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之文为什么这么火

 樊大侠 2011-08-24

朱之文,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从蹿红网络,到现在在央视及山东各地频频暴光,其火, 红的速度和程度 确是前无古人.” 很难想象以后还会有人能望其项背. 吧内吧外, 已有文章对此作了很精辟地分析,不再重复. 我只想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鲁迅先生谈红楼梦时, 曾说: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样地,不同的人从朱之文身上看到(或听到)不同的东西.是这些东西令他们本来平静的心不再平静,或令他们本来不平静的心更加不平静.为之疯狂的有之,为之捶胸顿足破口大骂的亦有之.

那些忙于商场,职场,及各种生活的战场而疲于尔虞我诈的, 看到了真,, .

那些曾经沧桑的, 看到的是逝去的春月秋风: 那里有无忧无虑的童年, 有曾经的激情, 还有那再也找不回来的情与 . 那也许只是父亲带回的一些零食,几颗糖果, 母亲的抚摸. 或者是父亲的责备,母亲的唠叨,兄弟姐妹的争吵.有爱和恨,生与死. 当然,还有昔日的梦想: 有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确觉得没有原来充实. 有人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只叹人生的短暂.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朱之文的歌声,直摧心底. 是什么东西打开这些人的泪腺?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也许只是一声叹息: 尘缘已尽,只是情未了.

那些从田间地头走来的, 看到了当年的父老乡亲, 土胚堆起的茅屋; 又闻到泥土的芬芳, 稻黍的清香;又听到那些 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狗咬生人猫叫春的声音; 又想到春播的期盼,秋收的喜悦, 还有那春旱秋雨 时对上苍的祈祷. “不愁吃,不愁穿是唯一的梦想.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只是传说中的神话.
对众多的农民,“农民工来说,他们听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呐喊. 农民百姓,世代为农.脚踏黄土,背负苍天.纳粮交税,以食为天.所求无多,只为生存. 农民,“农民工和其他人一样,也有家庭,有对家庭的爱.他们也有追求,包括对艺术的追求. 他们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享受自己所有的,不抱怨自己没有的.对所得,心存感激.对苦,,及少抱怨.他们或春播秋收,为我们提供盘中餐;或背井离乡,到城市搭泥灰班儿,垒起广厦千万间,和各种(形象,便民,政绩)工程.他们虽然干的工人的活,依然带着农民的帽子.他们和朱之文一样忠厚,老实,只是没有朱之文的歌声.

5

当然, 诸子百家都从朱之文那里看到他们要看到的东西.简要如下,不再细说:
商家看到钱,纵横家看到权.儒家看到孝,佛家看到无欲,道家看到无为,法家看到规矩和方圆
.
艺术家看到璞玉,娱乐家看到耀眼的明星
.
炒家看到炒做,阴谋家看到幕后推手
.
鸳鸯蝴蝶们看到才子,佳人,美满姻缘
.
还有,也许是最重要的:想安帮的看见和谐,想治国的看见了中国的脊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