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水白鲨池塘养殖技术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08-17
淡水白鲨池塘养殖技术
         淡水鲨鱼 学名苏氏圆腹芒(Pangasius sutchi)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江河湖泊中,2000年引入我国试养并繁殖成功。淡水鲨鱼是一种较好的名特优鱼类养殖新品种。养殖技术简单,对饲料要求不高。其肉质中所含流酸软骨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商品鱼市场价每公斤60元,经济效益显著,也是人们喜爱的垂钓对象。
     一、生物学特性
     1、淡水白鲨属热带鱼类,生长适宜水温为20-36℃,当水温降至14-18 ℃时,活动减弱甚至停食,水温低于12℃ 即开始死亡,适宜于南方或温棚、火电厂余热水养殖。PH值6.8-7.2。
   2、耐低氧,膘内密集分隔为大量泡囊状的呼吸小室,并高度毛细血管化,为重要辅助呼吸器官,能在空气中呼吸,对低氧的耐受力很强。
   3、食性较杂,幼鱼底栖生活,以浮游动植物为饵,如轮虫、扁虫类、枝角类或各种藻类,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成鱼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饲料为食,也喜食剩饭、麦糠、菜叶及动物尸体等。
   4、生长快。我国北方地区,当年鱼种在池塘养殖4-5个月可长到 0.5-1kg,南方地区可达1-2kg。
  二、成鱼养殖
  1、单养:池塘5-15亩均可,水深2米以上,每年4-5月,水温达18℃以上时,每亩放养规格为5—10厘米的苗种1000-3000尾。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小鱼、小虾、米糠等。
  2、混养:在不需增加投饲量的情况下,与四大家鱼、虾、蟹等混养,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5-10厘米的鱼种60-100尾,可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
  3、网箱养殖:网箱体积15-20m3,每立方放养体长8-10厘米的鱼种50-150 尾,用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一般每立方产成鱼60-100公斤。养殖成活率达80%-90%,比池塘养殖成活率略低,这与淡水白鲨底栖生活有关。 
  日常管理:苗种阶段可每天泼洒豆浆、粉状配合饲料等,每天投3-4次;一周后可改用红虫、水蚯蚓或人工颗粒料投喂。投喂要做到“三看”:即看天气、 看水质、看鱼活动摄食情况;“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该鱼很贪食,应避免喂得过饱,严格掌握投饲量,做到既能吃饱又不浪费,饲料一定要“鲜、嫩、活、适”,保质保量,使鲨鱼较快生长。饲料中应添加各种维生素和大蒜素或鱼苗宁等药品,水体定期泼洒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药品,以预防病害发生。鲨鱼不具鳞片,对化学药物敏感性较强,应尽量避免使用高锰酸钾、甲醛、流酸铜、孔雀石绿等副作用较大的化学药品,多采用一些中草药预防与治疗。
  三、鱼病防治
  1、肠炎病:按每公斤饲料添加大蒜素 0.1-0.3克(或痢特灵0.2-0.3克)投喂可以预防;用盐酸黄连素拌饲投喂,同时水体用二氯海因或溴氧海因隔日消毒,治疗效果很好。
  2、白点病:用驱虫精0.5毫克/升泼洒;或在饲料中添加4%鱼虫清投喂,以驱杀虫体。该鱼对鱼虫灭、杀虫精或 敌百虫等较敏感,选用时应注意用量。而驱虫精、鱼虫清等中药制剂副作用较小。
  3、气泡病:池塘施有机肥产生的气泡、氧气饱和状态、池底的氨氮气体过多都易引起苗种气泡病。因此水体施肥应选用肥水宝或氮磷钾合剂。池底注意用底净、氨净等处理,缺氧时适量使用增氧剂,少用或不用增氧泵。
  4、烂腮病:每亩水深1米用百毒清200g全池遍洒,连用两次,治疗效果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