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中医一附院:大医精诚 护航健康

 田王老羊 2011-08-30

  本报通讯员 张晓东

  五十年前,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建院于1953年的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半个世纪以来秉承着“古今贯通,精医济世”的办院方针,将传统大医精诚文化和现代科学发展理念完美结合,为近一亿中原人民的健康护航。

  现在的河南中医一附院已经发展成为了河南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中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河南中医医疗行业的“龙头”。

  实力作证,跻身中医研究“国家队”

  2008年12月11日,河南中医一附院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一件盛大喜事,更迎来了河南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盛大喜事!

  这一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名单,河南中医一附院以雄厚的实力名列“国榜”。

  竞逐国家中医基地

  在采访中,河南中医一附院党委书记郭新民告诉记者,为大力弘扬中医药事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8年启动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这项工作是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重要载体,针对中风病、冠心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重点研究病种,整合优势科研资源,集中力量攻关,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单位中医临床和科研基础设施、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高水平临床研究队伍以及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建成分布合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逐步提高我国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争取用几年时间,拿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在重大疾病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形成较为成熟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有确切疗效的方剂和新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事业的具体体现,是广大中医药从业人员关心的头等大事,是中医医院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根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遴选程序,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通过预审、初审、复审、终审以及公示五个程序,最终在全国30家申报单位中确定了广东省中医院等16家医院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河南中医一附院入选为艾滋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点研究基地。此举标志着河南中医一附院跻身“国家队”,更标志着河南中医药事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的确立。

  荣誉背后的付出

  然而,荣誉的取得绝非偶然或幸运。在灿烂光环的背后,是河南中医一附院全体员工用智慧和心血无私奉献的结果。

  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河南中医一附院在得知国家即将实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后,全院上下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着手推进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各项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基地的创建活动也得到了省领导的大力支持,河南省副省长宋璇涛亲自担任河南省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厅局负责人也给予指导。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地建设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河南中医一附院更是全力以赴,整合院内资源,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医院在用房非常紧的情况下,腾出1栋楼(约4000平方米)作为艾滋病的研究室和实验室。腾出1层楼新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病病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医特色治疗室,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病病区。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目标要求”主要包括重点病种研究、临床及科研能力、基地运行模式及机制三个主要方面的建设内容。河南中医一附院深入研究和领会及时对业务建设目标要求,并按目标要求建设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通过对重点研究病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平台建设,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的建设,全面达到了基地建设目标。

  据郭新民书记介绍,目前基地建设方案已通过了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审查,并呈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崛起,根植中原半世纪

  医院的前世今生

  在为河南争得荣誉的背后,是河南中医一附院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付出。在祖国60华诞来临之际,河南中医一附院也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1953年,河南中医一附院的前身河南省人民政府军政机关中医诊疗所与开封市第一中西联合医院合并,成立河南省中医院。1956年,医院随河南省政府机关迁入郑州市现院址。1959年,建成病房楼一座,内设病床200张,临床各科初具规模。同年,归属河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88年起沿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名。

  中医“龙头”形成

  河南中医一附院一贯坚持“古今贯通,精医济世”办院理念,注重硬件及内涵建设。目前开放床位1200张,日门、急诊量3000人次左右;开设45个临床科室,35个病区,临床医技科室21个,并设有急救中心、综合体检中心、社区医疗延伸服务中心和河南省中医内科会诊中心。医院中医专科、专病特色优势突出,中医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周围血管科、心血管科、肛肠科、中医儿科、脑病科、肝病科、肺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内科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医儿科、脑病科、消化内科、泌尿内科、肺病科、中医皮肤科、中医妇科为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在河南省率先成立了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同时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也相继挂靠该院。医院目前拥有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双源螺旋CT、大型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C型臂数字减影X光机、超声显像系统和国内先进的手术室系统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总值达1.5亿元。传统医术的继承和创新,现代化诊疗设备的引进,新技术的熟练实施,使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小儿肾病和周围血管病、肛肠病等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治处于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先后在医院设立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进一步完善了院系合一教学体系。设有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五官方向、康复治疗学等六个专业方向;设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等13个学科;拥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等6个硕士授权点。承担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是河南中医学院的重要教学基地。

  人才建设与科研实力增强

  半个世纪以来,河南中医一附院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当做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目前该院共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50名,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人,全国名老中医7人,省管优秀专家8人,博士33人、硕士115人,副高以上的专家213人,逐渐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该院在“科技兴院”方针指导下,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努力建设临床研究型医院。先后成为全国中药制剂与剂型改革基地、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4个,二级实验室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科研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承担“十五”科技攻关计划2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6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5项。

  塑造特色,坚守中医使命

  用发展诠释中医精髓

  2009年5月,“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在广州举办。此次论坛上,有关专家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医是中国古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医是一种原创的文化模式,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标杆,为世界贡献了一种区别于西方医学思维和方法论的学术范式和生命观。因此,中医是一种具有世界影响性的先进文化,没有文化的领先,就不可能赢得技术的市场。

  河南中医一附院显然深谙此中道理,并一直坚守着中医的精髓,将中医文化渗透到医院的各项制度中,使人本管理和严格规范管理的理念结合,对医院的崛起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该院院长李真告诉记者:“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中医院的发展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古今贯通’是指把中国古代医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汇贯通成为一套具有独立特色医学理论;‘精医济世’是指在大医精诚思想的指导下,全面的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在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谋求发展。”

  古今贯通,整合特色专科

  发展过程中,河南中医一附院在突出中医特色、加快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学科进行整和形成优势互补。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该院对重点学科做出调整。例如对儿科的整合,主要是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的结合。该院原有专门的儿科研究所、儿科实验室,儿科医生同时也是儿科教师、儿科研究人员。儿科在肾病、脑瘫和呼吸三个专业已居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在全国一枝独秀。脑病科是该院的重点专科。该科运用中药、西药、针灸、康复等多种方法治疗神经内科疑难杂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在治疗脑梗塞、脑出血、血管性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疾病方面,疗效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李真院长说:“中西医结合,传统疗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真正体现了‘方有别,医无界’的内涵。中西医的诊疗方法虽有不同,但是并无明确界限,只要能够治病救人,都可以利用,这也是我们中医医学最大的优势。”

  目前,中医一附院在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上成绩突出,坚持以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中医特色为专科建设的内在支撑点,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为专科建设的着力点,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落脚点,该院重点专科数量和床位数量在全省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名列第一,其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中医龙头。

  管理求效,彰显中医风范

  院容院貌融入中医元素

  走进位于郑州市人民路的河南中医一附院,所有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厚重的中医气息和氛围。

  “中医院的发展强调核心竞争力,要有自身的特色,我的理解就是中医药文化是中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医院管理,才能形成独特的医院文化,从而凝聚人心,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该院院长李真如此诠释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中医氛围的形成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当初在医院病房楼建设工程设计时,决策者们首先想到的是突出中医特色。现在,当人们走进大门,一眼就会看见门诊楼右边小花园里的文化墙,上面篆刻的由著名老中医张磊撰文的《岐黄颂》;门诊大楼厅堂的设计别出心裁,几根柱子上悬挂着手绘中药材图画……来这里的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家中医院,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存在。

  病人无过错,奠定和谐之基

  河南中医一附院牢固树立“病人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竭力为病人提供了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并因此被河南省卫生厅授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院长李真说,“我们推行的服务理念就是病人无过错原则,这既是一种服务理念,也是在处理医患关系过程中的标准和原则。”

  该院推行的病人无过错原则主要是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各方面的问题:第一,病人选择医院看病首选医德高、医风好、医术精的医院,因此医院必须为病人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来满足病人的要求;第二,病人来医院是治病的,绝对不是来找茬儿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产生矛盾,很大可能就是医院服务不周;第三,病人来看病也是很辛苦的,要排队挂号,他们是真心把健康托付给医院,希望能在这里得到康复。

  河南中医一附院的每个科室都按照优质服务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人性化的服务规范,比如门诊大厅里设置有导医台,导医员负责引导病人挂号、抓药、付费;在门诊药房,设置了合理用药咨询台,为病人在用药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任何医务人员不得推诿,每个医务人员都有义务引导病人解决问题;住院部针对住院病人设立了陪检制度,即由专门医务人员带领病人完成所需要的各项检查。每个月,院领导都要召开患者及家属座谈会,广泛征求患者、家属对医院服务的建议和意见。

  培养名医,为腾飞添翼

  精医济世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服务和医术上,也体现在人才吸收与培养上。

  据了解,为了培养和打造新一代名中医,中医一附院制定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医院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了16名优秀中青年医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由医院拨专款,安排这16位中青年医生在国内拜两位名师学习;同时,针对在职医生,中医一附院也制定了相应的继续培养计划,每年举行两期‘中医名家讲台’,邀请国内外学术、医术精湛的院士、博士、专家来医院讲学,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这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取得显著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全体医务人员的基本技能、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

  通过这些年来持续不断地抓人才队伍建设,河南中医一附院已形成了技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该院现有中医临床研究人员527人,占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的36.51%;45岁以下专业研究人员391人,占研究团队的74.61%;博士(35人)、硕士生(151人)186人,占研究队伍的35.49%;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43人。该院已成为我省中医医疗事业的龙头和中医药人才荟萃的摇篮。

  走向未来,医圣故乡再书传奇

  两千年前,名医张仲景在中原大地演绎了“杏林传世”的神奇;两千年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独特的中医药治疗技术,展示了中医药“妙手回春”的经典,传承并创新“医圣”中医文化的坚实印迹,在全国中医药行业独树一帜,迅速崛起。

  采访结束时,面对未来,党委书记郭新民对记者说,“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新时代、新要求,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发扬传统、吐故纳新,努力打造一支医术精湛的医疗队伍,创建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医院,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