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方式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贼鹤 2011-08-12

 

思维方式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需要而设立课程,本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思维方式与方法是本科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的课程。

  本课程从思维、思维方式及创新思维的内涵入手、介绍了逆向思维法、置换思维法、移植思维法、离散思维、类比思维法、模拟思维法、联想思维法、想象思维法、发散思维法、迂回思维法、集体智慧法等创新思维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了解思维的本质规律,创新思维的特征等,而且学会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以提高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服务。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学时和学分

1 学时分配

课内36学时,开设一学期。

2 学分

本课程2学分。

二、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思维与思维方法     (建议3课时                                                                   

 思维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

自从 "人猿相揖别"以后,人类就以特有的"人能群"协力合作,一步一步地发展着人类的文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类一刻也离不开思维。而作为一个认识活动的整体,任何思维过程都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及方法在内。

对思维来源的古典认识

思维的基本定义

对于"思维"的定义,由于不同学科以思维的不同因素、方面、属性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关于 "思维""的定义。

从逻辑学角度讲,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一个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进而把握事物本质,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因此,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而哲学是从认识论角度,即从人类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研究思维的,如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途径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等。因此,从哲学角度讲,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这些定义,都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特殊、个别之间的关系。本书是从思维的哲学定义为进入点的。

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特点亦即思维的本质。

⑴间接性

⑵抽象性

⑶概括性

⑷逻辑性

⑸问题性和目的性

⑹层级性

⑺借助语言来实现

思维方法

思维活动的构成要素

思维活动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思维的对象 (思维什么)、思维的主体 (谁在思维)、思维的方法 (怎样思维)。思维对象是被思维加工制作的信息,是思维活动的原材料;思维主体是具有认识能力及相应思维结构的人;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加工制作的方式、手段和工具。思维活动的这些构成要素就使得任何一个思维活动,都是一个以思维万法为中介,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

思维方法的基本含义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或者说,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达到一定思维目的的途径、手段和办法。

思维方法的基本性质

⑴思维方法具有主观性

⑵思维方法的基础和源泉是客观的

⑶思维方法的发展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⑷思维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有其客观性

第二章  创新思维与创新思维方法  (建议3学时)

创新思维

⒈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

⑴天赋说

⑵顿悟说

⑶发散思维说

⑷张力说

⑸整合说

⑹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为: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智力品质,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获取的信息,以新的认知模式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及规律,并进一步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符合人文精神的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⒉创新思维与习常性思维

两者的不同点

两者性质不同:习常性思维是常规性思维,追求确定规则、方法、进程;创新性思维是开拓型思维,追求独到新颖性。

两者思维形态不同:习常性思维是平稳不息的思维,创新性思维是时断时续的思维。创新思维与习常性思维又有着密切联系。

它们是同一思维的两个侧面,不可分离;

两者互为前提,习常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思维是习常性思维的升华。人类大量的思维活动是习常性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对习常性思维的突破,没有持之以恒的习常性思维,就不会产生创新思维;

两者相互渗透,创新思维往往渗透于习常性思维活动中,而创新思维过程也离不开习常性思维(如逻辑推导)。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独立性(求异性),即积极地求异,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独具卓识。

连动性(联想性),即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往往出自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多向性(发散性),即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跨越性(反常性),即越出常规,超越一般的逻辑推导规则和通常的实践进程,另辟溪径,走出新的路子;或跨越时间进度,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前进性;或跨越转换角度,省略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跳跃性、灵活性。

综合性(统摄性),即统摄前人成果、统摄多种思维形式和方法、智慧杂交的性质。

⒋创新思维的发展模式

准备期。

酝酿期。

明朗期。

验证期。

创新思维必须以逻辑为基础,这是因为:

只有经过逻辑训练,熟知逻辑规则,才能超越逻辑,达到更高境界。

逻辑思维倾向于人类共同的知识领域,创新思维倾向于人类个体的心理领域;个人创造力的激发,必须基于对人类普遍知识的掌握,离开生生不已的人类知识海洋,再良好的个体心理思维素质也激发不出创新性。

在科技史上,无数事例证明:创造想象力的强化往往归功于逻辑思维的训练。

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的含义

思维活动是一个以思维方法为中介,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加工制作的方式、手段和工具。

同样,创新思维方法就是创新思维活动中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它是人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所运用的方法,是多种思维方法或思维素质的综合运用。

学习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章 逆向思维法(建议2学时)

㈠什么是逆向思维法

所谓逆向思维法,就是为了实现创新过程中的某项目标,通过逆向思考,运用背逆常规的逻辑推导和技术以实现创造发明的思维法。

逆向思维的实质

是“思维倒转”。逆向思维正是这样一种克服思维定势,另辟溪径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有其客观基础。

客观事物的联系无不具有正反两个方面,具有可逆性。

逆向思维法在创造实践中的运用,往往通过以下具体途径:

功能型反转构思法。

结构性反转构思法。

因果关系反转构思法。

缺点逆用构思法。

第四章 置换思维法(建议2学时)

㈠什么是置换思维法

置换思维法是将几个不同的元素从一种排列变成另一种排列,或用其他元素替代某个元素,从而变成新的组合的思维方法。

置换思维模式有4种:

轮换

对换

倒换

替换

第五章 移植思维法(建议2学时)

什么是移植思维法

指把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概念或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从而导致创新的思维技法。

移植法可分为三类:

科学概念的移植。

技术手段的移植。

技术功能的移植。

第六章 离散思维(建议2学时)

㈠什么是离散思维法

是指通过对象整体细分、离散为有限或无限单元,从而创造发明出一种或多种新产品,产生出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的思维技法。

离散思维法在各领域中的运用

从古到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用离散方法解决的。

在数学发展中,用离散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也常用离散法。

在水利建设中,也常常运用离散法解决难题。

第七章 类比思维法(建议2学时)

㈠什么是类比思维法

所谓类比思维法,就是借助于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关系,从一个或一类对象的已知属性推导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对应的未知属性,从而提出创新的思维技法。

类比思维法的思维结构

类比思维法的运用

第八章 模拟思维法(建议2学时)

㈠什么是模拟思维法

所谓模拟思维法,是指仿照一定原型设计出类似动作、行为,设计出类似物品的思维方法。

㈡模拟思维法的运用

㈢模拟思维法的特点

选择性

求同性

形象性

模拟思维法的类型

机械式模拟

启发式模拟

突破式模拟

第九章 联想思维法(建议3学时)

㈠什么是联想思维法

联想创新法,是指在类比、模拟的基础上,由事物间的相似性触发联想,举一反三,转移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或设计制造新产品的思维技法。

联想思维法的组成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联想体,一部分是联想物。

联想思维法的类型

相似联想

接近联想

对比联想

因果联想

第十章 想象思维法(建议3学时)

㈠什么是想象思维法

想象,就是在已有知识和形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构思某些未知理论和形象的思维过程。

㈡想象思维的类型

⒈再造性想象

⒉创造性想象

⒊幻想

㈢想象思维的特点

⒈想象具有主观性、自觉性、目的指向性

⒉想象具有新颖性、综合创新性

⒊想象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超现实性

⒋想象具有奇特的夸张性

⒌想象具有“决裂”的功能

想象的意义和作用

第十一章 发散思维法(建议3学时)

㈠什么是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始于同一个思维出发点沿着不同方向去进行思考以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㈡发散思维的特点

流畅性

变通性,又称灵活性

独创性

㈢发散思维的类型

⒈转化发散

⒉多向发散

⒊综合发散

㈣如何培养发散思维

⒈拓宽思维的广度

⒉扩大观察范围

⒊破除思维障碍

⒋培养群体协作精神

⒌避免一味求同

第十二章 迂回思维法(建议3学时)

㈠什么是迂回思维法

迂回思维法是在思维受阻不畅通,或预定目标不能达到的情况下,人们避开正面,调换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另选一个方向,从侧面迂回,从而解决难题,达到原定目标的思维方法。

迂回思维法的分类

S型思维法

W型思维法

迂回思维法的运用

原定(或正面)的思维路线受阻时,不能纠缠于原来一套,要另辟溪径,绕道而行。

思维受阻时要有不甘心退出的顽强奋进心理。

要及时进行思维拐弯,进行新的构思。

要克服思维定势。

第十三章 集体智慧法(建议3学时)

奥斯本智暴法。

默写法

菲利普斯66法

第十四章 信息交合法(建议3学时)

㈠什么是信息交合法

所谓信息交合法,是指把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信息要素,组成纵、横、斜儿根信息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借助于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作交合思考,以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形成全新思路,创出独特构思的思维技法。

信息交合法的逻辑依据

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以产生新信息;

不同联系的交合可以产生新联系;

心理世界的构象即人脑中勾勒的印象,由信息和联系构成;

新信息、新联系在相互作用中产生;

具体的信息和联系均有区域性,也就是有特定的范围和相对的区域与界限。

运用信息交合法的具体步骤

确定中心,即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以此作信息图中的零坐标,画成圆圈;

将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单独的信息要素,把这些信息要素按一定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信息标(横标、纵标与斜标);

连接不同的信息标,组成信息反应场;

从中选择合适和需要的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