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冲绳中国后裔(下)

 钟家台 2011-08-12

神秘的冲绳中国后裔(下)

明朝的朝贡体制,从刘大夏的时代就颇受诟病,认为付出的多,拿回来的少,所得不过一个君王的面子。然而,琉球的历史却仿佛让我们认识了这种“愚蠢”体制背后的另一面。

派出准军事人员接管对方防务,诱以厚利巩固关系,为朝贡事务留下官员参与藩国政务,利用宗族建立移民据点,以文化教育为入手点,逐渐促进其对宗主国的依赖和认同,通过久米三十六姓的活动,似乎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朱元璋时代的朝贡贸易。那种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利用文化进行渗透和促进认同的巧思,即便是今天也令人惊叹。对明朝朝贡的国家遍及东亚,东南亚,若是明朝能一直保持其前期的进取心态,天晓得这种体制会不会制造出一个西太平洋上的海洋大国。


古琉球人

明代的琉球,正好是中,日,南洋之间海上贸易航线的焦点和中间站。控制了它,上可以为南洋航线的开辟做准备,下可以防止日本成为与明朝争夺海外贸易权的对手。这大概就是为何明政府在冲绳投入如此精力的原因吧。在洪武和永乐期间,明朝的确是东亚海洋上的霸主,琉球作为重要的转口贸易海港,通过久米三十六姓实现对其的有力掌控,无疑是巩固这一地位的一枚棋子。可惜其后世子孙渐渐不思进取,竟至毁弃宝船,自坏海图,中国在东亚的海权渐成昨日黄花。要知道虽然明朝在后期奉行锁国政策,但其民间对海上贸易利益的追求从未减轻。作为明朝出身的一名海盗,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可以与荷兰,西班牙争夺东南亚的贸易份额,显示着明朝在海洋上的发展潜力。此后到清朝更出现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时代,使中国在北洋舰队出现前彻底退出了东亚海洋,孤悬海外的琉球和久米三十六姓自然也无法发挥起作用了。而中国的藩属国中琉球第一个丧失主权,似乎也是丧失海权之后,中国在十九世纪中叶后,屡次遭到从海上入侵的一个缩影。

在日本于1879年彻底吞并琉球之际,久米三十六姓作为中国在冲绳的利益代表曾进行顽强的抗争,并试图通过获得宗主国的支持保持冲绳独立。喜舍场朝贤在《琉球见闻录》中记载,由于琉球王国没有军队,日军进占首里城时无法抵抗,但“士族在各学校集合,缔结团体,以等待清朝援兵相号召。士族各家皆激昂奋励为誓,称有接受日本命令和俸禄者皆杀,若再此难中死义,则按照誓约由各家出资予以抚恤。各士族皆在誓约书上按指纹以为联署”。这里所说的士族,其核心即包括久米三十六姓。林氏门人林世功作为琉球求救使节到达北京求援,由于清朝当时正忙于新疆平叛,无意帮助琉球而自杀。18797月,蔡氏宗主蔡大鼎曾亲赴国内,面见李鸿章,请求支持。

李鸿章对琉球的求援亦甚为关注,于1880年访问美国之际,与美国总统格兰特商议,在总理衙门与日本谈判中提出了“琉球三分”的主张,即琉球群岛北部的奄美群岛属日,南部的八重山群岛和宫古群岛属中,冲绳本岛仍归琉球王国所属的建议。而日本则提出了中日两分的建议,拒绝让琉球复国,谈判陷入僵局,不了了之。

久米三十六氏在琉球灭亡后仍未放弃其使命,被日本称为“支那党”,与支持日本的“日党”,坚持独立的“独立党”并为冲绳三大政治势力。由于“支那党”控制着冲绳的文化教育并有长期积累的威望,故此一度掌握着冲绳民的民意。由于他们的努力,也由于日本慑于北洋水师的威力不能专心经营,尽管1879年琉球即被其吞并,但一直到甲午战争当地仍基本保持原有状况。18947月,日本熊本师范学校组织约一百名师生到冲绳进行“游历”,根据惠龙之介的记载,其下宿的南阳馆遍悬中国历代册封使留下的匾额,令日本师生如芒刺在背,深感当地人的疏离。但是,随着甲午战争战败,见复国无望,琉球王室,官属等二百余氏被迫陆续逃离,来到中国。清政府为其在福州设立“琉球馆”收容,以“脱琉人”相称。这些人后来大多客死异乡,在福州至今留有他们的墓地,其形制皆为琉球传统的“龟甲墓”。


福州琉球人墓地

留在冲绳的久米三十六氏后代,被剥夺了世代相传的俸禄,并遭到从文化,政治方面的压迫,渐渐星散,移居那霸,宫古乃至夏威夷。当时达五千人的久米中国人后裔,今天留在原久米岛地区的已经只有极少数。今天的久米三十六姓后代,大多已经不能讲中文,并使用日本姓氏,但是,他们依然通过门中会的组织,顽强地保持着不忘祖先的传统。

今天,“久米三十六姓”的后裔仍有三氏拥有在官方注册且十分活跃的“门中会”,即毛氏国鼎会,阮氏我华会和梁氏吴江会,此外,王氏,郑氏等家族也都拥有活跃的社团。这次在电视节目中出场的上江洲和男先生,就是梁氏吴江会的理事长。他们维持管理和运营家族的共同财产,联络宗亲情感,祭祀敬老,提供奖学助学金,编印家谱,与海外宗亲会交流,并安排清明扫墓等活动。吕青华统计,由于门中会采用自由加入的方式,所以,现在仍保持会籍的久米中国人后裔,总数保持在四千二百人到六千人之间,而其总血缘人口,当在数万人。

久米三十六姓,虽然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但他们的历史和传承,依稀让我们看到那段历史留在今天世界的一丝影子,令人凭吊和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