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史记·范睢范列传》。大意是范睢改名张禄在秦国为相,但牢记仇人须贾。一日须贾奉命来秦国求和,范睢乔装相见。天寒,须贾以赠绨袍与范,后知范已拜相,大惊请罪。范念赠袍之情,郝其之死。于宴请使臣之时,求其食草以辱之"。
唐戎昱《冬夜宴梁十三厅》:“夜寒销腊酒,霜冷重绨袍。”唐高適《詠史》:“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
二十三、
云台二十八将 语出《后汉书·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傳》。其注解中说:“郑兴传曰:“兴征为太中大夫,上疏曰:‘道路咸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谬矣。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永平三年(西元六十年),汉明帝刘庄于南宫云台阁命人绘画二十八功臣像。世称“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是汉世祖光武帝中兴汉朝建立功勋的著名将领,他们分别是:
太傅高密侯邓禹、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大司马广平侯吴汉、河南尹阜成侯王梁、左将军胶东侯贾复、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执金吾雍奴侯寇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坚镡、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建义大将军鬲侯朱佑、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右将军槐里侯万修、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太常灵寿侯邳彤、卫尉安成侯铫期、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云台总共列将三十二人,上述二十八人为开国功臣,上应二十八宿。王常、李通、窦融、卓茂等四人,不在此列。
伏波将军马援有开边平叛之大功,但因其小女儿为明帝皇后,即是明德马皇后。马皇后因为前汉的历史教训,素来抑制娘家。明帝为避嫌,未将其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凡是与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没被列入,如光武的表兄来歙功劳很大,最后也未被列入。
二十四、
悔用庞萌 语出《后汉书·庞萌传》
汉世祖光武皇帝英明一世,素以慧眼识才著称。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就是他亲自擢拔的,像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佑、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干才、豪杰?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以善于识人著称的英主,也犯了一个令他本人非常难堪的错误,误把庞萌这样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认成社稷臣。
《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列传·庞萌传》记载:“庞萌,山阳人。初亡在下江兵中。更始立,以为冀州牧,将兵属尚书令谢躬,共破王郎。及躬败,萌乃归降。光武即位,以为侍中。萌为人逊顺,甚见信爱。帝常称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拜为平狄将军,与盖延共击董宪。”
庞萌在世祖刘秀面前,一向是以恭敬、谨慎、谦虚、顺从闻名。连刘秀都上了他的当,认为庞萌对自己忠心耿耿,公开对人们说:庞萌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对于一个刚刚投降过来的贰臣,能够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就连邓禹、吴汉、景丹这样的重臣都自愧不如。可见,刘秀对庞萌的器重。但是,恰恰就是这个庞萌,因为一点小事情,竟然公开反叛了。
“时诏书独下延而不及萌,萌以为延谮己,自疑,遂反。帝闻之,大怒,乃自将讨萌。与诸将书曰:“吾常以庞萌社稷之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老贼当族。其各厉兵马,会睢阳!”
仅仅是因为诏书中没提到自己的名字,庞萌竟然临阵造反。这个消息传来,世祖刘秀可以说是颜面扫地,十分难堪。恼怒之下,亲自披挂上阵,讨伐庞萌。
“(董)宪闻帝自讨庞萌,乃与刘纡、苏茂、佼强去下邳,还兰陵,使茂、强助萌,合兵三万,急围桃城。帝时幸蒙,闻之,乃留辎重,自将轻骑三千,步卒数万,晨夜驰赴,师次任城,去桃乡六十里。旦日,诸将请进,贼亦勒兵挑战,帝不听,乃休士养锐,以挫其锋。城中闻车驾至,觽心益固。时吴汉等在东郡,驰使召之。萌等乃悉兵攻城,二十余日,觽疲困而不能下。及吴汉与诸将到,乃率觽军进桃城,而帝亲自搏战,大破之。萌、茂、强夜弃辎重逃奔,董宪乃与刘纡悉其兵数万人屯昌虑,自将锐卒拒新阳。帝先遣吴汉击破之,宪走还昌虑。汉进守之,宪恐,乃招诱五校余贼步骑数千人屯建阳,去昌虑三十里。帝至蕃,去宪所百余里。诸将请进,帝不听,知五校乏食当退,□各坚壁以待其敝。顷之,五校粮尽,果引去。帝乃亲临,四面攻宪,三日,复大破之,觽皆奔散。遣吴汉追击之,佼强将其觽降,苏茂奔张步,宪及庞萌走入缯山。数日,吏士闻宪尚在,复往往相聚,得数百骑,迎宪入郯城。吴汉等复攻拔郯,宪与庞萌走保朐。刘纡不知所归,军士高扈斩其首降,梁地悉平。”
经过以上惊心动魄的激战,董宪与庞萌都战败身死,传首洛阳。但是,对于世祖刘秀来说,误识庞萌成了他的终身憾事,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
唐人李商隐在《有感二首》(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诗成二诗纪甘露之变)中说:“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说的就是这个著名的故事。
其诗全文如下: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兵徒剧背城。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二十五、
哀梨蒸食 语出《世说新语·轻诋》。
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二十六·轻诋》,其第三十八则云:“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这个典故的的意思是:看到人把梨子蒸着吃,是糟蹋好东西。
唐人段公路撰《北戸录》,记其事:“旧语秣陵有哀仲梨,甚大如升。入口便消,言愚人不别味得好梨而蒸食也。”
晋朝时期,金陵哀仲家种的梨味道鲜美,入口便化解了,如果蒸一下就会变了味道。大将军桓温每对人不满,便说:“你得到哀仲家的梨,能不能不再蒸了。”讥笑对方愚蠢。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哀家一词,大概最早出于此。在此处是指出哀仲的家。哀,是姓氏。王莽时有哀章,为其幸臣。《后汉书·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云:“地皇三年八月,王莽使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守洛阳。”
《风俗通》曰:“哀姓,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
“哀家”一词,不多见于史书,而多常见于戏曲、小说,似是市井俚语,不是雅文。小说、戏曲用“哀家”作为皇太后、太妃等人的自称,有思念先皇、先王之意。哀字,盖哀伤、哀恸之意也。
二十六、
三刀(梦力,三刀梦) 典出《晋书·王睿传》载,王睿夜梦三刀,霎时又得一刀,僚属李毅解释说:三刀为“州”字,“州”加“一”谐音“益”,是升迁益州的预兆。不久,王睿果然升迁为益州刺史。后用“三刀梦”指官吏调迁高升或指高官。
辛弃疾《暮山溪》:“餐五鼎,梦三刀”。唐李德裕《题剑门》:“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眼然。”杨巨源《赠卢洺州》:“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 唐李商隐《街西池馆》:“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二十七、
青白眼(青眼,白眼) 典出《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自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康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賫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世说新语·简傲》刘孝标注引《晋百官名》亦载此事。
后世以青眼表示对人尊重,白眼表示对人轻视。宋黄庭坚《登快阁》诗云:“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为美酒横。”鲁迅《衷范君三首》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明李贽诗云:“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二十八、
落帽人(孟嘉帽,龙山落帽) 典出《晋书·孟嘉传》:“(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孟)嘉帽堕落,嘉之不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后比喻气度非凡,潇洒倜傥。唐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唐赵刷《重阳日寄韦舍人》:“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宋刘辰翁《声声慢.西风坠绿》:“落帽人来,花艳乍惊郎国”。
二十九、
花贼 宋朝陶縠《清异录》:“温庭筠尝得一句云:‘蜜官金翼使’,遍干知识,无人可属。久之,自联其下曰:‘花贼玉腰奴。’予以为道尽蜂蝶。”
案:指蝴蝶,後世多作“偷花贼”。
三十、
安乐窝 《宋史·邵雍传》:“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遊,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後称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