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之所以名扬天下,其实,这并非“于今为盛”,远在一千多年以前,当这里还被称为蛮夷之地时,就有文人墨客、文官武将登临观赏,挥毫赞绝。唐代大诗人王维最早发现“武陵源” ,他在《桃源行》中曰“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新起田园”。明《慈利县志》编篆者慧眼识珠,曾这样赞美通峡:“万石耸立,高秀入天,石并赭赤,连峰高卑,弥漫皆遍。闯眼突兀,奇甲天下。”这是写实,并非夸张之词。 索溪河横穿武陵源,一路串珠连玉,以其天生丽质独具魅力,鬼斧神工,集天下景观之大成,让武陵源的山貌有黄山之奇特,桂林之俊秀,又有匡庐之仙气,华山之突兀,总而言之,各种奇景,应有尽有。 武陵源诸景,无处不迷人眼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难贴切命名。因而古人所吟咏的景观,也只是对一个或几个侧面的感受罢了。正如古代诗人吴肇端曾作如下描绘: 人游山峡里,宛在画图中。 壁爱双屏列,天看一线通。 猿啼声处处,古木叶丛丛。 日夕归来晚,泉声两岸风。 毗邻的三官寺一谢姓采药人,于百丈峡摩天之巅垂索悬身时,在离顶端五丈许的峭壁上发现一首宋代佚名作者的诗曰: 千丈绝壁挂金松,万尺深涧锁玉龙。 百仗留得佳话在,两壁对插白云中。 这首诗对农民起义领袖向王天子为抗拒宋兵在百丈峡打了一百仗的故事,作为歌颂性的描述,也许诗作者和镌刻者就是当时向王的部属,起码是对农民起义的同情者。 明洪武朱元璋为了维护统治地位,防止湘西少数民族造反,在索水口前的九溪镇设立卫署,以抵御外犯。明嘉靖中,分守上荆南道兼九永兵备石参政胡桂芳,写了一首赞百丈峡的诗: 峡高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戎旅徐行风雪紧,谁将兴尽类山阴。 这首诗于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年)春正月二十七日,由永定指挥张国将督工镌刻在百丈峡石壁上,至今犹存,明晰可辨。明人夏子云、褚延泰亦有咏百丈峡的诗。 夏子云诗: 寻常山里数青峰,玉笋成群插楚封。 涧道冻云隐斜日,寺门长阪度疏钟。 古苔一望迷幽径,峭壁千年挂老松。 玉垒匡庐曾浪迹,巨灵移岳此重逢。 褚延泰游过百丈峡,大概读过夏子云的诗后,诗情大发,更深刻地作了描写道: 削掌峥嵘不可阶,牢笼万状迥无埃。 半山怒石横春笋,一壑奔泉走夏雷。 风送虎声昏白日,岸悬鸟迹隐苍苔。 奇云深锁磨崖迹,丈尺何人细数来。 清顺治十六年,诗人朱国挺据载,他一生写了不少风景,最满意的是《百丈峡》诗曰: 幽折层层路几重,游人恐怯薜萝封。 月生半镜初张匣,风触悬瓴疾应钟。 一线光垂银汉影,千寻气合碧空缝。 漫竟三峡从天下,方信花源是偶从。 隆庆岳州府县志载:“……索溪峪届军地坪,右得百丈峡。山峡袤三十里,两崖岈合,县界中分,西崖飞壁有‘百丈峡’三字,径丈许,悬岩万仞,大书深刻,疑为鬼工。” 现
今, 壁腰凿道,道经字下,观字虽无记载之令人生奇,仰壁之巅,却仍有掉帽之虑。
百丈峡水出沙坪,融入索水河沙坪和现在的军地坪(后为军邸坪),相传为宋王派兵征剿向王驻兵之地,因而得名,是大山中的唯一小山泉,也是武陵源人兴种稻麦
之处。清代诗人黎昌韩有咏沙坪诗曰: 侵晨过山原,飘萧乘秋色。 石骨怒掀天,隐隐立精铁。 寒水远不流,林火倏明灭。 一石一天地,嵌空有微雪。 我来闻泉香,超然忘干竭。 几时之林皋,放歌破愁绝。 清人胡中翰见沙坪麦海兴浪,触景生情曰《沙坪麦浪》: 芄芄麦浪阡,三月春田,五风十雨养尧天。平地麦浪来滚滚,莫辨河边。 何事不行船,仿佛沧涟,西湖一带绿杨联。几千文雉高翥起,鱼跃于渊。 饮马池是武陵源的奇景,相传因张良饮马得名,清人杨瑛在《饮马池》中传曰: 石根秋水绿漪漪,云是汉臣饮马池。 百战艰难平楚日,三章疏阔代秦时。 鸿图已控幽关险,骏马何从南服驰。 千喜遗踪多谬误,士人好事且说迟。 索水河流经“老木扶疏,蔚然苍碧”的喻家咀后,北依茅花界江入溇江。清慈县志载:“茅花界,县西北雄嶂,负云幂野,势盘百里,桑植九溪驿途,皆经于此。”民国十年,慈利诗人吴愈材有《茅花界》诗曰: 我屋西南雄,岸然一壁列。 斗势干层霄,闯眼天欲裂。 其椒茅作花,皑皑烂晴雪。 冬烧蟠交龙,奇兀丽远瞥。 武
陵景色绝美不胜收。外景亦美,妙不可言。除茅花界山景外,索水入溇的那一段山光水色,也极令人迷醉深。九溪设卫,其目的是在镇压“溇澧蛮的反叛”。对于身
兼军政要职的江防吏部天官兵曹尚书郎陈世蕴来说,繁忙公务缠身,按照说无闲情逸致而观山玩水。然而面对索口如画的美景,他宁可忘却那些边防军务,而效晋朝
征西将军庚亮(庚亮字元规)在武昌登南楼的故事一样,和他的同僚们登上九溪卫南楼,坐着胡床(太师椅)在夕照里尽情地领略从武陵源带来的仙境般风光。诗兴勃勃,临江赋诗。先后写诗数首。他自己认为最精彩的一首是《登南楼》。那是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九七年古历二月初一日),陈世蕴再次来到九溪卫,登南楼,远眺索、溇交汇处,又因“天设画图”所感动,激情溢于笔端,写下七律一首并镌刻于石。诗曰: 饶歌鼓吹咽江流,小队元戎此胜游。 天设画图山远近,地蒸岚气树沉浮。 胡床不浅元规兴,边徼宁忘杞国忧。 更上一楼盱极目,巴丘夕日是并州。 古代神堂湾叫神堂寨,相传向王兵败于此,每到下午从内石发出奇声,诗人吴若兴诗曰: 淡云斜日溯溪行,石笋森森若翠林。 神堂寨内神何在,唯有山风伴泉声。
|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作者稿件外,本文为网站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