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 (3)

 臭又香五车书居 2011-08-14
马未都谈笑风生 马未都

后来,观复古典艺术博物更名为观复博物馆,由北京古老的文化街琉璃厂,迁至朝内南小街,再迁至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规模不断扩大。现如今,虽然这鼎鼎大名的博物馆周遭还是狭窄破旧的马路,虽然周遭由于拆迁使空气中夹杂着尘土,但观复博物馆依然开门纳客,每天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或观展品,或请鉴赏。

收藏文化

马未都对文物收藏的研究很深刻,很仔细。他承认,文学写作的时候,可以投机取巧,不懂的可以绕过去。但是对于收藏行业的学习,研究总结,必须有深刻的认识与足够的文化底蕴。对于每一本关于收藏的书,他费尽心血。

“器物化的审美就非常的繁杂,就以陶瓷为例,最近有一本新书出来,比较专业,需要你有一定的耐心去理解它。你可能漫不经心就滑过去了,可是这是我一生对这件事情的判断,我可能需要30年的研究,才说出这样一句话。”

2008年,马未都就曾在《百家讲坛》中提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并不是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床,而是“马扎”,一种可以折叠的小板凳。原因是从他的专业角度看,“在唐代以前门窗都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的,窗非常小,月光是不可以进入室内的,尤其当你的窗户上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所以李白说得很清楚,我在院子里坐着。”于是,被马未都这么一解释,李白就从屋里挪到了屋子外头,做凳子上赏月忆故乡了。

“像《醉文明》这样的书,我是尽可能把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作为一种提炼,拿出来让你看,让你觉得既熟又生,我说做这样的节目和做这样的书。”马未都说。

可以说,马未都在文化的钻研上,到了极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