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振宇在赴晋冀鲁学习考察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与爱同行8512 2011-09-02

在清水县赴晋、冀、鲁等地学习考察

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总结会议

暨全县三级干部 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清水县委书记    王振宇

 (2010年9月25日)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以蔬菜为主的经作业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建设甘肃省核桃大县、甘肃省肉牛大县、天水市大菜园,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县委、县政府组成党政考察团赴晋、冀、鲁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今天,我们召开学习考察总结会议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主要目的是总结考察情况,寻找发展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大干实干、跨越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和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刚才,18乡镇党委书记和县林业局、畜牧局、农业局、农办主要负责人作了发言,俊杰县长讲了很好意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考察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基本情况

  9月18日至24日,我县党政考察团历时七天,跨越华北、华东、华中十省市,先后对晋、冀、鲁三省的三市二县一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县四大组织主要领导、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以及18乡镇党委书记、县农口、涉农部门等11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共36人参加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学习考察了山西省汾阳市峪道河镇下张庄村优质核桃园、核桃良种苗木基地、汾阳市规划建设的汾州核桃会展交易中心、汾阳市裕源土特产品商贸有限公司,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刘家会村核桃产业示范园,北京市顺义区京顺兴肉牛养殖场,河北省三河市福成集团两万头肉牛养殖场、五丰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省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县上领导还前往国家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就我县农业重大项目进行汇报衔接,并积极争取了一些事关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项目。同时,沿途参观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考察期间,受到当地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龙头企业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考察团成员认真参观、虚心学习、深入思考,震撼很大、启发很大、收获很大。通过学习考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完善了措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习考察活动,时间短暂,安排紧张,扎实有效,成果明显,是圆满成功的。
  晋、冀、鲁三省的三市二县一区发展核桃、肉牛、蔬菜产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抢抓机遇,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晋、冀、鲁三市二县一区都能够乘改革之风、扬区位之利、走开放之路,加快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地处首都东大门的河北省三河市,西距北京58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东到唐山121公里,是京、津、唐三大城市构成的金三角核心地带。总面积643平方公里,人口49.86万。近年来,三河市按照稳粮优果增花菜、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工作思路,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福成、汇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了74.8%,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50%。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财政收入40.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2亿元,位居河北省县级第一名。三河市福成五丰食品有限公司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一个数万元的养殖户起家,发展成为集肉牛养殖、奶牛养殖、肉牛屠宰加工、肉类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饲料生产、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拥有存栏2万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年屠宰加工10万头肉牛的屠宰加工厂、年产9000吨肉类制品加工厂、年产2万吨有机乳制品加工厂、年产12万吨饲料厂、年产3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各一座。该公司于2004年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目前公司注册2.79亿元,总资产6.47亿元,年销售收入5亿元。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西缘,西靠吕梁山、东临汾河水,总人口42万人。全市土地总面积176万亩。汾阳市素有中国核桃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之称。近年来,汾阳市依托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核桃生产基地和全省优质谷子、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等优势,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着力发展汾州核桃、汾州香小米、鲜食红枣等七大农业产品和牛、羊、猪三大畜产品,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现代农业工业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从而推动了全市以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准确定位,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河北省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东临省会石家庄、西与山西省接壤,总人口45万,总面积397.2万亩,其中山场面积293万亩,林地232万亩,耕地46万亩,水域46万亩,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产业,明确提出到2011年全县核桃栽培面积要达到40万亩,实现人均一亩核桃林的目标。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主要是县财政每年投资1000万元,用于核桃苗木和整地补贴;对集中连片种植   30—1000亩的,每亩补助20—50元的后续管理费;整合发改、农综、水利、扶贫、移民等部门资金对重点核桃基地进行水利配套;对栽植的实生核桃苗木无偿嫁接。同时,明确责任,抓好示范,各级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年终考核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建立了示范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主管副职每人也建立了管理示范点。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栽植核桃面积24.2万亩,形成5个万亩基地,55个千亩基地,36个核桃专业村。核桃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果品产量6.3万吨,总产值3.83亿元。该县平山镇刘家会村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全村365户1408人,土地面积2000多亩,大多为浅山丘林地。2006年以来,村上聘请河北农大、河北林科院专家对核桃园进行规划设计,引进“辽1”、“中林5”优良品种,栽植核桃。50亩示范园核桃第三年开始挂果,第五年形成产量,到2007年亩产达到500多斤,亩收入近万元。该村现有核桃1750亩,核桃产业已成为富民产业。为了确保核桃产业健康发展,该村投入330万元,实现了核桃园区水、电、路、网配套设施建设,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对核桃管理实行统一追肥、统一浇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修剪、统一销售的“五统一”一条龙管理方式。汾阳市核桃栽植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汾州核桃以其个大皮薄、种仁饱满、营养丰富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发展核桃产业方面,栽培的品种主要是“晋龙1号”、“晋龙2号”、“中林1号”。产业发展实行工程化管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品牌+链条”为支撑,培育现代农业工业化,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以“内聚+外扩”为支撑,实施传统产业品牌化;以“龙头+基地”为支撑,实施产业发展集群化。通过抓规模化发展,抓园区化建设,抓市场化营销,构建起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良好局面。全市核桃种植面积已近50万亩、700多万株,已建成8个万亩连片优质核桃种植基地,80多个栽植核桃500亩以上的规模村,4000多个10亩以上的种植村。核桃加工企业60多家,年加工核桃2万吨,加工核桃仁近1000万公斤,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全市核桃产量2000万斤,核桃产业收入达到4亿元,边远山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该市峪道河镇下张家村位于汾阳市城西北5公里。全村205户780人,有耕地面积2780亩,是汾阳市最大的核桃育苗基地。去年全村出圃核桃嫁接苗100多万株,收入600多万元,户均收入2.9万多元。今年育苗1200亩,10户育苗大户股份投资50多万元,改善了育苗水利条件。良种育苗已成为该村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龙头企业的带动,在发展核桃产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达、裕源两个大型核桃加工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核桃集散地。汾阳市裕源土特产品商贸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是一家集核桃、核桃仁、杏仁、红枣、小杂粮等农副产品种植、加工、国内外贸易及食品科研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公司年加工、销售核桃、桃仁等农副产品4500吨,年销售2.7亿元。公司建有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及优质核桃苗木基地10万亩。新建的“汾州裕源产业园”占地70000多平方米。是集优质核桃品种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科研及高新技术产品转化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园。年产值5亿元,上交税金3588万元,年利润1728万元,带动30000多农户创收,社会效益达到7200万元。

  三是科学饲养,规范管理,扩大规模,拉长链条,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北京市顺义区1998年撤县设区,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6.7万,常住人口73.6万,是北京重点建设的新城、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该区坚持依靠工业化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按照高端、高效、高辐射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设备武装农业,用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推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向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精品化发展,全区现存栏肉牛7万多头,年出栏4万多头,生猪100万头,年产肉量达到9.4万吨,年产值20多亿元,畜牧业总产值24.6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该区北小营镇小胡营村京顺兴肉牛养殖场占地130多亩,并有分场,主要养殖西门达尔杂1代,现存栏肉牛1700多头,出栏1200多头。以京顺兴肉牛育肥养殖场为龙头,带动农户养牛搞繁殖。养殖场集育肥、屠宰、加工和销售为一体,加工产品主要销售香港、澳门,从而实现了肉牛产业利益的最大化。三河市撤县建市以来,充分发挥近临北京这一独特优势,紧紧围绕“率先发展、更好发展、更快发展”这一主题,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该市把农业产业化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为三河农民铺就了一条生产科学、生活富裕的幸福道路。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日益增大,龙头企业蓬勃发展,银企对接效果明显,品牌建设硕果累累。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肉牛饲养量达到28.85万头,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畜牧业产值连续多年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全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廊坊市级龙头企业12家。位于三河市高楼镇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福成股份食品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肉牛生产龙头企业。企业主要依靠科技支持、人才保证、科学化管理不断发展。企业运作方式主要是公司+基地+农户,以育肥为主,品种主要是西门达尔、夏洛莱、海福等。饲养实行定量定时,育肥期约105—102天,每头利润600—700元。并且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户饲养架子牛。肉牛加工车间实行无菌操作,加工设备采取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加工产品实行国际标准,市场销售实行现代营销策划体系。企业经营的突出特点是品种优良化、饲料科学化、产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法制化、培训制度化、废弃物资源化。由于该企业巨大的带动作用,使三河市的畜牧产业,特别是肉牛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四是能人带动,科技助力,面向市场,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山东省维坊市寿光市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种植的发祥地,中国蔬菜之乡。该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洲湾南畔,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辖9镇5街道办事处,975个行政村。寿光发展农业的思路和模式是: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为了使蔬菜产业成为一个主导产业,寿光市采取了生产、流通、加工、品牌一起抓的方式。生产方面,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先后发明推广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300多项,新技术引进推广1000多个名优新品种和30多项种植新模式,吸引20多家国外种子公司投资建立良种示范基地,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并培育出了4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培植了乐义蔬菜、欧亚特、燎原、农圣庄园等10几个规模化高效种植园区和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等587个蔬菜生产专业镇村,现有蔬菜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流通方面,1984年建立蔬菜批发市场,1989年改扩建,当年成交各类蔬菜40亿公斤,交易额达50多亿元。2003年建成全国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2005年开通全国第一家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蔬菜网上交易市场。2007年又规模建设占地1880亩、投资20亿元的国家级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市场建设使寿光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该市场新投资30亿元,建成了占地3000亩的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加工方面,瞄准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升蔬菜附加值,积极扩大出口,用龙头企业联结和带动农户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市80%以上的农户都已进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蔬菜产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户每户平均有2—3个冬暖式大棚,每个大棚年收入2—3万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源于蔬菜。寿光市纪台成德园艺刘成德经营的大棚桃、核桃8518,采用了自己发明的“一边倒”技术。大棚桃今春栽树,明春卖果,亩产最高2万斤,一年栽植15年的效益,在国内很有影响。

  五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突飞猛进。考察途中,各地以产业为经济支撑,以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振奋人心。寿光市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不毗邻大城市,享受不到大城市辐射和带动;没有资源优势,缺乏依靠资源实现发展突破的条件;不靠交通运输要道,无法借助物流集散和交通便利。但是,寿光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飞跃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的路子。这就是发挥初始农业的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农工互助、城乡互动,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产业发展是基础。寿光市三元朱村共有村民216户865人,耕地面积1295亩。1989年三元朱村17名党员干部在王乐义书记的带领下克服困难,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当年棚均收入27000元,从而引发了一场改变大半个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绿色革命”,大幅度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目前,全村冬暖式蔬菜大棚530个,精品果园310亩。90%以上的收入来自蔬菜,其余收入均来自蔬菜服务产业。2009年全村年总产值4280万元,人均收入11700元。为了使蔬菜产业更好地发展,三元朱村成立了集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蔬菜公司——世纪三元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又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128000平方米,集农业科研、技术开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乐义化工有限公司,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全村工农商贸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支撑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六是艰苦奋斗,创先争优。考察途中,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昔阳县大寨村。平山县西柏坡是我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全国土地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革命胜地。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两个务必”在这里诞生。考察团在考察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参观革命胜地,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大寨村现有200多户500多人,该村曾经靠艰苦奋斗,治理穷山恶水,改善恶劣环境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大寨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扬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大寨村焕发出新的生机。该村先后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主要包括大寨核桃露集团、年产10万吨的水泥公司、酒业公司、制衣公司、煤炭发运站、煤矿、毛衣厂、贸易公司、森林公园。仅旅游年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靠艰苦奋斗,大寨农民生活实现了三有三不,这就是小有教——从幼儿到小学免费上学;老有靠——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考有奖——凡考入大学发给奖学金。三不是吃水不用吊、运输不用挑、看病不用跑。通过考察,大家深感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加快发展;只有深化认识、完善思路,才能力促发展;也只有大干实干,才能跨越发展。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按照“走产业路、念畜禽经、打果品牌、建科技园、富全县民”的总体思路,牢牢扭住“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扶龙头、抓改革、促增收”这一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为总抓手,以实施六大增收工程和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6431”产业化富民工程,不断培育壮大林果业、畜牧业和经作业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工作积极推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强力拉动下,今年元至8月底,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63亿元,同比增长8.0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15.22元,同比增长15.69%。

  一是以核桃种植为主的林果业发展较快。坚持抓点与扩面并重、规模与质量并重、新建与管理并重、生产与营销并重的原则,稳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全县以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基地达到41.6万亩,其中以苹果为主的鲜果17.8万亩,以核桃为主的干果23.8万亩,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1.48亩。挂果面积11.06万亩,果品总产量8000万公斤,总产值达1.8亿元。今年以来新建果品基地5.6万亩,包括核桃46820亩、苹果8360亩。建成了永清北山、白沙赵沟流域、白驼玉屏梁、松树前湾梁、远门铁炉梁5大核桃产业带。进一步强化果园综合管理,完成果实套袋1.24亿个、疏花疏果10.3万亩、老果园改造0.6万亩、果树修剪37万亩、新增果品贮量0.3万吨。在资金扶持上,农户每栽植一亩苹果、核桃,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后,补助财政资金80元。全面完成了全县64.23万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初步建立了集体林地林权到户经营管理的新机制,开创了林果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以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不断壮大。以全省肉牛大县建设为目标,以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场)、养殖专业村为载体,以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全县畜牧养殖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先后建成县科技养殖示范园区、秦源牧业公司、苏屲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园区、鑫淼肉鸡加工厂等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止目前,新建各类养殖小区、场227个,全县畜禽饲养量达260.2万头(匹、只),其中:牛饲养量达12.56万头、鸡饲养量达194.7万只、猪饲养量达37.72万头,出栏各类商品畜140.22万头(匹、只),全县畜牧业产值达3.62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全县肉牛产业建设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园区,已入驻养殖户10户,购进良种母牛410头,贮草50万公斤。全县新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26个,养殖专业村8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350户;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陕西天地草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我县组建甘肃清川草业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秸杆2万吨,为养牛户提供足够的饲草服务。在资金扶持上,采取新建一个养殖小区补助10万元、圈舍每平方米补助200元,新购进一头良种母牛补助1000元的办法,调动了养牛大户的积极性,保证了肉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三是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经作业发展迅速。根据地域分布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作业,突出设施蔬菜、半夏、大麻等特色种植业。至目前,全县共发展蔬菜6万亩,其中大棚蔬菜1000座、日光温室40座,大面积是露地菜、大路菜。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土地流转,把建设国家级雨养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发展经作业的首要任务,与兰州高原夏菜集团公司签订了联合开发清水高山夏菜生产基地的框架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谈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以泰山庙塬高山夏菜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了西兰花菜、娃娃菜、花椰菜等6类30个种植试验示范项目,与县城家乐购物广场签订了农企供销合同,极大地带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时,新建日光温室20座、塑料大棚1475座;以黄门、永清、红堡、白沙等乡镇为重点,共完成甜玉米、芦笋、架豆王种植1.95万亩;引进兰州天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400亩薰衣草种植基地,发展薰衣草精油提纯,预计效益可观。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轩辕牌”粉壳蛋、“远门老魏苹果”、“薄皮核桃”等一系列农产品已通过农业部产地认证,为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农业生产和扩大产业市场奠定了基础。

  四是以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为主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按照省、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县上及时成立了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机构,制定了试点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并选择地处城郊、具有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永清镇李沟村、红堡镇贾湾村率先开展试点,目前已完成旧村房屋评估补偿和新村选址、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高标准完成了建设规划,正在抓紧施工。近三年多来,全县新农村建设以25个示范村(其中省级1个,市级10个,县级14个)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建设,省级试点村黄门乡王店村于2008年通过了省上的考核验收,第一批4个市级示范村于2009年通过了市上的考核验收。三年来,全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41793.46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655万元,包括省上投入284万元、市上投入180万元、县上投入1191万元,整合资金12848.46万元,部门捐助62万元,群众集资投劳3228万元,自筹建房资金2.4亿元。结合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全县自2006年以来共建新宅16611户,其中灾后重建8888户、扶贫整村搬迁14个村2001户、其它5722户;全县22%的农户建了新房、住进了新村,共硬化村庄巷道175个自然村、450公里,硬化面积126万平方米,其中市级示范村硬化巷道274条、50.841公里、13.84万平方米,中心村巷道硬化率达到100%。11个省级示范村基本实现了“八通六有”的奋斗目标。探索出了新村建设型、旧村改造型、逐步推进型、小城镇建设、产业带动型五种建设模式。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切入点,下大力气抓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强化功能”的要求,将发展小城镇作为推动产业化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目前已全面完成各乡镇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白沙、草川、王河、陇东、山门、白驼、金集、秦亭等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总体来看,经过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城乡一体化试点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在这些方面的发展速度、规模、效益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方面,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全县上下思想解放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还不够,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对“农业大县”和“农业稳县”这一现实的把握还不够充分,对国家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性、政策性理解还存在缺位的现象,改革创新的劲头不足,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路还不够清晰,不尽完善、不尽科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有待加快、效益有待提升。二是林果业方面,部分乡镇群众习惯于零星栽植,粗放管理,巩固成效的长效机制不健全,重栽轻管,中西部个别乡镇历年建园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建园保存率较低;核桃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与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不同步,懂技术、会管理的果农较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差。科技示范园建设比较薄弱,高标准、高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核桃园所占比例较小,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种苗基地建设滞后,苗木供给不足,品种适应性不强,导致建园成活率、良种率不高。核桃产业建设的龙头企业引领产、加、销产业链条尚未形成,核桃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丰产而农户不增收;核桃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群众性组织基础条件差,覆盖范围小,服务领域窄,功能不健全,运行不灵活,缺乏体制和服务模式创新;后续管理资金缺乏,制约了产业提质增效。三是畜牧业方面,各乡镇的畜牧产业化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思路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相关部门的联动效应不够强,形不成推动畜牧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特别是与外地肉牛产业发展相比,全县肉牛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群众认识不到位,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广大农户的家底薄,投入肉牛产业的能力有限;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贷款门槛高;能繁母牛冻配改良进程缓慢,能繁母牛基数小;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率低;规模化程度和科技含量低;缺乏集饲养育肥、屠宰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来带动,养牛的附加值低,比较效益不高,肉牛产业对农户的吸引力不足;大多数农户养牛仍然处于粗放式,对标准化科技养牛的生产模式接受较慢。同时,养鸡、养猪的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蔬菜业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也没有创出一条成功的路子,导致蔬菜生产没有大的起色。引导和带动农民种植蔬菜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不能将蔬菜经销大户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批经纪人队伍,还未形成立足县内、面向县外的蔬菜市场体系。缺乏扶持蔬菜发展的优惠政策,农口各部门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抓蔬菜基地、创蔬菜品牌的步伐还比较迟缓。适宜蔬菜生产的有关乡镇还没有发挥自身优势,从领导到群众都未形成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共识。对适宜区发展露地夏菜和地膜菜不够重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进度较慢,特色蔬菜种植缺乏后劲,群众的接受程度不高。五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新农村建设不论财政支持还是项目整合,都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现象,部门帮建力度不大;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增收优势;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城镇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存在着规模小、档次低,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功能弱而小,规划指导不够到位、功能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还不能较好地发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吸引客商投资兴业、壮大乡域经济、带动小城镇建设的作用。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经过这次学习考察,立足清水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按照“走产业路、打果品牌、念畜禽经、建蔬菜园、发劳务财、富全县民”的发展思路,坚持实施“3331工程”,即大力发展以核桃、肉牛、蔬菜为主的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甘肃省核桃大县、甘肃省肉牛大县、天水市大菜园三大基地;到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建成红堡、白沙、秦亭等10个小城镇和王店、苏屲、蔡湾等50个省、市、县级新农村,城镇化率达到25%以上的三大任务;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魅力新清水的一个目标。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林果产业发展,建设甘肃省核桃大县。清水有发展核桃产业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优势,清水薄皮核桃已通过省部级绿色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今年和“十二五”期间,是实施核桃大县战略的关键时期,要尽快制定出台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力争到2012年末建成核桃基地40万亩,实现年产量900万公斤,年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600元。努力把陇东、秦亭、草川等乡镇建设为全县“核桃乡”。一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园。要按照全县五大区域布局,结合自然资源特点,坚持“适地适树适种”的原则,认真做好核桃产业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并通过院地校地科技合作聘请专家把脉,使规划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操作更加可行。林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职能,指导企业和育苗大户在当地建立核桃繁育基地,生产适应本县环境条件、早实丰产性状稳定的优良苗木,晋龙1、2号,辽核1号,为核桃产业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各乡镇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立一批核桃生产示范园,并以此带动全县标准化果园建设。同时要逐步改造已建园的幼园,通过高接换优、加密补植、规范管理与措施,提高核桃建园效益,使全县核桃基地逐步实现标准化、良种化、效益化。二要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各有关部门要以“科技特派员”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大科技普及、科技创新力度,通过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提高果农的做务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要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力争在核桃良种选育、基地建设、核桃嫁接及高接换优技术、丰产建园技术、科学管理技术以及核桃产品系列加工研发技术等领域有新的进展,为核桃产业的发展注入科技活力。特别是科技局、科协等科技部门和单位要像平山县那样,切实负起科技引领的作用,包抓好全县核桃基地建设。三要探索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扶贫整流域整村推进项目等涉农项目,集聚项目,加大核桃基地建设、优质苗木培育和后续管理经费投入,力争每年县财政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资金不少于200万元,加上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补助支持资金和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每年共计投入资金500万元左右。彻底扭转核桃产业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对栽后无人管或无能力管的果园,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协会等民间组织统管、他人代管等形式,在不改变土地和果园权属的前提下,规范合同,明确利益,走标准化建园、企业化经营、效益化发展的新路子。将核桃产业基地成果巩固纳入正规化轨道,对人为破坏基地建设的一切不法行为要依法严惩。四要发展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新进一批核桃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完善核桃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切实提高核桃产品的附加值,使核桃产品效益更大化。出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为企业优先办理注册手续,优先入驻园区,在贷款上予以倾斜,在建园、贮藏、加工等项目上优先享受各级财政补贴。对果园经营大户、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在核桃基地建设,后续管理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努力打造清水核桃品牌,要积极向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申报,对我县优质薄皮核桃进行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我想全县核桃可以统一注册“上邽”牌,让“上邽”核桃走出天水,走向甘肃,走遍全国,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金蛋蛋”、“摇钱树”。

  二是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建设甘肃省肉牛大县。依托我县资源优势和肉牛产业发展实际,认真落实《清水县发展畜牧产业扶持办法》,按照“分散搞繁育,小区抓育肥,站所抓防疫,协会促流通,企业深加工”的总体发展思路,在鼓励全县18乡镇有养牛意愿、投资能力和发展条件的农户积极参与肉牛产业建设的同时,以山门、秦亭、草川、陇东、白沙、丰望、黄门、新城、红堡、永清、白驼等11个乡镇的170个村为重点,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即全县发展牛饲养量在万头以上的重点养殖乡镇9个,千头以上养牛专业村14个,百头以上养牛小区(场)35个,10头以上母牛繁育和育肥户达到360户。到2012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其中:存栏12万头,出栏8万头,努力把山门、秦亭建设成为“肉牛之乡”,逐步建成符合我县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的优质高效的肉牛产业体系,推动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地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抓住我县列为全省13个肉牛大县和市上实施“东牧、西菜、南林、北果”、重点支持清水建设肉牛示范县的良好机遇,全面落实省、市、县各项优惠政策。要把建设肉牛育肥场、肉牛小区等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对土地流转用于养殖场建设的,一律不收取其他费用,租金从优、手续从简,优先安排,并保证水、电、路三通。继续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暖棚养畜项目对养牛大户、规模养牛场和新建养牛小区进行扶持。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对疫病防控、品种改良、饲草开发等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农户积极参与以养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认真落实省、市有关肉牛产业化建设的各项专项资金的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的扶持资金,总共700万元以上资金,主要用于肉牛养殖小区建设、优良品种改良、机具补助、种草、培训等环节,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扶持,县农行和信用联社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简化贷款手续,增加贷款数额,延长贷款期限。三要强化服务功能。把黄牛冻配作为肉牛杂交改良的主要手段,配备技术人员,加强硬件设施装备,扩大冻配改良网点,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县、乡、村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网络。健全县、乡、村三级疫病监测体系,推行防疫双轨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重点疫病的防范监测,确保肉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四要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以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养殖场为单元,采取灵活多样和农户易于接受的方式定期举办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将基本的养殖技术送到广大养殖户手中。不断扩大繁殖母牛的比例,实现母牛量的扩张。在品种结构上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良种化程度,通过大力实施 “五良” (良种、良医、良舍、良料、良法)配套工程,增加肉牛生产效益。五要加快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在继续巩固、壮大我县饲草料基地建设,每年完成人工种草1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3万亩以上的同时,在全县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技术,以解决肉牛产业青绿饲草和青干草不足的问题。 六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龙头企业。在优惠扶持政策的吸引下,招引外地客商投资清水肉牛产业,引导县内其他行业的客商投资肉牛产业和有实力的大户联建发展肉牛产业。采取农户繁育+ 养牛小区育肥+公司屠宰加工和建重点养牛村与农户分散养牛相结合的模式,培育多渠道投资、各方面力量汇聚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更加稳固的肉牛产业发展链条。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发展3—5个肉牛育肥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养牛的积极性,提高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三是加快经作产业发展,建设天水市大菜园。牛头河、后川河、汤浴河、秦亭河等流域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湿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降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发展蔬菜的天然理想之地。我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的技术合作,将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持久的科技支撑。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天水市城区可种植蔬菜的面积逐年减少,甘谷、武山等大宗蔬菜主要销往外省,清水势必成为天水市的蔬菜基地。我们要下决心建成四大蔬菜生产区,力争2012年城郊设施蔬菜发展到8000亩,川区露地蔬菜面积达到3万亩,高山蔬菜面积达到6万亩,全县蔬菜总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较为完备的生产、运销、保鲜、加工产业体系,真正使蔬菜种植由附属型产业变为主导型产业。一要逐步扩大设施蔬菜生产面积。主要以红堡镇红堡村、安坪村,永清镇温沟、马沟村,白沙乡马沟村的河谷平地为中心,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发展,建成0.8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其中日光温室年均100座,普通塑料大棚年均3000座,小拱棚蔬菜生产面积年增加1000亩。并做好配套的水渠、输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达到优质、高产 、高效的生产目标 。二要大力发展浅山、高山蔬菜。以泰山庙塬高山蔬菜示范基地为中心,在海拔高度1500—1900米的东部高山温湿缓坡地、谷盆地、平台梯田地,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在秦亭、山门、草川、陇东等乡镇建成5万亩山地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在每个乡镇配套建成蔬菜保鲜库和销售市场。重点推广架豆王、胡萝卜、娃娃菜、香菜等优良品种,将我县建成全国夏菜东调的重要基地。三要大力发展加工型蔬菜生产。每年在光热资源丰富的黄门、贾川、白沙、新城等乡镇建成4000亩芦笋、8000亩甜玉米等加工类蔬菜生产基地。四是大力发展露地地膜菜。将海拔1300—1500米的河谷水浇地作为春秋双茬露地地膜蔬菜生产的最佳适宜区域,年均种植2万亩以上,最大限度挖掘当地光热资源优势,通过双茬种植来提高单位面积产值。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成立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建成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示范作用强的标准化基地,带动适宜种植的乡镇发展一批标准化蔬菜专业村,进一步扩大蔬菜面积,提高产业效益。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建立一批蔬菜贮藏加工企业,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规划建设一批起点较高、功能齐全的蔬菜交易市场,通过物流带动资金流,进而带动二、三产业大发展。要结合国家及省市政策,尽快制定出台扶持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县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加上争取国家、省、市补助支持资金和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每年总共投入300万元左右,引导企业、农户、民间组织积极投入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中,加快全县蔬菜产业建设步伐。要以农业局为主体,财政、发改、扶贫、科技等单位全力配合,利用今冬农闲时节,全面抓好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县乡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农业局要抽出精干力量,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向各个示范点派驻专业技术干部全程服务指导,确保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科学规范,高效运转。各乡镇要在示范村专门确定专业技术干部蹲点指导,确保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到位,有效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础先行、功能完善、管理有序、辐射带动”的思路,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到2012年,进一步完善、建成红堡、白沙、秦亭、山门、黄门、白驼、松树、王河、远门、金集等10个小城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总结、完善、推广“五种模式”,建成省、市、县三级新农村50个。同时,市上确定我县永清镇李沟村、红堡镇贾湾村为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村,县上由每乡镇筛选确定了一个村做为试点村。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力争使每个试点村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在具体工作中,一要进一步创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城乡一体化建设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探索整合项目资金的有效途径,通过置换土地,以出租、拍卖、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增加土地收益,解决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社会保障等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二要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把推进村庄整治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依据区位优势和村庄类型,加大新居建设力度,逐步改变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要加大对永清镇西关村、义坊村等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力度,改善农(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增加居民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提高城市品位。县城规划区以外的红堡、白沙、金集、白驼等经济强镇和百家、山门、蔡湾、马沟、仓下区位优势明显的村,要依托小城镇建设、重点村建设,发展中心村,合并较小的自然村,重点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三要着力发展壮大主导优势产业。紧密结合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大力发展战略性主导产业、传统性支柱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城中村西关村和近郊村李沟村要以县城为依托,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特色休闲农业以及餐饮、娱乐、修理、运输等第三产业,服务城市,致富农民。工业基础较好的新城村、蔡湾村、贾湾村等中心村,要突出工业集聚发展,带动劳务和服务业发展。对具有地理优势、商贸流通优势的马堡村、百家村、连珠村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土特产品交易和小商品零售,形成以农村流通为主的中心村。其他试点村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突出发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大麻、甜玉米、芦笋、葵花、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同志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面临着新形势、肩负着新任务、迎接着新挑战。我们要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引导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善于改革创新、勇于超越自我,切实增强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立足清水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把学习考察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推动发展的动力、加快发展的措施。要旗帜鲜明,大干实干,学汾阳,抓核桃;学三河,抓肉牛;学寿光,抓蔬菜,强力推进甘肃省核桃大县、肉牛大县和天水市大菜园建设。各乡镇、村,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为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