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色方法

 GOGOTOO 2011-08-30
手绘丙稀颜料调色方法及颜料调色表
一、颜料调色方法:
说明:现以丙稀颜料为例,来说明颜料的调色方法。
丙烯颜料是用一种化学合成胶乳剂(含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以及增稠剂、填充剂等)与颜色微粒混合而成的 新型绘画颜料。
丙烯颜料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试验证明,它有很 多优于其他颜料的特征:干燥后为柔韧薄膜,坚固耐磨, 耐水,抗腐蚀,抗自然老化,不褪色,不变质脱落,画面不反光,画好后易于冲洗,适合于作架上画、室内外壁画等。它可以一层层反复堆砌,画出厚重的感觉;也可加入粉料及适量的水,用类似水粉的画法覆盖重叠,画面层次丰富而明朗;如在颜料中加入大量的水分可以出水彩、工笔画的效果,一层层烘染,推晕,透叠,效果
纯净透明。
由于丙烯颜料的主要调剂含水量很大,因此在容易吸水的粗糙底面上作画更为适宜,如纸板、棉布、木板、纤维板、水泥墙面、麻毛质地的金属面、石壁等。作丙烯画可以用一般的油画笔、画刀、中国画笔、水彩画笔、板刷、海绵、丝瓜络等。调色盘和笔洗多用不吸水的陶瓷、玻璃、珐琅质地的容器,以防清洗不净。
颜料中任何一种颜色加入白色都会使之变为粉色或变淡颜色。本颜料与颜料之间可以任意调配使用,若要稀释时只要加少许清水即可。
丙烯颜料在水分挥发后即干透,因此作画时对程序要心中有数,以使笔触衔接自然,达到预想效果。

二、颜料调色表
熟 褐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粉玫瑰红 = 纯白色 + 玫瑰红
朱 红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暗 红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紫 红 色 = 纯紫色 + 玫瑰红
褚 石 红 = 玫瑰红 + 柠檬黄 + 纯黑色
粉 蓝 色 = 纯白色 + 天蓝色
蓝 绿 色 = 草绿色 + 天蓝色
灰 蓝 色 = 天蓝色 + 纯黑色
浅 灰 蓝 = 天蓝色 + 纯黑色 + 纯紫色
粉 绿 色 = 纯白色 + 草绿色
黄 绿 色 = 柠檬黄 + 草绿色
墨 绿 色 = 草绿色 + 纯黑色
粉 紫 色 = 纯白色 + 纯紫色
啡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粉柠檬黄 = 柠檬黄 + 纯白色
藤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桔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土 黄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手绘装颜料调色表
玫红色 + 黄色 = 大红 ( 朱红、桔黄、藤黄 )
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玫红色 + 黑色(少量) = 暗红
红色 + 黄 + 白 = 人物的皮肤颜色
玫红色 + 白色 = 粉玫红
蓝色 + 白色 = 粉蓝
黄色 + 白色 = 米黄
说明:颜料中任何一种颜色加入白色都会使之变为粉色变淡颜色。
颜料与颜料之间可以任意调配使用,若要稀释时只要加少许清水即可。

这是一些技巧:
基本技法:

1、干画法和湿画法

干画法是一种多层画法。用层涂的方法在干的底色上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可以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较易掌握,适于初学者进行练习。表现肯定、明晣的形体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是干画法的特长。但干画法不能只在“干”字方面作文章,画面仍须让人感到水分饱满、水渍湿痕,避免干涩枯燥的毛病。干画法可分层涂、罩色、接色、枯笔等具体方法。

①层涂:
即干的重叠,在着色干后再涂色,一层层重叠颜色表现对象。在画面中涂色层数不一,有的地方一遍即可,有的地方需两遍三遍或更多一点,但不宜遍数过多,以免色彩灰脏失去透明感。层涂象有色下班重叠,事先预计透出底色的混合效果,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

②罩色:
实际上也是一种干的重叠方法,罩色面积大一些,譬如画面中几块颜色不够统一,得用罩色的方法,蒙罩上一遍颜色使之统一。某一块色过暖,罩一层冷色改变其冷暖性质。所罩之色应以较鲜明色薄涂,一遍铺过,一般不要回笔,否则带起底色会把色彩搞脏。在着色的过程中和最后调整画面时,经常采用此法。

③接色:
干的接色是在邻接的颜色干后从其旁涂色,色块之间不渗化,每块颜色本身也可以湿画,增加变化。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表现的物体轮廓清晰、色彩明快。

④枯笔:
笔头水少色多,运笔容易出现飞白;用水比较饱满在粗纹纸上快画,也会产生飞白。表现闪光或柔中见刚等效果常常采用枯笔的方法。

湿画法可分湿的重叠和湿的接色两种。

①湿的重叠:
将画纸浸湿或部分刷湿,末干时着色和着色末干时重叠颜色。水分,时间掌握得当,效果自然而圆润。表现雨雾气氛、湿润水汪的情趣是其特长,为某些画种所不及。

②湿的接色:
邻近末干时接色,水色流渗,交界模糊,表现过渡柔和色彩的渐变多用此法。接色时水分便函用要均匀,否则,水多向少处冲流,易产生不必要的水渍。

画水彩大都有干画、湿画结合进行,湿画为主的画面局部采用干画,干画为主的画面也有湿画的部分,干湿结合,表现充分,浓淡枯润,妙趣横生。

2、水分的掌握

水分的运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点之一。水分在画面上有渗化、流动、蒸发的特性,画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是画好水彩画的重要因素。掌握水分应注意时间、空气的干湿度和画纸的吸水程度。

①时间问题:
进行湿画时间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叠色太早太湿易失去应有的形体,太晚底色将干,水色不易渗化,衔接生硬。一般在重叠颜色时,笔头含水宜少,含色要多,便于把握形体,以可使之渗化。如果重叠之色较淡时,要等底色稍干再画。

②空气的干湿度:
画几张水彩就能体会到,在室内水分干得较慢,在室外潮湿的雨雾天气作画,水分蒸发更慢。在这种情况下,作画用水宜少;在干燥的气候情况下水分蒸发快,必须多用水,同时加快调色的作画的速度。

③画纸的吸水程度:
要根据纸的吸水快慢相应掌握用水的多少,吸水慢时用水可少,纸质松软吸水较快,用水需增加。另外,大面积渲染晕色用水宜多,如色块较大的天空、地面和静物、人物的背景,用水饱满为宜;描写局部和细节用水适当减少。

3、“留空”的方法

与油画、水粉画的技法相比,水彩技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留空”的方法。一些浅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画深一些的色彩时“留空”出来。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决定了这一作画技法,浅色不能覆盖深色,不象水粉和油画那样可以覆盖,依靠淡色和白粉提亮。在欣赏水彩作品时留意一下,会发现几乎每一幅都运用了“留空”的技法。

恰当而准确地空白或宛浅亮色,会加强画面的生动性与表现力;相反,不适当地乱留空,易造成画面琐碎花乱现象。着色之前把要留空之处用铅笔轻轻标出,关键的细节,即或是很小的点和面,都要在涂色时巧妙留出。另外,凡对比色邻接,要空出对方,分别着色,以保持各自的鲜明度。有的初学者把不必要的空的形状空了出来,然后顺沿轮廓涂描颜色,还有的把该空的地方顺沿轮廓空得很死、太刻板,失去生动感。空的既准确又生动,是技巧熟练的体现。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就会熟能生巧。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颜料调色表
熟 褐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粉玫瑰红 = 纯白色 + 玫瑰红
朱 红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暗 红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紫 红 色 = 纯紫色 + 玫瑰红
褚 石 红 = 玫瑰红 + 柠檬黄 + 纯黑色
粉 蓝 色 = 纯白色 + 天蓝色
蓝 绿 色 = 草绿色 + 天蓝色
灰 蓝 色 = 天蓝色 + 纯黑色
浅 灰 蓝 = 天蓝色 + 纯黑色 + 纯紫色
粉 绿 色 = 纯白色 + 草绿色
黄 绿 色 = 柠檬黄 + 草绿色
墨 绿 色 = 草绿色 + 纯黑色
粉 紫 色 = 纯白色 + 纯紫色
啡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粉柠檬黄 = 柠檬黄 + 纯白色
藤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桔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土 黄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手绘装颜料调色表
玫红色 + 黄色 = 大红 ( 朱红、桔黄、藤黄 )
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玫红色 + 黑色(少量) = 暗红
红色 + 黄 + 白 = 人物的皮肤颜色
玫红色 + 白色 = 粉玫红
蓝色 + 白色 = 粉蓝
黄色 + 白色 = 米黄
说明:颜料中任何一种颜色加入白色都会使之变为粉色变淡颜色。
颜料与颜料之间可以任意调配使用,若要稀释时只要加少许清水即可。

   
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一、水彩画的调色

调色不外三种方法,即混合法、叠加法和并置法。而并置法的调色效果不同于前二者,它是通过视觉综合完成的。水彩画的混合法从调色盘中开始,到笔上再到纸上,一直处于水色交融的过程中,这是水彩画所特有的。水彩画的叠加法(无论是干的叠加还是湿的叠加)所产生的微妙的色彩效果,也是其他画种所难及的。水彩画采用并置法和粉画、油画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如表现需要,  也可以运用。

无论采用二种方法中的哪一种,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纯度。水彩画讲究用水的淋漓酣畅,但水分增多,色彩纯度就容易降低,因而水彩画色彩的强度,往往不及油画、粉画。这是水彩画技法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对于这种状况,一方面不应要求水彩画达到和油画、粉画同样的色彩效果;另一方面却应根据画面表现的需要,注意掌握好色彩的纯度。决定色彩纯度的因素,除用水外,还有色彩混合的成分及调色的程度。要保持高纯度的色彩就要求少调或不凋。水彩画中常见的情况是协调柔和的多,对比强烈的少,因而应根据需要注意通过加强色彩的纯度去加强画面色彩的对比,加强色彩的力量。

水彩画着色时要少调,一般地说每一个色块都应是不均匀的,一笔下去应有冷暖、纯度、明度的差别;叠加法要注意上下两层色彩综合效果,要尽可能保持色彩的透明感;并置法有利于加强色彩的纯度,有利于表现光感和动感,但要防止过于“跳”。

二、两种基本技法

技法是为作品的表现意图和形象塑造服务的。水彩画的基本技法是发挥水彩画的工具材料性能常用的基础性的技法,通常分为干画法和湿画法。无论干画法还是湿画法,其着色方法,基本上是“加法”,即由浅到深法。以淡破浓、擦洗法、刀刮法及某些特殊需要,不是基本的和大量使用的方法。干湿两种画法在一幅作品中往往是结合使用的。

(一)干画法

干画法并不是指用水少,一般仍要求笔毫饱含水分,在画面上形成晶莹的水迹,使人有“元气淋漓障犹湿”之感。干画法可分为四种:

1、分层叠加法。即在第一遍色干后再加第二遍色。这种方法要求用笔干脆利落、融洽分明,它有利于塑造丰富结实的形体,充分表现质感和量感。特别有利于塑造坚硬物体的质感。画面的主要形象,物象的近处、实处、明部多用此法。叠加法要注意透明覆盖所特有的效果,它不同于混合和并置法的色彩效果,是调整色彩的明度,冷暖和纯度常用的方法。

2、并置法。并置法是以互不渗接的色点、色线、色块去表现物象的方法。它宜于用来表现阳光下闪烁的景物,加强形体的动势和色彩的纯度。水彩画的并置法可在一个浅色底上进行,这样做色调易于统一,笔与笔之间的空隙不致太“跳”。

3、枯笔法。枯笔法是利用粗纹纸,行笔快所产生的一种飞白效果。用以表现某些质地比较粗的肌理、水面强烈的反光及运动中的景物较适宜。

4、留空法。留空是水彩画中难度较大的常用技法。油画、粉画、水粉的浅色可以后加,不需要留空,而水彩画中的高光和浅色都需要留,因而留空是水彩技法的一个特点。空得好,有助于画面明快爽朗的效果。干画法叠加的过程,其实也是留空的过程,每上一次深色往往都要留出浅色。有些浅色可先留出空白,待周围色彩干后再上色,这样做比先上浅色后上深色效果更明亮。阳光下的墙面、逆光的树叶及其他要求对比强烈的形体皆宜用此法。

高光是体现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留空时须十分注意它的形和微妙的层次,要有虚实变化,不要把高光的形画得很刻板,往往是上实下虚,左右则视情况变化。作画时可在虚处补一点清水使其和周围的色彩自然融合。

(二)湿画法

湿画法是指在湿的纸上(包括浸湿或染湿)或往前一遍未干的色上继续着色,以形成水色交融的效果。湿画法宜用以表现朦胧的意象、远处、虚处、暗部、柔和光洁的物体以及天空静水面倒影等。湿画法较难掌握,但更能充分体现水彩画的特点和艺术趣味。湿画法容易产生的弊病是软弱、轻浮。只有具备坚实的造型能力,善于掌握干画法的人,才能真正用干湿画法。湿画法可分为五种。

1、湿的重叠法,是湿画法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根据造型的需要,掌握好时间和水分,在前一遍色未干时加色,一般后一遍色的含水量要少于前一遍色,以便控制形。但运用以淡破浓的方法时则淡色含水量多于浓色。在前一遍色将干时加色尤须注意,否则极易产生破坏画面形象的水渍;如有特殊需要,也可追求这种效果。

2、破色法或称冲色法,是用饱含水分的浓色或淡色趁前一遍色末干时冲泼上去或喷洒上去,以浓破淡或以淡破浓。这种方法生动自然,富有意趣,可以产生一些似与不似间的形象(例图10、11)。

例图10  浓破浓、浓破淡法

例图11  淡破浓、浓破淡法

3、湿接法或称渗接法,是指趁湿连接着色,使颜色相互渗透、浸润。宜于用来表现云彩、水果之类的景物。

4、染法,是通过渲染使色彩产生从深到浅,从明到暗的方法。宜用于表现晴朗的天空,物体光洁的表面色彩渐变的效果。

5、沉淀法。利用水彩颜料中能形成颗粒状沉淀的色彩,加多量的水调和后在纹理较粗的纸面上作画。表现石头、墙面的质感,表现迷茫的景色以及静物画中的背景均可采用此法。

三、常用的辅助技法

水彩画基本上是“加法”,但也需要用“减法”,即洗涤法和刀刮法。

1、洗涤法是用含清水的笔或海绵洗出需要的形态,或减弱色彩的浓度、纯度和对比度。洗涤后出现的形态较留空的效果柔和。物体暗部的反光以及位于暗部的浅色形体或柔和的质感均宜用此法。另外,画面局部需要修改,或某些地方太“花”,也可先用清水将色彩洗去再加色;或轻轻擦洗,减轻对比,使其统一。

2、干刮和湿刮。以刀干刮出现的飞白,可表现波光、草丛、树枝等;用

笔杆湿刮,则出现深或浅的线,可根据需要采用。

3、喷洒法。可以用喷筒喷水作人工喷洒,也可以利用细雨、小雪,任其自然洒落,隆冬天气在室外作画,水和颜料在纸上结冰然后化开,都会产生富有意趣的效果。在温度高的条件下作画,喷水是经常需要的,用喷筒喷比用笔铺水好,既不污损画面,又较易于控制水分。

第四节  水彩画的用笔

水彩画的用笔,应根据水彩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充分吸取中国书画用笔的艺术成就。中国书画用笔,强调一个“写”字,运笔要求有偏正顺逆、轻重疾徐的变化,达到沉着痛快,遒劲自然,圆浑厚重,刚柔相济,既充分表现对象的形质,又反映作者性情的效果,而以板、刻、结、薄、腻、浮滑、软弱为病。用笔是和作品的形式风格紧密关联的。在塑造形象的同时讲究用笔,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追求,是艺术上更加成熟的标志。

一、用笔要遵循以下四点

1、有利于表现对象的形态和体面的转折。如表现平面(墙面、地面等)多用侧锋,表现小的柱面(树枝、远处电杆等)多用中锋。边缘实的用露锋,边缘虚的(转过去的曲面)用藏锋。应顺着体面转折的势用笔。

2、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质量感。柔而轻的用笔轻,注意提;硬而重的用笔重,注意按。

3、有利于表现对象的动感。动的景物用笔宜快,有时可利用飞白以加强动势。

4、有利于表现空间层次。远处用笔要概括、要简、要大,力戒繁琐。

二、用笔要注意以下二点

1、要注意用笔的韵律感(包括大小、方圆直曲、繁简等对立形态的有韵律的变化)。

2、要注意用笔的力感。一般说来,各种形态的用笔都应包含或隐或现的力感,它能起到加强作品生机的作用。

第五节  水彩画的特殊技法

水彩画的特殊技法主要是指用笔以外的工具帮助作画,或在水中加入其他溶剂,或采取某些排除水色的手段,达到常用技法所不能取得的效果。现介绍以下四种。

一、在水中加入其他溶剂法

1、浆彩法。在水彩颜料中调入浆糊,或稀薄或浓厚;或干加,或湿冲,均有较一般水彩画法浑厚的效果。干画的厚浆彩法可伴以用笔杆刮或用刀刮;湿画的厚浆彩法有特殊的肌理,可用于表现云水及富于变幻的景物。

2、在水中加盐、矾等,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使用时,或滴、或扫、或喷洒。加盐,多用于表现雪景。—般是在底色未干时洒盐,干后则产生雪花的效果。还可试验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使之呈现出更多的形态。

二、排水(色)法

用蜡笔、油画棒、蜡烛、松节油等在无色或有色的纸上作画,可对后上的水彩色起排斥作用,是留空的一种辅助方法,画处于深色背景前的船的桅杆、缆绳、树枝、建筑细部均可用此法。上述工具还可在纸上造成斑驳的肌理效果,表现山石及其他粗糙的形体可采用。

三、湿压法

在布满水色的纸上(只需注意色块的面积和形态的大小,不需刻画细部),趁湿(水过多则平、少肌理)用玻璃板或塑料板(木板、纸板为另一类效果)覆盖其上,加以压拖,可出现极其丰富细腻的各种肌理效果,然后因势利导,适当用笔加工,或加色后再压。表现树木、云水、山石等自然景物有似与不似间之妙。

四、湿染法

将颜料倾注于水面(可用染料或幻灯颜料),把有吸水性的纸覆盖其上,然后将纸提起,随纸上染色的形状进行加工。为控制色彩流动产生的形态,有人采取在水面上滴油的方法。湿染法色调不易浓郁,其肌理效果大都以表现云水为宜。

第六节  水彩画的作画步骤

水彩画因落笔后较难修改,所以对初学者来说,画轮廓阶段应准确具体,为上色创造良好的条件。除特殊需要外,画轮廓的线条宜较细,以免上色时出现污浊的效果。

水彩画一般的着色程序是先浅后深,先湿后干。就干湿运用而言,一般是远湿近干,暗湿明干,虚湿实干,先深后浅,先浓后淡,多用于湿画法。画丛林、画云彩,即可取以淡破浓法;画阳光下的景物,先明后暗,先暖后冷;而阴雨天,明部冷而浅,暗部暖而深,就需先冷后暖。风景写生一般是先远后近,但如秋天阳光下近处有浅黄色的受光的树叶,或其他浅色形体,又需先铺一层浅色。静物写生一般先画主体和前景,中间阶段画背景。总之,具体的步骤可变性很大,重要的问题在于要有整体观念,从实际出发。只要善于进行整体比较,做到胸中有数,明确何处应深,何处应浅,何处应冷,何处应暖,何处应湿画,何处应干画,何处应实,何处应虚,就能够选择和驾驭不同的步骤方法,为表现效果服务。

第七节  水彩画常见的弊病及克服的方法

水彩画既是—个普及的画种,又是一个技巧难度人、艺术层次高的画种,要创作出经得起推敲的艺术精品,首先要免除下述的一些弊病。

1、生。生是指用色太单纯。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有一个从生到熟的过程,开始阶段“生”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理解色彩规律,特别是色彩的补色关系,用具有明度、纯度、冷暖变化的色彩来表现对象。“小”是纯色用得不当,并不是画面上不能有纯色。装饰性强的画,纯度也相应提高。暖色用得纯而不当就是“火”。色彩学习有一个从生到熟、熟而后生的过程。对于经过一定的色彩训练的人来说,善于运用纯色,是色彩修养臻于成熟的一个标志。

2、脏。在水彩画学习和创作中,因为画不准而反复修改,以致出现脏的状况。避免脏的办法:一是要以尽可能少的遍数把色彩画准;二是在叠加时要考虑到色彩叠加后的效果,一般后上的色要纯一些;三是用笔要肯定,不要在纸上来回涂抹。

3、灰。水彩画很容易灰,所谓“灰”就是缺乏应有的明度对比。该深的不深,该浅的不浅;该暗的没有暗下去,该亮的没有亮起来。要避免灰,关键是要对画面各部分色彩明度的差别心中有数,其次在作画方法上,应该先着重画中间色,留出最亮部分。因为一开始着重画亮部,往往容易画深;着重画暗部,又往往不敢画深。抓住了中间色,深浅就有了比较的依据。这里特别要说一下深颜色。水彩画讲究水分饱满,但水一多,颜色就冲淡了,这似乎是一个矛盾。解决的办法:一是笔尖上的颜色要浓厚;二是颜色要少凋;三是调色时用补色关系的色彩相加,或用黑加一种颜色,使深色仍有色彩倾向。

4、花、琐碎。平均对待,许多小局部刻画过细,对比太强,就会出现花、琐碎的毛病,破坏整体效果。必须从全局出发,加以调整,删繁就简,减弱对比。罩染是改变上述状况的有效方法。

5、跳。脱离了具体部位应有的明度、纯度,过深过浅、过纯;或形画得过细,破坏了应有的空间距离;或破坏了画面的主宾关系,谓之“跳”。克服的办法应根据情况,或洗涤,或罩染。

6、腻。腻是由十色彩叠加过程巾,色彩没有拉开距离、缺乏笔触、不松动而形成的比较死板的一种效果。克服的办法是要保持笔触,做到用色融洽分明,表现出应有的层次。

   
水彩画形成于英国,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水彩画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常人们只认为水彩画是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在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水彩画技术及其特点还具有许多实用价值。它可以直接应用在工业设计上。例如,建筑(房屋、桥梁效果图设计)、园林(景点、绿地、长廊等效果图设计)、装修、装璜、家具、服装以及工业产品制造设计的效果图等均采用了水彩画技术。另外,水彩画工具简单、价格便宜,使用及携带方便,加之水彩画效果透明、明快、润泽,因而令人喜爱。


  初中美术课水彩画部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干画法第一次涂色干了后再涂第二遍色,这样重叠着色下去即为干画法。此法不流、不混,可以从容作画;缺点是表现力差一些。湿画法头次上色未干就接涂第二遍颜色,反复接涂下去即成。此法画时比较急,需要学生有控制水分、时间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之后运用才行。干湿并用有的地方用干画法,有的地方用湿画法。此法有快有慢,表现力强,中学生易于掌握。在整个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

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

水彩风景写生是色彩写生的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 帷U獠糠纸萄е校 雇肌⑵鸶濉⑺⑺ 参锘 ㄒ谎 缇盎 骰 承虻奶厥庑允怯缮贤 隆⒋釉吨两 ⒋幼笙蛴医 小T谛瓷 耙灿χ傅佳 攘倌〖刚欧痘 庥兄 谘 煳蚋爬ㄗ匀坏娜 霾愦危ㄔ丁⒅小⒔ ⒛苁煜ぷ匀唤缰懈髦治锾宓幕 āP瓷 庇υ谝韵录父龇矫婕右宰胖刂傅迹?/P>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4.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以使画面具有凝聚力,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还应让他们懂得艺跤兄鞔沃 帧<囱 谡莆账 驶 挤ǖ耐 被挂 Щ嵋帐醮 砘 娴目占洹?/P>

5.风景画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画法有利于水分的发挥,湿画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体画面受到影响,故需要从层次和色彩关系上调整一下,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临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调色和控制笔中水分的方法。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应该怎样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3.给学生改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某一部分不会画或画得不成功时,教师廖廖几笔,即令学生茅塞顿开,帮助很大。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教师重点应给哪些人改画呢?我认为改两头带中间为宜,画得较好的学生的画只要“点”上几笔便会大增其色,给大家提供了样板,给中渌 降难 銮苛俗孕判摹A硪环矫姘镏 媒喜畹难 纳弦涣礁鑫锾澹 缫桓銎还 桓隼妫 缓蠊睦 前创朔椒ù蟮ɑ 渌 锾澹 慌禄 导岢只 辏 ご讼氯ケ啬苡兴 健?/P>

4.将绘水彩画的一般规律编成浅白易懂的口诀,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和记忆水彩画技法。如画蓝天白云:“水彩水彩一遍水,涂蓝留白免后悔,画上暗部为白云,这样画天才最美。”画近树:“近树先画干,树冠几大片,干湿画远处,深浅画明暗。”画草地:“草地一片绿,冷暖要注意,天地不接实,近处盖几笔。”画小房:“水彩画小房,先涂一遍黄,深色分大面,影子不能忘。
   
技法分:工笔、没骨(熟宣纸画,类似水彩画)、小写意(兼工带写)、大写意(泼墨、泼彩);

内容分:山水、人物(包括仕女、宗教人物)、花鸟、鱼虫、走兽(动物)、博古(插花、古董)、建筑。

 
水彩画的特殊技法:(可以丰富水彩的表现力,推动水彩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br>1、撒盐法:趁上了色的画纸未干时,在上面撒盐,盐融化时会将颜色化开,干 后产生雪花状的肌理。画面的颜色越深时,所产生的效果越强。       <br>2、着蜡法:在画面需要留底色、留白的地方轻轻涂上蜡(可用蜡烛条、蜡笔、 油画棒、橡胶水等)。使用这种方法上蜡的手势不宜过重,点、描、涂、抹要有所 变化。       <br>3、沉淀法:水彩画颜色中有些颜色干后会产生沉淀,这就需要在上色时,水份要充足,让颜色中的小颗粒流动后沉淀在纸面上。这种方法颜色淡容易出效果。如: 深蓝、赭石等颜色。      4、吸洗法:在细纹水彩纸上,颜色未干时用宣纸、海绵、手巾纸、干净的笔等 将颜色吸起,可以表现烟雾、云朵、浪花等。  5、砂皮法:用细砂纸在干透的画面上轻轻打磨,会获得生动、自然的效果。       <br>6、刀刮法:可用调色刀、小刀在水彩颜色未干前刮出树枝、船缆等线条。       <br>7、洗涤法:用笔蘸清水对画面颜色进行清洗,会使画面颜色变淡、变薄。       <br>8、印染法:用不同的布料(如粗、细麻布)、揉皱的纸等,蘸上颜色在白纸上 ,或湿的色层上,印、按、拍擦,以产生特殊的效果。       <br>9、滴水法:趁画面色层未干时,在上面喷、洒、滴清水,水滴会将颜色冲开, 产生出斑斑点点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表现雨景。初学者不可一味地追求水彩画的特殊效果,而要重视掌握好基本技法,只有在掌 握好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巧妙地应 <br>还有, 3.上蜡法 <br><br>作画前,在纸上轻轻涂一层蜡烛油,称上蜡法。为了丰富艺术之表现力,往往在画面的四角或某处,轻轻涂上一层白蜡,使涂过的地方不易上色,产生一种斑驳的肌理,达到虚实相宜,以虚促实的效果。 <br><br>涂时,取一段白蜡烛,约三指宽,抹擦时横卧在纸上,均匀而轻轻地反复擦过纸面。画板须平整,用力宜轻而不宜重。 <br><br>另一种方法,是用油画棒。也是在作画前先嵌一些块块点点的油画棒色。 <br><br>从整体上说,油画棒色夹在水彩色间,效果显殊,很跳。正因为跳,就有一个和水彩色谐调的问题。因而油画棒的颜色,一般只作画面的小点缀,活跃情趣,丰富色相。用多了会破坏水彩画淋漓滋润的艺术效果。 <br><br>作画过程中,如觉得油画棒色过于艳丽,跳跃,和周围的环境拉得太开,可乘水色未干时,用手指在上面挫抹几下,使油色和水色略微接近些,然后乘湿再上一遍水彩色。 <br><br>                        4.拓印法 <br><br>是界于无笔画和版画之间的一种手法。一般是在平放的玻璃板上(玻璃板底下衬白布或白纸)随意地泼洒,倒上或画上水彩色。水多色多,色与色之间可以衔接,相互渗化,也可以不接触。总之,可自由地倒、涂、挤、泼、洒、滴等。水干时,即用水彩纸覆盖在上面,上下左右用手轻按,使整个画面汲上一遍色。觉得无遗漏后,拎住两角提起,平放在画板上,一幅无限天趣,变幻莫测的图画就基本形成了。当然,既是色彩自然混合,也就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与试验性,接连失败,或一举成功,都是有可能的。 <br><br>《勇士》表现出远古文化神秘而质朴的美。先在画面上涂了白蜡和浅绿色的油画棒,然后再拓印。使画面基调的颜色呈朱红、土黄、浅绿三种。最后加上勇士的形象。 <br><br>《交响音画——悲怆交响曲》则采用了另一种拓印的手法。作者以明亮灰背景与流畅起伏的线条为主要的艺术语言。当上述两遍色完成后,又以非常干净的浅灰的薄水粉色,涂在揉皱了的透明涤纶纸上,利用其不规则的轮廓,迅即把透明纸按在画面上,使得原来的波浪形的思绪万千的线条,被笼罩在雾一样的氛围中,意韵似乎更为生动含蓄了。 <br><br>                         5.夹色法 <br><br>传统的水彩画,为了追求透明、轻快、亮丽、洒脱的艺术风格,有忌用白粉、黑色之说。对初学者来说,严格基础训练,避免画面出现脏乱、粉气、黑色之弊端,颇有道理。但实际上英国水彩画从来也不排斥用白粉。原因很简单,在透明的水彩色间混合了不透明的水粉色,使色彩之纯度,从单一透明扩展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大大丰富了绘画色彩的语汇,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br><br>夹色法有两种:一种是画面大部分是水彩色,小部分比较明亮的地方用水粉色。待整个画幅完成后,再用水粉白色细细添加,使整个画面充满浓淡、粗细的对比。 <br><br>另一种方法是水粉水彩同时用,也可同时用国画,丙烯色。因为带粉质的颜料较重,湿画时,较易控制形的塑造。需要注意的是较为浓重的深颜色,为避免粉色,一般不宜调和白粉,不论是水彩白、水粉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