲堂教学
西席难教、学生怕写的作文教学困难的不懂的题目至今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凡写事,无非是讲起因、颠末、结果,高潮部门写具体;凡写人,也无非是以事写人,外貌、语言、动作、神志写生动。三班级教到六班级,核心的作文知识就是那么几点,陈旧而又枯燥,缺乏针对性,翻来覆去地讲了很多正确的废话。写和不写没有多大差距:多写几篇作文,少写几篇作文,甚至更多一些,学生的作文程度几乎看不出有多大的长进,也几乎没有什么损掉。同一个学生来就有同一个作文标题不懂的题目,高班级时写的质量未必有中班级时的好。而从三班级到六班级,却花了260多课时,作文讲堂教学的收效傲然雾里看花,迷迷糊糊。有用的作文讲堂教学应该教得分明、学得清楚,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必须讲到点子上、练到实在处,每一堂作文课都能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长进。
一、因需而作,贵在“立诚”
作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正如叶圣陶师长教师说的那样子:“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非生活上的一种豪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生活的能力。”西席组织学生春游,要求回来后写一篇涉及春游的作文。有几位学生请假,不为别的,只是怕回来写作文。春游是学生喜欢的生活,但当春游变成了为作文服务,就不再是学生喜欢的生活,而成了累赘。为作文而作文,作文就变成了目的,就掉去了作文的生活意义和本质价值,也就掉去了作文的乐趣和内涵的需要,作文就成了一种承担,甚至成了一种痛苦。假如我们组织学生先讨论到哪儿去春游,推荐最适合春游的处所,学生来就有会兴致洋溢的样子,抢先恐后地发言。此时,你让学生将各自推荐的理由有条理地写下来,比一比谁写的理由最充分、最让各人认可,就采纳谁的提议。这时辰,往往不让他们写都难。是什么让学生都乐意写作文了?是生活的需要!他们都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想争取自己的提议被采纳,不投入地写怎么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几乎感觉不到这是在作文,而是在生活,作文成了他们生活的需要,成了他们生活的手段和工具。于是,作文就像“玩”一样“好玩”起来。有用的作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感觉不到你是在教他作文,一如“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所表达的应该是学生的真情实感,“真实”乃是作文的生命之基。叶老认为,写作和措辞一样,“立诚”是最打紧的。“写成的文字普通一点儿,浅近一点儿,都没关系事;胸中只有这些普通的经验和浅近的情思,如果强求其奇特深远,便是勉强了。最要问清楚的是,这经验和情思是否自己胸中的?把它写出来是否适应生活上的需要?如果是,那就做到了一个‘诚’字了。”简单地说,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学生的作文应该写自己感觉有意思的,而不一定是有意义的;学生的作文可以用儿童自己的话语系统来表达,而不一定非得用成人的话语体式格局。云云,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才会流露真性情,表达真思想,才能真切地体认作文之于生活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有用的作文教学应该使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学作文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
二、降低重心,练实片断
小学生学习作文,大抵要履历“措辞写话、片断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扎实而有用的训练,否则就会出现句子欠亨顺、内部实质意义不具体、选材不恰当等根天性的不懂的题目。而其中的片断训练显得尤为要害,用词造句扩展开来,就是段落;段落布局扩展开来,就是篇和章。写好段落,着实是打塌实的学问生作文基本功的重心所在。
1.阅读积累。作文教学实际上从阅读课上就已经开始了。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其中又有数量众多的经典段落,几乎所有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都蕴含在这些精美的文章与精彩的段落里。阅读教学不但要引领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情感,而且要指点学生领会表情达意的方法布局。而后者,恰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部实质意义。因此,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欣赏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并熟读成诵,甚至缮写、听写。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的片断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自然会悟到什么叫具体、什么叫形象、什么叫总分、什么叫相比较,这些点点滴滴的写作知识往往是伴跟着一个一个具体的段落,连同段落所描述的画面、情感,一起沉淀在学生的记忆里的。而学生缺乏的,恰是这样的段落积累。
2.仿照迁移。读写结合是一个很是有用的作文训练形式。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断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它内部实质意义,在仿照中习得方法、获得能力。如《桂林山水》中写漓江水的一个段落:“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沧海,玩赏过程度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儿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进步,岸在后移。”这个段落语言柔美、布局范例。我在教学课文后,先端出一杯龙井茶,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品一品,学生在饶有情致的喝茶中感受到了龙井茶的绿、喷鼻、甜,再让学生仿照着写一个片断,学生自然运用了相比较、排比、比喻等修辞伎俩,用总漫衍局写出了龙井茶绿、喷鼻、甜的特点,赞美之情洋溢其间。或许,学生仿照的片断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但都合乎规范,具体生动。其实,这样千“片”一律、千人一“面”的过程,是学生作文必然要履历的阶段。正如学生刚开始学习走路,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步子,歪七扭八,但都会自己走了,甚至会跑了,那又自然会是千姿百态,各显个性。
3.素描练习。无论是学中国画还是学油画,都得有素描的功夫,对物体外形、比例、明暗、透视等的把握能力,都是在素描中练就的。而作文,也需要这样的素描功夫,即对现实生活中静态、动态的物体、场景、活动作过细的观察,而后作如实的描述。不求完整的篇和章,只求具体的片断。如,学生回家看到爸爸吃完晚饭,就端着茶杯,坐在沙发上,边抽烟边看报纸。那么,他只要把这个情景用自己的语言如实地描述下来,就是一个极好的片断作文。为了帮助学生把这样的生活片断写得更生动些,我还常常按照学生的描述,组织学生表演,写的学生作导演。这样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重演片断作文的内部实质意义,学生会在“好玩”的表演中发现一些缺掉的细节,自然就会自觉地弥补、完美,从而逐渐提高片断作文的程度。大量的片断作文不但能练就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而且能培植学生的作辞意识、作文自觉,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奔腾。
3、限时习作,当堂点评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却没几个喜欢写作文?游戏内里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游戏往往有很是严格的限定,必须用尽全力才能赢得游戏,这让游戏者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会产生无限的高峰体验;游戏的取胜率姑且有只有体彩的中奖率那么眇小,可它傲然让游戏者感觉有但愿,让人愿意因此而再接再砺、颠仆重来;对游戏者来说,及时反馈可以得到及时的矫正,让人对游戏充满信心。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几个方面没有让学生有游戏时的那种感觉,自然也就难以吸引学生。
1.限时作文。讲堂时间是个常数,学生当堂作文必定有时间的限定。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允许学生将没有写完的作文带到课后去完成,有的学生甚至在讲堂上刚开了个头,几乎整篇作文都是在课后完成的。且不说讲堂作文异化成了课余作文,就学生的作文质量而言,课后作文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集中精力当真作文,尤其是作文根蒂根基差的学生,因得不到西席的个别指导而放任自流。因此,我每次作文课都留给学生足够的当堂作文的时间,并且规定学生的作文时间,让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精会神、竭尽全力地作文。事实上,学生往往会惊异地发现自己的作文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不断增强作文的信心。对作文坚苦生,我常常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个别指导,他们也听得非分特别专注。
2.当堂点评。我们对作文常常精改细批,眉批、总评写了一大堆。因此,批改的周期很长,一般要三四天的功夫,有时甚至要足足一周时间。而到进行作文讲评的时辰,学生对那次作文久已淡忘了,没有什么兴致。对于西席辛辛苦苦的批语,也只是快速地浏览一下,体贴的只是品级。这样的讲评,必然事倍功半。而有用的作文点评必须及时,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一气呵成,选择典型的学生作文片断,就地组织学生朗读,西席在一旁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西席在点评时鼓励其它学生“偷偷地借用”;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通病,西席在点评时指明修改标的目的,作出修改示范,其它学生便“暗暗地修改”。这样的当堂点评,让每个学生得到告终果反馈和矫正,也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念头和信心。固然,在点评时要坚持先求其“通”,后求其“好”。即先做到文通字顺,进一步的要求,才是具体生动,见解深刻,文采飞扬,个性突出。而且,每次点评,重点围绕一个作文训练重点,不四平八稳。这样的点评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将作文的重点训练落到实处。
关于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有用的作文讲堂教学亦云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