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药新用

 图书 馆员 2011-09-03

老药新用11 > 乌梅丸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乌梅丸 【来源】《伤寒论》。   

    适应于脏寒,蛔上入膈,烦闷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呕,腹痛,吐蛔,时发时止,或久利不止。主治伤寒,下痢腹痛,久痢,诸药不愈,数10年者;久疟,往来寒热,经年不愈,形体瘦弱;亦治劳疟;寒热劳疟久不愈,形体羸瘦,痰结胸堂,食饮减少,或因行远,久经劳役,患之积年不愈。

【方歌】  

①乌梅丸中细辛桂,参附椒柏姜连归;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次方珍。   
②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趣味歌】富贵新疆人 手支白脸美 附归辛姜人 蜀枝柏连梅   

【药物】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去皮炮)六两 蜀椒四两 桂枝(去皮) 人参 黄柏各六两   

【方解】本方由10味药组成。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阴头痛。方中乌梅味酸,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药。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药皆辛,李可制蛔,其中细辛、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药。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   

【用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9克,日三服。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功效】温脏驱蛔。   

【方义】本方是寒热并用之剂,专治寒热夹杂的蛔厥症。乌梅、川椒杀虫驱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桂、附、姜、辛,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气和血。   

【临床体验】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症以及部分过敏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1.胆道蛔虫病:用本方:乌梅9g,附片6g,细辛4g,干姜5g,黄柏6g,桂皮6g,黄连5g,椒目3g,党参15g,苦楝皮10g,当归8g,水煎服。治疗胆道蛔虫病42例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5-35岁;中医辨证为寒证者24例,热证者6例,寒热错杂者12例。结果:42例中腹痛3日内缓解者14例,5日内缓解26例,10日内缓解2例,全部病例均非手术疗法治愈;服药后先后吐蛔、拉蛔1-10条者26例,11-20条者10例,21-65条者6例。全部病例经本方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胆道未见异常。

辽阳市第一医院治疗158例,其中以本方治疗117例。用自制:乌梅用黄酒浸泡一夜去核,与原方其它药共研末后,放在米饭上蒸熟,连饭捣泥和蜜为丸。每丸重6g,每次服1-2丸,1日3次。右肋下痛或压痛者配用灵太散(、冰片、牙硝、礞石、硼砂、射香、金铂、天竺黄、僵虫、胆星、朱砂等)。若驱虫效果差,症状消退后再投驱虫药。结果:治愈136例,有效率为86.08%,复发率为7.6%,因无效转手术治疗22例。

山东淄博专区人民医院用本方治疗44例,每日3次,每次1丸,2-7日为1疗程。反复发作者改用蚘厥汤(焦山楂、槟榔各24g,连翘、炒枳壳各15g,木香、乌梅、黄连须、元胡、牵牛子、川楝子各9g,杭芍、香附各30g。一般先注射西药止痛,然后服钡剂在X线下按摩(孕妇例外)。当蛔虫从胆总管退出后立即投服本丸。必要时也可插胃管输气或给驱虫药。结果:除外科手术治疗2例、孕妇2例不用本方,5例服本方1周改用蛔厥汤外,余35例用本方获愈。

将本方煎出400ml药液备用。成人200ml分4-5次服/日,小儿100-150Ml。配合针灸治疗胆道蛔虫48例,疗程最短者2日,最长者13日(2例)告愈。

2.蛔虫病: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减,热证盛则增加黄连量,加黄芩,减姜、椒;寒证盛则增加姜、椒量,减黄连;腹痛甚则增加花椒、量,并酌加玄胡、吴萸、白芍等;呕吐剧烈则增加半夏、乌梅、花椒剂量,酌加白蔻、水竹茹等;发热口渴属实证者,酌加银花、连翘、石膏、知母、黄芩;湿滞咳嗽、胸腹满闷则加杏仁、、苍术、苡仁、佩兰、茵陈、藿香之属;宿食停滞可加柴胡、山楂、神曲、黄芩、厚朴、麦芽等品;脾胃衰弱者加泡参、白术、山药、砂仁、茯苓等味;若腹不痛或痛不甚,身体不太衰弱者则可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槟榔、木香等以增强驱虫效力。治疗小儿蛔虫24例,一般服药2-10日,结果:24例获痊愈,4例有待进一步驱虫。

3.血吸虫病:用本方合加减:乌梅30g,黄连12g,柴胡15g,白芍、川楝子、大黄各13g,党参10g,干姜8.5g,黄柏、附片、细辛、桂枝、雄黄(冲服)各5g,当归、花椒各3g。2日1剂。另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次1丸,1日2次。若舌红口渴喜冷饮,肢厥较轻,大便秘结者,姜、辛、桂、附应斟酌用之。急性期多服汤剂,一般服至20日;若服丸药,须加重剂量服至26日;慢性期、晚期患者多服丸药25-50日。治疗血吸虫病319例,结果;总治愈率为75.9%,有效率为92.4%。

4.慢性泄泻:用本方水煎2次,浓缩为200ml,清晨6-7小时、晚上8-9小时各保留灌肠1次(100ml)。15日为1疗程。治疗慢性腹泄47例中,男33例,女14例;年龄24-67岁;病程2-20年;其中39例为慢性结肠炎(乙状结肠镜检)。结果:47例中,症状全部消失,镜检正常者为痊愈,共36例;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成形,但仍每日2-3次者为好转,共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8%。

以本丸为基本方改汤剂服用。泄泻重者,当归炒用或不用,腹痛甚者加沉香5g,元胡15g;上焦热明显则黄连、黄柏各用8g;便内夹脓血加15g;腹胀甚加12g,羌活10g;肢冷甚则细辛、川椒用至7g,桂枝10g;胆原性泄泻加鸡内金10g。治疗慢性泄泻50例,结果:20例获痊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

5.细菌性痢疾:用本方加味:乌梅15g,黄连5g,黄柏10g,滑石30g,当归10g,炮姜3g,附子1g,肉桂1g,细辛1g,川椒1g,党参5g,水煎温服,1日1-2剂。治疗菌痢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76岁。结果:痊愈53例,好转3例,无效4例。

6.胆囊炎应用本方:乌梅20g,花椒、干姜各8g,党参15g,黄连6g,桂枝10g,黄柏10g,当归10g,细辛4g。胆囊炎急性发作加金钱草40g,去党参;病程长者加鸡内金10g。每日1剂,水煎服,分2-3次服,每次服药后饮普通米醋10-30ml。治疗胆囊炎40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7.溃疡病:用本方治疗溃疡病65例,其中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42例,复合性溃疡病9例。结果:治愈53例(X线检查15例有龛影者13例消失),显效7例,进步2例,不变2例,恶化1例。本方主要对寒热互结型疗效好,止痛作用迅速。

【类似方】

1.理中安蛔汤(《万病回春》) 人参2g 白术3g 茯苓3g 川椒8g 乌梅9g 干姜1.5g。功用:温中安蛔。主治:中阳不振,脾胃虚寒,便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蛔虫从口腔吐出或从大便中排出,舌苔薄白,脉虚缓。

2.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 胡黄连3g 川椒1.5g 白雷丸10g 乌梅肉5g 生川柏2.5g 尖槟榔10g。功用:清热安蛔。主治:虫积腹痛,不思饮食,食则吐蛔,甚或烦躁,厥逆,且有身热,面赤,口燥,舌红,脉数等。

    乌梅丸、理中安蛔汤、连梅安蛔汤均为驱虫剂,均可治疗蛔虫证,但所治蛔虫证之病机不一样,故其治方也不尽相同。乌梅丸主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蛔厥重证,故方中寒热并调,邪正兼顾,以温下寒为主,兼以清上热而安蛔;理中安蛔汤主治中焦虚寒之蛔虫证,故方以温补中阳,祛寒驱蛔;连梅安蛔汤主治肝胃热盛之蛔虫,故方中以清降肝胃之热,兼以驱蛔。

3.连梅汤(《温病条辨》)云黄连6g,乌梅(去核)9g,麦冬(连心)9g,阿胶6g。功用:清心泻火,生津除烦。主治:暑邪深入少阴,火灼阴伤,消渴引饮;暑邪深入厥阴,筋脉失养,手足麻痹者,以及暑热所致的心热烦躁神迷。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乌梅丸

一、蛔厥(胆道蛔虫病)

    龚志贤医案,刘某某,女,50岁,1983年3月18日入院。患者曾有“蛔厥吐蛔史”,每因多食油腻之物则突发右上腹部疼痛。此次发病,因食奶油夹心饼干后约十余分钟突发右上腹部剧烈疼痛,门诊以胆囊炎、胆石症收住院。自述右胁下及胃脘部疼痛难忍,其痛剧时如顶如钻,且痛往右肩背部放散,伴恶心口区吐,痛剧时腹部拒按,痛缓时触诊腹部平软。入院后经禁食、电针、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度冷丁等解痉镇痛法治疗四十八小时,疼痛仍昼夜不减,痛作更剧频。查白血球总数6,300,中性74%,血淀粉酶153单位,尿淀酶384单位,B型超声肝胆未见异常图象,故胆石、胰腺炎之诊断可除外。

    痛发剧时诊脉乍大乍小,手足冷,冷汗出,舌质淡,黄薄润苔,诊为“蛔厥”(胆道蛔虫病)。拟温脏安蛔法,方用乌梅汤:乌梅15克,桂枝1O克,细辛5克,炒川椒5克,黄连1O克,黄柏1O克,干姜1O克,党参12克,当归1O克,制附片12克(先煎一小时),川楝12克,槟榔片12克,使君肉9克,急煎,日2剂,分4次温服。服药后第二日疼痛已缓,仍日2剂,服依前法。第三日上午,大便解出死虫一条,疼痛完全缓解。投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剂善后。

    按语:本案为胃热肠寒,蛔虫上窜胆道所致之蛔厥证。治以温脏安蛔之剂,投以乌梅汤加杀虫之川楝、槟榔、使君肉等品,俟虫退出胆道则其痛立缓,厥逆自回。

二、腹痛(肠神经官能症)

    蒲辅周医案:白某某,男,42岁。上腹疼痛,反复发作,犯病时多在深夜,疼痛极甚,辗转不安,默默不语,呻吟不停,伴有恶心,每次犯病1~2日不能食,起病已7~8年之久,现发病逐渐频繁,每月约发3~4次,曾多次经北京几个医院检查:胃肠、肝胆、胰等皆无异常,诊为肠神经官经症,屡治罔效。观其形体消瘦,神郁不乐;询其脘腹喜热,四肢欠温;望其舌质偏暗,苔灰微腻,脉沉细弦。先投四逆散合失笑散未效。思其病久有寒热虚实错杂之势,乃改投乌梅汤:乌梅9克,花椒4.5克,马尾连9克,干姜6克,细辛4·5克,黄柏6克,党参9克,当归6克,肉桂4.5克,制附片6克。药进1剂疼痛遂止,亦能进食,连服1O剂而愈。一年后随访,未再犯病。

    按语:蒲老认为,肠神经官能症,轻者多为胆胃不和,可用四逆散加味治之;重者多迁延日久,由气及血,由实见虚,由腑入脏,呈现虚实错杂,气血两伤,肝脾不调,土虚木克,则投乌梅汤屡见奇效。

三、腹泻   

    蒲辅周医案:王某某,男,47岁。慢性腹泻已3年,常有粘液便,大便日3~5次,常有不消化之物。大便化验有少量白细胞;于某医院乙状结肠镜检查为肠粘膜充血、肥厚;钡餐检查,有慢性胃炎。近年来腹泻加重,纳呆,腹胀,体重下降1 O余斤。半年来,心悸渐加重,伴有疲乏无力,查心电图为频发性室性早搏,有时呈二联、三联律,服西药及中药活血化瘀之剂未效。脉沉细而结,舌尖边略红,苔灰。

    证属久利,肠胃失调,厥气上逆,心包受扰。治宜酸以收之,辛以温之,苦以坚之,拟乌梅汤加味。处方:乌梅3枚,花椒4.5克,黄连6克,干姜4.5克,黄柏6克,细辛3克,党参9克,当归6克,桂枝6克,制附片6克,炙远志4.5克。服5剂药后,食欲大振,大便次数减少,粘液消失,心悸减轻,睡眠亦见好转。又服7剂,大便已成形,每El 1次,复查心电图亦转正常。随访2年余,未再犯病。

    按语:《伤寒论》之厥阴病提纲第32 6条云:“……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似可理解为厥阴心包之为病。又第338条谓:乌梅丸“又主久痢”。本例用乌梅汤治愈慢性腹泻,心悸亦渐消失。可见《伤寒论》之六经辨证虽主要言外感热病,然其论脏腑病之理法方药规律,杂病亦可借鉴。

四、消渴

    刘德成医案:蒋某,女,51岁,1954年8月5日诊。自述:七日前因露天乘凉后即感头痛发热恶寒。经治疗,头痛发热已解。近两日来,口渴引饮,日进四五壶(每壶约盛8磅)水亦不解渴。前医用益胃汤罔效,昨日又服人参白虎汤反而渴甚。症见:脉细弱,小便清长,四肢厥冷,渴饮不解。三日前曾吐蛔虫一条。辨证:此吐蛔之后消渴,乃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也。上热则消渴,下寒则溺清。老年体弱,阳不温煦则脉细弱,肢冷,故断为厥阴消渴证。方药:乌梅丸全方一帖,水煎服。翌日复诊,口渴大减,但肢冷仍存,守方重用参附,益气温阳,2剂而愈。

    按语:乌梅丸有清上温下之功,调和寒热之能。用之,俾上热得清,津液不耗;下寒得温,阳气乃复,使津液蒸腾以上润。且方中乌梅酸甘化阴、能生津止渴,配人参则益气津生,故治厥阴消渴能迅速奏效。

五、巅顶痛

    权依经医案:莫某,男,48岁,1978年10月16日初诊。半年来自感头顶疼痛,伴有视物模糊,劳累后加重,手足心发热,烦躁易怒。有慢性肝炎史,近月来肝功已转正常。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处以乌梅汤:乌梅15枚,黄柏3克,黄连8克,干姜4.5克,党参3克'桂枝3克,川椒2克,细辛3克,附子3克,当归2克。水煎分2次服,3剂。
    二诊:服上药后,自感头痛减轻,但视物仍模糊。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续服上方3剂。三诊:服药后,巅顶已不痛'视力也大为好转,自感头脑较前清爽。继用上方3剂,以善其后。
    按语:厥阴之脉达于巅顶,今肝之阴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故头痛、视物不清。《金匮要略》云:“夫肝之补,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乌梅丸正符此意,号为厥阴经之总方'故以之补肝之体,则诸症自除。

六、眩晕(耳源性眩晕)

    刘炯夫医案:邱某某,男,50岁,1969年10月2日诊。有眩晕史5年,经常反复发作。昨起头眩又剧,如乘舟车之上,四周景物转动,呕吐欲仆,耳鸣如蝉声。诊断为耳源性眩晕,服西药未能缓解,今症见如上,且有胸闷、心烦、渴不欲饮、饥嘈食减、便溏、四肢欠温、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治用乌梅丸加减: 附片、法半夏各10克,桂枝、川椒各6克,干姜、黄连各5克、细辛3克,当归、黄柏各7克,天麻8克,乌梅、西党参、石决明各12克。水煎服。5剂而平,10剂痊愈。   
    按语:眩晕每兼风、痰、虚三因为病,本案眩晕杂见寒、热之证,乌梅丸寒热并调,且一方融息风、化痰、补虚三法,诚为对证之药。

七、抑郁(癔病)

    蒲辅周医案:任某某,女,37岁。与爱人分居两地,老人、小儿多病,家事冗繁,以致情志抑郁。近两天来,头痛,恶心不食,昼夜不
能眠,神呆,有时闭眼不动,呼之不应,有时哭笑无常,忧郁自语,四肢抽搐。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癔病”,服镇静药等尚未见效。脉沉弦涩,舌略暗,苔薄黄。病由肝失条达,气血不和,厥气上冲,乱其神识。治宜泄肝宁神,调和气血,拟乌梅汤加减。
    处方:乌梅9克,花椒4.5克,干姜4.5克,黄连6克,细辛3克,黄柏9克,制附片4.5克,肉桂3克,党参3克,当归6克。
    共服4剂,神态恢复正常,隔4月后又犯病,发病较轻,再用乌梅汤治疗而愈。观察2年,一直未再犯病。
    按语:癔病多为七情内伤所致,若伤及厥阴心包与肝,呈现虚实寒热错杂,气血阴阳失调者,可用乌梅汤扶正泄肝,和血宁神。

八、痛经

    蒲辅周医案:董某某,女,41岁。痛经1O年,月经干净后1O天左右,即开始阴道、少腹牵拉样疼痛难忍,直到行经方渐缓解消失。然行经不利,有血块,少腹疼痛较甚,伴有嗳气,矢气,大便溏,心烦,失眠,恶热喜凉,精神困倦。近年来渐加重,曾服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之剂亦未见效应。脉右沉细无力,左弦细,舌质稍暗,苔薄白,证属厥阴为病,寒热错杂,肝脾失调,气血不和。治宜调肝和脾,兼理气血,拟乌梅汤加味。处方:乌梅1O克,花椒6克,干姜6克,马尾连9克,细辛3克,黄柏6克,制附片4克,当归9克,党参9克,吴茱萸5克,红糖为引,水煎服。服2剂,阴道少腹牵拉疼痛减轻,服5剂而消失,续服7剂,月经来潮时疼痛已微,嗳气便溏有好转,继服乌梅丸调治而愈。

    按语:痛经,凡阴道少腹牵引疼痛者,其病与厥阴关系最为密切。因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据蒲老经验:若肝郁血虚者,选用逍遥散;血虚寒闭者,选用当归四逆汤,用之可效;而对寒热错杂,气血失和者,选用乌梅丸则有较好疗效。

九、闭经(继发性闭经)

    陈忠琳医案:何某,女,34岁,1986年10月2日诊。主诉闭经3年。曾多次运用西药及人工周期治疗未效。妇科检查:子宫发育正常,诊为继发性闭经。症见形体瘦,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肢冷,腰膝疫软。舌体瘦、质淡红而干,脉细数。此属肝肾亏损,化源不足。拟投乌梅丸加减:
    党参30克,乌梅、干姜、制附片各20克,桂枝、当归各1 2克,鹿角胶(烊化)、细辛、川椒、益智仁、炙甘草各lO克。
    上方连服6剂,头晕、心悸等症减轻,睡眠改善。依上方再进l O剂,月汛已至,但色淡、量少。继上方加减调治月余。停药至今'经汛如常     按语:继发性闭经因虚而致者,多责之于肝肾,投以乌梅丸治疗,每获良效。

十、崩漏

    张子辉医案:乔某某,29岁,1964年1月2 2日初诊。患者于两个月前足月顺产,至今阴道流血,淋漓不断,西医检查子宫复旧良好,注射止血剂无效。近两天出血突然增多,有血块,腹痛较重'阵发性心悸烦乱,脐部跳动,干呕不能食,头晕目眩、手足发凉'面色苍白,胃脘及脐部压痛明显,舌质淡红,苔黄厚,脉象沉滑。辨证属正气虚弱,寒热错杂之候。宜温脏扶正,清热止血。
    方用乌梅丸加味:党参1 5克,当归9克,黄柏炭9克,黄连9克,细辛3克'乌梅炭1 5克,姜炭6克,附片3克,桂枝3克,川椒9克,贯众炭9克,仙鹤草1 5克,阿胶9克,生地1 2克,参三七1.5克,水煎服。服药2剂血止,诸症大减。观察5个月,月经正常。
    按语:本案为正气虚弱,寒热错杂之候。寒热错杂于内,使冲任不固而崩漏不止。乌梅丸寒热并调,加阿胶、仙鹤草、生地、参三七以养血活血,既有澄源之品,又有塞流之药,亦有复旧之味。标本同治,扶正祛邪,故获佳效。

   【补述】蛔厥证与西医学所说的胆道蛔虫病颇为相似,其主要表现为剑突下或右上腹发生强烈的阵发性绞痛,有钻顶感,可放射至背部或右肩胛部,疼痛缓解时,病者表现安静。常伴有剧烈的恶心与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用乌梅丸治疗这类病情,临床报道甚多,疗效甚佳。
    原文中“蛔上入其膈’’,可能是蛔虫窜至胃中或胆道。古人因受历史条件限制,对具体部位未能作精确阐述,仅就心烦及疼痛的部在横膈附近,而大致言之。又据“蛔上入其膈,“烦”,说明此“烦’’字,当是对主证的总概括,含有疼痛、呕吐、烦躁不安之意。

乌梅丸活用

1、泄泻

  董某,男,62岁,1993年5月初诊。患者因腹泻2年余,屡治不效。诊见:面色晦黯,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每天5~6次,伴有腹胀隐痛, 时热时冷感,食少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证乃久病缠绵,脾气虚弱, 运化失权,兼寒热夹杂,治以温中补虚,收涩止泻,拟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15 g,干姜、黄柏各10 g,炮附子、黄连、细辛、桂枝各3 g,党参、神曲各30 g.每天1剂,水煎服。7剂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成形。30剂后大便基本复常。

  按:本例泄泻,时间近2年余,西医未有明确诊断。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肝硬化、肠肿瘤多见便溏,腹胀隐痛,夹有不消化食物,且病程较长,反复不愈,与本例近似。久泄不止,致脾土虚衰,中阳不温,运化失职。方中乌梅、干姜温中收涩;少佐附子、细辛、桂枝辛温之品,增强温脏之力;黄柏、黄连苦寒坚下,又能缓和方中诸药之温燥;党参、神曲补气健脾,和胃止泻。诸药对症,故能获效。

2、咳嗽

  曹某, 女,61岁,1991年初诊。患者系结肠癌术后肺转移化疗后,咳嗽痰少,色白质粘,咯出不爽,口干,时伴有胸闷不舒,气短便溏,食少腹胀,面色少华,舌淡红、苔少,脉濡。证属病久体弱,脾土亏虚,土不生金,宣肃失常。治以温中补虚,敛肺止咳。拟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15 g,干姜、黄柏、黄芩、椒目、紫苏叶、天竺黄各10 g,炮附子、细辛、桂枝各3 g,党参、黄芪各 30 g.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2周咳嗽减轻,去紫苏叶、天竺黄,再进2周,咳嗽平。

  按:肺部转移性肿瘤形成慢性咳嗽,多见干咳,痰少难咯,久咳易累及脾脏,形成寒热错杂症。虽病位在肺,治宜兼顾肺、脾。方中乌梅味酸,敛肺止咳;黄柏、黄芩燥湿化痰;天竺黄、紫苏叶止咳平喘;附子、干姜、椒目、细辛、桂枝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且桂枝能温通上下,和血宽中;党参、黄芪补肺脾之气,扶助正气以祛邪。

3、胃脘痛

  金某,男,68岁,1997年初诊。患者为胰腺癌术后,胃脘隐痛,食欲减退,食后饱胀,偶泛涎水,面色萎黄,形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弦细。胃镜示:慢性胃炎。证属中焦虚损,阻碍气机,气滞不 通,不通则痛。治当温中补虚,理气健脾。拟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干姜、白术、椒目、炒黄柏各10 g,炒黄连、陈皮各6 g,细辛、制附子各3 g,党参、八月札各30 g.水煎服,每天1剂。7剂后胃痛好转,仍嗳气,加乌药6 g.再服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可见脘腹胀痛、饮食不馨、嗳气、食后饱胀、便溏、面色萎黄、 消瘦等脾胃中虚症。同时兼有气机阻滞等症。乌梅丸中乌梅酸以开胃;干姜、白术、椒目、细辛、制附子、陈皮温煦中焦;黄连、黄柏炒制可减其苦寒伤胃;党参、乌药、八月 札健脾补气,理气止痛,且八月札有抗癌之功,药症相合,故能奏效。

相关链接:

老药新用1 > 甲硝唑的12种新用途

老药新用2 > 赛庚啶的9种新用途

老药新用3 > 雷尼替丁的10种新用途

老药新用4 > 谷维素的4种新用途及临床应用

老药新用5 > 消炎痛(吲哚美辛)的8种新用途

老药新用6 > 冰硼散 外用良药23种新用途

老药新用7 > 十全大补丸 15种临床新用

老药新用8 > 参苓白术丸、历代白术散

老药新用9 > 补中益气丸 临床新用

 

《老药新用途1》---消炎痛,雷尼替丁,赛庚啶,甲硝唑  

 消炎痛又叫吲哚美辛,是20世纪60年代的非激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骨关节炎等疾病。其抗炎、抗风湿作用比氢化可的松强两倍,解热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对炎性疼痛也有镇痛效果。

1.结核性胸膜炎 有人用消炎痛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疗效,在改善症状、退热、血沉恢复上与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无明显差异。方法:口服消炎痛25毫克,3次/天,疗程3~4周。实践者认为,在抗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炎痛。消炎痛尤其适用于不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2.频繁遗精 消炎痛有抑制前列腺素产生的作用故而用消炎痛来治疗遗精。方法:消炎痛25毫克,3次/天,共10天左右,或消炎痛50毫克,每晚睡前服,共10天左右。治疗12例,遗精停止9例。

3.防止早产 消炎痛可抑制前列腺素产生故使宫缩消失或减弱,延长孕期,防止分娩活动,有效率为80%。用法:口服消炎痛50毫克,1次/12小时,早产症状消失后停药或改为25毫克/天维持。.

4.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用消炎痛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一般用3~5天后眼压可恢复正常。方法:口服消炎痛25毫克,3次/天。

5.带状疱疹 有人用消炎痛外用治疗带状疱疹47例,其疼痛、红斑、肿胀等主要症状可以改善,发病后10天内开始涂敷者,不管是否口服消炎痛,有效率为90%。方法:以1%消炎痛溶液涂患处,2~4次/天。

6.盗汗 消炎痛可减少盗汗,特别是对于临终期患者身体衰弱而致的盗汗。有人用消炎痛治疗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的多汗和睡觉出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口服消炎痛,每次0.5~1毫克/千克体重,3次/天。

7.糖尿病 有人用消炎痛治疗糖尿病,原理是,前列腺素可抑制胰岛素分泌,而消炎痛抑制前列腺素所以就增加胰岛素分泌。方法:口服消炎痛25毫克,3次/天。

8.前列腺炎 口服消炎痛,可减轻由前列腺炎所引起的前列腺炎性疼痛。使用剂量:口服每次25~50毫克,3次/天,7天为一个疗程,有效率为87.6%。其中6例获得痊愈。

应用消炎痛的注意事项

  1.儿童慎用。

  2.溃疡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癫痫、支气管哮喘患者,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孕妇忌用。

  3.消炎痛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即黄疸、转氨酶升高等症状)。

  4.消炎痛可抑制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等,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5.服用消炎痛应在饭后,切忌空腹服用。

  6.须注意:消炎痛对结核和糖尿病的治疗只是一个补充手段。

二.雷尼替丁的新用途

      雷尼替丁,又名呋喃硝胺、甲硝呋胍、胃安太定、善胃得。本品可抑制夜间和食物激发的胃液的分泌量和浓度。主要用于胃酸过多、烧心的治疗。药效维持时间较长。

      用法:口服。每次最大150毫克,24小时不超过300毫克,早饭及睡前服。连用不超过7天。

1.复发性口腔溃疡: 运用雷尼替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一般1~2天内止痛,3~5天内愈合,总有效率为100%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2次/天,或者用雷尼替丁研成细末,直接涂在溃疡面上,3次/天,直至症状消失止。   

2.流行性腮腺炎: 有人应用雷尼替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效果显著,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毫克/千克体重·天,分2次服,连续服药3天。若发热过高,可配合物理降温。   

3.溃疡性结肠炎: 运用雷尼替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5%,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3个月。   

4.疣状胃炎: 应用雷尼替丁治疗疣状胃炎患者,多在一周内获得显著疗效,总有效率为87%,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5周为1个疗程。   

5.嗜酸性筋膜炎: 应用雷尼替丁治疗嗜酸性筋膜炎患者,疗效满意。一般用药1个月即可显效,半年后皮损局部得到恢复。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中、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   

6.血友病: 应用雷尼替丁治疗血友病,可使血浆Ⅷ因子或Ⅸ因子浓度增加,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用药后12小时可止血。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晚各1次。小儿用量按年龄递减,疗程为15天。另有人用雷尼替丁持续维持治疗,亦获佳效。   

7.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效果显著,其中症状缓解率为76%,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2次/天,疗程为6周。   

8.慢性腹泻 :本病可能导致肠壁肥大细胞增多,受刺激后释放组胺,引起肠道局部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而出现的腹泻。雷尼替丁可以通过抑制组胺释放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多数患者1周内即可大便成形,次数减少,而获得痊愈效果。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中、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   

9.荨麻疹: 有人应用雷尼替丁治疗荨麻疹,效果满意,用药1疗程后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0%。方法:取5%雷尼替丁霜剂,敷贴于神阙、风池、血海穴,每穴50毫克,外盖3.5~6平方厘米胶布,每3天换药1次,2次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10.单纯性疱疹: 用雷尼替丁治疗单纯性疱疹,一般涂用3~5次后疼痛消失,早期病例不出现水疱,已有水疱者水疱干涸,均在2天内结痂。用法:取雷尼替丁胶囊(150毫克)1粒,将其粉末溶解于水中,制成溶液后外涂于患处,1~2小时换药1次。

应用雷尼替丁的注意事项: 1. 八岁以下的儿童禁用本品。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4. 应用本品可降低维生素B12的吸收,长期使用可导致B12缺乏。

三,赛庚啶的新用途

        赛庚啶(二苯环庚啶)为抗过敏药,对抗体内组胺对血管、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消除过敏症状。赛庚啶可用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和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1.流行性腮腺炎: 有人发现,扑尔敏合用西咪替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而赛庚啶的H1拮抗作用比扑尔敏强5倍以上。由此试用盐酸赛庚啶4~12毫克/天(随年龄调整)和西咪替丁20毫克/(千克·天),分次口服,共4~7天。结果:治疗9例中,痊愈者8例,治愈率为88.89%。平均退热时间及腮腺消肿时间,明显优于服用病毒唑、板蓝根外加敷中药者。   

2.小儿厌食: 用法:口服,2毫克/次,3次/天,连服10~15天。一般用药后多在1~5天显效,有效者85.8%。多数学者认为,赛庚啶仅适宜于非器质性体重下降如神经性厌食、肺结核的消耗状态等。对健康但身高体重低于标准的儿童不提倡使用。   

3.支气管哮喘; 用法:口服,4毫克/天,3次/天,1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3天后,症状即可缓解或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7.5%,疗效显著优于用泼尼松和地塞米松

4.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用法:0.25毫克/(千克·天),分3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宜同时加用抗生素。结果:显效率为55.4%,总有效率为92.3%。一般治疗第2天痉咳、气喘、喘鸣即明显改善,饮食增加,精神好转。疗效优于用氨茶碱、异丙嗪治疗的对照组。   5.闭经-泌乳综合症 用法:口服,16~24毫克/天。有人报告,以赛庚啶治疗15例女性患者,26周后10例血催乳素检测下降,月经恢复正常,7例泌乳减少,2例泌乳停止。   

6.倾倒综合症: 本病发生于胃部分切除术后,出现食后腹胀、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以及出汗、面色苍白、心悸等神经血管症状。饭前1~2小时口服赛庚啶,可获得显著疗效。   

7.治疗偏头痛 用法:口服,2毫克/次,3次/天,以后每日增加2毫克,逐渐增加至12~20毫克/天,6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3~4周后开始下1个疗程。一般用药2周内见效。预防用药可在服药后30分钟发挥作用。   

8.肝病性瘙痒 :淤胆型肝炎 、胆汁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等患者,常产生难以忍受的皮肤瘙痒,影响入眠和康复,常用抗过敏剂多难奏效。采用赛庚啶治疗8例淤胆性肝炎并严重瘙痒,经用激素、扑尔敏等无效者,改服赛庚啶,4毫克/次,3次/天,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3天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5%。   

9.内耳眩晕症 用法:口服,12毫克/天,加低分子右旋糖酐250毫升/天静滴治疗,有效率为88.5%,于用药1~2天眩晕减轻,3~5天停止。

应用赛庚啶注意事项:
1.机动车驾驶员、高空作业者以及年老体弱患者,慎用本品。
2.服用本品,可引起嗜睡、口干、乏力、头晕、恶心等副作用。
3.青光眼患者忌用。

四,甲硝唑的新用途

甲硝唑属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又名甲硝达唑、川硝基羟乙唑、灭滴灵、灭滴唑。主要用于抗滴虫、抗阿米巴原虫和抗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又发现其12 种新用途:

1.治疗感染性腹泻 用法:口服,400毫克/次,3次/日;内服癫茄合剂,10毫克/次,3次/日,3日为1个疗程。有人报告用甲硝唑治疗成人感染性腹泻患者35例,经1个疗程治愈者21例,2个疗程治愈者6例,3个或4个疗程治愈者7例,无效者1例。治愈率为97.14%。

2.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用法:口服,400毫克/次,3次/日,15日后改为200毫克/次,3次/日,30日为1个疗程。必要时,间隔7日后开始第2个疗程。有人报告应用甲硝唑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7例,其中治愈率为44.7%,总有效率为95.2%。

3.治疗伪膜性肠炎 用法:口服,400毫克/次,3次/日,15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至症状消失为止。一般服药2~5日腹泻可停止。

4.治疗消化性溃疡 用法:口服,200毫克/次,4次/日,6周为1个疗程。有人报告用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患者140例,经用药1周后,疼痛缓解率为93.77%,近期治愈率为92.85%,总有效率为100%。疗效明显优于西咪替丁治疗的对照组。

5.治疗咯血 用法:0.5%甲硝唑液100毫升,静脉滴注,2次/日,5 天为1个疗程;咯血基本控制后,改用甲硝唑400毫克,口服,3次/日,连用7日。一般用药3~5天即可使咯血停止。对支气管扩张及肺部感染合并咯血者,尤为适宜。

6.治疗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支气管哮喘伴感染所致的久咳伴脓痰 用法:内服甲硝唑,分3次口服,20~30毫克/(公斤体重·日)。疗程为2周。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服药期间忌烟酒。《老药新用途》记载,用甲硝唑治疗上述呼吸道感染所致的久咳伴脓痰患者,疗效显著。用药后可迅速控制感染,改善自觉症状,疗效优于用诺氟沙星治疗的对照组。

7.驱蛔虫 用法:口服,饭后半小时服,400毫克/次,连续服药3天。有人报告150例,其中,驱虫总有效率为54%,且副作用低。

8.治疗内痔出血 用法:口服,400毫克/次,3次/日,7日为1个疗程。有人报告应用甲硝唑治疗内痔出血患者121例,一般用药3~5日便血停止,治愈率为94.5%,总有效率为98.7%。

9.治疗疥疮 用法:取复方甲硝唑软膏涂搽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3日为1个疗程。治疗时患者需隔离,更换出的衣物、被褥要作消毒处理。搽药后3日内不得沐浴与更衣,以保持药效。有人报告用复方甲硝唑软膏治疗疥疮患者200例,其中,治愈者192例,总有效率为99%。另有人用2%甲硝唑地塞米松软膏治疗疥疮患者870例,其中治愈508例,总有效率为97.3%。

10.治疗足癣 用法:先将患足用温水清洗抹干,将甲硝唑粉涂抹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有人报告用甲硝唑粉治疗足癣患者91例,其中治愈者86例,总有效率为97.8%。

11.治疗丘疹性荨麻疹 用法:取2%甲硝唑霜涂搽患处,3次/日。7日为1个疗程。有人报告用2%甲硝唑霜治疗丘疹性荨麻疹患者40例,其中治愈率为82.5%,总有效率为90%。

12.治疗银屑病 用法:口服,200毫克/次,3次/日,10日为1个疗程。有人报告51例,治愈者16例,总有效率为78.5%。5年临床治愈率约33%,10年以上为25%。

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妇女及妊娠3个月以内的妇女、患有中枢神经疾病和血液病的患者禁用。

(2)服用本品后,若出现运动失调及其他中枢神经症状时应停药。

(3)应用本品可出现头痛、失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膀胱炎、排尿困难、肢体麻木及感觉异常等副作用,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老药新用途2》---伤湿止痛膏,甲氰咪胍,多虑平,心得安  

五,伤湿止痛膏

伤湿止痛膏由生川乌、生草乌、没药、乳香、丁香、生马钱子、荆芥、肉桂、防风、老鹤草、香加皮、积雪草、白芷、骨碎补、干姜、水杨酸甲酯、山楂、薄荷脑、樟脑、冰片、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等制成。

具有祛风镇痛,舒筋活血之功效。临床用于风湿疼痛、关节酸痛、肩背腰痛、跌打损伤等病症。孕妇、对橡皮膏过敏者、皮肤糜烂有渗液者以及外伤合并化脓者,均不宜用。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伤湿止痛膏还有不少新用途,现选择介绍如下:

治疗慢性咽炎 《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1期报道,王贺媛用伤湿止痛膏贴天突穴治疗慢性咽炎100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8年。咽后壁明显充血者63例,两侧咽峡充血者27例,悬雍垂充血17例,咽后淋巴滤泡增生50例。用伤湿止痛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其中,55例咽部充血减轻,症状消失,19例症状消失,10例好转,10例咽部无变化。

方法:用温水冼净颈前皮肤,擦干后将伤湿止痛膏贴在天突穴(即喉结下的凹陷处),隔日换药1次,共贴3次。另有人报告用伤湿止痛膏贴天突穴治疗慢性咽炎患者153例,每日或隔日贴药1次。3次为1个疗程,最短者2个疗程,最长者5个疗程,平均为3.5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者(咽部检查正常,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122例,占79.7%;显效者(咽颊部稍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减轻,症状消失)20例,占14.8%;有效者(症状明显减轻,咽部检查无改善)6例,占3.9%;无效者(用药1~2个疗程后,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改变)5例,占3.3%,总有效率96.7%。

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年第2期报道,陈建聪运用伤湿止痛膏佐治支气管炎患者40例,效果显著。

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伤湿止痛膏贴敷于双侧肺俞穴,每日1次,每次贴12小时,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静脉滴注氨茶碱(1~2毫克/公斤体重)及氢化可的松(4~8毫克/公斤体重),口服吗啉胍、止咳药等。两组病例均每日给予青霉素5万~10万单位/公斤体重,分2~4次肌肉注射;有心力衰竭者,给强心剂;呼吸困难者吸氧,发热者给予退热处理。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25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前者有效的疗程平均为1.8天,后者为3.1天,前者比后者缩短1.3天。40例中,有11例贴敷1次见效。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中原医刊》1984年第5期报道,王金良等应用伤湿止痛膏贴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0例,其中3天内痊愈者18例,6天内痊愈者2例。

方法:用伤湿止痛膏敷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止。作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伤湿止痛膏具有很好的活血止痛及清热化湿作用,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根据患者的不同,必要时可辅助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治疗婴儿腹泻 《江苏中医杂志》1980年第5期报道,王家喻用伤湿止痛膏或消炎止痛膏治疗轻型婴儿腹泻(单纯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较好。

方法:将伤湿止痛膏或消炎止痛膏剪成4厘米×4厘米的方块。对准患儿肚脐中央贴牢,每日换药2次,泻止后再贴药2天,以巩固疗效。重型婴儿腹泻(中毒性消化不良),发热,有脱水及中毒症状者,则不宜应用此法治疗。

治疗神经性皮炎 《山东医药》1983年第11期报道,秦锡兰应用地塞米松软膏加伤湿止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50例,其中显效者35例,占70%;有效者15例,占30%。总有效率100%。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

方法:先将地塞米松软膏涂匀患处,待软膏吸收后,再将伤湿止痛膏贴敷上面,轻者每天换药1次,重者每天换药2次。一般用药3~5天即可收到明显效果。另有人报告用伤湿止痛膏外贴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139例,全部获得治愈。

治疗急性喉痹 《中医外治杂志》1997年第5期报道,郭文青应用伤湿止痛膏治疗急性喉痹患者18例,效果显著。

方法:以喉结为中心,将伤湿止痛膏敷于局部,并自行揉按喉结两旁,无明显效果者6小时更换伤湿止痛膏1次。结果:14例患者用药1次后即明显见效,4例用药2次取得明显效果。用药期间,禁食油腻肥甘及辛辣刺激之品。

编后记:伤湿止痛膏是治疗关节疼痛和跌打损伤的主要外用药膏,对前述疾病的辅助治疗是其功效的有效延伸,但须记住它并不是前述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若需用它来治疗上述疾病需向当地医师咨询。

六,甲氰咪胍的多种用途

        甲氰咪胍,又名西咪替丁、泰胃美。常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及反流性食管炎等等。现许多医生用它来治皮肤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治疗扁平疣:甲氰咪胍400毫克,每日3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机理:甲氰咪胍具有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治疗带状疱疹:甲氰咪胍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晚睡前再加服一次。(机理:甲氰咪胍能拮抗皮肤血管H2受体,减轻皮下渗出,具有止痛、止痒,促进丘疹减退及疱疹结痂的作用。)   

3.治疗水痘:甲氰咪胍每天每公斤体重15毫克,分3次口服。   

4.治疗过敏性紫癜:甲氰咪胍每天每公斤体重20毫克,分2次静脉滴注,用药一周后,改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5~20毫克,分3次口服,维持用药1~2周。疗效优于激素(机理:本病是一种以小血管类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甲氰咪胍能阻滞组胺激活小血管H2受体,使其通透性降低,减轻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水肿和出血,并具免疫调节作用。)   

5.治疗皮肤瘙痒症:甲氰咪胍400毫克、扑尔敏4毫克,一日3次口服,连服7天为1疗程,扑尔敏4毫克,一日3次口服,连服7天为1疗程。6.治疗慢性荨麻疹:甲氰咪胍200毫克、扑尔敏4毫克,每天2次口服。亦可用甲氰咪胍400毫克、扑尔敏4毫克,每天3次口服,连服1周,有效者继续服用4周。   

7.治疗痤疮:甲氰咪胍200毫克,一日3次饭后服,连服4~6周。(机理:甲氰咪胍有抗雄激素作用,从而可减少皮脂腺分泌、减轻皮脂淤积。)   

8.治疗脂溢性脱发:每日3次,每次200毫克,连服5周。 

9.治疗银屑病:每日600毫克,分2次用温开水送服。连服6~8周后减至每日400毫克,再用4周后停药;每天洗矿泉浴1次,每次15分钟,24次为1个疗程。

七,多虑平的新用途

多虑平是传统的抗抑郁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多虑平尚有很强的抗H1与H2受体作用,其拮抗H1受体的作用较传统的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强100倍,是赛庚啶的11倍;与H1受体的结合力为一般抗组胺药的800倍。

一、荨麻疹:多虑平用于治疗荨麻疹,尤其对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慢性荨麻疹、冷荨麻疹疗效更佳,可替代一般抗组胺药作为首选应用,并优于传统的抗组胺药。临床医生用多虑平25毫克,一天2次口服,7天一疗程,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皮肤瘙痒症:多虑平6毫克,扑尔敏20毫克,强的松2毫克,咖啡因100毫克研成粉装成胶囊,每次一粒,每日3次口服。比单独应用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的头昏、乏力、嗜睡等副作用明显减轻。

三、神经性皮炎:用多虑平25毫克,1天2次口服,外涂乐肤液,一天3次。痊愈后重发者用多虑平治疗仍有效。治疗期间出现口干、嗜睡、乏力等副作用,继续治疗均自然消失。

四、慢性湿疹:5%多虑平霜外涂皮损处治疗慢性湿疹疗效也很好,治愈后复发者用该药治疗仍有效。

五、重症带状疱疹神经痛:多虑平25毫克,早晚各1次或每晚1次口服,一般在服药1~2次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止痛时间平均68天。一般在服药3~4次后疼痛即能忍受,疗程为8~14天,平均6~10天。副作用主要是口干、头晕、嗜睡等,未见心血管副作用。

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多虑平25毫克,每日3次口服。效果同上。

多虑平大剂量应用时还有抗胆碱作用,所以在患有心血管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皮肤病患者应慎用!

八,心得安 新用途

心得安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用于临床已有40余年的历史,以往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率增快、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嗜铬细胞瘤等。

经临床实践,不断发现该药的新用途,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治疗甲亢:心得安治疗甲亢早有报道。因它能阻断β-受体,用药后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和房室传导功能减弱、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所以,它能缓解甲亢患者出现的心悸、激动、震颤等症状。

(二)治疗偏头痛:在偏头痛的前驱期血小板聚集增加,而心得安可抑制肾上腺素对血小板聚集的促进作用,并降低血小板的黏附性,阻断β-受体,从而减轻脑血管扩张、遏制大脑皮层表面的小动脉痉挛,在偏头痛发作期可抑制反应性血管扩张,使偏头痛减轻或消失。

(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有报道称,国内有人用心得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患者,发现心得安具有减轻肾损害、降低血尿素氮、缩短尿蛋白持续时间等作用。专家认为,用心得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是有效的。

(四)治疗震颤麻痹:口服心得安每日3次,每次20mg,治疗震颤麻痹有一定效果。若与左旋多巴或谷维素合用可提高疗效。这是由于心得安提高了血浆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浓度,故使震颤麻痹患者的强直症状缓解,运动徐缓明显改善,震颤减少。

(五)治疗焦虑症:有临床经验的医师常给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患者用心得安治疗,因紧张、焦虑是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的常见症状;心悸、心动过速和肌肉震颤在上述疾病患者中也不鲜见。而心得安是治疗焦虑症的有效药物,能遏制焦虑的自身恶性循环,抑制心悸、心动过速和肌肉震颤等症。剂量为每日口服3次,每次20~30mg。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心得安的新作用不断发现,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在应用本药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及心衰患者均禁用。

《老药新用途3》---谷维素,桂林西瓜霜,消心痛,冰硼散  

九,谷维素的4种新用途

  谷维素是从米糠油提取的一种维生素类药物,临床上用来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包括胃肠、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周期性精神病、脑震荡后遗症、更年期综合症、经前期紧张症、血管神经性头痛等。最近,国内外的医学专家发现了该药的一些新用途,现介绍给读者。
一、降血脂
  日本医学专家用谷维素来治疗高血脂症,疗效显著。118名高血脂症患者每次服用100毫克,1日3次,饭后服用,2个月后检查,有效率为82.6%,安全性为99.2%。说明谷维素降血脂疗效好、安全、经济,有推广价值。
二、抗心律失常
  国内医学专家用谷维素治疗心律失常取得显著的疗效。用量150~500毫克/日,疗程为2~6周,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等引起的室性早搏、房早、房颤等,显效率达85%以上。谷维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使心肌兴奋性降低,另外谷维素的降脂作用,也可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三、治细菌性痢疾
  用法为每次100~200毫克,每天3次,空腹服用,连服3~4天(此期间不用其它抗生素)。有资料报道,治疗49例,治愈率达96%,其中47例两天内治愈。而对照组用复方新诺明治愈率仅为62.5%。医学专家们认为谷维素治疗菌痢其作用机制是调整或刺激了免疫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促进了肠道炎症及早修复,因而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方法简单,无副作用的特点。
四、治胃溃疡
  日本用谷维素300毫克/日(不用其它药物),治疗9例经X射线确诊为胃溃疡的病人,7例有效,疼痛减轻,壁龛明显缩小或消失。另外用谷维素治疗67例胃溃疡活动期病人,每日用量为150毫克,用药8周,用胃镜观察疗效,治愈率为91.5%,而用抗酸药的对照组疗效仅为70%。谷维素抗溃疡的机理是作用于植物神经中枢,抑制迷走神经活动,抑制胃液分泌,促使溃疡愈合。
  谷维素服后偶有胃不适、恶心、呕吐、口干、皮疹、脱发、油脂分泌过多、乳房肿胀等反应,但停药后均可消失。

十,桂林西瓜霜的10种新用途

桂林西瓜霜由西瓜霜、黄连、贝母、罗汉果、大豆根、冰片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祛腐的功效。主治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及口腔溃疡等症。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其有许多新用途,现简介如下:
  1.中耳炎 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患耳耳道,拭干,将西瓜霜对准耳道将药粉喷入患处,每日2次,1周后耳道脓汁明显减少,继续治1周。
  2.慢性单纯性鼻炎 先将鼻涕排出,然后用桂林西瓜霜喷剂喷入鼻腔少许。一般喷药3分钟后,鼻塞症状即可减轻,每天可喷3~5次,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后,继续第2疗程,连用2个疗程。
  3.会阴切口感染 先清除切口脓液及肠线后,再用桂林西瓜霜喷敷会阴切口感染处,一次1~2克,每日3次,4天为1个疗程。一般喷药后5~10分钟即可止痛,4天伤口愈合。
  4.慢性宫颈炎 用干棉球擦净宫颈糜烂面及阴道内分泌物后,再用桂林西瓜霜直接喷于宫颈糜烂面上,以能完全覆盖糜烂面为度,2天1次。经期及经前后3日停用,治疗期间禁坐浴和不良。连续7~10次可治愈。
  5.乳状皱裂 先将局部消毒,用桂林西瓜霜直接喷患处,每日3~10次左右,多数3日可见效。
  6.肛裂 将局部用双氧水消毒后,用桂林西瓜霜直接喷患处,每日3~5次,有良好的止痛止血效果。
  7.褥疮 在治疗时根据褥疮的创面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有水泡的炎性浸润期褥疮,先在无菌操作下剪去表皮,然后均匀地喷上桂林西瓜霜;对溃疡期褥疮,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除去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再在创面上喷满桂林西瓜霜。每日3次,并充分暴露创面。
  8.臁疮 臁疮是发生于小腿部的慢性溃疡。常规清洗疮面,将桂林西瓜霜喷于溃疡创面,再用消毒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
  9.冻疮 局部用双氧水清洗后,直接将西瓜霜喷于患处,每日2次,用药后瘙痒、疼痛很快减轻,肿胀消失,创面逐渐结痂愈合,1周可见效。
  10.脓疱疮 将桂林西瓜霜直接喷患处,1日3次,视情况增减,轻者3日即见效,重者1周可愈。

十一,消心痛的新用途

 咯血:咯血是指呼吸道出血,以肺部病变如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多见,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狭窄所致咯血也很常见。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消心痛,每天三次,每次用10—20毫克,最短24小时,最长3—5天咯血可停止。

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用消心痛10毫克、心痛定10毫克,一日三次,有效率可达90.1%。

腹痛:当得了急性腹痛,舌下含服消心痛5—10毫克,疼痛可止,功能性的可立竿见影,脏器实质病变不能缓解。

支气管哮喘:口服每次10—20毫克,有明显平喘效果,作为急救可舌下含服。

脉管炎疼痛:脉管炎患者往往患肢疼痛难忍,彻夜难眠,用5毫克舌下含服,多数2分钟起效,可持续2小时,若配合蛇毒抗栓酶治疗脉管炎,有明显疗效。

呃逆:用5—10毫克含服,一般半小时见效,若无效可追加5毫克。但只能解暂时之苦。

消心痛是治疗冠心病有效药物,价廉,适合家庭备用,用消心痛治疗,安全,副作用少。

十二,冰硼散:

 冰硼散出自明代《外科正宗》一书。由硼沙、冰片、元明粉、朱砂组成。每瓶3克。有清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疼痛,口舌生疮等病症。后人在医疗实践中,发现种价格低廉的中成药有不少新用途,现选择13种介绍如下。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将冰硼散用凉开水调为稠糊状,外涂患处,药干后再用凉开水润湿,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止。张清旺报告用冰硼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5例,其中,外敷2次治愈者18例,外敷3次治愈者20例,外敷4次治愈者19例,外敷5次治愈者7例;明显改善者1例。(详见《陕西中医》杂志1993年第5期)
治疗新生儿脐炎 用法:先用生理盐水或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液清洗干净脐上分泌物,敷上冰硼散1克,再包扎,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2~3次即可获得治愈。(详见《浙江中医杂志》1996年第4期)

  治疗小儿咳喘 用法:取冰硼散适量喷洒于胸背部,并用手(五指并拢)自上而下推擦,以皮肤微红为度,每日1次。严重者可每日2次。治疗时注意避风保暖。史存娥等报告,应用冰硼散擦胸背治疗小儿咳喘患者100例,其中治愈51例,好转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4%。(详见《四川中医》1989年第2期)

  治疗小儿黄水疮 用法:先用10%枯矾溶液清洗患处,除净脓痂后将冰硼散适量撒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中成药新用途》记载,有人报告79例,一般用药2~4天获得治愈。

  治疗婴儿鹅口疮 用法:取冰硼散适量,吹入口内,每日1次,重症者每日2次。据《中成药新用途》记载,有人用冰硼散治疗65例,其中1~2天治愈者21例,3~4天治愈者25例,5~6天治愈者9例。

  治疗小儿秋冬腹泻 用法:取绿豆大小棉球,用温水润湿后,再蘸上冰硼散适量,视患儿年龄大小,将棉球送入肛门1~2厘米处,每日用药1~2次。一般3~5天即可获得痊愈。(详见《山东中医杂志》1990年第2期)

  治疗张力性水泡 用法:局部水泡已破者,视其面积大小,撒药厚度约0.2厘米于患处,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绷带包扎;水泡破裂者,先用1:1000苯扎溴胺消毒水泡皮肤,再用消毒针头放液后敷药,3天换药1次。郑跃进报告,应用冰硼散外敷治疗张力性水泡患者86例,全部获得治愈。(详见《陕西中医》杂志1991年第5期)

  治疗子宫颈糜烂 刘秀珍报告,用冰硼散外敷治疗子宫颈糜烂患者171例,痊愈144例,占84.2%;显效17例,占9.9%;好转者6例,占3.5%;无效者4例,占2.3%。总有效率达97.7%。(详见《中国中医药杂志》1989年第9期)
治疗急、慢性阴道炎 用法:取冰硼散2瓶(6克),泡开水100毫升,熏洗**,先浸泡15分钟,再反复搽洗5分钟即可。据《中成药新用途》记载,有人应用冰硼散治疗急、慢性阴道炎患者,一般5~7天即可痊愈。

  治疗急性中耳炎 用法:先用过氧化氢把耳内脓液及分泌物洗净,再用棉签沾干。然后将冰硼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1次或隔日1次。据《中成药新用途》记载,有人用上法治疗急、慢性中耳炎患者70余例,经用药10~20次获得治愈。

  治疗带状疱疹 用法:取冰硼散、凡士林各适量,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1次,至痊愈止。(详见《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7期)

  治疗足癣(又名香港脚) 用法:取冰硼散3瓶(9克),六一散1包,混合均匀,于晚上将脚洗净抹干后,以药粉干搽患处,一般用药3天左右即可见效。(详见《大众中医药》杂志1988年第3期)

  治疗股癣 用法:将冰硼散用食醋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患处用温水洗净后再搽涂药物,5天为1个疗程。《人民军医》1989年第12期报道,叶乔生应用冰硼散治疗股癣患者30例,疗效满意。一般用药3~7天见效。

  应用冰硼散注意事项:(1)新生儿慎用或忌用;(2)中医辨证属虚寒性溃疡者禁用;(3)用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老药新用途4》--尼莫地平,维生素E,速效救心丸  

十三,尼莫地平的新用途

尼莫地平又名尼莫通、硝苯吡酯,具有抗缺血和抗血管收缩作用,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对局部缺血有保护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中风、偏头痛、高血压等。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其有不少种新用途。

1.治疗脑动脉硬化 、老年性脑功能障碍 :尼莫地平每日50毫克,或每次30毫克,每日3次进行治疗。

2.治疗顽固性呃逆  每次60毫克,每日3次,口服。1~3次即止呃逆,未见不良反应。

3.治疗突发性耳聋  每次40~60毫克,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3~4个疗程。

4.治疗颈椎病  除按常规治疗外,加服尼莫地平,每次20毫克,每日早、中、晚各1次。30天为1个疗程。

5.治疗消化性溃疡  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口服。尼莫地平长期服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溃疡病的复发,而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6.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1.5~3毫克,分早、中、晚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

7.治疗脑梗死后癫痫 用尼莫地平20mg,每天三次口服治疗脑梗死后癫痫,用药1~10天得到控制者20例,20~30天得到控制者10例,1~6个月(平均4个月)得到控制者8例,随访半年以上,有2例复发。

8.治疗肺心病 : 在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调等治疗的同时,加服尼莫地平每次60毫克,每日3次,疗效很好。

9.治疗老年性痴呆 :每日80~160毫克,分4次内服。平均疗程2个月。疗效很好。治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10.治疗银屑病(欲称牛皮癣)  尼莫地平60毫克,每日3次,连服3周为1个疗程,间隔3~5天服第2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结果:用尼莫地平治疗银屑病(进行期),总有效率为87%(皮损完全或一半以上消退)。明显优于仅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K4等治疗的对照组。

1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48小时内口服或鼻饲尼莫地平,每8小时1次,每次每公斤体重1毫克,10天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8.2%,且治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十四,维生素E的多种新用途

本贴收到3朵鲜花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主要用于抗衰老、预防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绝经期综合征等。也可用于肌萎缩、肌营养不良、肝炎、肝硬化、冠心病的辅助治疗。临床上还发现可用来防治多种疾病。  

1.治疗消化性溃疡: 有人用维生素E配合硫糖铝、阿托品治疗消化性溃疡。服药后可使症状消失,溃疡愈合,治愈率为78.4%,总有效率为91.5%;用法:维生素E 400毫克,每天2次(在清晨及睡前空腹服),每次同时服硫糖铝0.5克,阿托品0.3毫克,服药前后1小时不进食。连续用药4周。  

2.治疗产后缺乳: 用法:口服维生素E 每次200毫克,每天2~3次,连续服药5天。  

3.治疗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 用法:内服维生素E,每次100毫克,每2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重复治疗,直至症状消失为止。  4.护肤 用5%维生素E醋酸脂乳剂涂皮肤,每天2次,4天后透皮水分损耗分别减少19%和24%。因维生素E能渗透至皮肤内部而发挥其润肤作用,故是理想的润肤剂,同时,维生素E对于防止紫外线损伤,保持皮肤弹性,延缓皮肤的老化进程均有作用。  

5.防治黄褐斑: 补给足量的维生素E(每次100毫克,每天2~次),或维生素E与锌剂合并使用,可防治黄褐斑。但应注意,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者,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6.治疗多形红斑 :内服维生素E,每次75毫克,每天3次。皮疹消退后再服4~6天。局部痒者可外搽炉甘石洗剂。  

7.治疗痛经: 用维生素E防治痛经,效果极好。用法:口服维生素E, 每天300毫克。  

8.增加乳汁分泌: 从孕期37周开始至分娩期间,每天口服维生素E600毫克。结果:应用维生素E后,哺乳期乳量明显增加。  

9.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寒冷、早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肤脂肪硬化和水肿,维生素E具有改善末梢循环,增加血流量,促进代谢的作用。每次给维生素E 5~10毫克,每天1次,肌肉注射,连用5~7天,有明显的效果。  

10.治疗慢性腰腿痛: 口服维生素E,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有显著的作用。  

11.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 用法: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2.防治痔疮: 用法:口服维生素E,每次50毫克,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  

13.治疗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 用法:①维生素E 10毫克,口服,每天3次,7天为1个疗程;②维生素E5毫克,在患侧委中穴及足三里作穴位注射,每穴位2.5毫克,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  

14.治疗口腔溃疡: 用维生素E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2~3天后创面愈合。疱疹性口炎,用药3~4天后,疼痛消失,溃疡面上皮开始修复。另有人用维生素E配合黄连素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粘膜溃疡患者,总有效率为85%。用法:维生素E 1粒(100毫克)与黄连素1片(100毫克)混合,涂于患处,每日数次。  

15.预防重度妊高征: ,口服维生素E 0.1克,每天3次,连续服药至预产期止。维生素E具有预防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发展的作用。

十五,速效救心丸的5种妙用

1.痛经 利用速效救心丸中川芎的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和冰片的清热止痛作用,治疗痛经患者,每次服2~5粒,30分钟后即可显效止痛。多数患者在应用1次后即见效,用药1~3次即可治愈。   

2.尿路结石 川芎所含的川芎碱,对人体内脏、血管平滑肌有较强的扩张和解痉作用,故能使输尿管扩张,促使上尿路结石能较快排出体外,能迅速解除由结石所引起的肾、输尿管绞痛症状。用法:舌下含服每次6粒,每日3次。经60余例临床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用药后3~20分钟疼痛缓解,显著优于服用排石冲剂等方法。对采用其他方法无效者,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疼痛仍能缓解。   

3.急性腹痛 对胆结石、急性胃肠炎、胃痉挛、胆道蛔虫症等急性腹痛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停用其他镇痛药,舌下立即含服速效救心丸4~6粒。用药2~10分钟能迅速起到止痛作用,如10分钟无效时可再服6粒。经临床观察,其产生作用的时间和效果与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药相似,但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其他药物。   

4.血管神经性头痛 近年研究发现,速效救心丸能舒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使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增加,并能降低血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小板聚集力及吸附力下降,从而可用于头痛的治疗。对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均有明显的近期疗效。一般在头痛发作时口服10粒,约5分钟后症状可缓解,30分钟左右头痛消失。有头痛先兆时,于发作前半小时口服10粒,可起到预防作用。如果效果不明显时,可在1小时后再服6粒。   

5.小儿肺炎合并心衰 对近100例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含服速效救心丸,按年龄1粒/岁·次,每日3次。结果心衰的纠正时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48小时内心衰完全控制者达80%,这种治疗作用的产生,与速效救心丸产生的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肌缺血及缺氧状态有关。

《老药新用途5》--硝酸甘油,氟脲嘧啶,黄连素,山莨菪碱

十六,硝酸甘油新用途

硝酸甘油是防治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发作的常备救急药。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硝酸甘油还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并且效果良好。

慢性肛裂:英国医生用含0.2%的硝酸甘油软膏涂抹病人患部,每天2次,疗程为8周。结果:38例中有68%的病人肛裂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  而且止痛效果明显而持久。

痛经:英国医生使用硝酸甘油贴膜剂作对比试验,11名有严重痛经史的妇女在使用布洛芬无效后,在月经来临之际,每人于下腹部贴1/4片硝酸甘油贴膜(含量为1Omg),24小时换贴1次,连续4天为1疗程。结果:贴膜妇女痛经程度均明显减轻,面对照组则无此效果。

胆绞痛:3例胆结石引起胆绞痛的患者,在发作时给予0.5毫克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结果均在1分钟内疼痛完全消除,最快30秒内疼痛减轻。

胆道蛔虫症:治疗3l例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腹痛,发作时舌下含化0.5毫克硝酸甘油片。结果显效10例,有效16例。其作用机理为硝酸甘油可使胆道口肌肉紧张度下降,有利于蛔虫退出胆道而使疼痛缓解。

肾绞痛:发病时,舌下含硝酸甘油0.5毫克,疼痛剧烈者可含1毫克。结果5~30分钟内疼痛消失。治疗100例肾绞痛,总有效率达94%。

十七,氟脲嘧啶的新用途

氟脲嘧啶是20世纪50年代就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至今仍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近年来发现该药物治疗一些皮肤病也有一定的功效,经临床医生验证,用其治疗有确切效果的皮肤病如下:

1.尖锐湿疣:系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属于性传播疾病。该病传统的治疗药物足叶草脂酊刺激性大,用量过大吸收后还可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氟脲嘧啶能破坏病毒的核糖核酸及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生长繁殖,加之其局部皮肤粘膜外用有一定的腐蚀剥脱作用,可使尖锐湿疣萎缩脱落痊愈。用2.5%氟脲嘧啶霜外涂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每日4次,2 周为一疗程,有效率达90%。

也有人用棉签蘸2.5%氟脲嘧啶药液点于疣体表面,每天数次,10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也达90%。

2.白色念珠菌感染:应用本品0.25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超声雾化吸入,每天1次,或0.25克加生理盐水40毫升,局部涂搽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收到显著效果。

3.血管性紫癜:应用氟脲嘧啶0.5克,氢化可的松0.1克,加入10%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2天为一个疗程,一般在用药4~5天紫癜开始消退,7~8天全部消失。

4. 老年斑:又叫脂溢性角化病。采用2.5%氟脲嘧啶软膏涂搽治疗,总有效率达97%。

5.瘢痕疙瘩:应用2.5%氟脲嘧啶4毫升,2%利多卡因2毫升,泼尼松龙混悬液1毫升混合注入瘢痕组织内,每6天1次,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18例,其中痊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

6.扁平疣:先将扁平疣用手轻搓,局部发红后用2.5%氟脲嘧啶外搽,每天2次,皮损结痂后停药。治疗87例,全部痊愈,平均疗程10天左右。

7. 白癜风和外阴白斑:有人用5%氟脲嘧啶霜局部贴敷,7~9天皮损发生糜烂,10天后渐愈合,并在愈合后1~2周开始出现色素沉着,2月内皮损完全发生色素沉着。共治疗28例,其中18例全部色素再生,5例部分再生,5例无效。用氟脲嘧啶治疗外阴白斑,也获显著疗效。

8.日光性角化病:用5%氟脲嘧啶霜外搽,每天2次,治疗面颈部日光性角化病,有效率达80%以上。

十八,黄连素的新用途

盐酸小檗碱(黄连素)为由黄连、黄柏或三颗针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也可人工合成。常用于治疗菌痢、急性肠胃炎、慢性胆囊炎以及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深受人们青睐。 近几年来,通过医药学家的深入研究,又开拓了一些新的用途,现撷取部分介绍如下。   

1. 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跳的节律变得不匀齐,或心跳的频率过快、过慢等,可用盐酸小檗碱治疗。如对多种心动过速患者,每次口服0.3-0.6克,一天四次,2-4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一般7天左右奏效,总有效率为78%。也可用于肺性心律失常或伴有心力衰竭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2. 抗心力衰竭 当心脏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全部送入动脉时,就会造成血液淤滞,心排血量降低,难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在餐前服用盐酸小檗碱来治疗,每次0.4-0.6克,一天三次。一般1-5天见效,总有效率为71%。但急症、重症病人仍需送医院诊治。   

3. 抗血小板聚集 不少老年人常因血栓形成而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其主要原因为血小板聚集率较高之故。可服盐酸小檗碱治疗,每次0.3克,一天四次,2-4个星期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5%。因为盐酸小檗碱能增加血小板内核苷酸的含量,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   

4. 治原发性高血压 由于外界强烈刺激长期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引起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导致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因而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的功能发生紊乱,以致全身小动脉收缩,而是血压升高。此时可服盐酸小檗碱治疗,每次0.3-0.6克,一天三四次,4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一般3-6天见效,总有效率为81%,由于复方降压片。这可能是由于该药能通过抗胆碱酯酶增强乙酰胆碱作用,扩张血管所至。   

5. 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糖代谢紊乱疾病,也可服用盐酸小檗碱治疗。每次0.3-0.5克,一天三次,一至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待血糖恢复正常,需继续每次服0.3克,一天三次,二三个月停服一个星期,再维持治疗,总有效率为91%。该药除具有抗升糖激素作用外,还与促进胰岛素的β细胞再生功能恢复有关。

十九,山莨菪碱的临床新应用

山莨菪碱是一种抗胆碱药,临床一般用于感染性休克、内脏平滑肌痉挛性绞痛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一些新的用途:

一、治疗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暴脑”)

患者在患“暴脑”时,体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α受体兴奋性增高,而山莨菪碱能直接阻断α受体,使体内儿茶酚胺含量降低,微血管痉挛减轻,使局部血流得以改善。一般成人每次10~20毫克,小儿轻型“暴脑”每次0.5~1毫克/千克体重,重型“暴脑”每次1~2毫克/千克体重,肺型“暴脑”每次2~3毫克/千克体重。严密观察病情,每15分钟静脉推注一次。一般在24小时以内即可缓解。

二、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其治疗方法是用山莨菪碱行天突穴注射,每次0.2~0.5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4日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4.5%。其作用机理是天突穴能调节支气管功能,而山莨菪碱可改善微循环,提高纤毛运动,从而达到止咳平喘,解除支气管痉挛的目的。

三、治疗冻伤

口服山莨菪碱每次10~20毫克,1日3次,或每次肌注20毫克,1日2次治疗冻伤患者,治愈率达98%,总有效率100%。

四、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行昆仑穴注射,每次8~10毫克,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愈率为85%,总有效率100%。其作用机理是,昆仑穴是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山莨菪碱可通过经络和神经反射,引起大脑皮层病灶感应点周围区域的抑制,再通过神经和体液系统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五、其他

山莨菪碱对小儿冬秋季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局灶性神经征、小儿“结脑”、重型婴幼儿肺炎、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小儿急性阑尾炎、小儿癫痫持续状态、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胆道蛔虫症、胆囊炎、小儿急性偏瘫症等都有一定疗效。

副作用:口干、面红、视近物模糊、心跳加快。青光眼禁用!

 

《老药新用途6》--丹参针,归脾丸,七厘散,乌鸡白凤丸  

二十,丹参注射液临床运用新发现

丹参注射液能降低血压、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病变,防治过敏性紫癜,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丹参注射液还有下列临床用途:   

1.治疗脑血管意外:

丹参注射液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故对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于中医“中风”范畴的疾病有治疗作用。还可防治脑组织因缺血所出现的缺氧性脑损害和脑水肿。一般于发病7天内使用丹参注射液。   

2.治病毒性心肌炎: 

与能量合剂、维生素C合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3.治冠心病、心绞痛:

应用大剂量丹参注射液不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还可使心电图S-T段、T波明显恢复,无过敏及不良反应。用丹参注射液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从而改善心肌组织供血、供氧、缓解心绞痛症状,症状改善率为81.8%。   

4.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在西医常规治疗下另以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在控制病情、提高血氧分压、降低血粘度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能增加右心每搏输出量,增强右室心肌收缩力,降低右心负荷,且血液流变学均有改善。   

5.治疗慢性肝病:

在制定中药处方基础上加丹参30~60克,疗效大大高于对照组,且疗效随疗程延长而提高。用丹参注射液静滴具有良好的降低转氨酶、胆红素及迅速促进肝细胞再生、炎症消退、坏死组织吸收等作用。   

6.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有人用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2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95%以上的患者出现症状改善、食欲和体力增加,恶心呕吐消失,尿量增多,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均改善。   

7.用于传染病治疗:

   丹参注射液能调节免疫,预防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而能辅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等传染病。临床实践表明,静滴应用丹参注射液可使大多数患者顺利度过休克期和少尿期。极少并发症,病死率大大降低。   

8.辅治恶性肿瘤:

国外学者采用丹参—C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揭示丹参的促纤溶作用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并用丹参注射液,有改善肿瘤术后微循环和阻止术后血粘度上升的作用。        此外,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支气管哮喘、硬皮病、痤疮、慢性附件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丹参注射液也有着广泛的治疗用途。

二十一,归脾丸是常用中成药。它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大枣、生姜共12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药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选介如下:
  一、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临床报导,本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获得显著效果。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或好转。
  二、治疗神经衰弱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患者多例,均获佳效。用法:每日服药2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经服药1~2周后,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据观察,病程较短的疗效优于病程较长者。
  三、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本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多例,亦获得满意效果。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多位患者服药10~15天后,诸症显著减轻,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效应。
  四、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据报导,有人采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25例,其中,治愈者20例(症状全部消失),占80%,好转者5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占20%。服药时间最少者12天,最多者31天,平均18.5天。用法:每日服归脾丸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五、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本人以归脾丸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患者93例,经用药30~45天后,痊愈者58例,占62.4%;显效者32例,占34.4%;无效者3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六、治疗冠心病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患者31例,经服药20~30天后,心慌、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明显增加,舌上瘀点消失,心电图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七、治疗高血压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心血不足、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18例,经用15~24天后,诸症消失,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随访6个月至1年,患者均感觉良好,血压稳定。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
  八、治疗缺铁性贫血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缺铁性贫血26例,用药30天后,以血象检查评定疗效,其中:显效者18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2.3%。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九、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有人应用加味归脾丸加昆布、海藻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7例,该组病例均经多种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贫血。连续服用加味归脾丸3个月后,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基础代谢、吸碘试验及血清T3、T4含量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4例;好转(服药期间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有明显改善,但停药后效果不稳定)1例;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71.4%。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3个月为1个疗程。
  十、治疗慢性苯中毒  有人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苯中毒患者27例,其中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达半年以上,血象恢复正常2个有以上)6例;好转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以上,血象接近正常1个月以上)21例。用法: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9克,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十一、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9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24例,占87.1%;好转者3例,占7.7%;无效者2例,占5.2%,总有效率为94.8%。用法:每日3次,每次15克,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
  十二、治疗顽固性失眠  有人应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顽固性失眠患者39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十三、治疗氯氮平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有人报告40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6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个月为1个疗程,白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即可停服。

二十二,七厘散

七厘散出自《良方集腋》,又名“伤科七厘散”,是医家常用和群众熟知的著名中成药。该散由血竭、乳香、朱砂、冰片、当归、红花、没药、麝香等药物组成,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是治疗跌打损伤的伤科要药。近年将其应用于其他疾病,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l、内外痔疮:先把高锰酸钾1克加入约3000毫升温开水中,洗浴肛门半小时,然后以七厘散3克加入疮药膏少许,调成糊状物,涂于患处,每晚1次,连用20—30天。用药时忌烟酒和辛辣,避免重体力劳动。
  2、褥疮:先对患部清创,除去坏死组织,然后把七厘散均匀撒布于疮面上,粉的厚度以隐约见基底组织为佳;再盖上凡士林纱布,以消毒敷料包扎。初期疮面渗液较多,若敷料被渗液浸透,即予更换。约3天后渗液即明显减少,此后每天换药1次,直到疮面长平愈合。
  3,带状疱疹:每天以七厘散1.2克,用温开水或蜜糖水冲服。一般服药3天疼痛减轻、水泡不再增加,4天水泡干瘪,6天后结痂痊愈。愈后不留疤痕。若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取七厘散2份,凡士林8份,调匀成膏备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七星皮肤针叩刺,以隐隐出血为度,然后将七厘膏均匀涂抹叩刺处,外敷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3—5天治疗1次,一般连续治疗7—14次即可获愈。
  4,慢性咽炎:七厘散每次0.3克,每日2次口服,另取半支药粉喷吹咽后壁,每日2—4次,一般用药2—3次即可见效。对慢性咽炎日久,咽部粘膜瘀血肥厚,咽后壁滤泡累累者,疗效尤佳。
  5、产后缺乳:将整个鸡蛋去壳后放在豆油上煎,等蛋黄稍凝固后,将七厘散1.5克撒在蛋黄上,药变色后即取出,连同鸡蛋一起服下。自产后第二天开始服用,每日1次,连服3—5天,奶汁会不断增多。
  6、注射后红肿发炎:肌肉注射后局部红肿硬结,可用七厘散(剂量视患处大小而定)加白酒适量调为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治输液后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局部输液,然后取七厘散3克,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按患处面积大小涂敷患处,外用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此外,七厘散还可用于治疗以下诸病:①冠心病:证见疼痛较剧,持续时间长,伴面白紫绀者,用血府逐瘀汤送服,有显著效果。②秋季腹泻:每次内服七厘散0.2克,每日l—2次。③血尿:七厘散每次1.5克内服,每日2次,约10天为一疗程。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月经第一日起用七厘散外敷脐孔或痛区,外贴香桂活血膏,有显效。⑤外科疮疡:将七厘散5克,大黄粉50克混合均匀,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备用。按患处面积大小,将药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严重者每日换药2次,连用5—7天。适用于各种疮疡、化脓性指头炎、腱鞘炎、乳痈、跌打损伤等。

二十三,乌鸡白凤丸能治男科病

1.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多发病,属中医癃闭范畴,发病机理为湿热瘀阻膀胱,气血不畅所致。乌鸡白凤丸适用于前列腺增生并有肾阳虚衰,气化不足者。用法为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以淡盐水送服。有报道服药1周后,诸症即可大减,半个月为1个疗程。

2.男性不育症1例男性患者,诉结婚3年妻不孕,双方检查无器质病变,房事不衰,精子数目及活力正常,唯夜间小便频而清长,服多量壮阳药后而早泄。形体肥胖,两脉迟细无力,证属肾阴阳俱亏,黄酒送服乌鸡白凤丸,每晚2丸,节房事,半年后其妻已怀孕。

3.阳痿因气血两亏、身体虚弱所引起的阳痿患者,可用适量米醋调服乌鸡白凤丸,每日2次,每次2丸,可使功能性阳痿症状得到改善,逐渐恢复阴茎勃起的能力。本品尤对精神型阳痿效果更佳。

秋日驱蛔药粥三则

秋日驱蛔药粥三则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椒醋粥:花椒3克,食醋适量,大米100克。将花椒研为细末,大米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花椒粉、食醋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杀虫止痛。适用于虫积腹痛等。

花椒性味辛热,有小毒,入脾、胃、肾经,有温中散寒,杀虫止痛之功。蛔虫“遇酸则伏,遇苦则安”,而醋性味酸苦,有良好的安蛔止痛之功。两者合用,可治虫积腹痛。阴虚火旺、患有消化性溃疡者不宜选用。

使君子粥:使君子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使君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杀虫消积。适用于肠道蛔虫症及小儿疳积。

使君子,又名使君肉,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杀虫消积,适用于肠道蛔虫症及小儿疳积。既能杀虫消积,又可健脾消疳,为驱杀蛔虫常用药,尤为小儿所喜爱。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本品煎服,6~10克。炒香嚼服,可空腹连续服用2~3天,小儿每日1粒,总量不超过20粒。不能大量应用,会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本草纲目》言其“忌饮热茶,犯之即泻”,故服用时不可饮茶,若服用时饮茶出现呃逆等证时,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南瓜子粥:南瓜子3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南瓜子去皮,择净,捣碎,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沸,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杀虫消积。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

南瓜子,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杀虫之功,为安全可靠的驱虫药食两用食物,用于绦虫病、蛔虫病等,可单味生用,若配合其它驱虫药同用,疗效更佳。本品含南瓜子酸,脂肪油等,有泻下作用,故大便溏薄者不宜选用。

 

秋日驱蛔药粥三则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秋日驱蛔药粥三则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秋日驱蛔药粥三则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秋日驱蛔药粥三则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秋日驱蛔药粥三则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我的恋曲〖音画歌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