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学的发展结构与内容

 周易风水图书馆 2011-09-01

易学的发展结构与内容  

 

 

 

   易学是通过对《易经》与《易传》所作的解释而形成、发展起来的。自古以来对《易经》的研究、就呈现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态势。各种学术,或援以入易,或引易为援。如:儒家易、道家易、医学易、气学易、心学易、汉学派易、宋学派易、义理派、象数派、占卜宗、老庄宗、儒理宗、星相宗、堪舆宗...等,各流派通过对经传的解说,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和命题,从而构成了一套理论体係。历史上对《易经》的专门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四大历史阶段,并形成了象数学派和义理派两大流派,即:


着重从阴阳奇偶之数和卦爻象以及八卦所象徵的物象,解说《周易》经传文义的称为象数之学,致力于研究象数学的人组成象数学派。

 

主要从卦名的意义和卦的性质解释《周易》经传文,注重阐发卦爻象和卦爻辞义理的,则属于义理之学,从事义理之学的人组成义理学派。

 

象数之学是汉代易学的主流;魏晋隋唐时,义理学派占了上风。宋明时代则形成了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并行的局面。与宋明道学相适应,象数之学又分为数学派和象学派;义理之学又分为理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等不同的流派。到了清代,又走上了复兴汉代易学的道路。

 

<1>汉代象数学派

 

汉代易学的发展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人称为汉易,汉易的主流是象数之学。西汉的孟喜、京房是象数学派的创始人,而东汉的虞翻则将汉代象数之学发展到了高峰。

 

孟喜以卦气说来解释《易经》,所谓卦气,就是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并以此解释节气的变化。例如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代表十二个月和节气的十二消息卦。

 

京房改造和发展了孟喜的卦气说,并提出了「八宫卦」说和纳甲说,用以解释气候的反常现象,大讲阴阳灾变,以此推断人事的吉凶,构成京房易学的一大特徵,也是汉易的特徵之一。

 

虞翻将卦气说引向了卦变说。卦变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乾坤父母卦变为六子卦,一是十二消息卦变为杂卦。其卦变说无非是企图从某一卦引出另一卦,甚至更多的卦,然后再与互体说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取象,以便更加随意地解释《易经》的卦爻辞,从而将汉易象数之学引向了极其繁杂的解易道路,因此,汉易象数之学被王弼派义理之学所取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2>晋唐义理学派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易学史上的一大转变时期,两汉易学转向了以老庄玄学解易的道路,义理学派的易学成了易学发展的主流。魏代王弼是义理之学的创立者,晋人韩康伯进一步加以发挥,将易学引向了更加思辨的道路。唐初孔颖达作《周易正义》,以王韩《易》注为本,从而使王弼派的义理之学被官方定为正统易学。

 

王弼注解《易经》,以《易传》的观点解释经文,注重义理的阐发,文字力求简明,不讲卦气、卦变、纳甲和阴阳灾变,一扫汉易中象数学派的烦琐的解易学风,给人一种清晰明快,而又意义深远之感。

 

韩康伯进一步从义理的高度概括和阐发了王弼的易学观,认为八卦和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具备天下之理,《易经》乃明理之书。因此,通过《易经》就可以把握天下之理和变易之道,人们应该在事象的背后探求隐藏的义理。

 

唐代的孔颖达着《周易正义》、李鼎祚集汉易系统和玄学派的注解成《周易集解》对王弼派易学进行了一番修正和改造,且对两汉以来易学作了一次大总结,而融合了象数和义理两派易学的倾向。代表了唐代易学发展的新方向。

 

<3>宋代的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

 

宋易的发展时期,上起五代,下及元明。北宋象数之学的倡导者始于宋初的陈抟,而义理学派的倡导者大概出于宋初的胡瑗,由程颐集其成,朱熹进而吸收各家的易学观点,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易学体系。

 

陈抟提出许多图式解说《易经》原理,成为图书之学的创始人。后来传至刘牧和李之才,刘牧推崇河图洛书,李之才宣扬卦变说。以后,周敦颐着重讲象,提出太极图说,论述宇宙形成的过程,为儒家成圣人的理论提供依据;邵雍则着重讲数,提出先天学,创立了易学中的数学派。朱震对取象说提出了一套理论,而成了象学派的代表。明代的来知德和方孔炤、方以智父子把各种图象看作某种模式,用来解释世界,而形成了易图学派。

 

程颐着《伊川易传》,创立了理学派的易学体系;同时的张载则吸收孔颖达气论学说,创立了气学派的易学体系。同邵雍的数学派,成为三足鼎立之势。理学大师朱熹以程氏易学为骨干,吸取各家的易学观点,提出「易本卜筮之书」,企图说明《易经》的本来面貌,强调要区分《易经》、《易传》和易学。视《易经》卦爻象和卦爻辞为表现事物之理的抽象公式,可以代入一切有关事物。

 

心学派的杨简提出「天人一本」、「三才一体」的命题,明代的王畿继承以人心解易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了王守仁的「良知即易」说。气学派的张载以阴阳二气生生不已的变化过程和法则,解释卦爻象的变化和卦爻辞的义理。而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站在气学派的立场,对宋明易学及其哲学作了总结,主张占筮与学习《易经》之义理不可偏废,把古代易学的发展推向了高峰,标志着宋易和宋明道学的终结。

 

<4>清代的复兴汉学

 

清代是汉易复兴的时期。清人解易的着作十分丰富,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其内容和倾向也很複杂,但就其易学发展的主要倾向说,是从宋易走上了复兴汉易的道路。

 

黄宗羲、黄宗炎、毛奇龄、胡渭等人系统地揭露了图书易学和先天易学同道教易学的联繫,指出宋易中的象数之学并非《易经》经传的本来面貌。

 

惠栋是汉易的倡导者,着眼于卦象的形成和变化,澹化乃至取消其哲学价值。张惠言受惠栋影响很深,专攻汉代虞翻易学,标志着清代汉学家对汉易的研究,走上了专门化的道路。焦循不同于惠栋一派唯汉易从的学风,主会通百家之说,不墨守一家之言,企图在汉人象数之学的基础上,另立一解易新体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