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常见病的艾灸疗法

 tomhawk 2011-08-31

家庭常见病的艾灸疗法(一)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多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所致,亦可继发于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和烟雾、粉尘以及寒冷刺激等。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尤多见于中老年人。每年咳嗽吐痰两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一年发病连续三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支气管炎。本病多有长期反复咳嗽史,易发于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时加重,早晚咳嗽较剧,吐白色泡沫样痰,有感染时,可咳出脓性痰,常伴有喘息、喉中痰鸣。
[取穴] 肺俞  定喘  风门  合谷  天突
[灸法] 每年夏季三伏天,每周灸两次,共灸十次;秋冬季发病时,每日灸一次,至病情缓解。
 
[支气管哮喘]
    本病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外源性反应来自体外,如花粉、皮毛、香料、鱼虾等;内源性反应来自体内呼吸系统感染病灶的细菌及其产物等。此外,神经功能的变化对本病发生也至关重要,如鼻粘膜受刺激,肺部刺激,精神因素等,均可形成气喘。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多突然发作,发作时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张口抬肩、口唇青紫、咳嗽吐粘痰,发作间歇无任何不适。
疗法一
[取穴] 肺俞  膏肓  定喘  大椎
疗法二
[取穴]  大椎  膏肓  膻中  定喘(肾气虚者,加肾俞)
 
[感冒]
    俗称伤风,一般有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怕风怕冷、全身发烧等症状。
[取穴] 大椎  合谷  风池  曲池  迎香  天突
[穴位取法] 以大椎穴为主,头痛身痛配灸合谷、风池,发烧咳嗽配灸曲池、天突,鼻塞、流涕配灸迎香,每日灸一至二次,灸至病愈为止。
 
[肺气肿]
    [取穴] 天突  肺俞  身柱  彧中
    [灸法] 先灸肺俞、身柱,再灸天突、彧中。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按症分为外感风寒、阴虚肺燥、痰饮犯肺三类。外感风寒型症状为咳嗽,咯痰,痰多稀白,怕寒头痛,鼻寒流涕,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薄白;阴虚肺燥型的症状为干咳无痰、喉中干痛,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舌质红绛,舌苔少或无苔;痰饮犯肺型症状为咳嗽、咯痰,痰量多色白,喉中痰鸣,呼吸不顺畅,遇冷则病势加剧。
[取穴]
(1)外感风寒型取肺俞  风门  膻中  合谷  曲池
(2)阴虚肺燥型取肺俞  肾俞  太溪
(3)痰饮犯肺型取肺俞  丰隆  天突

家庭常见病的艾灸疗法(二)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
    本病多由急性胃炎转化而来。饮食不节、长期饮酒、过度吸烟、精神刺激,都可诱发本病。患者上腹部常有一定规律的疼痛胀满,伴有嗳气、泛酸、反胃等症状。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按症分为肝气犯胃及脾胃虚寒两种类型。脾胃虚寒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胃区隐痛喜按,得热痛减,恶心呕吐,食少纳差,口淡无味,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肝气犯胃型主要状症为胃脘胀痛,胸胁胀满,喜叹息,喛气反酸,遇郁怒则,症状加重。
[取穴] 中脘  足三里
脾胃虚寒型加灸脾俞  关元
肝气犯胃型加灸期门
[穴位取法] 隔日灸一次,十五次为一疗程。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本病病因复杂,遗传、情绪变化、饮食烟酒及药物刺激、某些疾病(如慢性肝炎)等均可导致溃疡病的发生,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消化道疾病。上腹部有规律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一般说来,胃溃疡在饭后不久即可出现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饭后三到四小时或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疼痛多缓解;本病常伴有泛酸、嗳气、腹胀及灼热疼感,甚至恶心、呕吐等。饮食不节,食物生冷、油腻及腹部受凉均可使症状加重。本病易发于秋冬季节。
疗法一
[取穴] 中脘  胃俞  足三里  内关
疗法二
[取穴] 中脘  足三里  阿是穴(压痛点)
 
[急性肠胃炎]
    本病是由细菌污染食物和饮水、肠道寄生虫等刺激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炎症。多发于夏秋季节,主要症状是频繁腹泻,并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患者多因饮食生冷不洁,兼受寒湿、暑热引起发病,临床分为寒湿和湿热两种类型。寒湿型症为频繁腹泻,大便呈稀水样,口不渴,腹部不适或阵发性腹痛,肠鸣,或有恶心呕吐,身寒喜温,舌质淡,舌苔白滑。湿热型的症状为频繁腹泻,大便黄靡热臭,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身热口渴,恶心呕吐,舌苔黄腻。
[取穴] (1)寒湿型灸神阙 足三里  (2)湿热型灸天枢 曲池 足三里
[灸法] 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患者平躺,先将少许洁净食盐放入脐孔,再将灸疗器装上艾片对准肚脐施灸)。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本病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病程可迁延数年至十余年,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发病诱因。腹泻轻者每日三至四次,重者十余次,大便多呈糊状,混有粘液、脓血,便后腹痛缓解,伴有腹胀,缓解期或病情轻者可无腹痛,仅有腹部不适。
疗法一
[取穴] 神阙  脾俞  胃俞  足三里
[灸法] 神阙穴采用隔盐灸
疗法二
[取穴] 关元  天枢  足三里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胃部下降至不正常位置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情严重者胃部甚至垂入盆腔。本病多见于体质瘦弱者,中医认为此病多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患者主要症状为消瘦、泛力,胃纳差,胸腹胀闷,进食后腹胀下坠,伴有呕吐、嗳气,大便稀溏或秘结等症,平卧症状减轻。
    [取穴] 百会  中脘  足三里  关元或气海
 
[反胃呕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出现的病症,恶心是病人的自觉症状。本症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按症状分为胃寒型、饮食停滞型、肝气犯胃型、脾胃虚弱型等。胃寒型表现为胃区隐痛喜按,得热痛减,恶心呕吐,食少纳差,口淡无味,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薄白;肝气犯胃型表现为胸肋胀满,易怒或郁闷,轻而干哎、嗳酸,重时呕吐时发时止;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呕吐时轻时重,吐势和缓,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神疲倦怠,食少纳差,大便塘薄。饮食停滞型表现为饮食不能节制,有暴饮暴食史,呕吐酸腐和不消化食物,吐后轻快,脘腹腹痛,便秘、矢气,舌苔厚腻。
    [取穴] 中脘  内关
    (1)肝气犯胃型加灸肝俞太冲  (2)脾胃虚弱型加灸脾俞
 
[纳差 消化不良 腹胀]
    [取穴] 中脘  悬钟
 
[胆囊炎]
    本病分急、慢性两类,急性胆囊炎又分为单纯性和化脓性两种;慢性胆囊炎分结石性和非结石性两种。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适宜用灸法灸治。胆囊炎症状为胁脘闷胀、串痛或隐痛,并牵涉到右肩背部,伴有口苦咽干、食少腹胀,偶有恶心呕吐等症。
    疗法一
    [取穴] 期门  胆囊穴
(1)       发热者加灸曲池
(2)       剧痛者加灸阿是穴(痛点)
(3)       呕吐者加灸内关
疗法二
[取穴] 左右肩胛点
 
[痢疾]
    本病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症状为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便、里急后重,并伴恶心、呕吐等症。
    注意:孕妇忌用。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经常秘结不通,在肠道内滞留过久,以致过于干燥坚硬。临床表现为左下腹有胀压感,并有里急后重及欲便不畅等症状。
    疗法一
    [取穴] 神阙穴
    [灸法] 隔盐灸(患者平躺,先将少许洁净食盐放入脐孔,再将灸疗器装上灸垫片对准肚脐施灸)。
    注意:孕妇忌用。
疗法二
[取穴] 天枢  大肠俞  内关  足三里
 
[腹泻]
    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水样便。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发病急,腹痛,大便次数多,便质清稀,或腹泻肛门灼热,大便热臭,小更赤短;慢性腹泻发病缓慢,腹泻次数较少,便质稀溏,或者黎明前腹泻,肠鸣、不思饮食、喜暖畏寒。
    [取穴] 神阙  足三里
(1)       发热发寒者加灸大椎  合谷
(2)       腹痛腹胀者加灸中脘
(3)       便下粘臭、里急后重灸上巨虚
(4)       慢性腹泻加灸脾俞  气海
(5)       黎明前腹泻者加灸肾俞  关元
注意:孕妇忌用。
 
[呃逆]
    本病多因寒、火、痰、食所致。以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为主要特征。
    [取穴] 中脘  膻中  天突  膈俞
 
[糖尿病]
    本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症。主要症状为血糖升高及糖尿、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取穴] 胰俞  脾俞  神阙  足三里  内关


家庭常见病症的灸疗(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中风]
    中风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临床上一般分中脏腑与中经络两类。中脏腑又分闭症与脱症,闭症表现为突然跌倒不省人事,两手紧握,牙关紧闭,面红耳赤,呼吸气粗,喉中痰鸣,大便小便不通;脱症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手撒开,目合口张,鼾睡,汗出如珠,二便失禁,颧红面赤继而面色苍主,四肢厥冷。中经络的症状为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痛眩晕。灸疗对中风重症中脏腑只能应急,苏醒后仍需去医疗综合治疗,而对中经络有较好的疗效,半身不遂者还应配合肢体锻炼,提高疗效。
    [取穴] (1)中脏腑急救:闭症取内关  涌泉;脱症取百会  关元
          (2)口眼歪斜取地仓  颊车  合谷
               上肢瘫痪取肩髃  曲池  外关  手三里
               下肢瘫痪取阳陵泉  足三里  太冲
 
[高血压中风]
    高血压病易发生中风,其先兆症状是,常出现头晕、头胀,腰膝酸软,一侧肢体麻木,眼睑跳动,说话有时不利等。
    [取穴] 足三里  悬钟  大椎
 
[高血压]
    本病是一种常见病,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心悸、易疲劳、健忘等症状。
    疗法一
    [取穴] 血压点  曲池  足三里
    疗法二
    [取穴] 足三里  悬钟(绝骨)
          注意,艾灸初始,需继续服药。
 
[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管腔阻塞导致心脏缺氧所引起。每受寒、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餐时出现胸部压迫感,心区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处,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取穴] 心俞  神门  内关  膻中
 
[风湿性心脏病]
    本病多由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反复发作,累及心脏而引起。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轻重不一,有些病人既无风湿病感染史,也无自觉症状,在检查时偶然发现,重者可有气急、泛力、胸闷、心悸、咳嗽、平卧时呼吸困难、紫绀、全身浮肿等症状。
    [取穴] 心俞  膻中  外关  三阴交
 
[心区痛]
    指胸部、心前区疼痛而言。按症分为阳虚胸痹、气滞血瘀、痰阻胸阳三型。阳虚胸痹型的症状为阵发心悸,胸闷气短,心区作痛,精神倦怠,自汗或出冷汗,面色恍白;气滞血瘀型症状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心悸不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痰阻胸阳型症状为胸中闷痛,有窒息感,痛彻胸背,甚至气短、喘促,不得平卧,痰白多沫。
    [取穴] 心俞  膻中  内关
 
[心律不齐]
    [取穴] 少府

家庭常见病症的灸疗(四)神经系统疾病

[眩晕]
    眩指眼花,晕是头晕,合称“眩晕”。本病按症分为气血不足、阴虚阳亢、痰湿上蒙三型。气血不足型伴有面色无华、四肢无力、心悸失眠、舌淡脉细等症状;如兼见烦躁易怒,耳鸣如蝉、腰膝酸软、少寐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为阴虚阳亢;痰湿上蒙型伴有头重如裹、耳鸣、倦困纳呆、口中粘腻、呕吐痰涎、舌苔白腻等症状。
    [取穴] 百会  风池
    气血不足加灸足三里  阴虚阳亢加灸三阴交  痰湿上蒙加灸丰隆 内关
 
[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入睡时间不够或睡眠不熟。轻者难以入寐,睡中易醒,重者整夜不眠。多由思虑太多,劳逸失调,素体不强,病后体虚气血生化不足,血虚不能养心引起;或心阴耗伤,心神不宁所致。
    疗法一
    [取穴] 印堂  每日睡前灸一次
    疗法二
    [取穴] 百会穴
    疗法三
    [取穴] 百会或印堂  足三里  三阴交
 
[神经衰弱]
    [取穴] 足三里  印堂

家庭常见病症的艾灸治疗(五)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急性演变而来,一般急性肾炎持续一年以上仍未痊愈者,就称为慢性肾炎,但临床上多数患者并无急性肾炎病史,当发现尿液变化时已成为慢性肾炎。
    [艾灸治疗取穴] 肾俞  脾俞  三阴交
           阳虚畏寒症状突出加灸关元   水肿较甚者加灸水分
 
[尿潴留]
    尿潴留即可见于肾气衰竭,全无尿意的虚症,又可见于湿热下注,膀胱气化滞涩不通,欲尿而不能出的实症。实症多表现为小便不畅或点滴而出,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胁腹胀满、疼痛,可伴有咳嗽、呼吸急促等症;虚症表现为小便不通或点滴而出,腰部酸痛,肢体浮肿,形寒肢冷。
    [艾灸治疗取穴](1)实症取膀胱俞  中极  神阙
              呼吸急促、咳嗽者加灸曲池
               情绪抑郁、烦躁、腹胀腹痛者加灸三阴交
(2)虚症取肾俞  命门  关元  中极  三阴交
 
[遗尿症]
    本病是指三岁以后经常在睡中不自主小便者,其白天并无排尿障碍和其它不适。
    疗法一
    [艾灸治疗取穴] 关元  中极
    疗法二
    [艾灸治疗取穴] 命门  肾俞  气海  三阴交
 
[阳萎]
    阳萎是指阴jing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而言。其病因除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外,多数由于大脑皮质对勃起的抑制加强另功能紊乱所致。有jing痿软或勃起不坚,或伴头晕、腰痛、神倦、心烦、尿频等。
疗法一
    [艾灸治疗取穴] 关元
    疗法二
    [艾灸治疗取穴] 肾俞  命门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
 
[男子不育症]
    男子不育以无精子而不能生育为其特征。如无特殊病症或先天原因,本病多为肾、脾亏损及肝脏功能失调所致。
    [取穴] 神阙  关元  命门或肾俞  归来  足三里
 
[早泄]
    [艾灸治疗取穴] 关元
 
[遗精]
疗法一
    [艾灸治疗取穴] 关元  肾俞  心俞  命门 
本法适用于夜梦遗精。
    疗法二
    [艾灸治疗取穴] 膏肓  志室(精宫)  痞根  腰眼
本法适用于滑精。
 
[前列腺炎]
    [艾灸治疗取穴] 气海  十七椎  腰眼

家庭常见病症的艾灸治疗(六)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本病是由于卵巢功能不正常所引起的月经周期超前或错后,行经日期延长,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色过深或过淡,都属月经不调。
    疗法一
    [艾灸治疗取穴] 关元  归来  血海  足三里
疗法二
    [艾灸治疗取穴] 主穴:归来  血海  三阴交
经期超前者加灸太溪
经期延后者加灸足三里  公孙
经期无规律者加灸命门
 
[痛经]
    痛经是指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疼痛。常由精神因素、受寒、或zi宫发育不良、生殖器炎症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在行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下腹部疼痛,常伴有头痛、恶心等。
    [艾灸治疗取穴] 中极  膻中  关元或气海  三阴交
 
[闭经]
    女子年过18岁从未来过月经,或已来月经后,再发生三个月以上不来月经者,称为闭经。闭经可因全身性慢性疾病、贫血、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受风寒及局部zi宫发育不全、生殖器结核等原因引起。妊娠及哺乳期的停经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临床表现为腰痛乏力,周期性(月经期)腹部不适,严重者可伴有头昏、失眠、面黄肌瘦等。
    疗法一
    [艾灸治疗取穴] 气海或关元  三阴交  肝俞  脾俞  肾俞
    疗法二
    [艾灸治疗取穴] 关元
    [灸法] 最好取丁香3克、肉桂6克、胡椒5克,共同研细末,先将灸疗器脚架固定在关元穴,取少量药末放入其中,再放上艾片,效果更佳。
 
[慢性盆腔炎]
    本病是指由于细菌侵入zi宫、卵巢、输卵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或盆腔腹膜而发生的炎症。患者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即转为慢性。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下腹胀痛、坠痛或隐痛,腰骶部酸痛,有时可有低热。
    疗法一
    [艾灸治疗取穴] 中极  关元  血海  三阴交
    疗法二
    [艾灸治疗取穴] 气海  中极  归来
 
[白带异常]
    白带异常仅是个症状,很多妇科病如慢性宫颈炎、滴虫性yin道炎、霉菌性yin道炎及盆腔炎等,均可有不同性质的白带增多。临床表现为yin道分泌物增多,颜色黄或白或赤白相兼,有腥臭味,常伴有腰腹部疼痛、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
    [艾灸治疗取穴] 带脉  中极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
 
[zi宫脱垂]
    [艾灸治疗取穴] 百会  气海  三阴交  脾俞或肾俞
 
[不孕症]
    [艾灸治疗取穴] 中极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  脾俞或肾俞
    [灸法] 每月月经干净后开始施灸,至下次月经来潮。
 
[习惯性流产]
    [艾灸治疗取穴] 关元或气海  足三里  肾俞  脾俞  丰隆
 
[功能性zi宫出血]
    凡月经不正常,经检查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异常性zi宫出血,称为功能性zi宫出血,简称功血。中医称为“崩漏”。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生育年龄功血患者比较少见,多见于流产和分娩后。
    [艾灸治疗取穴] 双侧涌泉  公孙  血海
 
[乳肿]
    [艾灸取穴] 阿是穴(乳肿表面)
[灸法] 隔蒜泥灸,施灸,温度不宜高。本法适用于乳肿初起,若化脓者则不宜灸。
 
[胎位不正]
    [艾灸治疗取穴] 至阴
    [灸法] 孕妇平躺,另由家人手持灸疗器灸,每侧灸十分钟,双脚空位均需灸,每日灸一次,至胎位转正。

家庭常见病症的艾灸治疗(七)外科及皮肤科疾病

[神经性皮炎]
    本病为皮肤科常见病,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与病人皮肤神经功能失调及对各种刺激因素敏感性增高等有关。中医称“牛皮癣”。临床表现为初始患部有阵发性皮肤骚痒,以后出现成群的呈皮色或淡褐色小丘疹,丘疹可逐步增多扩大,成苔癣样边界清晰的斑片。
    疗法一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 曲池  血海  三阴交  大椎
    疗法二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隔蒜泥灸  施灸,温度不宜高,每日灸一次,每日灸一支灸条,十日一个疗程。
 
[白癜风]
    白癜风是后天发生的局部皮肤色素脱失,病因还不明了。其症状是斑状色素脱失,白斑外围可有一狭窄的色素加深,损害中的毛发正常或变白,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病程缓慢,患者无痛苦、不适。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损部位)血海  曲池  合谷
 
[肱骨外上髁炎]
    本病又称(网球肘),多因局部筋膜劳损,体质较弱,气血虚亏所致。初发时,只在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加重,影响肢体活动,甚至拧毛巾、扫地均感疼痛泛力,但在静息时多无症状。
    [艾灸取穴] 曲池  手三里  肘尖(痛点)
 
[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常因扭伤、过劳、风寒湿侵袭所致。属“痹症”范畴。表现为肩部疼痛,日轻夜重,受压则痛甚,稍事活动则痛轻。日久粘连,活动受限,手臂不能上举、内收、外展。
    [艾灸取穴] 肩髃  曲池  外关
 
[手抬举困难]
   [艾灸取穴] 肩髃  肩贞  曲池  合谷
 
[落枕]
    本病是由于睡时体位不正,感受风寒而导致以颈项部强直酸痛不适,转动不灵。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痛点) 新设  天柱  落枕穴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颈动脉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中医将颈椎病归于痹症的范畴。按临床表现可分为(1)脊髓型:四肢,一侧或双侧麻木,酸软无力,走路不稳,甚者瘫痪,卧床不起。(2)椎动脉型: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这些症状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3)神经根型:颈肩痛或颈枕痛,枕部感觉障碍,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双侧颈、肩、臂放射痛,伴有用指麻木、肢冷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4)交感神经型:枕部痛,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体发凉等症状。(5)混合型:存在上述两型以上的病状。
    [艾灸取穴] 阿是穴(增生部位)大椎  肩颈
眩晕加灸风池;头颈部痛加灸新设  风池;肩臂麻木无力加灸肩髃  曲池  外关;下肢麻木加灸环跳  承扶  承山  委中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本身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所引起的。属中医“痹症”范畴。症状表现为沿着坐骨神经通路,发生放射性的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夜间及行走时疼痛加剧。
    [艾灸取穴] 环跳  承扶  昆仑  委中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性胶原组织病变,一般认为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发病前一至四周常有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等,伴有发热、多汗、疲乏等。关节病变有以下特点:常同时累及多个关节,呈对称性,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常侵犯大关节,如膝、踩、肩、破、肘关节,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炎症消退后另一关节接着发炎,炎症消失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遗留关节畸形。不典型者,仅有游走性关节痛。本病常累及心脏,反复发作后可形成风湿性心脏病。血液检查血沉多增快,抗“0”在500单位以上。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现认为与免疫反应有关。受累关节以两手小关节及腕、足最常见,也可侵犯大关节,少数病人从脊柱关节开始发病。病变关节常出现明显肿胀,伴以疼痛、僵硬。病程较长,缓解和复发交替。反复发作后形成关节畸形(不可逆)。血液检查病人血清中有类风湿因子。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是受凡尔赛湿邪气侵袭所致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及关节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临床上根据其特征常分为行痹、着痹、痛痹、热痹。(1)行痹:又称风痹,其特点是关节疼痛游走不定,风邪偏重所致。(2)痛痹:又称寒痹,特点是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遇寒加重。(3)着痹:又称湿痹,其特点是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四肢沉重,肿胀麻木,是湿邪偏重所致。(4)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肌肤灼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艾灸取穴] 阿是穴(酸痛最明显处)
(1)       腕部加灸内关  外关
(2)       肘部加灸曲池  手三里
(3)       肩部加灸肩髃  肩井
(4)       背脊部加灸大椎  风门  命门
(5)       髋部加灸环跳  承扶
(6)       膝部加灸血海  阳陵泉
(7)       踝部加灸昆仑三阴交


家庭常见病症的艾灸治疗(八)五官科疾病

[急性鼻炎]
    本病乃机体遭受外界刺激(如寒冷)后,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乘虚进入鼻腔粘膜,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炎症。临床症状为鼻塞、喷嚏、流清涕、嗅觉减退、头痛、恶寒、发烧和全身酸痛不适。
    [取穴] 迎香  上星  印堂  风池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萎缩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空气污染、鼻中隔偏曲、邻近炎性病灶刺激、长期局部使用刺激性 药物等原因引起,其主要症状为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常流向鼻咽部,患者常觉鼻咽部不适,伴有嗅觉减退、头晕、鼻涕多等;慢性肥厚性鼻炎也是由急性鼻炎反复反作所致,病因同上,主要症状为鼻寒较严重,常呈持续性,嗅觉减退,粘膜肥厚肿胀,可伴有耳鸣、耳聋、咽部不适等;慢性萎缩性鼻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是由自鼻腔特异性慢性炎症,慢性副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肿物压迫,鼻腔手术等引起,主要症状为鼻塞,鼻咽部干燥、幻嗅,嗅觉减退,头痛、咽干、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鼻腔堵塞。
    [艾灸取穴] 大椎  风池  合谷  肺俞  太冲  足三里
 
[鼻衄]
    鼻衄即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外伤及内部疾患(如鼻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均可引起,主要症状为鼻腔有新鲜血液及凝块目前鼻孔流出,也有由口中吐出者。
    [艾灸取穴] 双侧涌泉  印堂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春秋两季。此病多由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而引起,由飞沫、食物及直接接触而传播。其症状为高热、面色潮红、头痛、四肢酸痛;咽痛突出,吞咽时疼痛加剧,并向耳部放射;扁桃体充血肿大,扁桃体表面假膜为黄白色,或为黄白色脓点,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擦去,去除后不易引起出血。
 
[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演变而成。儿童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异常肥大,成人则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炎性病变。(1)咽部不适,异物感,扁桃体异常肥大,影响呼吸,睡眠时有鼾音,吞咽障碍,语言不清。(2)扁桃体及咽粘膜呈暗红色充血,扁桃体表现凹凸不平,并伴有白色条索状疤痕。(3)常伴有颌下淋巴腺增大。
    [艾灸取穴] 合谷  天突  太溪  三阴交  内关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粘膜、淋巴组织以及粘液腺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咽炎屡次发作而转为慢性。长期吸入干燥不洁空气,工业粉尘,化学气体,烟酒过度等,均可导致慢性咽炎。其症状为咽部不适,有烧灼感,咽部干燥发痒感,异物感,有时有微痛,分泌物多且粘稠,咽部反射敏感,张口或压舌时易恶心,粘膜充血或见咽后淋巴滤泡呈颗粒状突起于粘膜表面。中医将急、慢性咽炎称为“喉痹”。
    [取穴] 列缺  太溪  天突  合谷
    忌食辛辣食物,忌烟酒。
 
[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是指咽部粘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由溶由溶血性链球菌为主的病原体引发。感染途径为飞沫、食物、及直接接触。其症状(1)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或咳嗽等;(2)咽部不适,干燥灼热感,咽痛,吞咽时加重,并可放射至耳部。(3)咽部粘膜充血,以口咽外侧的粘膜为甚,咽后淋巴滤泡肿大,扁桃体及软腭均可见红肿。(4)两侧颈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
    [艾灸取穴] 合谷  天突  列缺  曲池
 
[青少年近视]
    近视眼是指眼的屈光度数太大,或眼轴较长,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成像于视网膜之前,因此远视力不好,而看近处物体时比较清楚。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的睫状肌肌力充沛,如果用眼习惯不合理,初期睫状肌收缩可以调节,但长期如此,则可导致睫状肌痉挛,因而晶体凸度增加,平行光线的焦点便移到视网膜之前,这就是假性近视,如不及时防治,则睫状肌痉挛可发展为眼球变长,成为真性近视。
    [艾灸取穴] 太阳  阳白  足三里  光明  肝俞  肾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