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平淡”

 大鸟旅历 2011-08-30
 有一天偶然进了一个主题聊天室,那天的主题是:平淡是幸福还是悲哀。听了一些聊友的高论,也引起了自己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平淡是不是幸福我不敢肯定,但我始终执着地认为,平淡绝不是悲哀。
        事实上这样的讨论是很难得出结果的,幸福或者悲哀更多的在乎个人的感受,正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那样,“我”的感受,只有“我”才能说了算。也许在旁人看来很幸福的人,当事者却不认为幸福,在旁人看来很悲哀的人他自己却不觉得悲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在追求个性的当今社会,一把尺子只能量一个人。因此,讨论平谈是幸福还是悲哀,充其量只是一种清谈罢了,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就我个人来说,对于平淡却是越来越向往了。
       记得在二十出头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至今印象很深。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记者看到一个老渔夫黄昏时刻在海边的礁石上晒太阳,大海、夕阳、渔夫引起了记者极大的兴趣,拿起相机拍了许多照片,之后记者访问了渔夫。渔夫说他一天只打一次鱼,然后就在这里晒太阳。而记者深感不解,开导渔夫说,你要是一天多打几次,很快就可以有积累,有了积累以后就可以买更多的船打更多的鱼,然后不断扩张打鱼的船队,赚的钱也会不断的增加,直到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正当记者越说越兴奋的时候,老渔夫淡淡的反问了一句:“那又怎么样呢?”记者说,你成了大富翁以后,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在这里晒太阳了。老渔夫说:“我现在不正优哉游哉地在这里晒太阳吗?”
        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电影,但那时在乡下要看上一场电影很不容易,公社的电影队要很长时间才下乡巡回放映一次,为了多看一场电影,碰上邻村放电影,也会跟着大人们走老远的山路到邻村去看。上中学时,因为镇上有电影剧院,隔三差五的就有新的片子,那时总是在晚自习之后偷跑去看电影。后来电视普及了,对电影就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但电视却成了离不开的生活伴侣。后来家里有了电脑,空余时间竟然都献给了电脑,对电视也没兴趣了。
有一次下乡到一个很偏远的山村,油然而生的第一感觉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太悲哀了,他们到现在都还看不上电视,更不用说电脑了。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呀。但进了村以后,我却无法从村民们的脸上找到“悲哀”,两个字,我看到的,是纯朴的,无忧无虑的脸。他们是那么的健康,那么的爽朗。我突然想起了那个渔夫晒太阳的故事,我反问自己:没有电影又怎么样呢?我后来不也都不看电影了吗?不看电影不是也一样生活得很好吗?不看电视又怎么样呢?我后来不也很少看电视了吗?不也一样生活得很好吗?没有电脑又怎么样呢?我自从有了电脑,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身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不自信了。如果没有电脑,我一定会生活得更健康。想到这里,不由得羡慕起他们来了。进而有了退休后回乡下老家种地的想法。
        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甘于“平淡”不是人的本性。正因为如此,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需要说服自己甘于“平淡”。只有接受了当前的“平淡”生活,才会心平气和,只有心平气和了,才会快乐。而快乐,是幸福的前提。人们常说“知足常乐”,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