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寄生公司业绩变脸看创业板投资风险11-08-26 06:44 作者:皮海洲 相关股票:
目前正值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披露期,随着半年报披露进程的推进,上市公司的业绩也逐步明了。作为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恒信移动来说,虽然其半年报的披露日期约定在8月18日,不过,7月15日该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400万到600万,比上年同期下降138%到157%。这是创业板诸多寄生公司中首家报亏的公司,它向投资者揭示了投资寄生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应该说,寄生公司投资风险的到来是一种必然。一家公司将自己的主业依附在另一家公司或几家公司的身上,这种“傍大款”的做法,决定了寄生公司的发展要看“大款”的脸色,一旦“大款”不让“傍”了,公司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方向。 尤其重要的是,这类寄生公司的上市,不排除是“大款们”送给寄生公司的一份礼物。上市前,“大款们”在业务上尽力支持寄生公司,而一旦寄生公司上市成功,“大款们”又转而支持其他的公司。如此一来,这类寄生公司风险的爆发也就更加不可避免。 恒信移动就属于此类。上市前,在河北移动的力挺下,该公司2008年、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36.94%和52.95%,其中2009年的每股收益达到0.84元。但公司上市后,业绩马上变脸,2010年每股收益降为0.39元,今年半年报更是每股预亏0.06元~0.09元。 恒信移动的业绩变脸让投资者对创业板的投资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实际上,对于创业板的投资风险,管理层还是有所防范的。这一点最明显体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门槛设置上。在国外市场,创业板公司上市是不受利润限制的,但国内创业板对此作出了明显的界定,规定在创业板上市的发行人必须符合“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的条件要求。这样的门槛设置有利于降低创业板的投资风险。 不过,这个门槛设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至少对企业业务的独立性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至让恒信移动这种在业务上完全依附于另一家公司的寄生公司得以挤进创业板市场,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投资风险。 当然,创业板市场最大的风险应该是包装上市。包装上市实际上是一种弄虚作假行为,但这种做法却是A股市场的公开秘密,在创业板更是大为盛行。每一家公司上市,都要把自己精心包装一番,不仅让自己符合创业板上市的条件,更重要的还是要争取到最高的发行价格,达到最大化圈钱的目的。这种过度包装的业绩,早晚都会变脸,这对于创业板市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风险。 创业板市场还有一个重大风险就是限售股解禁后的减持。每家创业板公司都有大量的限售股,而且这些限售股成本低廉,甚至是零成本。而这些限售股的持有者往往因此一夜暴富,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以及部分高管甚至因此跨入到亿万富翁的行业。因此,限售股解禁后,持有者的套现意愿非常强烈。有的高管甚至不惜辞职套现。这种做法,不仅动摇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影响到公司的稳定发展。一旦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套现完毕或大部分套现,公司未来走向何处去就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此外,由于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市场投机炒作成风,这又进一步放大了创业板的投资风险。比如同样属于寄生公司的神州泰岳,发行价高达58元,发行市盈率高达68.8倍,这原本就是一个被高估的价格。但就是这家公司,股票上市后股价甚至被炒高到237.99元,该股票的投资风险因此急剧增加。 一是完善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将包装上市、业绩变脸等纳入到直接退市范围。同时引入集体诉讼制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将公司业务的独立性作为考核企业能否上市的标准之一。凡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对另一家公司业务的依赖程度达到30%(或对几家公司业务依赖程度达到50%)的公司,一律不得上市。 三是加大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力度,凡出现包装上市、业绩变脸的公司,没收保荐机构的保荐费收入,同时作出不低于3倍的罚款,并取消保荐机构及当事保荐代表人的保荐资格5年。 四是规范限售股减持。凡出现业绩变脸的公司,其解禁限售股一律不得减持。辞职高管持有公司股份的,其股票的套现仍然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每年套现数量不超过所持股票总数的25%。让高管辞职可以,但提前套现不行。
从一家企业看制造业现状11-08-25 21:20 作者:二当家 相关股票:
今天去了一家制造业公司。 该公司在07到08年生意很好。从去年开始就不行,今年更不行。
经济危机以来,材料价格在涨,但是由于需求减少,他们不得不压低价格参与竞争。这才是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的关键。很多人讲原因没有讲到点子上。 他们的下游需求方,由于经济不景气,开始拖欠这家企业的货款。这家公司是民营企业,腰板不硬,拖不起。 但是他们也开始拖欠给他们提供材料的上游供应商。
这家企业,流动资金如果有一亿左右,就能运转正常。因为他们每个月还需要支付三四百万的工资,还需要投入三四千万到生产环节。 现在应收账款接近两亿,银行贷款又必须滚动偿还,所以如果回款不顺,就会随时影响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该企业如果有了上市融资,日子会好过一些,但是由于前期观念落后,没有赶上融资大潮。再融资也许三年以后,三年以后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
即便他们有钱,那也是少数的有钱的民企。但是欠他们的货款的,不会因为他们有钱而改变。 而且仿佛一夜之间,银行贷款,开始减少,而且催债也开始变得勤快。
据他们介绍,一家大型铝厂欠他们货款,他们居然靠找关系才从人家牙齿缝里面挤出一般多万,还是被照顾了的。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民企要发股票,管理层也在利用创业板中小板股价没有崩盘的机会给这些名企融资,以保存经济活力。因为靠银行是已经很难了。
资本市场就是一只老母鸡,蛋越下越小了。
所以,到了年底的几乎是惯例的行情里面,我只看重那些资源类股票。其他的,好坏已经难辨了。 而且所谓的行情,如果要有,没有资源类股票的主导,这行情就变味了。 |
|
来自: TomJerrysDad >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