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生活工作感悟(2)---后续更精彩

 爱书人小木屋 2011-08-29

004 让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深入到骨髓里



初入工厂,我们会接受一些专业方面的训练。这些训练,包括基础常识,观念理念,以及专业工具、使用技巧等等。而后,就会被送入车间开始工作。

我仔细观察过这些新人的成长过程。大部分运用的好的人,并非是一开始就显得聪明,接受程度高、成长速度快的人。而是那些先总是有很多疑问,问东问西,喜欢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的人,是那些一旦理解,就会打心眼里先接受,而后身体力行去做的人。这些人,做一段时间后,往往都能提出新的建议,推陈出新,持续改进,成长上来。而那些看似聪明、初期接受能力快的人,偶也有出类拔萃的,但大部分则流于表面,难以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去,而后,竟然会慢慢被淘汰出来,或者主动流失掉。越是重复性程度高的岗位,这种现象越明显。

关于这种奇怪的现象,我们也曾多次讨论过。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觉得聪明的人接受程度高,嫌挑战性不足,觉得枯燥,所以不愿深入下去,因此看起来流于表面。期初,我也持同样的观念。后来,经过深入观察,我发现,这似乎跟聪明无关,而是跟我们认知新东西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态度和方法有关。

抛开其它领域不讲,仅就工厂里而言,大部分的岗位是日复一日,时复一时,不断重复的工作。这就首先需要我们有耐心,如果你第二眼看到相同的东西就烦躁,所谓的学习和接受,基本就无从谈起。其次,在重复中,还需要不断发现差异的能力,如果你只看到了日复一日的重复,而没有发现每次重复中的不同,那你的成长或者超越,也就无从谈起。第三,发现了重复中的不同,你还需要提炼总结出来,如果提炼总结不出来,所谓的发现便毫无价值。第四,总结出来后,你要尝试提升、改变、精简或者增加,总之,你要优化,若不优化,则总结的东西也就没有了价值。第五,你要立即行动,不行动,不身体力行执行,以上的所有,等于白做,一切等于零。如果你要在这个岗位上继续成长,那么,你就得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如果你能一直重复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需要多久,你就会变成这个岗位上出色的人,乃至这个工段、部门、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

虽然,做什么事,都跟我们的禀赋有关。但当我们踏入社会,踏上岗位后,在我们不能改变先天禀赋的情况下,则就跟这种态度和方法有关了。类似的态度和方法坚持的越彻底,成长的速度就越快,成才的几率就越高。如果要把我的这个观察和发现升华一下,我总结成了一句话:“将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深入到骨髓里。”

是的,深入到骨髓里。

我们接受新东西,先有明确的认识和意识,也就是显意识。比如,通过语言传达和交流,知道它是对的,还是错的。但知道了对的技巧和方法,并不代表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做对。特别是紧张和突发状态出现时,靠的是本能的操作,也就是潜意识。你在显意识里知道是对的,你的潜意识未必认为是对的,或者能做对。如果之前形成的潜意识不对,则所谓本能的反应就不会是对的。比如,桌子上的杯子掉下来,我们本能会伸手接住。这时候,如果靠观察、思考,而后想到玻璃杯掉下来会碎掉,所以要接住它,是来不及的。来不及,你就不会产生接杯子的动作,如果你自动产生了接杯子的动作,说明你的潜意识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经验,能自动作出正确的反应。

那么,在工作上,也一样。一些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你必须要打骨子里接受,并彻底去执行。久而久之,它才会沉淀入你的潜意识,变成你的本能。要将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沉淀到潜意识里,你就要从知道,不断的训练和强化,变成跟思维同步,甚至比思维速度还快的反应能力。在从显意识训练到潜意识的过程中,你有丝毫的怀疑,或者不尽力,都很难灌输并沉淀进去,变成本能。

另外一类,是同事,或者上司告诉你对的理念和方法。在传达或者传递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认为对方讲的是对的,但是,因为对方的态度不好,或者语气不好,乃至对方的职位比你低等等的因素,你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所以不改变,或者不肯彻底改变。这时候,无论对方的经验和观念多正确,都没有意义。如果你不能从心底里接受,就难以从心底里,不留余力的去执行。你不能彻底执行,并从心底里认可,就难以将这些正确的东西,沉淀到潜意识里,变成本能。如果你不能将之变成本能,只是在问题发生后,分析时才知道对错,那么所谓的对错,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在很多时候,对我们的行动和行为产生决定性因素的,是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本能对应和应变。所以,我们要尝试并锻炼自己,将一些经过分析筛选和验证后对的观念和方法,要彻底并毫不怀疑地沉淀入心里,深入到骨髓里去执行。只有这样,久而久之,我们才会有对的本能反应。当你不用思考,本能会做出正确的反应的时候,你想不出色、出类拔萃,都难

005 不喜欢怎么办?



时不时会碰到觉得工作苦闷的人。那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多久的大学生和工作了好几年都难以突破瓶颈的人,尤甚。话题往往是这样开始的:“我的工作跟专业不对口,难以发挥。”或者:“我不喜欢工作。”我的回应,往往是:“那就学着喜欢。”

在这个这个世界上,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当然是幸福的。但在企业里,百分之七八十,乃至八九十,都无法从事完全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再说了,大学里就学那么四年,而且,弄得不好,两年半你都被你用去解放个性,挥霍掉了,你所谓的那个专业,能专到什么程度去呢?即使你在这四年里,头悬梁,锥刺股,分秒必争学到了毕业,你所学的那些知识,在工厂里,或者新的岗位上,大约连百分之十都用不上。也就是说,另外的百分之九十多的知识和工作技能,你还得从头学起。一座房子,连地基都挖掉一半重建了,你还不肯为把门的位置摆正点花点力气?

很多人以为,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擅长的。此观点大谬!我喜欢跟美眉聊天,我喜欢无节制地上网玩游戏,我喜欢喝酒,我喜欢不干活只花钱,我喜欢没事瞎侃,我喜欢做不切合实际的美梦,我还喜欢早上睡懒觉,我喜欢不劳而获……这些可以吗?能用它们谋生吗?能用它们养家吗?能用它们去建立自己的事业吗?No!我想,我喜欢,都没用。有用的是,我能!我能做什么,我能做好什么,也就是我擅长做什么,才重要。所以,工作中,当你在表达或者思考“我喜欢做什么”的时候,不妨尝试着将其更换成“我能做什么”,“我能做好什么”。也许,你对工作的看法,就会改变了。

顺便还要一提的是,我们知道要做好什么,是要付出和投入的。比如,女孩子要美丽,就得从自己赚的钱里面,分出来一部分(有时候甚至是一大笔)来,买化妆品,漂亮衣服,美容等。通俗点说,就是:你得为你的美丽进行投资,付出代价。但当我们工作的时候,却将这个常识给忘了。有些人讨厌工作,讨厌上班,讨厌面对自己周围的工作环境和人,甚至讨厌与工作有关的一切。这绝对是一种损失。想想看,你每周至少要花超过40个小时,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你竟然讨厌它,与自掘坟墓有何两样?退而求其次,就算这份工作你只是临时用来过渡的,既然每天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何不让自己开心点?至少自己得让自己过得去吧。若你的思路正确,要想从工作方面获得好的回报,那就为它投资吧!怎样投资?为了它,你得花费心血,你要废寝忘食、全力以赴,更要不折不扣、不屈不挠、不依不饶、不遗余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地去学习、挑战和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