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显示器频道原创】如今智能手机市场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个厂商的竞争已经充分延伸到行业的各个领域,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游戏、手机硬件等等。尤其在人们非常关注的手机硬件方面,CPU的主频在飞速提升,并且高端机型中双核已经成为标配,内存容量在不断加大,同时手机显示屏幕的尺寸也越来越大,同时消费者也比以往更加注重手机屏幕的效果。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要求,手机厂商开始尽量通过上游资源以及自身的技术实力来推出显示效果更好的屏幕,并且会将新的显示技术作为卖点放入到自己的宣传广告中,如苹果在推出iPhone4时就将“Retina”屏幕作为一大特色进行重点宣传,并且这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除了苹果iPhone4所采用的高分辨率IPS广视角面板之外,目前的主流品牌手机都推出了相关的屏幕显示技术,在宣传的包装下冠上一个英文名字也显得够时髦,同时也让原版专业知识就不够丰富的消费者更显得一头雾水,什么“视网膜屏”、“TFT屏”、“OLED屏”等专有名词一个又一个的蹦出来,加上自己本身只有半碗水的卖场的推销人员忽悠,相信大多数消费者更是找不到北。现在,我们将各大主流厂商所宣传的屏幕或显示技术归纳到下面这张表格中进行展示。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三星、LG、HTC、苹果、索尼爱立信等手机厂商均在自己的主打产品中加入了自己的显示技术,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介绍这些技术采用了怎样的原理,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并且挑选出采用相关显示技术的手机产品,通过专业的仪器来测试究竟谁的屏幕效果是最好的! 3D显示器调查问卷
产品:iPhone 4(16GB) 苹果 手机
![]() 您必须知道的基础知识● 你必须知道的屏幕相关基础知识 在进行对比测试之前,我们首先来简单的介绍手机屏幕相关基础知识、其性能参数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各大厂商自己显示的技术。了解这些后才不会轻易的被经销商“忽悠”。整体而言,不论一款手机运用了怎样的技术,其屏幕材质只分为两大类:TFT液晶和OLED。其余任何所谓的新技术都是这两者的分支。其中TFT液晶材质与我们常用的液晶显示器或液晶电视基本相同,其采用的是背光源+液晶分子偏转(当然中间还有多层滤光片结构)的原理来产生丰富的色彩。 TFT(ThinFilmTransistor)是指薄膜晶体管,即每个液晶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是目前最好的LCD彩色显示设备之一,其效果接近CRT显示器,是现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上的主流显示设备。TFT并非指代一某种显示技术。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LD)。其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因此OLED是不需要像LCD液晶技术那样需要单独的背光源,这样能够让显示屏变得更加轻薄、更加节能。此外,OLED相对而言能够达到更快的响应时间、更大的可视角度、更好的色彩饱和度以及更大的对比度。 OLED主要分为AMOLED和PMOLED。其中PMOLED(无源驱动)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主要用于手机外屏的单色显示;而我们常说到的手机OLED屏幕均指AMOLED(有源驱动)。而随后三星推出的Super AMOLED等技术都是基于在AMOLED上进行的改进。 综上所述,不论是近期手机厂商所宣传的Retina、NOVA、SLCD屏、Super AMOLED等技术,都是在上面两种大类别中的衍生品,接下来我们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来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在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归纳了主流手机屏幕显示技术的介绍,可以看到不论是哪一种技术,其目的都是能够让画面效果更加出色,不过这些都是厂商们自己的宣传方式,到底哪一种技术或屏幕才是最好的呢?这当然要经过专业仪器的测试才能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就挑选出分别采用以上技术的手机产品:苹果iPhone4(IPS)、HTC Desire(Super LCD)、索尼爱立信LT15i(Mobile BRAVIA)、LG Optimus Black(NOVA)、魅族M9(Mobile ASV)、三星S8003(AMOLED)、三星Galaxy S(Super AMOLED)和三星Galaxy S II(Super AMOLED+)来进行对比,看看哪款屏幕的理论效果是最好的!
产品:iPhone 4(16GB) 苹果 手机
![]() 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测试?● 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测试? 和传统使用数码相机拍照不同的是,我们本次测试仅仅只是采用专业仪器进行客观数据测试,原因有两点:1,数码相机自身有颜色倾向性,即拍照会有偏差,无法将屏幕实际的表现最准确的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2,从拍照到上传到服务器这一整个过程图像文件都会有一定的损失,并且每个读者所使用的显示器色彩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因此面对同一张图片,不同的读者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测试结果,这样无疑是非常不严谨的。所以我们采用Topcon BM7A亮度色度仪来进行测试,可以测量并计算出每一款手机屏幕的NTSC色域值(色彩饱和度)、最大亮度、对比度、色温和色彩空间特性,让大家有全方位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介绍测量项目的实际意义:
1,NTSC色域值: 和显示器以及电视相同的是,NTSC色域值表现的是手机屏幕显示色彩的鲜艳程度,而并不是色彩数量(色彩数量通常用位或数字来表示,如8bit,16.2M色等等,其表现的是色彩过度的平顺性)。NTSC色域值越高,表示屏幕色彩越鲜艳。 2,最大亮度: 屏幕亮度这里相信很多读者都能够理解,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手机屏幕亮度与色彩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其能够在室外较强的光线下依旧能够让用户看清屏幕的内容,这一点对于用户而言非常有意义。 3,对比度: 对比度体现的是手机屏幕对画面层次感的体现,同时也能够从侧面说明对屏幕漏光的把控。如黑色画面亮度越高,说明其“黑”得还不够“深入”,也就是说此时屏幕会有漏光的现象,但对于TFT-LCD显示屏而言漏光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已。 4,色温: 色温体现的是手机屏幕的色彩是偏冷还是偏暖,通常我们将让手机显示纯白色,在D65标准以及环境亮度的情况下,色温为6500K正常,低于6500K则偏暖,而高于6500K则偏冷。 5,色彩空间: 表示手机屏幕能够显示所有颜色的范围,通常我们用图形来表示,其和NTSC色域值有直接关联,但与色彩数关系不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整个测试过程都在暗室中完成,避免复杂的环境光对测量以及屏幕产生影响。同时我们在测试时都会揭开屏保贴膜。
● 色域PK:AMOLED能否保住王位?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充分介绍过AMOLED显示屏幕因为其特殊的成像原理,具有色彩饱和度高的特点,不过当时TFT-LCD阵营中只有IPS和ASV两种技术出现,而现在新加入的技术是否会挑战AMOLED的王者地位呢? 从上图可以看到,尽管TFT-LCD领域后继有人,并且在色域值方面已经比较接近于72%液晶显示器的水平,但是和OLED阵营的三款机型相比依旧是“小巫见大巫”,它们的色域值全部在100%以上,色彩非常鲜艳,有利于玩游戏、看电影。不过并非所有用户都喜欢这种过于艳丽的色彩,一些读者也反映屏幕颜色太鲜艳有时候并不讨喜。相对而言,苹果iPhone4的色域值是所有机型里面最低的,只有52%左右。 ● 对比度PK:OLED获胜毫无悬念
由于液晶显示技术和OLED在成像原理方面完全不同,OLED并不需要像液晶那样需要单独的背光源,其自身就可以完成发光任务,因此OLED凭借着在全黑画面时的超低亮度(几乎不发光),其能够实现非常高的对比度(非动态对比度),而各种LCD屏幕虽然亮度值足够,但是全黑画面时存在漏光现象,因此其对比度也受到了影响。 ● 最大亮度值PK:NOVA技术发威 在上文的介绍中,我们特别提到LG最新加入的NOVA技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大大增加手机屏幕的亮度,而通过我们的测试,可以看到LG也确实没有食言,其最大亮度竟然高达730cd/m2以上,要比普通手机屏幕亮度高出一倍左右,也说明其能够在室外强光下依旧能够让用户看清屏幕中的内容。而亮度最低的则是索尼爱立信LT15i,其最大亮度并没有过百。 ● 色温值PK:NOVA最接近于正常色温值 在白点色温方面,根据D65标准6500K为标准色温值,而绝大多数手机的屏幕都是偏冷的,包括几千万宠爱于一身的苹果iPhone4。相对而言iPhone4和LG Optimus Black最为接近于6500K,魅族M9和索尼爱立信LT15i则都偏暖,而OLED阵营三款机型则集体偏冷。 通过上面的对比测试,我们可以看到采用OLED显示技术的手机依旧能够比普通手机表现出更加鲜艳的色彩,这样在看电影玩游戏时可能会更加讨好人们的眼球,而其极高的对比度以及优秀的黑暗下沉能力也是LCD屏幕所不能比拟的。而在屏幕亮度方面,LG Optimus Black这款机型获得了绝对的领先优势,给用户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能够在室外也能轻松看清楚手机屏幕中的内容。
产品:iPhone 4(16GB) 苹果 手机
![]() 色彩特性大对比● 色彩特性大对比 通过上面的数据测试,大家可以看到不同手机屏幕在色彩饱和度方面的差别,那么究竟它们的屏幕颜色是偏红、偏蓝还是偏向于哪一种颜色呢?通过下面的色彩空间图就可以一目了然。以下图片中黑色三角形为sRGB色彩空间,红色为被测试手机屏幕色彩kong'j
三星S8003(AMOLED) 作为AMOLED屏幕的代表,可以看到其色彩范围覆盖非常广,尤其是在绿色部分表现要远远超过了sRGB色彩空间,不过红色和蓝色则基本与sRGB接近,也就是说其绿色会显得非常艳丽。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看AMOLED屏幕会觉得红色特别艳丽呢?其实大家平时看的手机屏幕红色饱和度都是不足的,而AMOLED屏幕在红色方面确实也会更鲜艳一些,这样就会给人过于艳丽的感觉,但并没有太过于夸张。而人眼对绿色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敏感,即使是超出sRGB范围很多,大家并没有认为绿色会鲜艳都如此夸张。
SLCD屏幕则相对比较“柔和”,各方面与sRGB非常接近,不过绿色依旧会有一些夸张的表现,单和AMOLED相比就差得很远。
Super AMOLED Plus本质上没有对颜色风格进行改动,改进的只是触摸层以及像素的排列,因此其色彩特性与AMOLED几乎完全相同,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苹果iPhone4的色彩饱和度是这次所有机型中最低的,而色彩特性图也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其三角形的面积也是最小的,可以看到其在红色、绿色、蓝色方面的饱和度和sRGB相比均有欠缺。但是凭借着苹果特殊的高亮度镜面屏设计以及专门打造的系统图标,iPhone4实际看上去表现没有那么糟糕,反倒是要优于很多屏幕的效果,这也是神奇的镜面屏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高亮度与色彩表现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只会间接性的影响到人们的视觉系统,可惜冷冰冰的仪器不吃这一套。其屏幕对蓝色饱和度稍显不够,而在显示绿色时会显得相对偏黄。
魅族M9在对蓝色和绿色的表现与LG Optimus Black比较接近,不过其红色饱和度方面相对有些不足,其在表现绿色时同样会有些偏黄。 和AMOLED相同的是,Super AMOLED的改进只是针对屏幕结构,将触摸层与屏幕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没有对色彩进行调整,因此其色彩特性与前者几乎完全相同。
虽然亮度不太给力,但LT15i的色彩表现还是非常不错噢的,其基本包含住了sRGB色彩空间,不过与NOVA类似的是,其显示绿色部分时也会有些倾向于黄色,并且会对黄色有更丰富的渲染。 通过之前对NTSC色域的测试,我们已经可以预计到OLED阵营的三款机型一定是覆盖范围最广的产品,而通过这里的色彩特性图也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它们不但能够完整的覆盖sRGB色彩空间,还主要是对绿色进行了非常夸张的渲染。而除了iPhone 4和魅族M9之外的其他几款LCD屏幕则相对而言肉眼观察起来差距并不大,色彩饱和度也相对比较接近。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虽然iPhone4在仪器测试中的成绩是所有机型里面最弱的,但正如上文所述,凭借着出色的镜面屏以及精致的UI设计,让其在实际显示效果方面看上去反而会比部分机型看上去更加出色。 ● 总结:未来OLED将统一移动设备? 通过上面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除了在屏幕亮度方面,三款来自OLED阵营的机型在理论数据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毕竟OLED是LCD技术的演进版,并且OLED还具备轻薄、省电、可弯曲等优点,因此可以说OLED显示技术非常适合于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目前其已经开始更多的出现在手机、数码相机的屏幕中。
不过由于OLED技术现在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因此其只能出现在少部分手机产品上,而在上游掌握大量资源的三星、LG这样的厂商无疑在今后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也许一些“果粉”反对:苹果并没有采用OLED屏幕,效果一样出色啊!事实上由于产能的关系,OLED暂时还无法满足iPhone甚至是iPad如此大的出货量,此外业界中苹果与OLED的“绯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加上OLED还有许多LCD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相信未来不论是哪一家厂商都希望尽快使用到成熟、可靠的OLED技术。 除了产能之外,OLED另外一大不足就是像素排列与LCD不同所造成的屏幕颗粒感问题,之前其在AMOLED以及Super AMOLED上已经暴露了这个不足(当然颗粒感并没有一些网友所说的那么夸张),不过在经过像素点排布的改进之后,新一代Super AMOLED Plus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看到OLED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而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室外强光下如何能提供同样清晰的画面了,这需要OLED设备提供更高的亮度,对于上游厂商而言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除了三星SDI和LG Display具备较大的OLED面板产能之外,另外几家液晶面板厂友达光电、奇美等也在积极筹备切割OLED面板,索尼等日系厂商虽然具备生产OLED面板的能力,但产能非常小,因此大规模提供OLED面板的厂商依旧是传统的五大液晶面板厂,只有等待台系面板厂开始大量出货OLED面板后,手持设备才会更多的普及OLED显示屏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手机屏幕的色彩与其使用的屏幕材质、面板、加入的相关技术以及操作系统等等都有关联,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屏幕,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神机HTC HD2在Android,WM 6.5和WP7三个系统中屏幕颜色的不同表现),但整体差异不会太大。通过本文的对比测试,我们也希望让大家了解这些显示技术宣传语背后一个真实的表现,也初步了解关于显示技术基础知识,这样也就不会在广告语以及导购员天花乱坠的“忽悠”下影响到您最终的选购思路和决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