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虚室生白 2011-08-20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阐述了什么是“学案导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以及学案设计的要求,最后强调学案导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学案  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于是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也因此受到中小学校的广泛重视。

1 什么是“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 学案导学的过程

2.1 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制定学习内容及目标

这里也就是强调学案的设计。学案的设计与编制应该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又要留有余地。学案的编制过程中既要有本课时或课题的知识能力点,又要促进学生思维创新,同时还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学案的导学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2.2 学生自学与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把编写好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学案的内容课下进行自学,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学习、研讨和交流。这样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最基本的可以掌握每章节的基础知识,如果自学效果好比较好的情况下,学生很有可能在自学过程中就达到“最近发展区”。在自学的同时,能很好的把握所学的新知识里哪些是难点,哪些是自己及同学很难掌握或理解的地方,把这些问题整理起来带到课堂上,反映给教师。这样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有的放矢,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2.3 精讲释疑

针对学生在自学与相互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遇到的疑惑或者难点,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或者进行仔细的讲解。与此同时,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机智,掌握好契机,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出学习规律。

2.4 巩固阶段

应该选取少而精的题目,要基本涵盖教学重点,并且有较高的启发性,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有时可以直接用课本或学习指导上的题目。题目的设置可以分成几个档次,基层层次,理解层次和应用层次,这样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题可做,让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可以“值得”作的价值。

3 学案的设计

针对学案导学过程,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3.1  知识结构网络及学习目标

构建对章、节或单元基本知识网络,然后知识网络里的知识点要配上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对要掌握的知识有着整体性的把我,让学生的预习有着针对性。 在学习目标中不仅仅要有具体的知识目标,还要体现学习后能达到的能力目标及相应的情感目标。

3.2  学法指导

学案的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精心设计的学案应该指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掌握教材内容,总结规律,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发出新的认识,因此学案导学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桥梁。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3  能力训练

 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考题和练习题的选择上要掌握尺度,使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与此同时还要设置难度偏高一些的习题,这样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与讨论,这样才能发现学习过程中自身的问题。

3.4  探究、反馈和讨论

 在学案的最后要预留一部分空间,让学生探究、反馈和讨论,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呈现在这里。教师可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掌握某一知识的新技巧;探究知识的综合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归纳,探究和讨论的结果补充进来,使学案达到一个更加完备的程度。

4 学案导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学案要提前发放给学生

 学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构建知识提供一格指导性的思路。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预习,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4.2  学案的设计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学案的编写避免流于形式,要力求编写出精品教案。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学生自学后自己能达到何种目标,让学生也有一个自我评价。

4.3  在自学过程中,分组学习要注意优差生的组合

 教师要鼓励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出色完成本身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伴。为了能使自己明白的东西教给同伴,他们得想方设法,不断表现自己,从而变得更加优秀。差生在一个互帮互助、奋发向上的合作小组或班集体中,他们也会深深感到不努力上进会受到良心的责备和承受集团的压力。

4.4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教师要变一味的讲为导,努力将“导”定位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上。而这要求教师要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向学生所会,想学生所错,向学生所了。要具备这样的导学本领,对教师本身的修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4.5  要利用情感保障学路

 教师要适时鼓励,多创造成功机会,变过去在学习上无意让学生过多体验失败的痛苦为有意识让学生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始终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一起去体验成功和获得新知后的喜悦,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断强化他们探寻、研究的兴趣和意识,引导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习惯,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案导学”下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师生互动的平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学案导学”下的教学模式能明显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增加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覃伟合. “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10):   1-2,4

[2]     武传伟,葛春英.“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初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4):45-46,49

[3]     王祥. 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与管理,2005,12月15日:5-7

[4]     严建农.”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学生物,2005,21(3):18-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