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

 luhuwu 2011-08-18
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
【专题名称】中学数学教与学(初中读本)
【专 题 号】G351
【复印期号】2008年04期
【原文出处】《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长春)2007年6期第55~56页
【作者简介】李莉 王志红 王忠卫 吉林白城师范学院,137000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这次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整体”意为素质全面的人,“整体发展”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协调统一的发展。为此,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新课程目标。以下是我们对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目标的粗浅认识。
    一、怎样认识“三维”数学教学目标
    1.对新课程三维目标意义的认识
    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协调统一的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突出特点。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课程目标在坚持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强调,并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具体阐述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体现过程,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学习的方法,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认识、体验和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体验和感悟也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而且体验、感悟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可能是挫折、失败,也可能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与学生认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成长的必然要求。
    2.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怎样来认识数学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三维”目标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杠杆,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花果。首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与技能”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载体。这就是说,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是我们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它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实际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有机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灵魂。
    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其他目标达成的媒介。显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没有全面、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他们就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任务不可能维持。因此,我们注重“过程与方法”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强调重视过程教学,强调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数学知识的体验,其意义自然十分重大。
    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成为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并不是附属的,不仅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而是与其他数学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就数学学科而言,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对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是: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显然,它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自然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学科的共性,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教师在理解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时,不是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有机整合在一起,而是把“情感、态度和价值”从“三维”目标中游离出来,力图通过创设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说教式”的教育。这实质上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的曲解。
    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把它们拆开讨论是研究层面的事,但在实践层面上必须三维一体。在这三维一体中,知识不是中心,而是载体。能力问题、情感问题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能力、情感不能像知识那样搞课堂达标,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
    二、在中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1.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
    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的知识也被称为缄默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交流、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现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发展、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并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后三个方面目标包含首很多隐性的知识,表明了新课程把隐性知识的学习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而这一点恰恰是被我们教师教学中所忽略的。
    怎样加强隐性知识的教学呢?隐性知识无法形成像数学课本一样的符号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们应加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感悟、反思,不仅有利于他们深化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而且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朝主动、积极方面变化,感受成功探究带来的愉悦。
    2.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得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经过程”的做法。《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区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而设定过程性目标的意义,就在于把教学过程的运作结构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凸显出来,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那么怎样把握好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呢?我们注意到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因此,如何理解这三个体现活动水平的词的涵义,对数学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解释,经历(感受)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体会)是指参加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是指主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显然,这体现了由低到高的三个不同层次。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研究的是:如何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
    3.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综合落实三维目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得把数学同生活挂上钩;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引进新的记法。如何引进新的记法呢?这就需要探索、尝试、比较、逐步实现目标。学生的经验,学生的观察、学生的智慧,就在这里交流着,碰撞着,最后找到真理。
    这个过程,就是负数形成的“一个”过程,也是数学发现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激活了负数的概念,使它真正成为有意义的东西。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人类智慧的伟大。
    在以上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的获得,又有能力的生成,还有情感的体验,三维一体,这里的核心就是过程。只有在“过程”中,才可以获得知识,才可以形成能力,才可以激发情感。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我们上每一课,都要处理好三个目标的关系,完成三维目标,从而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敏勤.天津教育学报[J].2006,(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提炼基本数学模型提高解题教学效益
数学课堂中认知策略的教学探微
数学教学必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走向
吃透课改精神 革新数学教学
试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与对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