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手段运用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1-08-14



在当前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现行中学语文教学要实现新大纲提出的“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也就是既要学生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并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要使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的教育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为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粗浅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兴趣

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另外老师看着课件,使教学更加方便,多媒体上的内容相当于一个教学提纲,老师们也不需要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把需要讲授的内容记忆下来。在课间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拷贝的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比较有趣的资料放给学生们看,寓教娱乐为一体,既丰富学习内容又能提高大家的学习乐趣。
二、刺激感官机能提高记忆效果

人类获得知识的记忆保持比率中,视觉和听觉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其他感官,而视觉和听觉结合并用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也就是音像结合能刺激多个感官,又能引起有效注意,有利于记忆力的培养和情感激发。
我在讲办公软件的时候,每讲一次课我都先演示一个有趣的例子,而后告诉同学们这个例子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制作的,通过刺激他们的感官来激发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利用教学示范、语音对话等功能;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则可以上机练习;利用监控管理功能,可以将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利用电子举手功能,学生可以方便地提问;利用辅导答疑功能,教师可以进行手把手个别指导;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也可以在全班进行示范等等。这样,将诸多的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多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能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多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多媒体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然而,当前,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甚至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新生事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不顾实际,过分夸大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运用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一、为用而用。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将《丹顶鹤的故事》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丹顶鹤的故事》与《斑羚飞渡》都涉及关爱生命这一相同的主题,但《斑羚飞渡》重在表现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而奏响的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赞歌;而一曲《丹顶鹤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位大学生为了挽救动物的生命的献身精神,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这种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拿来就用。目前,真正能自己制作课件上课的语老师并不多。互联网上课件颇多,可手到拿来。在起步阶段,能主动拿来,总归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的课件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思想、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

三、课件内容华而不实,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四、以辅代主。多媒体手段只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微妙的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就少了得心应手,也不可避免地抑制师生的一些突发灵感,限制师生的创造。

五、忽视文本。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比如上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必然会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六、新瓶旧酒。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恰如棉袄棉裤上套了一套笔挺的西装,没能摆脱习题搬家的窠臼,。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更有甚者,把多媒体手段当作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练习密度的法宝,成为固守应试教育阵地的帮凶,成了禁锢学生想象力的杀手

针对上述情况,要让多媒体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以当用不省,当省不用为原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正确定位。多媒体手段虽是现代教学手段的骄子,但它在课堂教学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如果以辅代主,势必会导致人为物役。

二、改变观念,以人为本。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旦掌握在观念落后的教师手中也会变异。因此,在推广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必须以人为本。

三、分清性质,切忌滥用。宋玉笔下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敷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就很难用文字之外的手段去表现他,只能在想象中体味。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他传媒,但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可以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因此,如何使用多媒体,我们赶潮流但不能被潮流赶着,在把握语文课性质的前提下能用则用,不能滥用。

四、提高素质,恰当应用。目前,许多开发软件的不懂教育,许多懂教育的不会开发软件。现成的教学软件即使是非常优秀,也会因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艺术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未必适用于所有的教师。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手段,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制作课件,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本着教学为本,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它用好用巧,它就会引领我们去欣赏无限的风光与魅力;如果我们是为了追赶时髦,把它当作点缀与装饰,那它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相信我们的语老师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找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