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棚室韭菜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08-28

棚室韭菜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棚室韭菜因其鲜嫩可口,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由于棚室内湿度较高等小气候的特殊性,给灰霉病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有效控制该病的进一步为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各地的防治实际,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通风降湿、选好选准最佳防治时期、防治重点、防控药剂等一系列防治措施。
    近年来,棚室韭菜生产受到了广大菜农的普遍欢迎,但由于棚室内湿度相对较高,再加上部分菜农缺乏必要的防治知识,造成棚室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使棚室韭菜生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减轻棚室韭菜的受害程度,现将棚室韭菜灰霉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菜农朋友参考。
    1 危害症状
    韭菜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其常见的主要有两种类型。
    1.1 斑点型。初期在叶正面或背面,从叶尖开始自上而下产生白色至浅褐色小斑点,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或梭形,潮湿时表面着生灰白色的稀疏霉层。后期病斑相互融合成大片枯死斑,导致部分叶片或全叶枯焦,潮湿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绒毛状霉层。
    1.2 “V”字型。“V”字型病叶不产生白色斑点,而是近地面叶片呈深绿色水浸状,病斑多呈半圆形至“V”字形,表面密生灰色霉层,严重时腐烂。此外,有时由割茬处向下腐烂,病叶黄褐色,表面着生灰绿色绒毛状霉层。
    2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灰霉病为真菌性病害,以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萌发长出分生孢子梗及孢子,并随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低温高湿时发病重。在适温条件下(菌丝在2 ℃ ~ 34 ℃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适温为12℃ ~ 25 ℃。),若遇连阴雨天气,且相对湿度超过95%时,易造成流行,低于60%时不发病或发病较轻。如果韭菜生长速度过快,叶片细弱,则抗病性差,发病早且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黄苗韭菜抗病性较强。韭菜在棚室内栽培,多自秋末或初冬开始发病,随着韭菜的生长,病情逐渐加重,严重时整个棚室韭菜发病,迫使提前收割,致使韭菜产量和品质都下降。
    3 防治
    灰霉病是极易产生抗药性的一种病害,常规农药,如克菌丹、甲基托布津等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很不稳定。为此,在棚室内应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做到精细管理、科学选药用药。
    3.1 农业防治。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要尽量选用黄苗韭菜品种。其次是科学选地、合理施肥。要选用两年内没有种过韭菜的地块育苗,并重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培育健壮根株,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再次是要注意保持棚室内的清洁。及时清除残株病叶,集中烧掉或深埋,以免病菌扩散,重复侵染。此外还需科学通风降湿,使棚室内相对湿度不能超过65%;收割后及时中耕松土,控制浇水,降低棚室内湿度。
    3.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要点是要选准防治时期、把准防治重点、用好防控药剂。
    3.2.1 选准防治时期。最佳防治时期即每次收割后及发病初期,此期用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500 ~ 600倍液均匀喷雾,能够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蔓延。
    3.2.2 把准防治重点。 重点防治新叶及周围土壤的病菌。
    3.2.3 用好防控药剂。可用于防治韭菜灰霉病的药剂很多,但防治效果比较理想的药剂主要有速克灵、农利灵、多菌灵、灰霉灵、扑海因等。一般7 ~ 10 d喷1次,连喷2 ~ 3次即可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韭菜灰霉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在用药时我们应注意不同农药的轮换使用,以提高药效,一般一种农药用过3 ~ 5次后就应及时更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