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七夕 买“七娘轿”搓甜粿祈福小儿“碰碰大”

 老-鱼 2011-08-12
传统七夕 买“七娘轿”搓甜粿祈福小儿“碰碰大”
2011-08-06 08:58:55                          手机看新闻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很多地方仍保留着七夕做甜粿的习俗 (陈小阳 摄)

 

(洪志雄 绘)

 

  本报讯(记者詹伟志 陈小阳 实习生陈雪瑜)对中老年市民来说,七夕节不单是情人节,还是保护家中幼儿的“七娘妈”的生日。为此,他们老早就开始购买“七娘轿”、“七娘亭”,搓甜粿,准备敬祀“七娘妈”。

  市民郑女士去年刚添了个小孙女,今年是小孩子第一次过七夕节,按照传统必须认七娘妈做“契妈”,这需要一系列仪式。而“80后”的儿子、儿媳对这些都不在行,郑女士放心不下,提前一周来到儿子家中准备。

  记者走访市区一些市场发现,这几天都有商贩挑着“七娘轿”、“七娘亭”沿街叫卖,生意不错。简单的一对“七娘轿”和“七娘亭”就要20元。

  “七夕节在泉州传统习俗中不亚于中秋等传统节日。”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表示,古代由于卫生条件和科学还不发达,小孩子夭折、生病的不在少数,人们认为“七娘妈”可以保佑家中小儿健康生长,因此选择在七月初七这天敬祀“七娘妈”。祭祀的供品都要七份,比如,七种水果、七种花卉、七小碗甜粿(或咸饭)、七色干味,连胭脂、花粉、剪刀、酒杯也要七份。

  如今,像郑女士这样为新生儿举行拜“七娘妈”为“契妈”仪式的市民仍有不少,但傅孙义认为:“其实传统习俗中只有男孩子才拜七娘妈为‘契妈’,现在女孩子也拜七娘妈,说明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据悉,按照泉州传统习俗,家中新生男孩第一次过七夕节时,父母除了要准备相应的供品外,敬祀过程中还要让小孩子跪拜或者行礼。“七娘亭”焚烧后剩下的框架不能随便扔到垃圾堆里,必须扔到屋顶,以示对“七娘妈”的尊重。等到孩子十六岁那一年的七夕节,再举行一次“洗契”仪式,表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与“七娘妈”脱离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