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构筑廉政风险“防护墙”

 昵称354647 2011-08-20
  从7月到年底,我省选择8个省直单位和3个省辖市,着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以“防范在前、预警在先”为出发点,排查廉政风险,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通过完善防控措施,有效预防腐败。此前,我省在池州市青阳县和淮北市杜集区两地,试点县委全部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这是我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有力举措之一。

  厘清职责权限,找准风险“产生源”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就是要把消极腐败现象,禁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重要的前提是厘清职责权限,找准风险“产生源”。

  青阳县根据“谁行使谁清理”和“以责定权、权责统一”的要求,以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重大事件处置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为重点,列出具体详实的职权清单。同时,绘制了权力运行流程图,进一步明确了岗位权力、风险和职责。目前,各单位职权目录已编制完成。在《县委职权目录》中,共梳理出县党代会职权8项,县委全委会职权9项,县委常委会职权38项,县委书记职权13项,绘制县委权力运行流程图3类88个。

  作为试点县之一的淮北市杜集区,针对决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绘制了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流程图,明确权力行使的具体内容、范围和对象、运行程序、监督渠道和效果评判方式。此外,精心绘制 “重大项目建设公开实施流程图”、“区委重大事项公开决策流程图”等,确保了职权范围不超越、工作职能不交叉。

  试点地方和部门根据要求,将对内部现有权力运行流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全面梳理,认真核定权力清单,弄清权力运行中容易产生风险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

  实行风险预警,打好风险“预防针”

  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是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关键。试点地方和部门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针对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

  2009以来,肥东通过“找-防-控”三个环节,建立了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县直22个重点部门合计梳理出行政职权4854项,绘制履职用权流程图4854个,排查廉政风险点4227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4298条,修订完善制度483项。这些举措,拓展了源头预防腐败工作领域。

  围绕合理配置权力加强制衡制定防控措施,试点地方和部门采取“分离”办法,打好风险“预防针”。比如,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分离,公共资源交易实行主管、办理、评审、监督分离,政府采购实行管采分离,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决定和执行分离,财政专项资金实行评审、决定和绩效评估分离等,严防权力过大产生廉政风险。

  “一把手”权力规范运行,对于防范廉政风险至关重要。据了解,淮北市杜集区日前专门出台办法,规定区委书记在动议提拔干部时,提出选任的方向原则、标准条件和基本要求,一般不指定具体人员和选任范围。在用人纪律方面,则明确提出区委书记“不准在机构变动或本人已经明知即将调动时临时动议调整、提拔干部;不准指令或授意组织部门针对拟定人选制订动议方案;不准干预组织部门正常的民主推荐、考察工作;不得在酝酿、讨论干部任免时,对拟任免人选首先发表倾向性意见。 ”

  推行公开透明,安装风险“监控器”

  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实现全过程监督,是落实防控体系的重中之重。

  省工商局强化群众监督,近年来推行了“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向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活动,并与省纠风办组织了“民主评议基层工商所”。全椒县襄河工商所所长陈斌颇为感慨地说“过去工作做得好不好,由上级部门说了算,现在服务对象当考官,只有实实在在搞好服务,才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加强公示公开,运用科技手段是及时发现廉政风险的有效手段。马鞍山市规划局近年来采取“制度+科技”的防控模式,建立了 “阳光规划电子监察”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预警防范就跟进到哪里,教育制度就落实到哪里。

  青阳县综合利用政风、行风评议、环境评估等手段,通过建立公开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公开载体,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同时优化整合行政审批单位服务中心窗口,简化审批程序,对审批事项实行“一门受理、一次告知、一厅办结”。还设立了乡镇行政审批代理服务站,开展农村“一网通”工程建设,延伸行政审批、代理服务范围,及时高效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真正把评判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记者 李晓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