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九] 渴

 小脚大丫 2011-08-24

 【纲】仲景曰。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复利其小便故也。

    【目】张元素曰。其阳明汗多。此阳明病未解而渴。胃中津液干燥。若与猪苓复利其小便。是为实实虚虚之弊。

    朱肱曰。太阳症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汤。阳明症汗多而渴者。不可与五苓散。或曰。太阳渴。终不可与白虎汤耶。答曰。太阳症得汗后。脉洪大而渴。方可与之也。或曰。阳明渴。终不可与五苓散耶。答曰。阳明症小便不利。汗少脉浮而渴者。方可与之也。

    赵嗣真曰。活人切戒太阳无汗而渴。不可与白虎。阳明汗多而渴。不可与猪苓。愚详仲景论治渴药。有不可与之戒有二。伤寒脉浮发热无汗。渴欲饮水。无表症者。白虎加人参汤。表不解。不可与。活人不云表不解。但云无汗不可与。则误矣。经云。阳明汗多而渴。不可与猪苓汤。活人改作五苓散。盖猪苓专渗泄。五苓兼汗利。安得而改之。经既云。汗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而太阳伤寒汗出而渴。复用五苓散者。盖渴虽同。汗下之多寡则异。太阳属表。未至汗多胃燥。故用五苓渗热和表。非若阳明属里。汗之而胃即燥也。经又云。阳明发热汗多。急下之。均是阳明。汗多。前症戒利小便。此症不戒利大便。何也。盖渴者。邪气散漫在经。未收敛入胃作实。此症不渴。则内已作实。外又发热。恐热邪内竭津液。故急下之。且猪苓五苓。又有可疑者。太阳病脉浮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五苓散。阳明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脉症皆同。何故用药之不同耶。然太阳邪在表。发汗不解。故用五苓和表行津液。阳明邪已入里。热客下焦。故用猪苓渗泻其热。噫。白虎、猪苓、五苓等药。若能症察于机微。治明于权变。则可与不可与。庶得仲景之妙。外有自利而渴条下注云。伤寒热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少阴主肾。恶燥。故渴而引饮。注用猪苓汤、白头翁汤。又后下利问中。重出自利而渴条下。却云。肾虚故引水自救。通用四逆白通猪苓等汤。一问以渴为热。一问以渴为虚。冰炭不侔。何凭分别。又且分隶两门。设使后人临病。检阅前后。两不相同。疑误岂小。今详定少阴病。咳而下利呕渴。心烦不得眠。及厥阴症。下利欲饮水。是皆传经之邪热。脉必沉细数。仲景故以滑石、黄连等清利之。其或少阴自利而渴。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是真入本经之阴邪也。脉必沉微。仲景故以附子、干姜温之。本问何不如此明示脉症。合为一门而明辨之。庶一见而两得焉。清之温之。随其攸利。又何疑误之有。

    王肯堂曰。治宜白虎加人参汤。小柴胡汤去半夏加栝蒌、竹叶。渴有随病治之之法。如渴而头汗。小便不利。兼胁满往来寒热者。柴胡桂枝干姜汤、茵陈蒿汤。

    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兼咳嗽噎喘。小青龙汤。又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俱宜去半夏加花粉。如夏月汗出恶寒。身热足冷而渴者。

    为中暑。白虎加人参汤。及酒黄连。表解。不恶寒而渴者。白虎汤。渴而胁满及往来寒热。其症未经汗者。小柴胡去半夏倍人参加栝蒌汤。汗下后。渴者。柴胡桂枝干姜汤。渴而心下硬痛。潮热。

    不大便而结胸。大陷胸汤。但硬不痛为痞。与泻心汤。不解。反渴而小便不利。五苓散。病在阳明应汗。反以冷水之灌之。其热益烦。肉上粟起。意欲冷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五苓汤。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症。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水逆。五苓散。如渴欲饮水。若太阳发汗后。大汗出。烦躁不得眠者。及厥阴病。气起冲心。心疼吐蛔者。少少与之饮。

    如得时气病者。五六日而渴欲饮水。不能多。不当与之。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更与水作病也。

    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根据症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

    不可与之耳。忽大汗出。是为欲愈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目】吴绶曰。凡渴。当分六经而治。太阳经标热在表。则不渴。若热传入膀胱之本。则烦渴。

    脉浮数。小便不利也。五苓散。切不可与白虎汤。阳明病。脉长。标热。无汗而渴。葛根解肌汤。

    或六神通解散倍葛根以汗之。若阳热传于胃。中本热。恶热。汗出而渴。脉浮洪数者。人参白虎汤。五苓不中与也。若阳明本热。蒸蒸而热。潮热烦渴。舌燥口干。饮水。大便实者。大柴胡汤。或调胃承气汤。若内未实。尚未可下。宜小柴胡增损与之。少阳脉弦数。口苦咽干。发热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太阴自利则不渴。惟少阴有口苦饮水小便色白者。此下有寒也。脉沉者附子汤。若身寒厥逆。脉滑而口渴者。此里有热也。人参白虎汤。凡阴症烦躁口渴。不能用水。脉沉足冷者。四逆汤冷冻饮料之。凡伤寒时气等症。欲饮水者为欲愈。盖得水则能和其胃气。汗出而解。

    不与水则干燥。无由作汗。遂致闷乱而死。凡与水。须察病患强弱。邪热轻重。多少与之。宁不及。

    毋太过。其水须汲井中者为良。凡热病热甚。大便实者。以元明粉一二钱加入水中饮之最妙。凡中暑烦渴者。加辰砂天水散调水中饮之尤妙。如虚人烦渴不饮水。灯心煎汤浸水中与之。凡口渴者。

    细茶汤、白梅汤、绿豆汤皆可饮。梨藕西瓜皆可食。凡用冰。须以冷水洗去盐沫方可。

    戴原礼曰。有阳症不渴。阴症反渴者。有阳明不甚渴。太阴乃大渴者。不可不知。治渴一也。

    有坚肾水而渴止者。有利小便而渴愈者。坚肾水。则用花粉之属。利小便。则用二苓之类。盖太阴以利小便为先。阳明以利小便为戒。少阳以半表里。可下之。或大渴不止。小柴胡加花粉坚其肾水。

    肾水坚。自还渗入大肠。大便微通。热去而渴解。若病在太阳。太阳为膀胱肾经。非利小便。则热无从去。渴何由愈哉。外有非太阳症。烦躁发渴。此乃阴盛格阳。不当润其渴。惟当治其阴。(鳌按。引饮曰燥。不引饮曰干。)李曰。热在表不渴。热入里则渴。耗夺津液也。然有渴必有烦。肾主水。热深则水竭而渴。

    肝木挟心火以生烦。故厥阴六七日。饮水多小便少者。谓之消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