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孝敬父母(之二)

 木子a 2011-09-04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学习传统文化 感悟孝道人生---

  主讲:原河南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厅长,现任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鲁献启

  (二)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如何行孝?

  今天,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是行孝的三个含义。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算尽到了孝道,养狗、养马也同样是养,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

  如我们今天养宠物,又是买饲料、买肉食,又是买海飞丝沐浴露,天冷了又是买棉套子、黄马夹,还要定时遛圈散步,生病了要去宠物医院,吃药打针,乖呀儿呀叫个不停。但是这是养宠物,你能说这是孝吗?所以说养不是孝的本质,敬才是孝的本质。

  现在确有一些人“家人不信信网友,父母不亲亲猫狗”。北京一位70多岁的老人告儿子不赡养,法官问被告:“你为什么不孝顺父母?”儿子说:“我喂了三条狗,每天吃、喝、遛、看病,忙死我了,哪有时间管他呀!”法官气得当场把他大训一顿。

  在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这个在孝行里面排在最后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我们时代的不幸,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养父母之心,首先是不能让父母为你的健康担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说,我们身上最小的器官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来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呢?

  一个有孝心的人,一定要自爱、自重、保护好身体,对得起父母的生与养,这是孝行的开端。一个人立身处世,如果连这一点还时时刻刻让父母担心的话,那么其它的事就更谈不上了。所以说,这是对一个孝子最起码的要求。例如:有的人喝酒不能节制,喝坏党风、喝坏胃,喝得夫妻背靠背;有的泡网吧、歌舞厅,夜不归宿;有的未婚先孕,多次刮宫堕胎。

  人之身,不仅是血肉之躯,也是形神兼备。我们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把身体都毁伤了,还怎么修身?有人说:现在死的人50%的人是活活气死的,因为火气太大,寿命缩短。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因为贪图口欲,损毁健康。还有20%的人是活活累死的,因为过度疲劳,导致身体受损。因此,做子女的要珍惜生命。一个人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不要做冒险的事情,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按时作息,饮食规律。

  在精神上一个孝子要远离是非,对社会进步和文明没有益处的事情不听、不信、不传;对人不颐指气使,不指手画脚;不做那些缺德的事,不贪图供奉得来的幸福;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这也算是尽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事业的本钱,同样也是报恩报效父母的本钱。

  人不仅不能亏欠,不能作践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不辱其身。我们的名誉、我们的节操要保持完好,父母全而生之,子女则要全而归之。一个人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形成科学的养生观念和养生习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就是孝。

   《弟子规》上讲“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所以尽孝要从细微处观照。这是行孝的第一步。一个懂得爱护自己生命的人,今后才能爱护父母、爱护长辈、爱护民众。

  养父母之心的第二条就是要顺父母之意。顺,合乎天理。有一句话叫“顺着为孝”,就是说对老人不要苛求,不要较真、不要下意识地去改造老人,而是应该努力适应老人。比如说,一上班父母会对我们说:“出门看着点,街上车多,别叫人撞上了。”天气一冷,又说:“要多穿件衣服,别冻着了。”难道我们还能不知道咋过马路、咋穿衣服?老人家无非是关心你、爱护你,有什么计较的,只有顺着老人家,说句好好好,行行行,放心吧。而不能顶着说,我傻呀,我还小啊,这事还用你操心呀。

  孟子说:“不能得父母的欢心,没有办法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没有办法做儿子。”(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我们要知道父母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按照父母的意愿来顺着他们、孝敬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孝。

  《二十四孝》里有一个黄庭坚,宋朝的大才子、大学问家,他做过县长,后来做到国家太史的官职,他非常孝顺父母,每天一定亲自为母亲清洗马桶(尿器)。这件事本来可以有仆人去做,可黄庭坚非得坚持自己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的很认真,洗得很干净。因为他知道母亲最喜欢干净,如果让仆人去做怕不能尽心如意。他的孝敬之心就是体贴入微的顺从母亲的特性爱好,后人评价他是“此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养父母之心的第三条就是兄弟姐妹要友爱和睦。做父母最安心的是什么?那就是看到自己的儿女都团结友爱,都和睦相处,互爱互敬,齐心协力,为振兴家庭而努力奋斗,父母就安心顺心。因此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恭敬哥哥姐姐。不要斤斤计较财物,言语要互相包容忍让,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冲突。有的兄弟姐妹经常吵闹,甚至变成了仇人,把父母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多么令父母悲哀的事情啊!

  有一首诗叫做“同气连枝各自容,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子孙作样看。”兄弟姐妹互相尊重,家和万事兴,父母自然欢喜。这就叫“兄弟睦,孝在中”。

  家庭中,特别是作为儿媳妇的,心地要纯正,一碗水要端平,“娘家爹、婆家娘,将心比心一个样”。不能让两边的父母担忧、生气。俗语说:“好媳妇两头瞒,坏媳妇两头传”。作为儿媳,要关爱小姑子,那是婆婆的小棉袄,心肝宝贝。

  要特别注意帮助家庭年龄最小的或者说是最弱势的那个子女,那是父母最心疼的一个,最想叫他和其它子女能够一样享受幸福人生,最没本事的一个,没了这块心病,父母就高兴,就快乐。

  养父母之心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常给父母发自内心的笑容。

  有学生向孔子问孝。他简单的回答了两个字,说“色难”。色是脸色、表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孝敬父母这事里,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和颜悦色比什么都难,比你给他买房子、买衣服,带他去旅游都难。因为这“色难”,是要持之以恒的,不管你心里烦不烦,不管他叨叨的对不对,你都能听下去,还得有个好脸色。在家中父母面前,要始终是欢乐的样子,不能长吁短叹的发愁。这种修养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氛围,而且也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而现在我们都是跟爹妈先甩脸色,停一段想起来后悔了才安慰。在家里,恶劣情绪是最大的污染源。一张拉长的脸,足以熏黑一片晴朗的天。我们常常听到老人们说:吃孬吃好没什么,只要回家能见个好脸,得口好气,就心满意足了。这叫“孝颜”

  正如《礼记、祭义》上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现在很多青年人,朋友之间交往打扮得漂漂亮亮,那你回家时打扮过吗?相互经常不断的又是献殷勤又是献花,那你给父母献过吗?每天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那你给父母打过吗、发过吗?一见面又是说又是笑,那你给父母说过多少话、笑过多少次呢?据调查,当下80%的年轻人,对自己偶像明星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而对于自己父母的生日竟毫无所知。

  《二十四孝》里的老莱子,70多岁了,为了父母高兴,忘却年老的忧虑,常常在父母面前表演很多节目,手摇拨浪鼓如小孩般戏耍,甚至翻筋斗,让父母欢笑舒心。

  有人专门做了问卷调查:100位老人见到后辈儿孙时,有91位表情愉快,面带微笑,有5人显得平静,有4人面带期待和希冀。而100位儿孙见到长辈时,有46位板着面孔,显得冷淡,脸色难看;有41人平淡无情,无动于衷;只有13人笑脸相迎,问寒问暖,情意融融。以上调查数字不一定严谨,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个严峻的家庭问题。

  有人把“脸难看”称为家庭暴力中的表情暴力。

  目前,供养老人吃穿并不难,难在对老人由“食养”提升到“色养”的层面。关注老人的心理世界,呵护老人的精神生活,是时代赋予孝敬的更深内涵。

  大家知道,丘吉尔是上个世纪闻名全球的英国首相。他领导英国人民打退外敌入侵、振兴民族经济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史册,广为世人称颂。然而,这位伟人的另一面,作为儿子,他对母亲的拳拳爱心也为世人做出了楷模,人称他是一位当孝子不要面子的首相。

  丘吉尔2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当他从南非回到伦敦,丧夫五载的母亲与一位26岁的运动员相恋了。面对这样一个同龄人,惊诧之余的丘吉尔感到有些尴尬和不悦。但是,他尊重母亲的选择,不顾众亲友的异议,支持母亲再婚,并在伦敦的一家豪华的大酒店为母亲大摆婚宴。在优雅悦耳的音乐声中,丘吉尔第一个举起酒杯走到新人面前,深情地说“亲爱的妈妈爸爸,儿子祝福你们的新生活像今宵的美酒一样甜蜜,像今宵的音乐一样美好!”在满堂的掌声中,46岁的母亲和26岁的继父都留下了感激的泪水。然而,正如丘吉尔原来担心的那样,当他母亲61岁时,那个精力充沛的运动员却突然不辞而别,给他母亲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后来,他母亲又恋爱了,男方竟然是比丘吉尔还小三岁的蒙塔吉,而此人在政治观点上曾对丘吉尔出言不逊。为了母亲能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丘吉尔尽弃前嫌,又在著名的伦敦大酒店为母亲举办了盛大的再婚喜宴。丘吉尔以儿子的身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博得所有在场来宾的由衷称赞。丘吉尔的人格使蒙塔吉深受感动。丘吉尔就是以这样极致的孝心和坦荡的胸怀,成全母亲人生最后7年的黄昏之恋,让母亲尽享了最后的人生快乐。

  丘吉尔为母亲的再婚,两次设婚宴之所以传为佳话,是他以伟大的行为告诉世人:尊重老人的感情需要和意愿选择,理智宽容地对待老人,是营造家庭乃至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宝贵的人文精神。

  今天,在对待老人再婚的这一问题上,我们能有多少人做得到,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这么好呢?

  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唱红,并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至今传唱不衰,为什么朴实无华的一首歌会打动那么多人,而且魅力持久,深入人心。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深层分析,这首歌之所以能够感动人,关键是两个字“孝道”。如果社会不缺少亲情,我们还会被这首歌所震撼吗?现代人孝的水准已经很低了,有些就连“常回家看看”这样的底线也不容易做到,即便是回家了,也是任务性的走个过场,像掏个火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吃吃饭,刷刷碟子,洗洗碗,多给父母几个笑脸,这是物质和精神的双赡养,是对父母最好的尽孝。

  现在老人不缺吃、不缺穿、不缺住,缺的是精神、是儿女的亲情慰藉。而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做儿女的却麻木不仁,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有些人总是以工作忙、事情多为借口,把看望父母当成额外负担,这实际上也是不尽赡养义务的一种表现。即使再忙,打个电话的时间总是有的,问题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如果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讲的是要爱惜生命。这是行孝的第一步,那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讲的是为家族增光。这是孝的最高理想。

  一个人行孝道,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还关系到整个家族的荣誉、父母的美名,以致影响到后代子孙的命运。

  “立身行道”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能够成圣成贤,“扬名后世”就是让后代子孙都在效法你的行为。让父母得到光显,后人都能尊重你的父母,这是孝的终极。譬如说我们现在一讲到孔子,就会自然的想到孔母,一讲到孟子,就会自然的想到孟母,一讲到文王、武王、周公这些圣人,都会想到像太姜、太任、太姒(石)这些圣母,使他们受到非常的尊重和敬爱。

  养父母之志。在这方面,范仲淹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范仲淹出身贫苦家庭,家族没落,父亲早亡,母亲带他改嫁到朱家,常受人排挤。于是,他立志好好读书,重振范家。在拜别母亲时他说:“妈妈,请等我,十年之后来接你回家养老”。从此,就到一个破旧的寺院里面读书。他为了报答父母,实现自己的诺言,苦读寒窗,衣不解带,用功读书,考上了进士,八年就衣锦还乡,接他母亲提前了两年。他以孝悌之风传家,后世子孙都是很有操守的君子。都把孝道摆在第一位,把事业摆在第二位,名利摆在其次。范仲淹在宋朝出将入相,为朝廷立功,为后世立德、立言,我们从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能感知到他的伟大情怀。

  历史上有一部论述汉朝断代史的《汉书》,这个作者并不是一个人,是父子三人。但一般都以为作者是班固,实际上是班固的父亲班彪,他为了把《史记》往下续,就写汉朝的历史,可惜52岁时去世了。班固继承父志继续写,也是没写完去世了,班固的妹妹班昭也很有学识,她继承父兄的事业,继续努力,最后终于完成了《汉书》。古人真是“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父母希望做的事业,做子女的尽力去成就、去完成,就是养父母之志。在古代,像我们中原大地孝母敬师、精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岳飞。他虽然是万军将帅,却跟士兵一起吃同样的饭菜,自己和儿子每有战功隐而不报。有人为他娶妾,被他断然拒绝。真正做到不贪功、不贪名、不贪色、不贪财,功垂青史。古今往来,忠臣大多是孝子,孝子大多是忠臣,岳飞就是集忠孝于一身的典型。后人作诗赞曰:“教儿矢志宜为公,殉国精忠全始终。千古母教青史在,岳家名望万年隆。”我们中原还有替父从军的孝烈女英雄花木兰,这些都是养父母之志的典范。民间有句话,叫做“三十年前看父教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这就是说,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多人都曾经以父母为荣,而当我们成为大人后,我们有义务让父母以我们为荣,当你的父母走过去,人们会说,这就是某某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心里一定很快乐,这不是什么虚荣心,而是养父母之心,大孝尊亲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今天,“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为名、不为利,鞠躬尽瘁为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例如我省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儿子焦裕禄,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太行之子吴全印,农村支部书记的好榜样、农民的儿子史来贺,都是大孝至爱的人。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家庭结构在变化,尽管今后行孝的方式会逐渐转变,但孝道的根本观念是不会变的

  今天,尽孝需要能力。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办,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不当“啃老族”,就业创业、爱岗敬业,工作做好了,才有能力孝顺父母,工作做不好,自己不痛快、父母也操心。天道酬勤,要用自己的努力,积极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越是孝顺父母的人,越有付出精神,越能事业有成,为父母带来物质保障。有孝心,更要有孝能。有的子女、孩子上学让父母送,放学让父母接,吃饭让父母做,睡觉让父母带。年纪大了,父母需要休息静养,要让他们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孝能并不是仅仅给钱给物,买件衣服,吃顿美食,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关心、爱护父母的这种心力。

  尽孝需要清白。当儿女的尽孝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光明正大。不增父母之累,不陷父母不义,不添父母之忧。有的人用贪污受贿的钱,有的人用坑蒙拐骗的钱为父母买房子、修墓地,看起来是孝敬,实则是让父母蒙羞,让父母挨骂。明朝的江南才子唐伯虎说过: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再好的东西,不如给父母一种尊严,否则不能算孝。

  尽孝需要文明。父母在世,应该厚养,特别是在精神上要多加关怀。而有的人却是“活着不孝,死后胡闹”,如送什么香车、美元、真钞等。还有的送什么花花绿绿的“三陪小姐”,贴有美女照片的“二奶”,甚至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有的还在丧礼期间,请什么演出团组跳脱衣舞。这哪里是什么孝敬,而是筹办黄色夜总会的开业,简直是对亡者的戏弄。

  据报载:某地有兄弟五人,平时对父母从来不闻不问,老太太痛不欲生,就自杀了。儿子们听到母亲自杀后,每个人拿出五千元,敲锣打鼓,办了个丰丰厚厚的丧事,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孝顺。这是孝吗?这是虚伪,这是装腔作势。只有在父母生的时候尽到爱敬,死的时候你的哀戚才是真的。

  丧礼的意义在于我们从中去反思,获得警醒,看到香烟缭绕,幡纸飞舞,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讲的“幡然醒悟”吧。

  清代石成金在为家人留下的《后事十条》家训中,告诉家人在他死后,“不厚敛”、“不报丧”、“不开吊”、“不欠停”、“不奢送”、“不荤供”、“不烧果”,这些观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了不起的开明之见。

  尽孝需要智慧。比如给父母零花钱时,不要给整张,一百一张的,要给一元一元的。因为父母节俭习惯了,给整张的他会长期放着或存起来,舍不得去花,换成零钱他容易消费。再比如,和父母约好,第一次电话响了不要去接,停几分钟,第二次再去接,以免得因接电话匆忙而出事。孝顺无难事,只怕有心儿。有这样一件事,儿子在街上买了一个大年糕,又热又粘又硬,一进门就叫他妈,快点吃,别凉了,老太太吃了几口就噎住喉咙了,到医院也未抢救过来。儿子心是好的,但由于缺少科学知识,缺乏心智而悔恨终生。

  尽孝需要奔跑,要像刘翔那样,以最快的速度去表达。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父母离开人世了,无论你想怎样行孝都没有机会了。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子里,虽然还有花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人们问比尔.盖茨,什么事情最不能等,他没有说事业,也没有说金钱,而是说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虽然中西文化不同,但人性相通,对父母的感情相通。

  尽孝需要传承。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正是孝这种道德维系了民族文化的命脉。失去了它,这个民族就失去了灵魂。今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传什么?就是传孝,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既要继承中华孝道这种精神遗产,又要结合时代进行创造,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没个内心充满了亲情温暖的人都是一个光源,都会向四面八方持续不断的发出光和热,这也是今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正如古代《劝孝文》中所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意思就是说:我能孝顺,给子女做好榜样,自然就没有不孝的儿子了。儿子能够孝顺,自然就没有不孝的孙子了。这样一代传一代,这就是最大的善事,最丰厚的利益。

  相传某地一位陈老汉,儿子不孝,侄儿想办法,给写了一副对联和一幅中堂,要他贴在屋内正墙上。对联的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显而易见是缺一(衣)少十(食)。这幅中堂更是耐人寻味、使人警悟,写的是:隔窗望见人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们。儿子媳妇看了,羞愧万分,从此痛改前非,孝敬父母。

  古人编二十四孝,为什么不编二十三孝或二十五孝?因为我们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年有二十四节气。这就告诉我们:一年从始至终,都要保持孝心,不能间断,要二十四小时念念不忘孝,这才是赤子之心。大连孝子王希海,为照顾病床上的父亲,恋爱、成家、工作统统舍弃了,一干就是二十五年。比护理专家还专家。

  农村老人说的好:孝是一辈说给一辈听,一辈做给一辈看,没啥道理,全凭良心。传承教育必须重视家庭的功能,家是孝的诞生地,又是孝道教育的出发地。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女士的传帮带作用,她们是家风、家道、家规、家业传承的骨干力量。

  综上所述,一个孝子该如何事亲呢?也就是说该如何侍奉好我们的二老双亲呢?孔子从居、养、病、丧、葬、祭五个方面告诉我们具体的做法。

  首先“居则致其敬”。“致”就是尽心尽力切实做到,而且做得圆满。就是说对父母要发自内心,完全真诚,没有丝毫保留。虚伪。对父母由衷的尊敬,这样的一种敬意就叫“致其敬”。二是:“养则致其乐”。孝亲有三个含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关键是要做到,让父母欢喜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三是:“病则致其忧”。就是在父母生病时,做儿女的心中要忧心忡忡,问寒问暖,尽快为父母检查治疗,早日痊愈。四是:“丧则致其哀”。就是说如果父母过世了,做儿女的要知恩图报,尽其哀情,这是儿女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要注意节哀。五是:“祭则致其严”。是讲父母埋葬后,要定期的祭祀,庄严肃穆,恭敬,追忆感念父母祖先的恩德。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的居、养、病、丧、祭五个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基本责任已经尽到,生养死葬的大义已经具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