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高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方外芝士 2011-08-22
一例高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高一女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害怕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提问,为此,每一节课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又担心为此影响成绩,睡眠不好。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问题是由于其自身性格内向、胆小,有不正确观念引起的。因此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的听课状态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性,现年16岁,身材瘦小,汉族,高中一年级在校学生。家住农村,由于该生上学父母搬到学校附近陪读,父亲经商,母亲无工作,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双方无家族精神病史。
  李某是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出生后一直与父母同住。3岁上幼儿园,乖巧听话,得到老师喜欢。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与同学、,老师关系较好。初中时成绩一直优秀并且稳定,2006年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十名,是班级的学习委员。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成绩略有下降,上课时不敢抬头听课,不敢与老师的目光对视,时刻怕老师会提问自己回答问题,曾主动向老师提出调换座位(由现在的第一座换到最后一座),老师考虑到她身材矮小,与之协商后保持原座位不变。与同学关系较好,平时不爱说话,文静。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由于成绩下降,烦恼、焦虑、睡眠不好,食欲不振。
  求助者作了SCL-90、SAS、SDS心理测试结果:
  SAS 62(标准分)
  SDS 48(标准分)
  SCL-90自评量表显示轻度的焦虑状态
  二、主诉与个人陈诉
  主诉:自从高一下半年新学期开学一个月以来,上课怕老师提问自己,不能集 中注意力听课,担心成绩下降,影响高考,晚上不能正常入睡。
  个人陈述:新学期开学一个月来,发现自己和初中时的学习状态相差很远,非常反感上课时老师的提问,并为此产生恐惧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越来越严重,有时还有想逃课的想法,内心感到痛苦和矛盾,跟父母谈过这件事,但是父母只是一直劝自己不要太放不开,老师提问也是为她好。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心里很压抑。怕这样下去会影响成绩,为此前来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到,李某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较小,表情不丰富,情绪低落,在谈到当时课堂上的情况时哭泣,想通过心理咨询改变现状。
  父母反映李某比较内向、胆小,平时和老师、同学的接触不多,且自尊心比较强,受到批评后不会顶嘴,但自己生闷气。在家情绪较从前低落,怕成绩落后对不起父母。
  老师和同学反映平时与同学、老师交流不多,喜欢独处,对人不太热情,几乎不和男同学交往,平时在班里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听话,没有与同学发生过冲突。学习比较努力、认真,成绩很好。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李某的临床资料,综和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本人对症状有自知,主动求医。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排除有重性精神病。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害怕老师上课提问引起的,因此开始疏远老师,影响成绩,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不良情绪没有泛化,对学习和交往有一些影响,而且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的病变,符合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与抑郁症相鉴别: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所以本案例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1、害怕上课老师提问,紧张。
  2、担心成绩下降
  3、睡眠不好。
  五、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李某共同协商达成口头或书面协议,初步确定
  1、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1)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老师提问就糟糕至极的观念。
  (2)改善焦虑的情绪,消除害怕上课的紧张心理。
  (3)改善睡眠。
  2、长远目标:(终极目标)
  促进李某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
  理论: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
  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
  的想法和观念,而非事件本身。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认知因素来改变情绪。该
  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时间本身,而是对事情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
  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
  引起李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从农村来陪读,对其期值很高
  (3)、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
  家庭的影响使之形成追求完美频于自责的人格特征
  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状况与成绩形成了过誉心理
  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受到别人的品评。如果能避开老师的提问情况会有所改变。
  以上由生物因素、社会因素、认知因素引发的问题行为互为因果,相互交错,加重了她的负面感受,给她带来精神痛苦。及时采取干预,选择可操作性强、目的性明确、时效性明显、双方可以接受的合理情绪疗法加以矫正,可以避免不良循环造成的进一步破坏。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力、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无。(学校规定不收费)
  心理测验收费:无。(学校规定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操做原理:
  1、通过谈话使求助者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是因为自己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而不
  是诱发事件本身。
  2、是求助者学会与不合理信念辩论,驳斥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3、建立合理的信
  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次咨询:时间:2007年3月29日。
  1、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进行咨询分析,发现不合理信念。
  2、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
  3、咨询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定;
  (2)用摄入性谈话法,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3)做SAS、SDS、SCL-90自评量表,并了解其成长过程;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5)确定咨询目标;
  (6)了解求助者影响其行为和情绪的不合理信念;
  (7)布置家庭作业;
  请求助者回忆自己的近一个月来的情绪状况和想法,尤其是对学习问题的想法。
  第二次咨询
  1、咨询时间:2007年4年6日
  2、咨询目的:
  (1)近一步加深咨询师同求助者的关系
  (2)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3)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3、咨询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他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
  (2)详细介绍ABC理论,让求助者认识到诱发事件并不会直接导致情绪反应,
  是他对事情的认知和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情绪反应。例如:
  不是“被老师提问”使我焦虑,是我头脑中“对老师提问这件事的看法” 引起焦
  虑,不是“回答问题的正误和座位的前后”使我焦虑,是我感觉到“自己是别人注意
  的中心,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他人的品评”引起不良反映。
  不是“考不上大学”就会对不起父母,是我头脑中“将考不上大学与孝顺父母不适
  当地联系在一起”的不合理信念而产生过大的压力”
  (3)布置家庭作业:
  A、请求助者结合日常生活事件,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B、将介绍有艾利斯归纳的11条生活中容易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的一本书
  借给求助者,请他详细阅读,并写出感想
  第三次:2007年4月14日
  1、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
  (2)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3)帮助求助者改变思维,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
  2、方法:
  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3、咨询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对求助者的体验给于鼓励。
  (2)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例如:咨询师可以这样提问:“你有什么证据表明是老师
  的提问让你产生了困惑?”“事情为什么必须按照你的意志来发展?如果不是
  这样,那又会怎样?”
  (3)学习、巩固新的合理信念。
  “老师的提问是帮我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了解我的知识掌握情况,对提高成绩有益。”
  “课堂上回答问题,不一定都受到别人的品评”
  A、请求助者把自己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内容写出来。
  B、记录上课被老师提问后别人的不良反应次数,结果证明自己是否是别人注意的中心
  第三次咨询
  1、咨询时间:2007年4月22日
  2、咨询目的:
  (1)与不合理信念辨论
  (2)帮助求助者改变思维方式,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以合理信念
  3、咨询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方法
  4、咨询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对求助者的积极体验给予鼓励
  (2)和求助者就“换位思考和“父母不会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而觉得对不起他
  们”予以讨论学会与父母沟通
  (3)咨询师同求助者一起分析她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4)家庭作业:请求助者把自己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内容写出来
  第四次咨询
  1、咨询时间:2007年4月30日
  2、咨询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巩固学习到的新的合理信念
  3、咨询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4、咨询过程:
  (1)反馈作业
  (2)教会求助者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用自信训练增强信心
  (3)家庭作业:写下自己认为的合理信念
  第五次咨询
  1、咨询时间:2007年5月9日
  2、咨询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心理测验
  (3)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3、咨询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4、咨询过程:
  (1)检查作业,反馈咨询效果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做了SAS、SCL-90心理测验,SAS34分,SCL-90结果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
  围内。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评估: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咨询,觉得平静了许多,晚上也能睡得着觉
  了。不在反感老师的提问,觉得坐在第一座也不错。
  2、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已经基本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求助
  者能正常学习,恢复正常生活规律。焦虑不安已经不再明显,且在以后的一
  次考试中明显的进步。咨询过程比较完整,有条理。
  3、心理测验前后对比:通过心理测验的前后对比,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明显得到
  缓解。
  4、求助者老师的评估:求助者上课能集中注意力,情绪平稳,上课能够主动回
  答问题了。
  通过以上评估,说明本案例咨询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3.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