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主力机构控盘很强的市场中,都知道“有人做”的股票较有苗头。很强上涨时,有主力照顾的股票自然涨升幅度很大,连拉多个涨停板的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如“古井贡”耍酒疯似的连拉十几个涨停);行情下跌时,有主力照顾的股票,抗跌性会很强。 对于市场主力机构的进出动向,广大投资者不能光凭道听途说,即盲目相信,必须以市场的各种交易资料综合研究加以验证,才不至于陷于泥潭而不知。投资者如能判断哪些股票有主力照顾,并进而掌握这些股票的动向,必然有所助益。 哪些股票有主力介入呢?依据市场的经验指标,有主力参与的股票,可以从价、量的变化上观察出来,主力开始买入阶段的现象是: a. 平日成交量不多,忽然大量增加,这时可能有主力开始吃进。 b. 股价虽然偏低,却每天以最低价收盘,也可能是主力压低吸筹。 主力开始操作时,以下几项可以作为判断的指标: a. 成交量活跃起来,而且买盘比较集中,往往集中于少数几家。 b. 股价迅速冲刺而上,往往出乎市场投资者的意料之外。 c. 有些主力喜欢要收盘时做价,以此作为提高股票行情的手段。 d. 低挡挂进委托的数量较大。 按照常识判断,主力有意吃进时,不可能到处张扬,使自己吃不到足够的筹码,又增加“车上”的压力,只有在买足后希望抬价时,或者在获利已有希望时,才会主动设法让出一些,中小投资者才有可能跟进。因此,判断主力的买进固然重要,而判断主力是否卖出,更是中小投资者不可稍有疏忽的。 主力是否卖出相当难以判断,因为谁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出货,除非手中持股已经快卖光了。尽管如此,投资者只要细心观察,还是可以从各种资料上,发现主力的出货迹象。比如说: a. 是否利多消息出现时,成交量突然大增? b. 是否股价涨得相当高时,成交量大增? c. 主力是否频频大单挂出,而不是大单挂进? d. 主力是否(包括庄托)接二连三的宣扬某种股票涨升潜力如何如何? 主力进出动态的有关消息,是可以作为一般投资者决定买卖股票的“决策依据”,这是因为:(1)主力对于股票的选择,必然花费相当多的研究时间;(2)主力的资金雄厚,足以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动。 但是,如何得到主力进出的消息呢?除非是主力的极亲密的亲朋好友,一般人恐怕很难了解主力的动态,即使从市场中听到主力的消息,比如“揭秘”“据传”之类,多半是不正确的或是“事后的先见之明”。何况,主力也不见得会将其“作战计划”告诉其亲朋好友。所以,只有从股市的交易资料中寻找主力动态的蛛丝马迹,因为,这时真实的,不会骗人的,也不会隐瞒事实的。 问题在于:如何以有效的工具从资料中吸取可靠的“消息”? 根据研究表明,以简单的计算或统计方法探究主力动态,就可获得可信度较高的资料。采用此类方法,必须细心、耐心地逐日统计,才能获得较为明确的资料,简单的计算及统计方式,最常见也是最有用的就是: a. 股票交易的换手率。 b. 平均每笔成交数量法。 c. 密集成交区价位判断法,等等。 综上所述,看似非常简单,甚至都被市场中小投资者熟视无睹的“小儿科”的常识,本无需我专文介绍,但是,正因为在这简单的数字统计中,真正能够透视主力动向,所以,今日我特意逐一介绍,为的是提醒热衷于打探主力进出消息的投资者,与其轻信他人,不如自己动手从市场交易的资料中找到以资借鉴的有价值的信息。 (1)长期萎靡且有若一潭止水的成交量,突然出现大于过去5日均量3倍以上的大量,股价又以上涨作收。
成交量一下子冒出来了,沙漠中出现绿洲,股价也立即活过来了。但是,量能一旦消失,股价又将枯萎。
(2)由成交量连线而成的量能图率先完成“头肩底”、“V”、“W”等底部图形。
这是一只个股的股价走势图,成交量A早已完成“头肩顶”图形时,股价仍不知不觉。成交量B已完成“倒头肩”图形时,可以刚好买在股价的最低点。成交量C完成“倒V形”反转时,你又可以提前卖在最高点。
(3)行情下滑过程中,周量连2周急缩并创下波段最低周量,股价却出现止跌或缓升的背离现象。
(4)行情低迷下,再爆利空,股价却连续2天不跌反涨,成交量明显增加。
(5)大涨一波的强势股初次拉回整理后,再度突破波段高点。
2年时间,股价从3元涨到到28元,中间经过了3个休息站,前面两站还可以上车,到了第三站时,最好还是改搭别的班车吧。
(6)股价一周来出现剧烈震荡,但是以最高价作收,10日移动平均线翻上。
(7)股价连续几天急挫之后,当日再跳空低开,但却以涨停或留长下影线的大逆转作收。
持续下跌过后出现1根低开高走大阳线,这种大逆转是股价即将上涨的明确信号。
(8)低迷行情中,周线静悄悄地出现连两红,起涨周的成交量又大于过去周量的25%以上。
(9)类股中排名一、二的龙头股双双走强,连续大涨3天或是在5个交易日之中有4天上涨。
(10)股价跌进了个股“地心引力线”下方20%的“地心引力区”之后,突然出现大于5日均量3倍以上的大量,股价又收红。
“地心引力区”是超跌 区域,在这么低迷的气氛下,突然冒出1根大量,是谁在趁机买进?肯定不是散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