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超级赌场里的超级赢家(二)

 际学 2011-08-15
谁是超级赌场里的超级赢家(二)(2011-08-15 )

        仅仅二十年,我国股市的规模一举成为世界第二,走完了发达国家股市一二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8月2日,证监会市场部公布了证券市场2011年6月的统计数据,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共有2229家,较去年底增加了8.05%。此外股票发行总股本较2010年底增加了5.05%。
然而,最新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上半年股票市价总值264214.34亿元,较去年底反而减少了0.46%。这意味着上半年全体投资者损失约为1.45万亿元,按照6月底股票有效账户数13544.24万户测算,平均每个账户损失上万元。在论坛上“一个普通股民对证监会的心声”的文章让大家找到宣泄的去处,这个帖子点击率超过11万次,回复也高达1200多次。质疑新股乃至整个股市管理体制的大有人在。
尴尬现状——10年市值增4.5倍沪指只涨25%。高速扩容令股民纷纷质疑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放行。而证监会始终没有直面股民的问题。
  别人按最低价发 A股按最高价发——这表明在中国,只要你敢于发新股,股民就勇于打新、炒新,甚至没有牛市与熊市的区别!
 
下面的文字,“激情wan”的我取自2011年8月11日《上海证券报》有关权证文章的一小部分。
在我的眼里看来,这样的文章绝对是以偏概全的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因为对“悲惨世界”里的“悲剧人物”记下的不多,而且还不敢涉及,几乎没有,但我不得不部分采用。
采用,是为了丰富这篇我自己命题为《超级赌场里的超级赢家》的博文。是为了与我这样的、代表广大“沽民”真实炒作状况的上篇博文,做一个比较。既有象我这样民间的微弱声音的泣血呼唤,也有象本篇博文后面部分采用或者转载的热情讴歌。一反一正,孰是孰非,全靠朋友们自己辨别。
说这样的官样文章是以偏概全、歌功颂德,还因为原作者将权证中最有蛊惑性、引导性、爆炸性的宝钢认股权证记录其中,还因为原作者完全没有将权证中最初的具有悲剧性和争议性的武钢钢认沽权证记录其中,还因为原作者完全没有将权证中悲剧性和争议性演绎到极致的南航认沽权证记录其中,等等。
 
其实我在想,“认沽权证”的设计、引进,以及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推及,完全就是为“超级赌场”服务的,完全就是个害人无数的“绿色妖姬”。其初衷都是违背了国情的。其推出的结果就是助涨了赌徒们“一夜爆富”的心理和行为。其结果就是无数人的下地狱。
提醒朋友们的是,即使在歌功颂德、热情讴歌的字里行间,还是能够仔细体味出大喜大悲甚至毛骨悚然瞬间情景的。
 
呵呵,好在我的第189篇博文,用的题目就是《超级赌场里的超级赢家(一)》,记录下来的是我本人和身边人的心声,也算是弥补了这一不足。
我认为,如此,才能全方位地展现权证市场里那一幕一幕的人间悲喜剧。
 
至少现在我们可以庆幸一下了,因为根据有关约定,长虹认股权证“长虹CWB1”(交易代码580027)的最后交易日为2011年8月11日(星期四),现在已经开始行权,行权日至8月18日止,并且自8月23日起,长虹CWB1认股权证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予以摘牌。长虹认股权证的平静谢幕,标志着随着受伤的股民越来越多,已经不敢再“火中取栗”了,这是股民的成熟,市场用理性来进行无言的“抗议”。
乌拉,中国证券市场上那个害死人的权证暂时销声敛迹了,但愿是永久地销声敛迹!!!
 
那么,我特意再用《超级赌场里的超级赢家(二)》,记录下另外的一种“准官方”的观点。
 
长虹权证的谢幕,标志着伴随股权分置改革而生的权证产品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此退出人们的视线。相比6年前权证初上市时的爆炒激荡,面对静悄悄离去的长虹权证(长虹CWB1代码580027,2011年8月11日的谢幕价格为0.863元,下跌0.132元或者13.27%),很多当年的权证交易者不由心生落寞与唏嘘之感。
 
从2005年到2011年,权证集中交易的这六年正是中国证券市场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而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代表,权证6年交易中所记载的不仅是风险、暴富、炒作等故事与字眼,同时也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探索、尝试和创新。
六年权证,也是投资者的一部悲喜交加的历史。最红火的2007年,当年诸多交易日权证交易量超过千亿元,日均交易量曾长期超过两市总成交额四成,其活跃程度在世界市场上也是名列前茅。在这里,到处流传着几万做到几千万甚至几亿的神话;在这里,有人创造了挂钓鱼单一天翻700倍的惊人纪录;在这里,“末日轮”的刺激一次次上演,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义庄”;在这里,有无数时刻盯着盘面大进大出的眼神。直至现在,在网络上搜索各种“权证神话”,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狂热。尤其是在那个牛市狂奔的时代,权证所创造的种种“奇迹”,不管你信还是不信,确确实实发生了。
 
从首只权证宝钢权证开始,投资者们的情绪就处于亢奋的状态。2005年8月22日上午9点,多位证券界要人齐聚上证所大厅,前来见证宝钢权证的挂牌。9点30分,就在各方嘉宾还在致辞的时候,交易大厅的大屏幕上显示出了宝钢权证的开盘价,1.263元!直接涨停!第二天、第三天,宝钢权证放量飙升,极度高涨的人气将价格一举推上了2.088元的高点。许多人尝到了一天暴赚30%、40%的甜头。
在宝钢权证前三天的暴涨行情中,一位累计获利超过百万的投资者在当时对媒体说:“做权证的人是傻子,因为(权证)肯定不值这么多钱;不做权证的人就更傻,有赚钱的机会不参与不傻吗?”
据记载,在宝钢权证上获利最多的一个账户共赚得1918万元,而亏损最多的账户亏损了217万元。市场人士称,这些账户应当属于个人大户。而获利最大的群体应当是在股改中获赠宝钢权证的原始持有者。上证所统计数据显示,原始持有者大约有16.6万人,其中超过16万人都在二级市场中抛出,平均抛售价格为1.46元。
 
权证也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据记载,南京某股民曾经炒权证一天炒出了700倍的收益。南京股民张浩以1厘钱的价格,买到收盘价近0.70元的82万份海尔认沽权证。转眼之间,820元变成了56万元。这位股民每天都花上一点钱,在几个认沽权证上挂出1厘钱的单子,而某天收盘后欣喜地发现账户上多了50多万元。
 
据一些“老权证”回忆,在那些短线高手聚集的营业部里,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和快速的节奏。权证“T+0”的制度,给一些短线炒客提供了沃土。他们往往是坐在多台液晶屏前,屏息看着瞬息万变的行情,在几秒钟之内完成一次交易。持有的时间非常短,买进去之后很快就卖,去上厕所之前,先清仓,清完仓再去上厕所。
 
现在的大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曹忠忠,当时就在投资公司里炒作权证。“我们是三个人一组,一个人指挥发口令,一个人负责买进,一个人负责卖出。”曹忠忠回忆到,当时的情景也是如火如荼。
 
  短线炒客们会不断寻找速度更快的营业部,而他们创造的巨量佣金也让营业部将这些炒客视为贵人。“如果客户做的量很大,我们就能日进斗金。能够请到这样一个客户是谢天谢地了。”在采访中,上海一家券商营业部的老总对当年的情形还记忆犹新:“说白了,这样的客户你不仅要在交易系统上照顾好他,你在生活上也要照顾好他,比如他身体不行了,要休息了,我们那可是要全方位的服务。”
  营业部工作人员回忆,权证4小时交易跟股票完全不一样,炒手们盘后甚至要靠一些营养补品来维持高强度劳动,收市以后都要去休息放松,以维持精力和灵敏度。“有些人年龄已经很大了,四五十岁,但在一些小游戏上的反应也比一般的年轻人快。”
“盘中你要能跟他说上话,那是他给了你大面子了。”这位老总回忆说,当时那些客户要求营业部配人给他们(下单),后来宁愿自己出钱请人下单。“我们也派过一名员工给他下单,但后来这位员工几天后就胃出血,因为不仅是高强度的劳动,而且还很紧张,因为下错一笔单的后果是不得了的。”
 
  据一位接近“权证大佬”们的人士说,其实真正的权证核心圈的人数并不多,“在上海,真正精通权证,并且能够影响权证价格走势的人,大概只有几十位。”据介绍,这些人互相之间没有形成共同的阵营,“但他们心灵是相通的,这个人在这里敲单的时候,基本上能够猜出来另外营业部的谁在敲另外一笔单。”
“他们都是绝顶聪明且非常努力的一群人,对这个市场完全吃透了。”这位人士透露,他们对盘面的操控是利用短时间的操控,单子进去形成一种短时间的“冲力”,采取密集下单的手法,形成一种看上去的势,这种操作非常讲究手法,因此在下单的时候往往一眼就能看出盘面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权证的炒作历史上,对于末日权证的炒作曾经极为狂热,将权证市场的投机特征发挥到了极致。在“末日轮”结束交易之前,有些权证毫无例外地出现了最后的恶炒。这其中又以“义庄”一事最让人印象深刻。
  在钾肥认沽的最后交易日里,在一个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十分诡异的帖子,“都把握好逃生机会,我决不会置散户不顾,最后拿出这些天的一半的利润来给大家个机会,想走的就抓紧走。”在这之前,钾肥认沽在10分钟内走出了一个近乎翻番的行情。在经历了一天的跌宕起伏之后,发帖人在收盘前表示“坚决不归1厘钱”,而最终肥沽也倔强地将收盘价永远定格在了0.107元。
然而根据深交所事后调查分析:钾肥认沽权证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买卖非常分散,并未发现有人坐庄的证据。“肥沽”最后一笔成交数据显示,多达1000个账户进行了买入操作,平均每个账户只需动用资金1000元。有专家据此判断并非是什么“义庄”来最后买单,而正是这些众多的抱着以小博大投机心态的交易者,共同充当了“义庄”。但不管如何,这一幕成为权证炒作中的经典。
 
“我也曾经炒过末日轮。”曹忠忠回忆到,他曾经也被“末日轮”的“瞬间翻倍”的效应所吸引,参与了某只权证的末日炒作,“我感觉到机会要来了,4厘钱买进,但很快跌到了3厘,只能赶紧割肉,亏了25%跑掉。”
 
其实,对于散户来说,权证中既有各种神话,也有他们自己的悲喜交加。回首往事,他们更多留下的是对这种刺激的交易工具的感慨。在我们接触的一些投资者中,他们都有自己的“惊险故事”,有些散户曾经按错了键,买入之后恐慌不已,有些则是在“末日轮”中死里逃生。而一些营业部老总,依然对那些明明应该行权却不行权,明明不该行权却偏要行权的散户印象深刻,感慨不已。
 
  时至今日,喜悦、悲伤、惊恐、焦虑都已经成为过去。一部分专业投资者进入了股指期货市场,在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管理制度下,进行更为理性的操作。更多的普通投资者则将暂别这种刺激的“玩法”,留下了各不相同的回忆。
<br />该文章转载自<a href="http://blog.eastmoney.com">东方财富网博客</a>:<a href="http://blog.eastmoney.com/wanjingjun/blog_160558232.html">谁是超级赌场里的超级赢家(二)</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