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观摩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有感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1-11 15:55:31 浏览次数:64 (转载)观摩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有感 感悟一: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名真才实学的教师。
从这次观摩评选活动来看,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各具特色,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可以说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正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有的老师不仅边弹边唱,还会自己写歌作曲,有的老师有的声情并茂,热情似火,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和感染力;有的像一支歌,娓娓动听;有的像一首诗,一壶陈年的酒,听完了让人意犹未尽,余音绕梁。更让人吃惊的是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学生认识水平之高超出意料,在学生的回答中不仅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出相关内容,而且有的还会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更有甚者上升到理论水平来回答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些知识领域的内容,我们不如学生知道得多,他们的高素质不仅表现在思考的敏捷、思维的清晰、语言的流畅、课堂的活跃、发言的深度、落落大方的表演,而且表现在他们的敏锐让我们老师感觉到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令听课的千余名老师赞叹不已。因此,教师的角色定位一定要准确,我们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而且是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我们应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真才实学的教师。
感悟二: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人性养育的殿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一辈子可以受益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思想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如湖北省吴又存老师讲授《难报三春晖》,在爱的回忆中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充分发掘自身的课程资源,与学生一起回忆和父母之间的最真挚、最感人的事件,他深情并茂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学生和在座的评委、老师,赢得阵阵的掌声,使在座的所有的人产生了孝敬父母的情感共鸣,继而开展现场模拟情景剧场活动,媒体中只有“看见妈妈生病时,我……”这几个字眼,但学生却会精彩表演出一联串的故事出来,老师在现场采访这位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时,学生回答是“因为我妈妈很爱我,我尽点孝心是应该的。”最后在爱的献礼――我的“孝心”要让你感受到,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将给爸爸或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日礼物?礼物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有的同学唱一首歌送给父母,有的朗诵一首自己创作的诗送给父母,有的画一幅爱的天平,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沉的,有的画一幅钟,中间的发条画成爸爸,他说我的爸爸就象这发条一样不停地为家奔波,……最后老师也送一束花给他的妈妈,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我想这一节课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实现了知行合一,学生将终身难忘。
感悟三: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应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透视本次研讨活动,积极探索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活动引领教材,以活动为主线,把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如山东青岛吴勇强老师在讲授《与诚信结伴同行》一课时,围绕再现生活、思索生活、回归生活的活动思路进行设计。广西南宁余波老师在讲授《世界文化之旅》时,设计了三站的活动直通车,第一站文化旅游考察,第二站奏和谐文化乐章,第三站赏古乐新秦,促文化交流。在课堂上还出现了“猜一猜”、“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趣味游戏”、 “正反方辩论”、“小品表演”、 “出谋划策”、“各抒已见” 、“成果展示”等活动环节,将内容的呈现与开展的活动融为一体,学生围绕课题,课前自主探究思考,课上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才有生机和活力。
悟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体现了从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从思想品德课堂走向社会的理念。
纵观此次研讨活动,上课教师大多能根据自身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现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延伸拓宽了教材。有的补充了大量直观的素材,如青海省罗玲老师执教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收集大量精美的花卉和可爱的动物图片;有的充分挖掘了本校的课程资源,如南京外国语学校潘丹老师在讲授《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时,教师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中,用浮出海面的冰山来形象比喻人的潜能是巨大的,请学生对照七个方面的智能,以“冰山”的形式绘制自己的潜能图。而后充分发掘本校学生朱韫洁不断超越自我,逐步走向成功的事例,这一事例学生听起来感到亲切,讨论起来有话说,教育学生的针对性更强些,最后做发掘潜能的快乐体验――“口”字加两笔可以写出多少个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动,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如江苏省蔡学之老师在讲授《天下父母心》时,利用录像播放《一碗面条》后开展《父母平凡的一天》的调查感受,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以自身的经历、感受去解读“子女为什么会经常陷入爱的误区”,在“亲历”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交融互动,激起了更多同学体贴父母的意向,教学效果也就更加凸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