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意古韵 朵云轩时隔19年再办陈翔画展

 小儒家 2011-08-30

古意古韵 朵云轩时隔19年再次举办陈翔画展

日期:2011-04-30 作者:顾维华 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顾维华

  走进上海朵云轩四楼展厅,一种淡淡的古意古韵顿时弥漫开来,触目所及,或山峦重叠,或巨嶂高壁,或溪桥幽涧……宋元山水画那悠渺淡雅的意境似乎无处不在,然而,分明又可以呼吸到当下的气息,感受到都市文人对自然的一种吐纳与归隐之意。

  昨天起,陈翔山水画展在朵云轩举行——山水画家陈翔近五六年来创作的近百幅山水画,把人带入一个清溪渔隐的境界。

  无论是《山水四屏》,还是《赏瀑图》、《春溪泛艇图》、《秋溪钓艇》等,无不是笔墨点线疏松空灵,幽淡简逸,而几幅小品,则灵秀文雅,笔墨精妙,构图及树石造型新奇生动。陈翔的山水画中,没有宋元的磅礴气势和丰厚韵度,却气韵两宜;没有明清的故作姿态和剑拔弩张,却情趣双收。

  乍一看,陈翔的作品以青绿山水居多,但评论家江宏认为,陈翔的山水画严格说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青绿山水,“它是在水墨山水画基础上的青绿着色。倘使硬要将青绿山水分作大青绿和小青绿的话,那么,陈翔的山水无疑接近小青绿。陈翔舍去了青绿山水的复杂程序,实在是为了更直接贡献自己情性方面的因素,也即更便于出落自己的本色。所以,陈翔的画,乍视满目青绿意趣,再看,则微茫灵动,深润清丽。而陈翔的频施渲染,一画反反复复,层层叠叠不下十数过,甚至几十过,画面透脱又不无厚重,青绿其外,水墨其里,是青绿外壳包裹下的水墨精神体。”

  所谓的水墨精神体也可以说是真正的文人精神,一种扑面而来的书卷气——中国真正的文人画一脉其实讲究的是一种文人余事,对陈翔而言,他真正的身份其实也可名之为文人,也有人称他是“读书种子”,他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本来其实应当做个学者或作家,然而他的精神所寄却偏偏又是山水画一脉——这并不奇怪,因为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早在学生时代,陈翔即向海上山水画名家薛邃求教,获益极多。大学毕业后陈翔到上海书画出版社工作,做编辑,忙出版,后供职于上海中国画院,用他的话说是“上班半天行政,半天画画”,爱好与职业终于合二为一,这也使他竭力接近内心的大自由,不累于当下各种纷争的干扰,不必刻意地求新求变,而是自己悠然自得地用笔墨去寄怀山水,他自己说:“我画画,追求的其实是内心的宁静。”

 

“其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想着求新求变,而我喜欢安静。”

  对话

  东方早报:认识你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看你办画展,你第一次画展是在什么时候?

  陈翔:第一次办画展是1992年,也是在朵云轩,到现在相隔19年了。之所以相隔这么多年才办第二次画展,这与我对绘画的认识有关,我觉得一个画家根本的是要用作品来说话,而不是别的,我一直想在传统上下足工夫,画画这种事,是下多少工夫,才结多少果。对我来说,画画时总是充实的,让我感受到心灵的净化,画会让我安静下来——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坚持支撑下来的理念。

  东方早报:很多画家都在忙着求新求变,但我看你的作品,总是一种不紧不慢的姿态,不温不火的个性,想到过求新求变吗?

  陈翔:其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想着求新求变,而我喜欢安静。本质上而言,我的画是我的性格的自然流露,我画画,其实只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东方早报:那你将来会不会有些变化,有没有什么艺术上的目标?

  陈翔:其实只是一个大概的模糊的定位,我只想自然而然地画好,不断追求适合自己的东西,画画是自娱,如果也能娱人,那还是很有意思的。

  东方早报:从你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传统的魅力所在,但又能感受到现代新韵,这如何通过技法实现?

  陈翔:我画画之初,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薛邃,他让我真正体会到传统的魅力,体现在作品中,我希望有意韵,有内涵,内敛一些。以青绿山水而言,其实我与传统青绿山水的设色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过去的山水画比较重结构、线条勾勒,我除了把书法笔意运用到绘画之中,现在更注重立体感,比如云的穿插、远近的差异,在传统的散点透视中加入焦点透视,再通过色彩的处理,体现出纵深感。我的画,其实是当代人所画的传统,体现的是当下人的精神寄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