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

 传统文化网站 2011-08-21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

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

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译文】齐国旱情超过了时令,景公召集群臣询问说:“天不下雨很久了,民众都面带饥色。我派人占卜了一下,说,作祟的东西在高山大河里。我打算少征一点赋税以便祭祀灵山,可以吗?”群臣都不回答。

晏子上前说:“不可以!祭祀灵山没有益处。那灵山本来就是以石为身,以草木作为头发,天很久不下雨,头发将要干焦,身体将要发热,它难道不想下雨吗?祭祀它无益。”景公说:“要不然,我想祭祀河伯,可以吗?”

晏子说:“不可以!河伯以水作为国家,以鱼鳖作为民众,天很久不下雨,泉水水位下降,百川将要枯竭,河伯的水国将要灭亡,民众将要灭绝,它难道不想下雨吗?祭祀它无益。”景公说:“如今怎么办呢?”

晏子说:“君主诚心诚意离开宫殿在外露宿,与灵山河伯共同忧虑,这样侥幸希望下雨。”于是景公走出宫殿在郊野露宿,三天后,天果然降下大雨,民众全都及时得以栽种。景公说:“善哉!晏子的话,可以不听吗?他懂得规律。”

【说明】久旱必雨,久雨必晴,这就是天地间的规律。所以,在久旱后去祭祀灵山河伯,天就会下雨;在久旱后什么都不做,天也要下雨。因此,并不是因为有人祭祀,天才下雨。天降下雨水,是因为大气层中气流、温度的变化,云层遇到冷空气,云层中的水粒就会凝结成团,其重量一旦超过空气层的承载量,大水粒就会向下坠落,形成雨水。遇到温度更低的冷空气,就会形成冰、雪向下坠落。古代君王之所以举行祭祀仪式,并不是向天地、向鬼神祈求,而是向民众表示,我们也象人们一样着急。其更深一层含意则是,我能与鬼神勾通,所以高人一等,所以能统治管理你们。齐景公不懂这些道理,居然听从占卜人的话,可谓愚蠢。晏子此法倒是不错,既不搞迷信活动,又摆出样子向民众表示了自己与民同忧。

——————————————————

【注释】1.祟:(suì岁)鬼神制造的灾祸。《管子·权修》:“上恃龟筮,好用巫医,则鬼神骤祟。”《战国策·齐策》:“寡人不祥,被于宗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2.祠:(cí辞)引申为祭祀。《管子·形势解》:“所谓抱蜀者,祠器也。”《韩非子·十过》:“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

3.德:(dé得)《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管子·版法》:“法天合德,象地无亲。”《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非子·扬榷》:“德者,核理而普至。”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