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瑞春教授临证特色简述

 X.S人生 2011-08-27
       陈瑞春教授是江西中医学院的著名伤寒专家。他执业四十余载,毕生“读《伤寒》,用《伤寒》,写《伤寒》”,兢兢致力于发展中医事业。于今年逾花甲,虽声蜚杏林,名重泰山,仍孜孜临证不断,批卷不息。其为学严谨务实,不尚空谈;其治病辨证精到,药简效捷,因深受患者及同道称善。笔者有幸从陈老学习,深深体会其对经方运用别运匠心,独具特色。兹略述一二。 
陈老手下的经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字: 

      一、活。久闻陈老以用
柴胡闻名,轻至感冒小恙,重至怔悸喘逆,常下帖而安。起初甚为不解:小柴胡本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而设,今半症未见,何以效如桴鼓?陈老指出:小柴胡的作用,在于生发、疏达正气。理解其核心实质,才能最大限度拓展其临床应用,免囿于“寒热往来”之惑和“一症”“数症”之争。其他如桂枝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散、五苓散等临床常用方剂,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远出于《伤寒论》字表,可谓深得仲景心法。陈老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历代医家研究《伤寒》,多从文字上做功夫,最终是非迭起,乱人耳目。陈老指出,《伤寒论》的生命力,在于能有效的指导临床,真正为病人解除痛苦。故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临床实践中学习《伤寒论》,运用《伤寒》方。因此,这个“活”字正是来源于“实践”这个源头活水。 

      陈老师仲景古法,但并不泥于仲景古方,可谓又一“活”字。如
半夏泻心汤调理肠胃功效卓著,陈老认为此方寒热虚实辛开苦降皆备,惟行气之力不够,故常加入枳壳木香以助气行,使组方更为完备。又如小柴胡汤达邪透表,为治疗伤风外感发热的良方,陈老更加入葛根防风两味药,以助疏风解热,使整个方剂的重心偏于祛除表邪。除了方剂本身的加减,方剂之间的合并使用也是陈老临证的一大特色。以小柴胡汤为例,就有柴胡桂枝柴胡泻心、柴胡温胆、柴胡平胃、柴胡四逆、柴胡陷胸、柴胡龙牡合甘麦大枣等不下十余种合方,其他如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四逆散合小陷胸、五苓散合二陈汤等,都是陈老的常用手笔。合方的变通化裁极大丰富了临证思路,增强方证的对应性,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陈老在强调灵活运用的同时,也谈到“规矩”二字。他说:“有的人认为中医看病没有规范,我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是中医的规矩。现在有些医生不读经典,结果呢?开个三拗汤,加30克瓜子金,30克大青叶,看到冠心病就活血化瘀药开一大堆,中医理论都学到哪里去了,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坚实的理论素养,广博的知识视野,是临证运筹帷幄的前提。陈老一番话,值得年轻一辈中医深省。 

       二、平。观陈老平日处方,不过小
柴胡桂枝汤、四逆散等出入,用药不过党参柴胡桂枝半夏之类平常之品。却能屡挽沉疴,数奏奇效,真是不能不让人佩服。这一点在治疗久病、重症时尤为突出。例如治疗肝硬化腹水,陈老一般从疏肝理气、消胀利水入手,适当照顾脾胃,绝少用水蛭虻虫鳖甲甘遂之品;治疗风心、冠心所致心悸胸闷,常以桂枝干草汤加黄芪党参合理气宽胸之剂为主,而罕用降香三七桃仁等活血之品;治疗肾炎水肿,常以宣肺利水、健脾渗湿消肿为法,从不用马鞭草泽兰等所谓“活血利水”之品。陈老说:“《伤寒论》的方,都是治病的方;《伤寒论》的药,都是治病的药。”一部《伤寒论》,虽只三百余条,远比不上《希氏内科学》厚,但凝聚了中医对疾病病理与治疗归律的认识,是几千年来临床证明行之有效的治疗武器。舍此不用,更何他求?陈老更以自己的临床疗效证明这一点。一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叠服补肾之剂无数,而陈老处以五苓散,数剂而安;一位胆结石患者,前医用硝、黄攻夺,至泄泻如注,陈老先以理中止泻,续以小柴胡合四逆散疏利肝胆而症情稳定;更有许多冠心病患者,服各种活血化瘀之剂未见分效,而陈老以桂枝甘草汤加补气药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渐臻佳境。凡此诸例,不一而足。药虽平淡,但其后蕴含的是陈老精深独到的辨证意识。失去了踏踏实实的辨证论治,任何所谓“特色”、“疗法”都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陈老的“平”还表现在药量上。除少数药味,如
黄连一般3-5克,生龙牡15-20克,甘草5克等之外,一般情况多数药味均采用10克这个常用量,少数质重或力轻的药物一般采用15克入煎。陈老说:“我都是按《伤寒论》上规规矩矩的用量。”与此相反,许多中医为求速效,不从辨证组方上下功夫,一味无止境的加大药量。有位癌症患者拿出上海某“专家”看病处方,上面堆满半枝莲、蛇舌草、山慈姑等清热解毒药十余味,都是30到60克起量,患者畏用量太大而不敢服用。陈老看罢连连摇头,戏称为“治牛的医生”。人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援于斯处,恰如其分。 

      三、精。陈老遣方用药,多不过十几味,少则四五味,其中分寸,非浅学之人所能窥测。如治一风心病患者,短气乏力身寒肢冷,一派元阳不振之象,陈老予真武汤加
人参,益气温阳并举,方仅六味药,调理逾月而诸症大减;对妇科带下痛经,陈老常以当归芍药散为基础,认为其组方远胜于完带汤之庞杂。他更回忆起当年治一烦躁失眠患者,仅以栀子豉汤,一剂知,二剂已,总共不过两毛钱,自诩曰:“物美价廉”。与当今某些中医堆砌药味甚至不负责任地乱开贵重药相比,陈老的一方一药,不仅体现出医术上的精益求精,更是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远近慕名而来登门求治的患者络绎不绝。 

      陈老不仅善用经方,对许多行之有效的时方,也取其精华,以补经方之所不逮。如用
柴胡温胆汤调理胆胃不和的消化系病症,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治风湿痹痛,六合汤治夏月虚人暑病等,都是屡效不爽的经验之法。陈老亦比之为“白猫黑猫,能抓耗子的都是好猫。”但总的来说,似乎还是张仲景的“猫”更厉害。 

      学伤寒,为我所用;用伤寒,唯效是求;写伤寒,唯实是务,这是陈老毕生研究《伤寒论》的写照。他以丰富的临床实践向人门展示出伤寒学说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其灵活的辨证思路和平中建奇的遣药组方足以为中医临床树立楷范。作为国内《伤寒》界知名学者,它的论文被日本、香港、美国等地多家杂志收载,本人也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但陈老仍念念关切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与后继力量的培养,对中医教育与临床的现状深感不安。他谈到:“我们现在不是那种穿长袍带瓜皮帽的医生,必须懂点现代医学,但是脱离了中医理论,抛开了辨证论治,临床就要误入歧途,那就危险了。”拳拳敬业之心,挚挚忧患之情,了然可见。陈老为中医事业踏踏实实耕耘一生,其为人,为学,为业之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年轻一辈中医学习。

当归芍药散疗妇科疾病

       当归芍药散疗妇科疾病
当归芍药散疗妇科疾病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 妇科疾病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等二十篇”曰:“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三因方》称:“本方治疗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利,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内聚方义》亦称:“治妊娠产后下利腹痛,小便不利。”笔者在临证遇妇科疾患时,借当归芍药散养血活血、健脾行水之功,每每投之,常收桴鼓之效,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子宫内膜炎:患某,女,46岁,2002年10月8日初诊,患者少腹两侧疼痛,三个月后到某医院妇查,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并炎症”,给予抗炎治疗15天,因疗效欠佳而求诊于中医.患者现腰酸乏力,少腹撑胀且酸痛,白带量多而稠臭,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细。辨证为血虚气滞、脾虚湿阻。治以养血活血理气,健脾行水利湿。处方:当归10g,白芍10g,白术30g,泽泻10g,茯苓20g,川芎5g,土茯苓15g,赤芍10g,萆薢12g,香附18g,共七剂,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
  服前方后,患者少腹撑胀疼痛大减,白带量亦少,现舌淡红有裂纹,苔薄白,脉濡细,此气血虚也。二诊处方: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泽泻10g,茯苓10g,川芎5g,土茯苓10g,党参30g,黄芪30g,陈皮3g,共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患者约十余日后面露喜悦之情,向余道谢并告之诸症皆除。
  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增生在已婚妇女中发病率呈渐增局势,此病多系湿热之邪久蕴而致气血失和而发病。笔者在临床用当归芍药散治疗,方中茯苓、土茯苓并用,意在使湿热之邪渗利而去的功效;赤芍、白芍合用重在强调活血和血之效,再配合诸药,故取效甚捷。
  腹部肿块:患某,女,43岁,2002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一月前在左侧下腹部发现一肿块,遂到某医院病理检查排除癌变,现左下腹时时隐痛,于左下腹触及一圆形肿块,伴腰骶部酸痛并白带增多,偶尔夹有血性絮状分泌物,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治以和血行气,消肿散结。处方:当归10g,茯苓10g,白术10g,泽泻10g,川芎5g,益母草30g,夏枯草30g,土茯苓12g,浙贝10g,川楝子5g。共六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服前方后,左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消失,肿块明显变软,血性絮状分泌物亦减少,余守方继续加减治疗调治,共服56剂,肿块消失,诸症皆除,因天气炎热,出汗过多而停药,至秋季天气转凉后,以当归芍药散制成冲剂,冲服调理三月,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按腹部肿块是妇女疾患中常见的疾患之一,笔者在临证时对其治疗常用此方加减化裁,近年来治疗数十例发现,只要是早期治疗,收效都非常显著。
  子宫肌瘤:患者,女,42岁,2003年8月6日初诊,患者月经超前滞后、衍期不净已达四月之久。B超检查提示:子宫浆膜肌瘤,在子宫下方约3.5cm×2.6cm大小。因患者惧于手术,求中医试治。患者自述:少腹胀痛,经期提前,迁延10余日淋漓不净,经血黑暗,白带增多。患者现腰骶酸痛,神疲乏力,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治以益气活血,散结消癥。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处方:当归10g,白芍10g,泽泻10g,茯苓10g,川芎6g,白术10g,益母草30g,蒲黄10g,夏枯草10g,荔核10g,牡蛎30g,山慈姑12g,红参10g,莪术10g。共七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二诊:患者服上方七剂后,少腹胀痛及腰骶酸痛症状减轻,余宗前法增减治疗一月后,B超复查瘤肌缩至2.5cm×1.2cm,月经期量均已正常,患者信心大增。余仍宗当归芍药散活血和血之法,增减散结、理气之品,并配合外敷,调治三月,B超复查,瘤体已不见踪影,为了防止灰中有火,嘱患者每次月经期前服药三剂,至今未断。
  按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肌瘤,切中活血化瘀、舒肝健脾的治则与病机,方中加入牡蛎、山慈姑等软坚散结之品,故收到满意之疗效。其治疗取效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奉劝广大患者在月经紊乱时要及时检查发现病情,争取早期治疗。
  附件炎:患某,女,38岁,2006年5月26日初诊,患者少腹胀痛,左侧输卵管部位有明显触痛,触之可见条索状肿物,并有黄绿色带下。患者现舌暗红,苔黄腻,六脉弦而有力,处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g,赤白芍各10g,茯苓10g,白术10g,泽泻10g,川芎5g,香附10g,龙胆草10g,苍术10g,台乌10g,益母草30g,夏枯草30g。每日一剂,共五剂,水煎分二次服。
  患者服药后,疗效显著,诸症皆消,余守方继进五剂告愈。
  按输卵管及其周围组织发炎是妇科常见疾患,多因气滞血瘀而引起发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胀痛肿大,伴腰痛及带下增多,用当归芍药散养血活血,增入散结理气之品治疗,则能药到病除。
  子宫下垂:患某,女,30岁,2005年2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于分娩后3个月开始即觉站立时小腹隐痛不适,且子宫脱出,患者现口渴口苦,小便短赤,带下黄稠,睡眼差,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有力。辨为营血不和,湿滞下焦。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处方:当归10g,白术10g,白芍10g,泽泻10g,川芎5g,茯苓10g,龙胆草10g,苍术10g,黄芪(炙)30g。共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自述三剂药服完后站立时子宫不再脱出,但小腹仍有隐约不适感,其他症状皆减,守方再进5剂,诸症皆减,为巩固疗效,之后便以原方制成冲剂,每次5g,每日2次冲服,一年后患者因患皮肤瘙痒症来诊时告之,旧疾再未复发。
按子宫脱垂一症,笔者以前多宗补中益气之法或调肝扶脾之法治疗。但患者多在中途因疗效不著而转诊另求高明。后来渐渐发现前法效果明显不及当归芍药散增入益气、调肝之品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