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高级教程(一)

 天宇娇子 2011-08-23

 

从结构造型角度来看《兰亭序》,则它的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的特征是一日了然的。

  本教程针对兰亭序临摹的笔法和临摹的技巧重点讲解。

临摹兰亭序笔法:点

反捺点: 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
曲头点: 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
长点: 外字的最后一笔,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锋。
斜点: 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至腹部收笔。
带右点: 竖直下笔,按后将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 次字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
出锋点: 笔入纸后,顺势一顿,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 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 横四点,每点都极清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 岁字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 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
上下点: 上下两点相互呼应,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反之亦可。
横波点: 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重回锋。
隼尾点: 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 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
左右点: 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临摹兰亭序笔法:横

仰势横:     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     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     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     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     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
上挑横:     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     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
带锋横:     发笔处承上一笔的出锋搭势后转笔写成横画,所以又称搭锋,变化在发笔处。
下凹横:     未字两横都有下凹之势,尖锋入纸后笔向下拉后再向上斜行,使线条呈下凹状。
轻重横:     尖锋入纸后,笔右行时用力由轻至重,收笔回锋。

临摹兰亭序笔法:竖

曲头竖:     最后一笔竖画在笔尖入纸后,利用腕力向左稍弯后再向右迂回行笔,故此竖头有曲折。    
悬针竖:     竖画之悬针,笔锋逆入后,调整至中锋则顺势直下,出锋处提笔空收,使锋尖能尖锐,饱满,不能飘浮。 弧竖:     最后一竖,势向右凹,形成弧曲使整个字更显风神。
垂露竖:     起笔逆入后,着力下行,收笔时笔锋回入画中,使头部圆润,如露珠下垂。
并列横:     数横并列有轻重,长短,仰覆之变化。
重轻横:     此横画行笔逆入后,立即铺毫重按,然后右行时,由重转轻,收笔处略重回锋。
短竖:     人字旁左竖,行笔短促,力量稍重,使右旁点画虽少仍是稳固。
反笔竖:     此长竖起笔处作由右向左的反方向,以示与其他畅字用笔之不同。
开叉竖:     羲之写兰亭用的是鼠须硬毫,故偶有开叉,此笔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应顺其自然。
相向竖:     左右两竖作相互对峙,相互包围之势,使能相互呼应,名曰相向。
并列竖:     数竖并列,在起笔方向,长短,粗细等方面都有变化,使参差不齐,变化复杂。
带钩竖:     行书用笔动荡感极强,此竖画至出钩处向右上钩出,既不作悬针,亦不作垂露。
露锋竖:     作字左竖露锋入纸,作弯势下竖,收笔回锋。
相背竖:     左右两竖都有内凹之势,作背靠背状,名曰相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