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烧的利害得失(发烧系列二)

 谦卦 2011-09-03

发烧的利害得失(发烧系列二)

小儿发烧时所表现出来的征象,大一点的孩子,首先是感到发冷畏寒,身体发抖,皮肤先由苍白而后脸面潮红,口唇发紫,手脚冰冷,同时感到头痛或头晕,不思饮食,全身倦怠,幼儿的脉搏随发烧的高低而成正比例的增加,即每增加体温1度,脉搏增加10次,呼吸也是一样,发烧每高1度,呼吸增加2次。发烧时血压增高,基础新陈代谢也必定会提高;发烧时出汗可能发生脱水的现象。因为发烧消耗热量及食欲不振,小儿的体重多半会减轻,甚至有营养不良现象。

小儿对发烧的忍受程度因人而异,也因病原不同而有差别。有的有一点发烧就会感到不舒服;有的发高烧到40度以上仍然照样玩耍、蹦跳,照常吃喝。对发烧并发痉挛的病儿要特别注意,病儿有时发烧到肛温摄氏38.5度以上,则马上发生抽筋现象,非常可怕。抽筋时间久了,脑部会受到伤害,在六岁以下的小儿8%10%会有这种体质。一般说来,滤过性病毒的发烧,有时会很高,但小儿精神很好。所以说小儿对发烧的忍受程度因人而异。大约在摄氏41.1度以下,小儿不会受到伤害;到42.2度时,蛋白质变性;高于摄氏45度以上,人就不能生存了。

小儿发烧的高低并不能表示病情的轻重与身体抵抗力的强弱。身体壮的小孩,有时发烧倒容易高些,而身体较衰弱的小儿反而不会烧热过度。假若碰到该发烧的病而体温反而降低,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示身体一点抵抗力也没有,病情会更为严重。小儿的发烧有时按年龄而有所差别,例如新生儿体温本来就低一点,而患败血症或其他重病的一点也不发烧,这就要靠其他症状来帮助诊断病情。6个月以下的幼儿,对发烧的反应也不显著,如有重病或脑膜炎之类的病,就要特别小心。因此一遇小儿发烧,那怕是温度不高,但全身症状明显时,也要多做详细检查。

接着我们谈一下发烧的利害得失。在利的方面,首先是发烧可以告诉我们孩子现在已经病重了。尤其是小孩,自己不会说话,只有发烧才会引起大人们的注意,马上为他治疗并加以照顾,不至于被忽略而延误时机。其次是发烧对医生的诊断帮助最大。医生可以根据发烧的型态而判断是何种病症,如伤寒、疟疾、回归热、麻疹、玫瑰疹以及多种的发热传染病,都得靠体温的曲线而做正确诊断。发烧热型有很多种,一种是积留热,发热持续不退,每天热度的差别很小,如伤寒的体温便是如此;一种是弛张热,每天的体温波动很大,如败血症、粟性结核、肾盂炎、淋巴溜及胶原病;再有一种是间歇热,每次发热都很有规律,如疟疾;还有一种是回归热,连着发热几天后,热退了,以为已经好了,但过了几天,又连续几天反反复复的,如布鲁氏菌。现在的流行性感冒以及其他滤过性病毒的感染,虽然没有一定的型态,可是我们可由其发热高低,判断有无某种特殊的疾病。有很多病如神精梅毒、某些淋菌性感染,以及慢性布氏杆菌病、风湿性关节炎经过发烧治疗以后,往往病情可获改善。对肺炎球菌与隐球菌感染的动物,可以证明发烧也是有利的。至于发烧是否有噬菌作用、抗体形成或其他防御机能更为迅速,则尚待研究,但是发烧可使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增加,而发生总动员现象以对抗疾病,这对我们害病的身体,总是有利的。

那么发烧对身体有什么害处呢?依我个人的经验,加上各种文献的报导,以及我为了写这篇文章,所查阅的有关书籍杂志,还很难找出发烧对人体有什么不利的地方。当然,发烧时,幼儿有吵闹不安、睡眠不好、饮食减退的现象;大一点的小孩有头痛、眩晕、想睡、全身欠爽、寒颤出汗等症候。小儿在发烧的时候,不思饮食而代谢反而增加,使之体重减轻,心脏的工作与心搏率也跟着增加,对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衰弱的病儿非常不利。发烧与出汗都会使身体水分损失,所以小儿有时会发生脱水的现象。在小儿发烧中,最严重的还是小儿发烧并有痉挛的现象。16岁的小孩中,有8%10%会有合并症,例如抽筋,抽筋时间短,不会有后遗症发生,如果时间久了,脑部会受到损害,这倒是小儿发烧中最大的坏处。

小儿发烧所造成的问题,不在小儿发烧本身,而在家长们担心害怕,心烦意乱所引起的过份焦虑。这些都与亲情有关,若我自己的小孩子病了、发烧了,也同样会张惶失措,紧张兮兮的。现在一般家长们所最担心的,第一是小儿发烧若不赶紧退烧,一直烧下去,越烧越高,则如何得了。其实人体天赋的防御机能非常巧妙,当体温上升已达危险程度时,散热的机能可突然被激发:大量出汗、体温降低。所以人类的体温很少超过摄氏41.1度,我们称之为体温调节管制的"安全活塞"。而前面已讲过小儿体温在摄氏41.1度以下时,多半能够忍受而没有什么危险,不必杞人忧天。但有些小儿运动中枢机转或周围感受器有严重的损坏时,这种调节功能就会丧失,形成恶性发高烧。小儿发烧超过摄氏40.6度的疾病有:⑴药物中毒,使体温调节机能转受到干扰,如阿刀平、阿司匹林、硼酸、安非他命等;⑵中暑,大脑机转突然失去功能,虽体温高升,但病人不再出汗,有时发烧高过摄氏4243度。⑶中枢神经系统受过损害,不论先天的或后天的,因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病变,体温调节失去功能,有时体温高达摄氏4042度;⑷外脑层形成障碍,先天性汗腺缺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体温扩散功能消失,体温不断升高而无法下降;⑸在小儿发烧中,有些疾病体温较高,如玫瑰疹、麻疹、肺炎等,体温有时高达摄氏40.6度。

其次是家长们一直担心小儿发烧会把脑子烧坏,将来会变成瘫痪或呆子。这种顾虑不能说是没有来由,小儿病中有一种"脑性麻痹",可能是高烧或脑子缺氧、脑内受伤所引起的。由发高烧而来的"脑性麻痹",一种是新生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够,对体温不能有效管制,对高烧不能发生"切断"作用,故脑部受到损害而引起的;另一种则是脑子本身有问题,本身即可能引起"脑性麻痹",因为脑子有病再加上对体温管制失败,则因高烧引起"脑性麻痹"。依据我多年所见,以及各种病例报告,这种病人并不多,在一般的情况下,小儿发烧绝不会引起"脑性麻痹",各位家长们尽可放心。除了以上两种之外,家长们对发烧与疾病的关系不应该本末倒置,误认为发烧可以引起很多疾病,而一味求医生把烧退掉,以为如此小儿就安全了。他们常对医生说:"请大夫把小儿的烧尽快退掉吧,不然烧久了会引起肺炎来。"或者说会把小孩烧成脑炎;或者说某家小儿的"小儿麻痹"就是发烧引起的,好像发烧是万病之源。其实发烧乃是因为外来的细菌或滤过性病毒或其他致病原侵入人体,或者是某种原因造成体温调节发生系乱,使体温升高。这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能,是借发烧来发出信号或对抗疾病,甚或消灭细菌,它只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征象,而不是致病的成因。例如:小儿发烧的头二三天,医生没有把发烧的病因或病原找出来,不能对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等换了一个高明的医生或设备较好的医院,把病原找出来,确诊这小儿患了肺炎、脑膜炎或小儿麻痹等,家长便把起先三两天的发烧作为这些疾病的原因了。其实那些致病的细菌或滤过性病毒,早在发烧之前已侵入人体了,甚至潜伏很久才发生疾病,这些与发烧毫无关连,只是人们对发烧有成见,归罪于发烧。幸好有一种病的发烧,人们对它特别厚爱,那就是麻疹的发烧。老一辈的人认为发烧对麻疹非常有利,认为小儿烧透了,疹子才能出得来,所以不但不想法去掉,反而多方加以维护,不论冬天或夏天,都用厚的棉被把小孩包裹起来,室内暖暖和和密不透风,使发烧的小孩温度更加提高。就这样多少小儿因发烧过度而白白的把命送掉,或者留下可怕的后遗症。

本文标签: 健康

    发布于2006年04月02日 21:02 | 评论数(3) 阅读数(6848)

上一篇:小儿发烧的原因(发烧系列一)

下一篇:小儿发烧怎么办(发烧系列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