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根西部不畏难 勇立潮头敢争先

 田王老羊 2011-09-04
扎根西部不畏难 勇立潮头敢争先
——甘肃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齐 慧 薛志伟 李琛奇
天水华天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薛志伟摄
图为天水华天生产车间内员工正在对产品进行检验。 本报记者 薛志伟摄

在甘肃省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调研,记者不时为华天电子的成就所感动。在东南沿海地区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加工生产主阵地的形势下,身处西部地区的老“三线”企业,与东部同行相比,华天电子面临的困难更多。但是多年来华天电子坚守西部,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勇气和行动,不断通过自身挖潜破解企业发展的难题,取得了位列行业前三的成绩,利润率最高的突出表现更让所有同行刮目相看。

引进来 留得住

——破解“人才紧缺”难题

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人才是根本。与东部人才扎堆相比,西部企业人才紧缺现象相当严重。“如何把人才吸引来,并留得住,是每一个西部企业面临的难题。”华天集团董事长肖胜利对此深有感触。

在肖胜利看来,与华天共同成长的员工是华天成功的源泉,在华天过去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一直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肖胜利解释说,所谓“人才兴企”,是指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升到集团战略的高度,通过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建立有竞争力的员工薪酬制度,建立人才培训、储备和选用机制,建立合理的员工流动机制;引进、培养、使用、留住适应集团业务未来发展的高级技术、经营以及管理人才,扭转企业地处西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储备和扩大人才优势。

天水华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徐冬梅就是肖胜利引进的技术人才之一。从气候宜人的大连到偏远的西北,吸引她的是华天营造的广阔发展天地。据她介绍,近几年,华天制定了人才战略工程,重点招聘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大专毕业生;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出台了《技术人员管理办法》、《科技进步奖励条例》等各种鼓励创新的激励政策;引进人才与盘活存量资源结合,先后从新加坡和我国台湾、上海、江苏、大连、西安等地引进10余名技术与管理人才,担任技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加强员工培训,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和深造,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公司开展技术讲座和交流。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到2015年至少培养100名工程硕士;以项目促进人才培养,给技术人员压担子,分配研发新课题,在实践中提升素质、技能。

优越的人才政策和激励措施让人才安心地在华天工作。2004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的吴树涛在大学期间主修金融学,“80后”的他任职财务部长已经4年了,谈起到华天工作的这几年他感叹不已:“我是安徽人,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业形势不是很好,当时西部企业招收条件相对优厚,我选择了来到西部就业。”当时与吴树涛一起来到公司的大学毕业生有20个人,后来因各种原因离开了一部分,剩余的人基本都成为了公司的中坚力量。

“在这里工作的6年里,公司给了我一个比较广阔的发展平台,让我学以致用,成长非常快,和我同学比,我是发展比较好的。”

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吴树涛对华天的归属感日益增强。“您往后看,那里的3栋高层楼都是华天的人才公寓,只要是愿意留在华天的人才,就能分到这里的房子,像我就已经分到了一套96平方米的朝阳两居。在这里其他条件也不错,生活非常舒适,我会永远留在这里,将来把父母也带过来一起生活。”今年5月1日刚搬进了新家的吴树涛言语中透出满足。

通过对人才的大力引进和培养,华天吸引、造就、培养了一批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了一支掌握发展前沿技术的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的高素质骨干队伍,培训出一批具有职业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人才已经成为华天集团的一大竞争优势。

加大投入 改善环境

——破解“技术创新”难题

在华天电子采访期间,正赶上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推进会在华天举办。所谓02专项,就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成套工艺”,这是天水华天与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和北京工业大学等共同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西部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如何保持技术领先是天水华天面临的一大难题。

“狠抓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是华天集团产销规模迅速扩张、核心竞争力迅速提高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一直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肖胜利介绍说,“目前,集团内已有5家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集团技术中心也被国家五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大家都认为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没什么科技含量,其实不然。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子产品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等更新换代频率越来越快,产品设计越来越薄、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我们的芯片封装技术越来越高,目前在我们的产品里面最小的芯片封装后只有1.5×1.0×0.5毫米。”肖胜利说。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华天不断加大科研项目的投入、增强科技项目建设力度。集团每年投入新产品和新项目的研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同时,集团和各公司领导对技术创新工作从战略层面给予高度重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把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纳入对各公司一把手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华天还坚持长远谋划,出台未来技术发展规划,为公司科技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他们制定了《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年度科技项目计划,由技术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并组织鉴定等。

在具体实施方面,华天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条件建设,改善研发及试验设备与环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优化管理流程,对项目立项、过程监督、专利申报、成果验收和绩效评价全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确保研发项目实现预期目的。

此外,华天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紧跟当前先进技术、贴近市场,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

截至2011年6月底,集团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7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登记10项;2010年共申请并获受理专利49项,其中包括12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10项,获专利授权20项。

“未来10年,在技术水平上华天集团将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打造一个技术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专业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肖胜利信心满满。

打造基地 集群突破

——破解“两头在外”难题

从兰州到天水,一下高速公路,左边就可以看到一大片正在施工的工地。“看,这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华天电子科技园,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快接近尾声了。”华天集团党委书记张玉明介绍说。

华天电子科技园生产车间内,建筑工人正在紧张细致地铺设着防静电地板,“对于微电子生产企业,生产厂房的硬件设施很重要,所以产业园的施工建设要严格按照标准,保障企业的生产质量。”

据介绍,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产业园区计划用10年分两期建成。

“科技园比现在华天要大4倍,新的厂房建成后,‘十二五’期间,销售收入将翻一番。”张玉明指着正在施工的路面说,“现在园区内路面建设正在加紧施工,预计9月中旬就可以投产了。”

建设华天电子科技园是天水华天集团未来10年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肖胜利表示,在西部地区发展微电子企业,面临的一大难点是“两头在外”的问题,就是电子产品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大多都在东南沿海地区,用户也基本都在全国各地,产品原料运距远,运输成本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在未来10年的发展思路中,华天提出了“集群突破”战略。

所谓“集群突破”,是指通过集团业务结构的调整和华天电子科技园的建设,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在天水本地构建适合半导体封装行业发展的产业链与生态链,打通制约企业发展的外部环节,推动集团业务及“关中—天水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发展。

所以华天电子科技园在规划中将实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扩大规模和产业升级、半导体功率器件扩大出口规模和产业升级、LED封装研发及产业化、MEMS传感器封装研发及产业化、集成电路封装设备模具扩大规模、集成电路包装材料扩大规模等六大类产业和产品项目。项目建设完成后,华天电子园将成为以微电子封装为核心,相关产业链为集群的国内外一流的电子科技园,华天集团将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再创辉煌。

产业园的建设不仅将带动华天集团的发展,也将促进天水市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天水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建设,还将对天水乃至甘肃省电子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华天电子科技园将成为西北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华天电子集团也有望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器件生产企业,为进一步推动天水及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