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时记忆的遗忘

 我我博士 2011-08-25


长时记忆的遗忘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保持的丧失就意味着遗忘的出现。如果识记过的内容,不经复习,保存量随时间的推移日趋下降,这就是遗忘。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

根据遗忘的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如果识记过的内容在头脑中留下了大部分,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能回忆或再认,属于部分遗忘。如果事过境迁全部回忆不起来,属于完全遗忘。若已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恢复,属于暂时遗忘。例如,提笔忘字;熟人相见叫不出对方的名字;话到嘴边说不出来(称tipofthetongue现象,简称TOT);考试时,回忆不出有关的知识,一出考场立刻想起等都属暂时遗忘。若识记过的内容,不经重新学习,记忆绝不可能再行恢复,属于永久遗忘。

遗忘是人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对于那些不必要的、应淘汰的信息的遗忘,是有积极意义的,既可减轻我们的脑力负担,又可不为杂事所萦绕,可见遗忘也是巩固记忆的一个条件。但对必须保持的信息的遗忘,是消极的,为此,心理学应该研究遗忘的规律,以便找出克服遗忘的办法。

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HEbbinghars 18501909)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在实验中选用的材料和方法都具有特色。他自己充任主试和被试,独自进行实验,持续数年之久。他制作了大量的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实验的材料,这种无意义音节是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如TAJYICHUZCEXGAW等,以在德语字典中查不到为准,因此称为无意义音节。以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目的是避免受旧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无意义音节虽然本身没有含义,但它可以引起被试的联想,为了使记忆的难度尽量一致,要选用联想值较低的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使用这类性质相似的实验材料,便于改变和确定数量。实验采用重学法(又称节省法)检查识记效果。艾氏每次识记8组,每组13个无意义的音节字表,学到连续两次无误地背诵为止。隔了不同的时间进行回忆,发现有些音节忘了,于是重学,再达到恰能背诵为止,以重学比初学节省诵读的时间的百分数作为保存量的指标。其实验结果如表3

b=保存量,t=时距(分钟),V=100-b=遗忘量,CK是常数(近似估计值K=1.84C=1.25)。后来学者们将此实验结果绘成曲线图。这就是百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保持曲线。后来,许多人用不同的识记材料,不同的检查保存量的方法,在大量的被试中进行实验。1922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陆志伟让20名被试,识记12个无意义音节,学到刚好能一次无误地背诵为止,然后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用再认、重学、默写、提示4种方法检查其保存量。结果发现,除用再认法检查的保存量一直下降很慢外,其余3种方法所得结果均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基本一致。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可以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影响遗忘产生的因素

就识记材料的性质而言,一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贝尔发现,一项技能一年后只遗忘29%。也就是说,人的动作记忆保持得最好。其次,熟记了的形象材料也容易长久保持。有意义的文字材料,特别是诗歌要比无意义的材料保持得多,遗忘得慢。

就识记材料的数量而言,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得越多。有实验证明,识记5个材料的保持率为100%,1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70%,10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25%。即使是有意义的材料,当识记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遗忘速率接近于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索柯洛夫的实验)。

就材料的意义而言,凡不引起被试兴趣,不符合被试需要,对被试的生活不占重要地位的材料,往往遗忘得快,而有意义的材料就遗忘得慢。

学习程度对遗忘也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说来,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150%,保持的效果最佳。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学习的巩固程度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比如,学习一个材料,20遍后恰能一次正确无误地背诵,此时,称这20遍的学习程度为100%,倘若再继续学习10编,就是过度学习了,其学习程度为150%。又比如,学一个材料30分钟后恰能一次正确背诵,再用15分钟进行过度学习,其学习程度为150%。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33%的学习程度,遗忘为57.3%;100%的学习,遗忘为35.2%;150%的学习,遗忘为18.1%。超过150%的学习,记忆效果不再继续上升,可能是因兴趣减退或疲劳等原因。150%为过度学习的限度,低于或超过这个限度,记忆的效果都将下降。

克服遗忘加强复习

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永久、完全保持在记忆中的。有记有忘,这是必然的规律。

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复习。只听讲不复习是任何课程也学不好的。复习是记忆之母,怎样复习才能达到巩固识记材料的最好效果呢?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心理学总结出以下的学习方法:

1.及时复习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刚刚达到记住的最初时刻,这是因为,新学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建立的联系还不巩固,痕迹很容易自然衰退,不及时复习,仅几个小时就可能有64.2%的遗忘,1天之后遗忘率达66.3%。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记忆就像建筑物,不要等快倒塌时再去修复,否则,那就等于重建,这说明及时复习是极为必要的。复习的作用在于强化联系,如果说识记是利用已有知识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的过程,那么复习就是不断地进行再编码,增加对信息加工的深度,提高对信息编码的水平,提高编码适宜性的过程。复习贵在及时,使即将消失的、微弱的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巩固。复习还能促进理解,使所学过的内容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更便于精确记忆。及时复习就是要在新学过的材料尚未遗忘之前,趁热打铁,使之巩固,然后纳入个人的认识结构中去长久保存。

2.复习多样化

复习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机械地重复所学的材料,复习方法的单调既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多样化的复习,可使人感到新颖、容易激发智力活动,使所要复习的材料与有关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就能更牢固、更灵活地掌握。

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的效果不是单纯地决定于复习的次数,复习具有累积效果,刚学过的知识不但要及时复习,而且也应适当地增加复习的时间,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和时间可逐渐减少,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渐加长。连续地进行复习称为集中复习,而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的复习称为分配复习。一般来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这是因为集中复习时大脑神经过程容易产生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有较多时间间隔使抑制消除,并且有利于联系的巩固。但这不是绝对的,只要平时坚持分配复习,到必要时,采用集中复习,考试的效果就会较好。那种平时不复习,考试前临阵磨枪,是达不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