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的几点建议

 苏迷 2011-08-19

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桃花坞地区实施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吴文化研究会也进行了多次议论。41日,我们还专门到平江区听取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的介绍,对桃花坞项目的实施规划有了初步了解,感到这个规划考虑比较周全,有了一个较好的开头。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现就“桃花坞地区的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的总体框架,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项目的总体定位

桃花坞项目能否成功,首要关键是定位要正确,规划方案要搞好。现在的规划中已明确了要把该地区打造成为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文化苏州”的重要展示窗口、苏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这样的定位无疑是正确的。但把桃花坞的历史地位放在全市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应把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改为“园区”较为合适。通过整治,最终形成为风貌协调的、能展示泰伯文化、唐寅文化、非遗文化、市井文化的历史文化园区。桃花坞地区是苏州古城的缩影,还应该把桃花坞项目作为保护苏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桃花坞地区跟东面的平江历史街区、拙政园历史街区、西面的阊门历史街区、山塘历史街区串连起来,相互呼应,以利于进一步推动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桃花坞地区在明清时期就是著名的工艺美术繁华集聚之地,还应该把桃花坞项目作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和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展示销售基地的具体举措。这样,可以使广大干部群众从更高的视角来关注这个项目,更加明确该项目的重大意义。

桃花坞项目的实施,要按照“文化保护、环境整治、风貌协调、民生改善、发展旅游”的基本指导思想,把该地区打造成为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文化苏州”的重要展示窗口、手工艺品的展销基地、再现古城西北部的风貌、苏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从而探索出一条依靠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这个软实力,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经济实力、推动“三区三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二、关于项目的功能布局

规划方案对桃花坞项目的布局设想了五个功能区,其中两个是文化展示区、三个是生活区,我们感到这样的布局体现历史文化的份量还不够。我们建议,该地区由北向南,可以规划成六个功能区。

1、平四路沿护城河:古城风貌展示区

在这里重建平门城门城楼,恢复一段平门城墙,使桃花坞地区北大门更加彰显苏州古城的风貌,

2、北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在新建的平门城门内兴建“五亩园广场”,作为游客的旅游集散地和休闲地。周边利用老厂房地块兴建展示场馆和销售商店,吸引各地能工巧匠和本地老字号商店在此设铺开店,展示和销售手工艺品和苏州美食,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区。

3、中部:唐寅文化展示区

以唐寅故居、双荷花池、准提庵等唐寅遗迹为主建成桃花坞历史文化核心景区,加上周边的昆剧传习所、昆剧院、朴园、丝绸博物馆等,以及新建的苏州名人馆、美术馆和文化馆,充分展示苏州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

4、南部西侧:泰伯文化展示区

在修复泰伯庙的基础上,整治周边环境,增建一些仿古建筑,用于展示吴文化以及开展祭祀吴文化始祖和宗教文化的活动。

5、南部东侧:历史街巷展示区

沿东中市、西中市北侧和桃花坞大街及纵深腹地,民居风貌古朴、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代表的文物古迹众多,应象对待历史街区那样加以保护和修缮。对民居建筑,要整治外部环境,改善内部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名人故居,可以适当改变用途,建成专题博物馆(如状元府内设状元馆、谢宅内建电报史料馆、曹宅内展示吴门医派等)、商铺、家居旅社等,引进民间工艺家和收藏家,开设工艺作坊,销售艺术产品,形成有苏州特色的历史街巷。

6、西北部(即一号街坊):市井文化展示区

这一块破旧民居较多,以改造为主,利用的调节余地较大,可建造风貌协调的现代住宅,形成新的市井文化生活区,体现桃花坞地区从古到今的多样性。

三、关于项目的工程要点

将来衡量桃花坞项目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否拥有足够的人气,经济能否持续发展,所以在规划这个项目时应把吸引人气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认为,既要十分认真地保护好文物古迹和历史老街,也要科学合理地营造新的文化景观、旅游通道、商用平台和休闲设施,具体工程项目建议为:

1、重建平门城门、城楼、城墙和梅村桥

城墙、城门、城楼是苏州古城的象征。伍子胥建苏州城,辟有八个城门,平门即是其中之一,后来湮没了。这次整治保护利用桃花坞地区,应该下决心把桃花坞北部的城门、城楼及部分城墙重新修建起来,地点可以放在火车站广场对岸的平四路上。这样可以产生两个明显效果:一是凸现苏州古城风貌,目前古城东南角有赤门,西南角有盘门,西面有胥门、金门、阊门,如果在西北方向再建一个平门,那么古城的风貌韵味就更足了;二是为古城增添一个新的标志,隔着护城河,平门城门城楼城墙与新火车站遥相呼应,互为景观,更好地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要求,加深游客对苏州古城的印象。与此同时,建议在城门北面的护城河上恢复一座梅村桥(步行桥),增加一条进出古城的通道,便于将火车站的人流通过城门引入桃花坞。

在吸引人流的作用上,重建平门城门城楼城墙和梅村桥,可以说是桃花坞项目的“点睛之笔”。

2、营建景区主入口广场

在重建的平门城门以南地块兴建一个广场,作为游客旅游集散地和休闲地,广场名称可借用桃花坞地区历史上曾存在的古园林——“五亩园”,取名为“五亩园广场”。其形态可参照云南丽江的四方街和西安钟楼附近的商贸楼台馆阁,四周建造茶馆、酒楼、店铺、旅社和停车场,吸引游客,方便游客,广场还可以用于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或纪念活动。

3、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在“五亩园广场”南面,利用红木雕刻厂、林机厂、扇厂等地块以及老公房拆迁后的地块,建设非遗文化展示和手工艺品销售场所。吸引各地能工巧匠和苏州老字号商店在此设铺开店,生产、展示和销售手工艺术品和苏州美食,满足游客购物所需。地处光福的“中国工艺文化城”也可在此设立窗口,借其产生辐射效应。长远目标,不但要把桃花坞打造成中国非遗文化的展示基地,还要把苏州打造成世界非遗文化的交流平台。

4、恢复唐寅古迹

唐寅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是桃花坞地区的一张名片,但唐寅的古迹较少且分散。在桃花坞项目中,必须把恢复唐寅古迹作为重点工程来规划。要按照明代建筑风格修建唐寅故居以及桃花仙馆、学圃堂、梦墨亭、读书阁、竹溪亭、蛱蝶斋等建筑,恢复双荷花池景观,并扩大一定规模,重建庆云亭、碧藻轩、正道书院等历史建筑,加强绿化,广栽桃树,在此充分展示唐寅文化。修复准提庵和唐寅祠,使之成为唐寅文化研究基地。同时,通过整治改造唐寅坟小巷,将其构建成一条文化老街,成为联系唐寅故居与准提庵唐寅祠之间的文化旅游通道。另外,择地重建文昌阁,内设“吴中四才子”、“画坛明四家”等文化展示馆。发挥已有的苏州昆剧院、昆曲传习所的功能,展示昆曲、评弹、苏剧等苏州戏曲文化,进而使该地域形成桃花坞历史文化核心景区。

5、构建泰伯文化圈

泰伯庙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但周边环境还不协调。要拆除周边严重影响风貌的建筑,搬迁一些不相协调的设施,加强有关吴文化研究和展示的环境建设,恢复福济观等一些宗教文化设施,并把“五峰园”规划进来,成为彰显吴文化风貌的泰伯文化圈和开展祭祀吴文化始祖活动的场所。

6、打造民俗风情旅游街

利用区域内南部的老街巷,保护和修缮街巷内的文物古建和名人故居,整治民居建筑,改善内部设施,提高生活质量,建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民俗风情街,充分展示苏州的民俗风情,展示制作手工艺品的百工场、展示苏州的特色商品,让游客们能品尝和购买到苏州的特色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以及体验苏州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享受旅游的乐趣。

7、整治区域内的道路河道和基础设施

为沟通区域内的道路交通,适当拓宽韩衙庄、大营弄和西大营门北段,向东经校场桥路,与人民路相接,形成区内东西向次干道;适当拓宽廖家巷北段,向北延伸至平四路,连接将要兴建的“五亩园广场”,形成区内的南北向次干道。同时,均需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停车场所。

在恢复区域内若干河道、沟通水系的同时,要全面疏浚现有河道,整治驳岸,再现路河平行、前街后河、两路夹一河等传统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街巷格局。与此同时,修建适当的水上旅游停靠码头。

按照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的要求,增加和修建各种管网、公用设施,提高居民的出行条件和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