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机智

 昵称7504766 2011-08-14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机智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课堂教学充满着各种变化和突发事件。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依靠本身的素质和瞬时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强调顺着教案走。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开发性的课堂好比战场,瞬息万变。学生的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反应和个别差异等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现代课堂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的现场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学而导。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掌握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然而迄今为止,对教学机智的理论基础、教学机智的心理结构、教学机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操作等方面研究的还比较少。
  
一、教学机智的定义
加拿大范梅南直接对教育机智的定义是: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的技能。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机智是教师的知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认为教师的教育机智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教学技巧的结合。它反映了教师感知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也反映了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
《教育心理辞典》定义教育机智为:课堂上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千变万化的,随时都可能发生事先难以预料的,但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这种“特殊对待”,心理学上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对学生活动的这种敏感性,以及依据学生新的活动,特别是意外的活动,快速做出反应,并能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称之为“教育机智”。
本论文试对教育机智的定义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随机应变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有教育意义行为能力,它是一种创造力”。教学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经过磨练逐步形成的,是教学才能的集中体现,是经验、学识、智慧的结晶。教师循循善诱、点而不破、引而不发,学生在教师导向信息诱导下向最佳境界发展。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进学之功,贵在心悟。”语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越教越聪明,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了思想、缺少了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机智,诱发思维、点拨思路。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是条件,思是目的。
  
二、教学机智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学说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都是在一定的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对教学机智的理论基础进行思考,首先可以把握这个理论产生的根源,对它做出初步的理论定位;其次可以更加明了教学机智产生的内部机制,清楚教学机智的形成条件、原因等等,为教师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机智提供理论指导。将教学机智的理论基础孤立地界定为任何一种理论流派都是不恰当的。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心理学思想的影响,概括起来可以从三个理论流派加以论述。
(一)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为教学机智的产生提供了实践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nstic  psychology)于二十世纪初叶产生于美国。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便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成立的宣言,标志着美国心理学反抗心灵主义,走向实证主义的开始。这个学派的特点是只研究外显行为,不研究内部过程,提出“S—R”模式,成了不研究“心理”的心理学。华生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称为行为,把引发有机体活动的外部与内部的变化称为刺激。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这一理论为教育机智的产生说出了实践基础。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机智是由于学生课堂行为的刺激而引起的教师的反应。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彼德逊和克拉克的教学决策理论:教师的教学决策包括下列步骤的一个循环历程:(1)教师提供教学。(2)当作教师教学历程的一部分,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3)教师判定这一个行为是否可以容忍。如果可以,教师继续教学(亦即回到第一步骤);如果不可以,教师必须在第四步骤做其他决策。(4)教师判定是否可能改变此项教学(亦即改变他/她的教学行为)。如果不可能,教师继续进行目前的教学(亦即回到第一步骤);如果可能,教师在第五步骤中做其他决策。(5)教师发动新的教学系列(并回到第一步骤)。上面有关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决策的描述,可以简要地用下图表示:
正如上图可见,如何去反映学生行为的教师决策,可以有四个主要的途径。途径一:在第三步骤里判定学生的行为是可以容忍的。途径二:在第三步骤里判定学生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在第四步骤里判定没有一个可接受的更替的教师行为。途径三:在第三步骤里判定学生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在第四步骤里判定有可接受的更替的教师行为;在第五步骤里决定不使用该更替的行为。途径四:在第三步骤里判定学生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在第四步骤里判定有可接受的更替的教师行为;在第五步骤里决定发动该更替的教学行为。决定发动这一更替的新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而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具体地说即表现出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此,首要的条件是学生的行为对教师是否构成了一种刺激,当教师意识到学生的刺激时,教师就会做出改变教学决策的反应,即学生的刺激———教师的反应。  
    根据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教育机智的产生的实践基础就是学生的行为对教师形成了刺激,教育机智就是在对学生的行为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的。
(二)精神分析学派理论为教学机智的产生提供了内部动因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这个学派的代表创始人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原是一位精神病专家,他在治疗和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基础上创建了这个心理学派,他认为任何心理现象的背后都隐匿着其它更重要更富于深远意义的精神作用。因而要寻根问底地通过深入的精神分析来揭露这些隐匿于深处的精神作用。即所谓的“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理论中突出的概念是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可以通过考察无意识欲望与可接受的外部行为间的冲突来解释人类行为。他假设存在三种人格成分:自我,本我,超我。弗洛伊德将创造力与许多其他行为看成是本我欲望的升华。如果个体无法自由地表达其欲望,则需另寻其他途径以宣泄,或升华,创造力代表了一种健康的升华形式:将没被满足的无意识内驱力导向建设性目标,由于教学中的教育机智是在特定的情景下激爆出的一种创造性的设想,所以教育机智产生的心理内部原因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说法就是一种内驱力的升华。这就为教育机智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内部动因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这一理论揭示了教师为什么能在特定的情景下即刻设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案,并且能迅速地处理好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而使课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总之,精神分析学派揭示了教学中教育机智产生的个体的内部动力或心理内部动因。
    
四、实施教学机智的原则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机智的发挥变成为了衡量一节课的优劣、一名教师的教学技能高低的一把尺子。教师对教学机智关注的程度也明显提高了。研究了诸多教学机智成功甚至精彩的案例,搜集研究各种类型的有争议的案例,从中摸索出实施教学机智应遵循的如下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虽然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答案”(布卢姆),但决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教学机智变成教学随意。教师特别要清晰把握教学中的确定因素,目标明确,制定周密详细的教学预案。哪些是语文教学的可确定因素呢?首先,语文学科的学科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每篇课文都在传递着情感,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明明白白的,是确定的。其次,一篇作品,不同年级的学生读,将会遇到不同的感悟难点,而针对同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年龄、心理特征具有共性,教学重难点也是大体相同的。另外,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汉字的书写、词语的使用等都是有章有法,一板一眼,丝毫不能含糊的。
(二)开放性原则
教师创设的话题开放而富探究价值,设问不仅有深度而又有广度。教师自身广收博采,让语文教学真正以广阔的生活为背景,而不仅仅是教科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尊重每一种观点、看法,再在此基础上甄别扬弃,机智灵活地处理随时出现的学习问题。这样,语文教学既目标明确,又百家争鸣。
(三)发展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知识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在教师悉心的点拨下形成。教学机智的应用特别要遵循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教学根本目的之所在。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卧薪尝胆》时,是这样运用教学机智的——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生:为了报仇雪恨,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
师: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天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同学们,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不要报仇雪恨。生: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不需要这么苦。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
师:中国足球队需要的是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也要卧薪尝胆。
师:你又没有仇恨要报,怎么也要卧薪尝胆?
生:我将来要成为一个大富豪,现在就要卧薪尝胆,刻苦学习。
师: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也需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们学校正在创建实验小学,也需要卧薪尝胆。
师:我们的学校要发展,也需要这种精神!
从这段教学实录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薛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学生从对“卧薪尝胆”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发展到对词语的深刻理解,进而到对词语的引申义的把握,最后到对词语的现实意义的认识。学生认知有层次地逐步深入,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提高,学生解词的能力在发展。正是由于薛老师抓住学生认知上的不严密之处,小做文章,即把握住了稍纵即逝的教学时机,他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学机智,使这节课行云流水般的精彩。
要促使学生发展,就要研究学生可发展的空间,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超越学生认知范围,够一够也触不到的,那不能发展。课堂教学现存两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形成有效学习。一种是学生交流踊跃。深入了解,学生在此之前已具备这种水平状态,课堂上的踊跃是学生原生态水平的展现,那不是教师的功劳,那不是这节课的产品。
(四)鼓励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灵活的,学生在课堂上每一点表现都是课程资源,教师要进行筛选点化,披沙成金,做生成信息的剪裁者,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在筛选甄别信息的过程中,既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把握好教学的航向,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适度适时的鼓励是不可缺少的。
五、教学机智的基本操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机智,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爱心为前提,讲究一定策略,并抓住教学心理,把握教育时机,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利用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迅速捕获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以获得教学的主动权;利用冷静理智的自制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思考处理的办法,尽快安定课堂秩序,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导到正常的教学上来;利用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力,运用一定手段对学生听讲状态和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利用高超准确的解惑能力,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甚至是离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热情地予以解答和引导;利用幽默形象的表达能力,调控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解答学生疑惑,促进知识迁移。利用这些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做到既能使课堂“化险为夷”,又能使教学目标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一)伺机而动,投情入境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课堂上,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相比之下,教师高水平的教学机智比刚性机制极强的书面教案显得更为重要,更具有实用价值。智慧的语文课堂来自于善良的心灵,来自于深刻的思想,来自于鲜活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一些稍纵即逝的教学时机,如果能及时把握,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借机施教,化解尴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学习状态等,及时地改变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临时变卦,从而顺应学情,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山东的齐兆生老师在《课堂“时序”的意义与调控》中谈到自己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原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后出现幻景来理解内容。但是,当学生讨论到小女孩擦然火柴看到奶奶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课文为什么说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亲人,我想应该是妈妈最疼爱自己的女儿了,妈妈哪里去了呢?”问题的提出,出乎老师的意料,因为课文对妈妈的描写很少,只在课文开始部分“小女孩穿着妈妈的拖鞋”时出现了一次。至此,课堂有些失序。但教师马上意识到:“妈妈”的问题闪现着学生的思维火花,千万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教师抛开了预设的教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题外”话题,“是呀,小姑娘的妈妈哪去了?小女孩为什么看不到妈妈呢?”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合理的想象,“妈妈外出给富人打工去了”“小女孩刚出生不久,妈妈就病死了。”“妈妈因不忍受爸爸的虐待而远走他乡”等等。大家的想象都道出了这个社会的黑暗。课堂上暂时的失序,但学生在讨论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透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因失序变得更精彩了。[ii]
这样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将教学中的小事变得有意义。
(三)随机调控,深化认识  
随即调控,因势利导就是利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找出突发事件和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向课堂教学目标靠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常常出乎教师意料之外,但由此给教师以教学灵感,于是教师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口,顺着学生的回答,以新的教学思路推进教学。这种方法由于从学生的感悟切入,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取得教师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堂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了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阅读课中,教师根据学情,随机调控的“机智”应伴随课的始终。教师要随时根据一堂课中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控课堂的气氛、节奏,得心应手地引导、驾驭课堂流程的变化。
(四)当机立断,为我所用  
    阅读教学中,由于认识水平、知识经验的局限,学生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理解,这时,教师要善于巧妙的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理解的偏差,得出正确的结论。
天津侯秉琛老师在《猫》一文教学中,他组织学生学习描写成猫的部分文字,阅读初期,学生了解了老舍先生对成猫的评价:“实在有些古怪”。有的学生便产生这样的疑问:老舍先生写《猫》是抒发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古怪”的猫可爱吗?这样的疑问显示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词语的表面意思上。侯先生先肯定老舍先生笔下的成猫、小猫都浸透着作者的喜爱之情。那为什么说古怪也是可爱?侯先生将一串提问适时地抛给学生:假如是你养的猫,只老实的猫可爱吗?只贪玩的猫可爱吗?只尽职的猫可爱吗?这些假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只老实的猫是懒猫,只贪玩的猫是疯猫,只尽职的猫是呆猫。既老实又活泼,既贪玩又尽职,该玩就玩,该睡就睡,该捉老鼠就捉老鼠,这样的猫多可爱。课文中的“古怪”不是说性格不稳定,而是说性格丰富多样。教师就是这样面对学生的质疑,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引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既着眼于部分,又关注整体,纠正了学生不准确的认识,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教学的这些结果不正是侯先生最初的教学目标吗?教师利用学生的质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殊途同归,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六、运用教学机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机智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成熟,或者说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教学机智的形成和自如发挥。影响教学机智发挥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运用教学机智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教学矛盾双方的关系
(二)科学把握教学方案的预设与生成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四)注重教师自身知识经验的积累
(五)重视教师思维、个性心理品质培养
尽管本文对教学机智的概念有所界定,对教学机智的理论基础做了初步的探讨,对教学机智运用的原则进行了总结,对教学机智的操作策略有意识的分析研究,但关于教学机智,还有太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比如教学语文教师教学机智形成的基本条件,怎样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等等。就本文研究的诸多问题,就其深度而言,还有太大的空间供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