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家刘心武近况

 荷花小女子 2011-08-24

文学家刘心武近况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茶韵心语茶韵心语

  

 

 



个人经历

  刘心武,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

  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50年后定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

  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出轰动,走上文坛

  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百家讲坛开讲《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节目,原定为36集,但至23集时遭致红学家干预而停播。

  2006年4月12日,刘心武应纽约华美人文学会之邀抵达美国,4月16日于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两次“红楼揭密”演讲。

  2007年7月,继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节目。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主要作品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

  著有《明星和我》系列文章,“民工三部曲”之《护城河边的灰姑娘》《民工老何》《泼妇鸡丁》,“北海三部曲”之《仙人承露盘》《九龙壁》《五龙亭》,歌剧剧本《老舍之死》,长篇小说《风过耳》

  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引起巨大反响,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纪实小说《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等。并从事《红楼梦》研究和建筑评论.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到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是国际笔会中国中心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意蕴深厚。其散文《错过》被选入苏教版八下语文教材,《白桦林的低语》被选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年级语文教材。

  写作需要技巧,写作需要天赋,写作需要灵感,这些是不能否定的,光靠勤奋是不能的。听音乐读书之余,就在窗外大柳树的臂弯里,坐在小椅子上构思新的文章,我就这样营造出自己的创作环境,它的特点一是草根气息,一是身心安静。……我觉得非常愉快。

  ——刘心武

  《钟鼓楼》内容提要:

  这部小说只写了1982年12月12日这天上午5点到下午5点12个小时里,在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一系列貌似平凡却很值得玩味的事。四合院里的薜家办喜事,没想到婚宴上竟出现了惊险场面;女大学生单恋着一位年青的翻译,而年青翻译和他的对象却又受到一位农村姑娘的干扰;一位离过两次婚的“浪漫女性”,大胆地追求着一位副部长;当年北京丐帮的后代到婚宴上来大吃大喝,不想后来却被一位不动声色的老头点穴瘫倒;一位热心人却处处惹人厌烦;一位老编辑被一位“文坛新秀”气得发抖……作者笔下出现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娓娓叙述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北京钟鼓楼的沿革、四合院的变迁,饭馆酒肆的兴衰,结婚风俗的变化,集邮武术方面的知识……本书内容丰富,手法新颖,把庄重的历史感和深刻的命运感交融在一起,使读者听到时代的足音,想到民族的使命,标志着作者在创作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短篇小说班主任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小说全文

  1977年春天的一天。光明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决定接收刚从公安局拘留所释放的小流氓宋宝琦。从公安局回到学校,已经是下午三点。在年级组办公室,他跟数学教师九达磊形成了关于宋玉琦的第一个波澜。尹老师对张老师在狠抓教学质量的时候弄个小流氓进来表示不理解,深怕“一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张老师答辩似地说:“现在,既没有道理把宋玉琦退回给公安局,也没有必要让他回原学校上学。我既然是个班主任老师,那么,他来了,我就开展工作吧……”

  张老师还没开展工作,班上的团支书谢惠敏就找他来了。谢惠敏单纯真诚,品行端方。由于投入社会工作的时间、精力多,学习成绩平平。

  在宋宝琦家里,张老师跟这个明天将要进班上课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谈话。站在张老师面前的宁宝琦一身横肉,上唇在斗殴时被打裂过,眼神中充斥着空虚与愚蠢。谈话中,张老师感到宋宝琦缺乏起码的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大约只有初一程度。宋宝琦将“牛虻”念成“牛亡”,说书是偷来的,看不懂,但又认定它是“黄书”。这引起了张老师的深思:像宋宝琦这样的人,并非一定是由于读了有毒素的书而中毒受害,恰恰是因为他们什么书也不读而坠落于无知的深渊。

  听说谢惠敏跟班干部石红吵架了,张老师又赶到石红家。石红从小受家庭认真读书的气氛熏陶,是个“小书迷”。此时,她正在灯下朗读苏联小说《表》,听得入神的正是扬言宋玉琦进班她们就罢课的五位女同学。读完了一段,她们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谢惠敏说我们读毒草,这本书能叫毒草吗?”“宋宝琦跟这本书里的小流氓比,他好点儿还是坏点儿呢?”并向张老师表示:明天她们不罢课了。


  小说发表后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出乎《人民文学》编辑部意料。编辑部收到的各界读者来信不下数千封,来自祖国东西南北二十几个省区。要而言之,《班主任》在社会各界引起的反响,用“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这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和共振。刘心武的小说触着了读者心灵深处的痛楚或惊醒了他们,这就是作品的力量所在,也是小说最成功之处。

红学人生

  刘心武是上小学的时候,发现父亲睡觉的那个床的枕头特别高就掀开枕头发现里面就有这个《红楼梦》,还不是线装的,但是印刷年代非常古老,里面还有绣像,刘心武就觉得挺有意思,刘心武的父母他们觉得他小,是不提倡他看,但是真发现刘心武从枕头底下薅出来看吧,他们也没有谴责。刘心武最早看《红楼梦》应该就是在上小学,大概那个时候应该是十二岁。

  在青年时期,应该说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那个时候看《红楼梦》就很安全,因为毛主席对《红楼梦》发表了他的一些意见,后来评红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而且《红楼梦》又重印了,所以这个时候读《红楼梦》。但是刘心武有自己的心得,就是那种人生的那种沧桑感。可是刘心武觉得好像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人与人之间,人情,就开始琢磨这些东西,刘心武觉得那个时候就开始读出味了。

  到现在刘心武觉得仍然还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不敢说自己把《红楼梦》就读懂读通了。刘心武觉得越这样倒越好,因为如果都觉得自己就完全读懂读通了,就正确了,刘心武现在在这儿讲《红楼梦》就是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了,那刘心武也就不会再去读了,他就会觉得还读干吗啊?现在刘心武还要读,还仍然充满了新鲜感,觉得可能还会有新的收获。

  刘心武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具有自传性、家族史特点的作品,其中的许多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而秦可卿则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总钥匙,破解了秦可卿的生活原型,才能了解曹雪芹真正的创作意图。他认为,秦可卿的真实出身是清朝康熙时期废太子胤礽藏匿在曹府的女儿,也就是一位尊贵的公主级人物。有关她的所有疑团都与她的这个真实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从《百家讲坛》播出刘心武讲《红楼梦》的节目后,叫好声一片,骂声也不少。所有的声音中,最令他气愤的一种声音,来自红学家冯其庸和李希凡,“有人说我扰乱了社会文化的方向,感觉在给我扣帽子”。但刘心武说,自己是一个性格特别的人,不会生气,“这些红学专家的批评确实对我研究红学产生了干扰,但同时也是对我的一种激励,我甚至从中获得了一种动力。在这些质疑和尖锐的批评声中,我获益匪浅,还得到了一种启发”。他录了《百家讲坛》24期节目,其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宝玉各6讲。

  说到《红楼梦》,林黛玉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而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的英年早逝,也让刘心武感到十分惋惜。刘心武梳理了3个经典的林黛玉形象:“上世纪40年代,《红楼梦》第一次被拍成电影,周璇扮演的林黛玉表现出清纯天真的一面,堪称经典;60年代,越剧版《红楼梦》,王文娟扮演的林黛玉突出了诗意、美丽的一面,也是一个经典;到了80年代,陈晓旭将林黛玉的古典美充分展露在观众面前,又是一个经典。如今又在举行红楼选秀活动,即将诞生又一个林黛玉。”刘心武总结说,这叫做20年一个轮回,每过20年,必然有一个林黛玉令人过目难忘。

讲座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身世之谜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身世之谜》内容简介:

  秦可卿,《红楼梦》里一位最神秘的女性。

图片

  她是养生堂里抱来的野婴,却成了堂堂宁国府三代单传的孙儿媳妇,曹雪芹为什么如此安排? 她出身在宦囊羞涩的小官僚家庭,却举止优雅,行事和平,处处显出皇家的典范,这究竟是为什么?她第五回出场,十三回就一命呜呼,曹雪芹为什么会让身为金陵十二钗的她如此早夭?她死后,宁国府大力操办葬礼,几近奢华与浪费,宁国府如此大兴土木又是为了什么?《红楼梦》里留下的这些让人捉摸不透的信息究竟说明了什么?谁会是秦可卿的原型人物呢?她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时局变换又有什么关系?

  著名作家刘心武,十多年来致力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通过对康雍乾三朝抽丝剥笋的层层探佚,终于揭开了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有关秦可卿的所有疑问都被一一化解。

嘻哈小天王-刘浏

  ★

不论人生有多少跌绊,请记得舞出自己的舞蹈。

  

个人简历

  姓名:刘浏

  

原名:刘浩

  昵称:大笨牛、浏仔、浏大帅、小媳妇、刘折腾、电杆、柠檬男孩(顺带一提刘浏最喜欢的水果就是柠檬,从香水到洗发水、沐浴乳全是柠檬味的。)、老刘、刘大作家、问题儿童等等。。。。。。

  英文姓名:Wens Dark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

  出生地点:云南省昆明市

  出生日期:1989年07月11日

  民族:汉族

  生肖:蛇

  身高:185cm

  体重:52kg

  血型:AB 型

  鞋码:42 号

  三围:36" 26" 33"

  学历:石家庄第二小学1年4班

  云南师大附小6年1班

  云南师大附中3年6班(初中)

  云南师大附中实验5班(高中)

  现于东京大学攻读人事、建筑双学士学位

  语言:普通话、日语、英语

  家庭状况:父母、一姐、一弟、一子

  星座:巨蟹座

  宗教:基督教

  爱好:足球、篮球、读国学

  嗜好:绘画、音乐、阅读、喝茶、收罗舞步

  性格:诙谐幽默

  口头禅:“我最讨厌麻烦。”

  人生理想:每天无忧无虑的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最擅长的乐器:吉他、钢琴(八级)

  喜爱的运动:足球

  喜爱的衣着:牛仔裤

  喜爱的品牌:MLB

  喜爱的卡通:《龙珠》、《Batman》

  喜欢的颜色:黑、白、灰 、紫

  喜欢的人物:

家人以及现任女友(终于清楚了,刘浏的现任女友是四川泸州人。)

  喜欢的服饰:牛仔衫裤

  最喜欢的科目:语文

  喜欢的旅游地方:欧洲

  最想做的事:慈善

  喜爱的歌曲:《melody》、《没有如果》

  喜爱的电影:《七宗罪》、《Kiss》、《教父》

  喜爱的乐队:玛丽莲曼森、德国战车

  喜爱的影星:Robert DeNiro 、玛丽莲梦露

  喜爱的歌星:迈克尔·杰克逊、菲姬

  喜爱的食物:生果 奶茶 素食

  最爱的水果:柠檬

  害怕的动物:蛇

  害怕的事物:孤独

  

舞蹈生涯

  

  

刘浏原西南舞蹈工作室成员,2003年步入舞坛,2005年与舞社一起参加全国街舞社团大赛,并取得当年西南赛区冠军与全国赛区季军的成绩。2006年舞团解散,独自带团参加多项比赛,均未取得理想成绩。在声乐方面也颇有造诣,曾入围全国声乐大赛-键琴组复赛。2007,2008两年多次远赴韩国日本学习舞蹈,带着振兴国内舞坛的梦想回国,(为排舞曾多次晕倒在台上)后因伤病于2008年04月退出舞坛。2009年08月曾复出,但后因去国外学习的机会而再次退出。(终于知道了刘浏这次要去学习的国家—日本,学期为三年。学习目的是为了上面说的现任女友。)

  2005年取得西南街舞赛区社团组冠军

  2005年取得全国街舞赛区社团组季军

  2006年应邀“加油好男儿”作为舞蹈设计

  2006年应邀“舞林大会”作为舞蹈设计与彩排助理

  2007年应邀韩国电视台“舞王”作为嘉宾

  2008年应邀“动感地带全民街舞大会”作为彩排监督

  2008年应邀日本第五电台R20;大家一起学跳舞”作为嘉宾

  2008年应邀“街舞达人”作为评委同年退出舞坛

  2009年应邀日本娱乐电台“明星零距离”作为嘉宾(这一次的节目被刘浏称为最后的舞台,这也意味着他将永远告别这个舞台,以后大家只能通过录像观看这位巨星的舞蹈。)

  

刘浏-人生语录20条

  

  (1)人被狗咬,并不成新闻。但是人咬狗可就是新闻了。

  (2)我们总喜欢品评他人,却不喜欢受人品评。

  (3)战争都是为战争而战,从不曾有过一次的战争,是为和平而战。

  (4)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麼?那就是爱国心。

  (5)为了使别人也有自由,应要限制你的自由。

  (6)流行是一种无法忍受的丑陋,所以每半年都要更换流行一次。

  (7)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决不会有幸福。

  (8)我不以为我是天才,只是竭尽全力去做而已。

  (9)错误的报导,比不报导的东西更加绝望。

  (10)每一个人都是一卷书籍,假如你懂得正确的读法的话。

  (11)人恐惧死亡,那是因为爱惜生存的缘故。

  (12)魔鬼为了它的目的,可以背诵圣经。

  (13)没有了怪兽,奥特曼也就没有了意义。

  (14)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而是在造成人。

  (15)昨天的不可能将变成今天的可能。

  (16)我们有两只耳朵和一个嘴巴,目的在多听少说。

  (17)治疗恋爱病的药多的是,但是却没有一针见效的药。

  (18)幸福的真正名字是「满足」。

  (19)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词。

  (20)安於自己的生活,不要和别人的生活比较。

  

舞蹈的意义

  舞

蹈,扭动的是身躯,舞动的是灵魂。也就是说.舞蹈不仅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更是人体灵魂的一种展示。释放身体多余能量的最好办法就是跳舞,忘记心中一切烦恼的最佳良药也是跳舞。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的意义在于 焕发精神、陶冶情操、健美体魄,提升自己的审美观。舞蹈的目的不仅仅是“修身”,更在于“养性”。我们固然可以通过跳舞得到一个曲线优美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平和自己的性情。当我们带着宽容、谦和、信任和与人为善的心情去舞蹈时,那种永恒的和谐和美好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所以只有当你体会到人类美好情感的时候,才可以跳出感人的舞蹈;反过来,当你专心舞蹈的时候,可以体会道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于2007年,刘浏应邀“舞王”作为嘉宾时所说。)

  

推荐书籍

  《海边的卡夫卡》

  《后青春期的诗》

  《审判》

  《忏悔录》

  《麦田里的守望者》

  《巴黎圣母院》

  《丧钟为谁而鸣》

  《第二十二条军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战争与和平》

  《情人》

  《资治通鉴》

  《新唐诗》

  

音乐

  《don't cry》--guns n' roses

  《dreaming my dream》--cranberries

  《never grow old》--cranberries

  《the girl is mine》--meachael jackson

  《earth song》--meachael jackson

  《encore une fois》--helene segara

  《big big world》--Emilia

  《life for rent》--dido

  《one kiss》--sweetbox

  

动画

  《名侦探柯南》--青山刚昌

  《死神》--久保带人

  《多啦A梦》--藤子?F?不二雄

  《蝙蝠侠》(Batman)--Hilary Bader and JimAparo

  《龙珠》--鸟山明

  《阿拉蕾》--鸟山明

  

艺术的娇子

  刘浏不仅只在舞蹈世界展露头角,在声乐与文学方面都是娇子。钢琴六级的水平(据刘浏本人说只有六级水平,但其实应该有八级水平),吉他也有专业级别的水准。曾以一首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获得西南键琴赛的亚军。文学方面功底深厚,并且在小学四年级就以诗歌《假如我是》获得全国小学生文学金奖,此诗入选1999年澳门回归纪念诗册。

  

将一直挚爱舞蹈

  

  虽然我即将告别这个舞台,但是我仍深爱着这项艺术,它也将永远是我最爱的运动。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把它继续下去,将它发扬下去。无论是中国人,或者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只要你深爱着舞蹈,请你将它继续下去。舞蹈没有国界,舞蹈没有地域的差异,舞蹈是我们相互沟通的桥梁。为此我们也应该将它继续下去,让它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部分。愿世界所有人能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舞出自己的舞蹈,愿世界能舞出一支和平之舞。(于2009年,刘浏应邀“明星零距离”所说。)

 
花甲之年的刘心武(文苑名人近况)

刘心武近影 鄂力摄
乌尔沁

  新世纪之初,作家刘心武先生步入花甲年轮。

        60岁的刘心武仍然笔耕不辍。研究者经不完全统计,刘先生已经正式出版的专著超过100种。

        笔者询问刘先生每天写作速度,刘心武严肃回答:很慢,因为我要斟酌熟了才下笔,写过之后还要改,改来删去就比别人慢,慢工出细活儿,是我写作的一个原则。

        已经60岁的刘心武先生,早在40年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学老师,那时候写作对他纯属个人爱好,但没想到,当过二十来年班主任的刘心武因《班主任》的写成和发表,一举成为作家。

        在一般国内读者看来,刘心武先生的文学起步显然是由《班主任》开始的。可有意思的是,西方部分专攻刘心武创作研究的评论家们却坚持以为,《班主任》只是作者写作生命的一束浪花。比如日本著名文学批评家濑户宏就有一篇论题为《到“班主任”止试论刘心武》。

        在当前文坛中,刘心武认为自己属于“边缘作家”,他对“边缘作家”的解释是:以写作为生,维持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他认为作家在当前的社会中属于“边缘人”。

        刘心武是一位环保主义者,他不但在日常生活里特别倡导有关“绿色”的意义,他还常在文章中关注“绿色”的存在。比如刘心武近年的作品《树与林同在》、《楼前白玉兰》、《我爱每一片绿叶》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反映。因为喜爱绿色生命,刘心武先生的小书房也起名“绿叶居”。

        对自己的绿叶居,刘心武格外钟情:我爱我的书斋,尽管它只有7平方米,我的书斋称得上“谈笑有鸿儒”吗?嗯,当之无愧。

        京城熟悉刘心武的朋友知道,他的写作生活多年来自有一套作息规律,正常情况下刘心武凌晨三四点休息至中午,然后起床,面包水果加茶算是午餐,接着读书看报通话会友,晚上写作。
        由于市内过分喧嚣,刘心武先生新近把自己的写作间移到了京城东郊顺义界内的温榆河畔,称名“温榆斋”。

        在郊区书斋,刘心武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个人写作计划,在这里他陆续完成了《刘心武侃北京》、《善的教育》、《课外语文》以及绘图本小说集《京漂女》。他的新作《京漂女》反映了“漂”在北京的低层人的生活。

        刘心武先生的生活周围以及笔墨之下,差不多全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走胡同住平房大杂院的大众百姓小人物———刘心武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钟鼓楼》就是突出的一例。往往,大众百姓生活和聚集的广大地方,通常都是格外“边缘化”和“绿叶”最多而茂盛的场所……“班主任”刘心武既是独特和个别的,同时又是大众的和普通的。

        在刘老师进入花甲年轮的日子里,我们真诚希望他过得舒坦、快活,笔健身健……
 
 
茶韵心语 茶韵心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