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帖

 悠哉乐哉 2011-08-18
婚帖
2009-12-08 11:42
 

泰安地区,在成婚的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婚帖。帖的式样,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使用起来的简有繁。不论怎样省略,中要住纲就可以了,何为纲呢?即主家的姓名、结婚日期、贺喜日子,只要明确这几点,其他文词都是些衬托。俗话说,“瓦匠怕垒角,铁匠怕打钉,木匠怕砍楔,先生怕写帖”。

现在泰安地区结婚时,用的“谢帖”和 “请帖”都很简单。何为“谢帖”的“请帖”呢?谢帖是表示感谢的书帖,一般的指交情浅,送的添箱钱(俗叫小份子)少,这一类人家,只给他们个谢帖完事。“请帖”的对象是在添箱上花的钱或物比较多,所以用“请帖”,来了之后,上午喝面条,下午坐一遍大酒席。

结婚免不了送礼,送礼要记喜帐,这牵涉到许多称呼,喜帐的称呼:

先生与学生 、教师与门生称“友生”,学生对先生称“门人”,门生对老师称“门生”,门人之人对太教师、学生之子对太老师称“小学生”;长与幼称“眷生”、“眷待生”,“眷侍教生”;幼对长称“晚生”、“眷晚学生”、“眷晚弟”;平辈称“眷弟”、“眷小弟”、“眷教弟”;同窗称“同砚弟”;有世谊称“世弟”、“世侄”;有年谊称“年弟”、“年侄”;出外对乡亲加一乡字;对同姓称“宗末”、“宗生”,若序过酉,且以宗兄弟叔侄之称,皆不可用姓;岳丈对女婿称“眷生”、“愚男”,女婿对岳丈称“子婿”、“门婿”;母舅对外甥称“愚舅”,外甥对母舅称“愚甥”;表亲照尊卑表叔伯弟兄之称,本家叔伯,称“愚伯”,“愚叔”,兄弟侄称“愚兄”、“愚弟”、“愚侄”,都不用姓。现在的称呼,只写新郎与新娘的名字,名下只写结婚留念或纪念;下款只写什么人赠就了之。多数人家,只把喜帐记在帐本上,什么称呼都不写,也不悬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