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一粒陶土

 黑洞 2011-09-04
                                                                                                    我是一粒陶土
 

  献给中国陶瓷的赞美诗

  我曾经是一粒陶土。这一粒陶土,是中华母亲河边的陶片。朋友,请睁开你们深情的眼睛,看,在半坡村的村头,祖先曾用我烧饭;在大汶口的河畔,祖先曾用我汲水;在河姆渡的茅房里,祖先曾用我喝茶。那些精致的陶器是中华民族祖先亲手雕刻的精细纹理,远在一万年前,最原始的陶器上就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夏时风,商时雨。我们的祖先,将发明的文字雕刻在陶器上,祭祀、集会,记录人类最早的天文活动,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无论在河之南,还是在江之北;无论在殷墟,还是在马王堆;无论在鉴真东渡的船上,还是在三宝下西洋的船队中。在塞外沙洲,我曾陪伴王昭君弹琴;在青藏高原,我曾聆听文成公主的歌声;在我的记忆里,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不是文字,却承载了整个民族的历史。

  往事越千年,我作为一粒陶土,漂泊过漫长的大汉天下,目睹了繁华的大唐盛世,又来到大宋王朝。那时,我早已从粗犷的“陶”出落成仪态万方的“瓷”。你看,在南中国的泉州港,每一艘商船,都满载着中国的瓷器,穿越风雨,横跨海洋,沐浴日月星辰。自那时起,在五大洲人民的眼里,陶瓷就是中国,中国就是陶瓷。中国———陶瓷,永世流芳,独领风骚。

  是的,我宁愿是一粒陶土,化身在精美的瓷器中,沿着海上丝路航行,经历南洋、印度,到达欧洲;在斯里兰卡,再登上遥远的非洲。我曾在遥远的国度,那温暖的餐桌上,满含欣喜的笑容。注视着那里的人们,享用着中国的瓷器。

  是的,我愿是一粒陶土,历经水与火的磨练,化身为精美的瓷器,凝结为人类文明与艺术的结晶。是的,这是优雅的青花;是艳丽的釉下的五彩;是青色幽幽的端庄汝瓷;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均窑;是传世甚丰的定窑;是贵州民间古老的牙舟陶。

  是的,我依然是一粒陶土。在景德镇,那千年不息的窑火不仅创造出绝世无双的青花瓷,还有凝结着深邃的思想与艺术灵动的瓷绘。

  在宜兴,我曾是一粒含铁的陶土。“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我是一粒陶土,化身为淄博的花釉,绚丽而厚重;我装饰着那千峰翠色般的龙泉青瓷,烧造为温润如玉的德化白瓷……

  我是一粒陶土,我在“石湾瓦甲天下”的石湾古镇,我在生产出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和第一件骨质瓷的工业城市唐山,我在中国工业陶瓷之都———萍乡湘东,我在……我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我是一粒陶土,在今天这个美丽的夜晚,我来到了“广州国际陶瓷工业技术与产品展览会”上,这里展示着五彩缤纷的陶瓷装饰材料,这里聚拢着中国瓷砖的优秀品牌,这里荟萃着中国陶瓷的新锐产品,这里有世界知名的景德镇陶瓷,这里体现了中国陶瓷完整的产业链条。这里是千年丝绸之路的延伸,这里是中华陶瓷文化生生不息的象征。

  是的,是陶瓷让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是陶瓷让我们赢得了渊远的友谊。

  我宁愿永远是一粒陶土,化身于陶瓷之中,见证你永恒的光辉,体现你民族的智慧,颂扬你万年不变的高贵。

  啊,陶瓷,你亘古风流,惠达五洲。

 

  (注:不久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长傅维杰曾在2011中国广州国际陶瓷工业展开幕晚宴及科达机电答谢宴会等场合,朗诵这篇由她及同事集体创作的诗篇,引起较大反响,特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