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分穴位的针灸应用

 alvinhuo 2011-09-04

带脉穴 G26 {足少阳胆经}  

带脉穴 G26 {足少阳胆经}
带脉
【定位】第十一肋端(章门穴)直下,当与脐相平处。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疝气,少腹痛。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带脉穴 G26 {足少阳胆经} - 小明明 - 金兰之室

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穴
调理月经、健脾固带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腹无力、腰胁痛 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义】 胆经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 
【名解】1)带脉。带,腰部的环带字段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带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本穴物质为京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地部环腰而行,气血所过路径如人之腰带,故名带脉。
2)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既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又为带脉之穴,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执行规律】 执行规律与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有直接关系。当人体处于直立或坐时,穴内经水由维道穴出带脉并流向腿足下部;当人体躺卧时,穴内经水循带脉由躺卧的高位之处流向低位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是从腹部流向腰部并由膀胱经将富余的经水经上、次、中、下此八髎穴汇入体内)。
【功能作用】 约束诸经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注】 《难经?二十八难》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根据本段经文所言及上面所作的穴位解析,我们知道带脉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经水。带脉的特征是“回身一周,如束带然”,其功用则为“约束诸经”,那么带脉气血的回身一周其动因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约束诸经的呢?如果说,人体经脉的上、下方向行走路线是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导致的结果,那么,带脉能回身一周则是在人体重力场作用下导致的结果。由于脊骨为人体整体重力场的坐标中心,因此,在人体坐标系中,离脊骨越远的腹部其位越高,而离脊骨稍近的腰侧则位置较低。在人体前腹部,随着肝脾肾三经气血的吸热上行,大量的水湿由下运往胸腹上部,在胸腹上部散热冷降后则要循地之表部向下流行,腹股沟则是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而由于有了人体整体的脊骨重力场的作用,聚集于腹股沟处的地部经水才会循带脉环行并流膀胱经所处的脊背部位,这就是带脉气血的产生和流行动因,也是经书所言带脉能约束诸经的机理所在。因此,带脉气血的执行规律是,在人体重力场的作用下由人体的腹部流向背脊部(平躺时),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人体的腰侧部流向前阴部(直立时),经水具体以何种方式执行则取决于人体的体位姿式。

 

京门穴 (肾募穴)G25 {足少阳胆经}
京门(肾募穴)
【定位】当第十二肋骨端。腹胀,胀鸣,腰肋痛,小便不利。
【主治】腹胀,胀鸣,腰肋痛,小便不利。
【刺灸法】斜刺0.5-0.8寸。

带脉穴 G26 {足少阳胆经} - 小明明 - 金兰之室

侧卧,于侧腹部,当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
益肾健腰、健脾利水 肠鸣、泄泻、腹胀、腰肋痛、溢饮、脊强反折、水道不利

募穴

 肾募。 
【别名】 气府,气俞。 
【穴义】 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 
【名解】1)京门。京,国都也,人与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内物质所处为地之上部。门,出入的门户。京门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日月穴传来的冷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进一步散热冷降而成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云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湿云气的聚散之所,故名京门。
2)气府。气,气态物也。府,府宅也。气府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理同京门名解。气俞名意与气府同。
3)肾经募穴。本穴为天部寒冷水气的聚集与降落之处,降地后的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也就是交于肾经的体内经脉,本穴有募集肾经水液的作用,故为肾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及水气冷降的地部经水。
【执行规律】 天部的寒冷水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地部经水则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冷降天部水湿,募集肾经水液。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多灸,热则水针或深补浅泻。

 

日月穴 (胆募穴)G24 {足少阳胆经}
日月(胆募穴)
【定位】乳头直下,第七肋间。
【主治】共疸,呕吐,腹胀,胁肋胀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

带脉穴 G26 {足少阳胆经} - 小明明 - 金兰之室

 

在乳头下方,当期门下1肋间隙取穴
疏肝利胆、健脾降逆 胸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募穴;

足太阴、少阳之会

 胆募。 
【别名】 神光。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名解】1)日月。日,太阳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光明也,此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神光名意指天部的冷收水气由此汇入穴内。本穴物质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天之人部,天之上部的水湿因本穴气血的收引特性而汇入穴内,本穴气血如同来自神所处的天之上部,故名神光。
3)胆经之募。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人部的水湿风气。
【执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京门穴。
【功能作用】 收募胆经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辄筋穴 G23 {足少阳胆经}
辄筋
【定位】第四肋间,渊液前 1 寸处。
【主治】胸胁痛,气喘,腋肿,肩臂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

带脉穴 G26 {足少阳胆经} - 小明明 - 金兰之室

 

 

在渊腋前1寸,当第四肋间隙,侧卧取穴
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胸胁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募穴;

足太阳、少阳之会

 

【别名】 神光。 
【穴义】 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
【名解】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明亮之意。神光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冷降,天部气血虚少并变得明亮清晰。理同辄筋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执行规律】 冷降缩合由天部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 收引寒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渊液穴 G22 {足少阳胆经}
渊液
【定位】腋中在线,第四肋间。举臂取穴。
【主治】胸胁胀痛,腋肿,上肢疼痛不能举。
【刺灸法】平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

带脉穴 G26 {足少阳胆经} - 小明明 - 金兰之室

侧卧,当腋中在线,于第四肋间隙,举臂取穴
宽胸止痛、消肿通经 胸满、胁痛、腋下肿、臂痛

【别名】 泉液,涧渊。 
【穴义】 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
【名解】 渊液。渊,深渊也。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腋部也。渊腋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本穴内物质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由胸侧上部直落腰侧下部,经水如同落入无底深渊一般,故名渊腋。泉液、涧渊名意与渊腋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执行规律】 大部分经水由胸侧上部流落胸侧下部,小部分气化之气横传辄筋穴。
【功能作用】 排泄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导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 人体何以胸侧部位肌肉组织不够丰满?其原因就在于胆经渊腋穴的下行经水及脾经大包穴的下行经水冲涮了地部的脾土物质之故。

 

肩井穴 G21 {足少阳胆经}
肩井
【定位】肩上,大椎与肩峰联机的中点。
【主治】项背强痛,肩臂强痛不能举,乳痛,乳汁少,瘰疠。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带脉穴 G26 {足少阳胆经} - 小明明 - 金兰之室

 

在肩上,当大椎穴与索骨肩峰及索骨与肩胛冈两者联机的中点取穴
祛风清热、消肿止痛 中风、乳痈、瘰疬、难产、诸虚百损、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孕妇禁针) 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取穴法>
正坐,肩上当脊椎与肩端之正中点,肩部肌肉高处之凹陷中。从前面当缺盆穴之直上,锁骨
<穴性>
通经活络,豁痰开窍。
<主治>
眩晕,头项强,肩背痛,臂不举,难产,堕胎出血\r
<应用>

;1.本穴为三焦经、胆经、胃经、阳维脉交会穴,常用来治疗 臂痛、臂不能举。亦常用在?
2.本针孕妇禁针,以免堕胎(故临产时可催生)
3.针本穴后,宜以足三里穴再补气。

 

手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肩解,膊井。 
【穴义】 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名解】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2)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3)膊井。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
【执行规律】 天部之气化雨冷降,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二是渗入穴内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风池穴 G20 {足少阳胆经}

风池
【定位】平风府穴,当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项背强痛,中风,口眼喎斜,热病,感冒,疟疾,瘿气,颈痛。
【刺灸法】向对侧鼻尖斜刺 0.8 - 1 寸,小心,勿提插。

带脉穴 G26 {足少阳胆经} - 小明明 - 金兰之室

 

在项后与风府相平,当胸索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平肝熄风、清热解表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热病、感冒、瘿气

足少阳、阳维之会

<取穴法>
正坐俯首,耳后高骨之后(颞顠乳突),发际之上,项大肌(僧帽肌)之外廉,凹陷处是穴。与

<穴性>
祛风解表,疏邪清热,清头开窍,明目益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主治>
鼻渊,鼽衄,颈项强痛,目赤痛,感冒,耳聋耳鸣,中风不语,腰背痛,偏正头痛,失眠。
<应用>
1.风池穴为三焦经、胆经、阳维脉、阳蹻脉之会穴,举凡 「诸风掉眩」之症,皆有效。
2.从疏风作用,可用于预防中风,及预防小儿麻痹,及流行 性感冒。
3.本穴亦为治眼科病证要穴,可先针大肠经的合谷穴,再针 本穴,再配它穴。

 

风池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热府。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名解】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执行规律】 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壮阳益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