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完工 为了不曾忘却记忆

 我的七彩石 2011-08-30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完工 为了不曾忘却记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沈汀):位于美国纽约世贸遗址的“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的建设依然在进行之中,而其中的纪念馆目前已经完工,并将于9月11日“9·11”恐怖袭击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

帝国大厦、联合国总部大楼、洛克菲勒中心、自由女神像……每一个初来纽约的人都会把这些景点作为自己参观游览的必选项。除了这些鼎鼎大名、华丽壮观的景点外,还有一处人们非常关注的地方,就是当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的发生地——世贸遗址。尽管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发现,这里无非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高高的塔吊成为新的景观,机器的轰鸣与都市喧嚣融为一体,但每天依然会有众多游人穿梭于此,或驻足拍照,或唏嘘感叹。

在这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南缘一角,有一座醒目的建筑已然成形,这就是将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十周年当天对外开放的“9·11”国家纪念馆。之所以醒目,是由于纪念馆入口处有两根顶端呈三叉戟形状的钢柱,高约21米,每根重约45吨,是原先世贸双子楼建筑结构中的一部分,在清理世贸废墟时被找到。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曾表示,七层楼高的世贸“三叉戟”被放置在世贸遗址,象征着人们克服“9·11”灾难的勇气,也昭示着人们面对未来的希望。此外,国家纪念馆最独特的设计,恐怕就是位于世贸双子楼原址上的两个陷入地下的方形瀑布池,很好地体现出设计师“倒映虚空”的理念,意在提醒人们反思这里曾经失去的存在。

“911”国家纪念馆馆长乔·丹尼尔斯对于这一设计充满信心,相信它一定会让每一位参观者从内心感到震撼。丹尼尔斯说:“我相信这个纪念馆会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因为这种虚空和失去的感觉就是当年经历过这起事件的人们的真实感受。当然,它也象征着两栋大楼的消失,是人们看到这种场景时内心感受的一种体现。在这一天,有近三千名无辜者不幸遇难,因此,能够对这一点有所反映的设计应该会让人印象深刻。”

由于受到各方的关注,“9·11”国家纪念博物馆设计方案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在恐怖袭击发生两年多后,2004年1月14日,34岁的以色列建筑师迈克尔·阿拉德和71岁的美国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共同提交的“倒映虚空”设计方案最终脱颖而出,击败了来自63个国家和美国49个州的5201名竞争者,获得了由艺术家、遇难者家属、政府代表和当地市民共13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认可。这一设计方案占地3万多平方米,将世贸双子大楼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占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终汇入池中央的深渊。用四周的水声遮蔽闹市区的喧嚣,而瀑布则能过滤外部强烈的光线。丹尼尔斯认为,这两个巨大的瀑布水池将成为整个纪念馆最为引人注目的标志性景观。丹尼尔斯说:“我想整个纪念馆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建在世贸遗址上的水池与其他建筑融为一体,水池中有美国最大的两个人工瀑布,这里是双子大楼曾经伫立的地方。与此同时,近三千名遇难者的姓名刻于水池周边的墙体,在绿树环抱中和流水声的映衬下,这里会显得非常平和。人们来到这里,就好像当年‘9·11’事件发生后人们聚集到这里一样。”

在“倒影虚空”方案被选定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最初的一些设计还是遭到了质疑和反对,原先的一些设计元素也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推翻,尤其是方案中将遇难者姓名刻于地下展馆的想法遭到了很多死者家属的反对。2006年6月,应死难者家属的要求,设计方案进行了变更,所有遇难者的姓名被刻在环绕两个巨型水池的墙体上,让人在感受对逝者怀念的同时,获得了重生的希望。

丹尼尔斯表示,对于纪念馆内死难者姓名的排列方式,一直以来也颇有争议,最后采用的方式与人们熟知的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方法完全不同,而是根据每位遇难者彼此之间的关联进行排列。丹尼尔斯说:“姓名的排列是根据死难者生前彼此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例如所有乘坐同一航班的乘客姓名被排在一起,再比如生前同为康托·菲茨杰拉德证券公司的员工被排在一起。然后在某一组名单中,我们会向遇难者家属询问,他们希望自己亲属的姓名和谁排列在一起。”

在“9·11”国家纪念馆正式开馆前一个月,纪念馆的官方网站便开始接受在线门票预订。8月12日上午门票预订系统向公众开放后的一个小时内,已经派发出了5000张门票,到12日中午,所有9月12日和13日的门票已经派发完毕,14日的门票也只有少量剩余。丹尼尔斯表示,门票预订如此踊跃反映出普通民众对“9·11”纪念馆的期待,预约参观者中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这说明纪念馆不仅会成为纽约人和美国人的精神寄托,也将在今后吸引各国民众前来参观。他表示,“9·11”纪念馆在所有世贸遗址建筑群中率先完工,也让参观者获得难得的机会看到其他建筑包括被称为世贸一号的“自由塔”的施工进展情况。丹尼尔斯说:“在纪念馆对外开放后的几年中,参观者将有难得的机会亲眼目睹纪念馆周围区域如何重建的过程。在纪念馆中会安装一排座椅,让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世贸遗址区内计划兴建的大楼如何拔地而起,包括世贸中心交通枢纽如何一步步完工。”

说到未完工的建筑,就不得不提到预定于明年“9·11”恐怖袭击11周年之际开放的国家博物馆。作为与纪念馆合二为一的整体的一部分,“9·11”国家博物馆将陈列大量一手资料和死难者遗物,但博物馆馆长爱丽丝·格林沃尔德强调,这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格林沃尔德说:“无论怎样去想,这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座博物馆,因为它就是110层高的两栋大厦的地下层。”

格林沃尔德表示,博物馆目前收藏的各种展品只占世贸大楼倒塌时所留下的各种废墟垃圾的不到1%,这绝不仅仅是关于两座摩天大楼倒塌以及恐怖袭击的故事,而是关于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的生命,是为了留在每个人心中不曾忘却的记忆。格林沃尔德说:“人性的故事就是我们要讲述的故事,‘9·11’事件就是我们的故事。据统计,全球有20亿人当天实时观看了事件发生的过程,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有关‘9·11’的故事值得讲述。”

格林沃尔德表示,如果说“9·11”恐怖袭击反映出人类最丑陋和最邪恶的一面,那么在袭击发生时和发生后无数普通人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互帮互助的反应,又正是人性光辉的最好体现,这也是“9·11”国家博物馆希望传达给每一位参观者的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